07.30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一个城市的良心,就是它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往往被埋在地底下,远离人们的视野,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一个城市排水系统的好坏,最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良心。 许多城市大楼街道修的光鲜亮丽,可是遇到大一点的暴雨天气,全城就开启“看海模式”,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也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在江西有这么一个城市,三面环水,可却千年不涝,世界各地的专家来考察学习后,无一不惊叹古人的智慧,着实让现代人汗颜。没错,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市。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却有着让现代人汗颜的排水系统“福寿沟”。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赣州,又称虔州,三面环水,是中国的风水之乡。在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为虔州刺史卢光稠做城市扩建规划,由于当时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赣州城人民屡屡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老百姓苦不堪言。这种情况一直到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上任赣州知军后才得到改善。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刘彝上任后目睹洪涝灾害给城市广大老百姓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地踏勘,比较科学地提出了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在结合各街道的布局,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赣州城西北跟东南两个独立的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福寿沟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断面,砖石砌垒,断面宽大约90公分,高180公分左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的的各个角落,分别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二是将福寿二沟与城内的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园塘、铁盔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养鱼、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三是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倒灌,造成城内内涝灾害的水窗,这种水窗结构由外闸门、度龙桥、内闸门和调节池四部分组成,主要是运用水力学原理,江水上涨时,利用水力将外闸门自动关闭,若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则借水窗内沟道之水力将内闸门冲开。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

江西有个地方千年不涝,全靠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智慧以及前瞻性,足以打脸现在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现在,尽管城市内涝频频出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屡遭威胁,却很少现代版“福寿沟”出现,这值得政府部门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