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河北省滄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位於滄州市解放中路南側的滄州清真北大寺,相傳於明永樂初年至永樂十八年(1403-14200),由吳氏先祖諱祚永公捐地並主持修建。為全國著名大寺、古寺。1982年7月23日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省滄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該寺東西走向,中院天門。原大門向南,現大門朝北。大門建有門庭,青磚古式,高階深廊,闊為三間。平大門向左右伸展,琉簷麗柱,花欞雅扉,一字擺開20餘家清真店鋪,遠遠望去古群映路,沿街流彩,十分壯觀。“文革”前,寺門口曾懸大清康熙知州閔三元所題“清真寺”匾額一方,現已無存,今為著名回族革命家劉格平所題。

步入門庭,滄州市副市長李寶賢贈匾“寺興民和”首先映入眼簾。穿過深廊,越過左右跨間,便是中庭院。中庭院,西為大殿,東有對廳,南有二層樓一座,北有講堂五間,四向合方,肅穆天井。天井之中,原有隕星一顆,高五尺,橫廣如“之”,體有穿洞窠臼,玲瓏如山,質堅色青,紋若雲波。更為該寺增添了幾分聖氣仙風。

大殿,古棚長廈,雙山磚雕,廈腳硃紅六柱,殿前龍槐兩株。柱有漢書對聯一幅,原為清末天津南開大學校長曹宏年(字恕伯)題“守五時,明五教,座斯堂,一誠不惑;生如寄,死如歸,進此門,萬慮全消。”現為今人所題“唯頌真主行慈行恕化有萬物;獨贊貴聖先知先覺啟迪眾生”。殿門懸匾,原為清代滄州文人蘭澤田所題“敬主”二字,現為今人所制三匾;中為“認主獨一”,右為“守正朝真”,左為“萬有根源”。“文革”前,殿門過木並懸匾額五方:中為清廷成親王所題盤龍匾,字已無考;右為“恩溥群生”、“真主無二”;左為“感謝主恩”、“真主無相”。全殿通稱九九八十一間,全部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320平米,分為古棚、前殿、後殿,窯殿四層。殿頂四角,聖劍入鞘,平而不展,故稱“文式”。窯殿之間上,高攢三亭。亭高三十米,呈南北排列,類似筆架,形如秀峰,堪稱它寺無偶,滄州獨景。


河北省滄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對廳,以與禮拜大殿相對而得名。下有高臺基座,上有琉璃廈頂,中開穿堂門,古樸莊重,明亮靜雅。對廳左右,均有花牆、角門。花牆,松梅竹荷登彩壁;角門,青磚八角巧砌成。

南樓,為新古結合式,一樓樸素無華,二樓彩欄跨廊,簷頂倒垂欞花,西端疊亭望月。望月亭,亦稱邦克樓,建於南樓西頂,方亭雕閣,地起四層,懸匾“天方正教”,更使寺院氣勢大增。沐浴室,海里凡起居室,滄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皆設於此樓。


河北省滄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北講堂,青磚瓦頂,臺基廈廊,為阿訇居室和海里凡學習之所。順南北兩廊東行,穿過花牆角門,便是前庭院。前庭院四為對廳,南北兩廂為中庭院房屋之延伸,南為鍋爐房,北為武術館,院為演武場。廊下兵刃架上,刀槍劍戟斧鉞鉤釵,琳琅滿目,格外威風。 大殿西側為後庭院。設有雜物室和架子房。並在邊角空地設有屠宰牲禽之所。每當古爾邦節,這裡擁滿手牽牛羊的穆斯林,門庭若市,熱鬧異常。


河北省滄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