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河北省沧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位于沧州市解放中路南侧的沧州清真北大寺,相传于明永乐初年至永乐十八年(1403-14200),由吴氏先祖讳祚永公捐地并主持修建。为全国著名大寺、古寺。1982年7月23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沧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该寺东西走向,中院天门。原大门向南,现大门朝北。大门建有门庭,青砖古式,高阶深廊,阔为三间。平大门向左右伸展,琉檐丽柱,花棂雅扉,一字摆开20余家清真店铺,远远望去古群映路,沿街流彩,十分壮观。“文革”前,寺门口曾悬大清康熙知州闵三元所题“清真寺”匾额一方,现已无存,今为著名回族革命家刘格平所题。

步入门庭,沧州市副市长李宝贤赠匾“寺兴民和”首先映入眼帘。穿过深廊,越过左右跨间,便是中庭院。中庭院,西为大殿,东有对厅,南有二层楼一座,北有讲堂五间,四向合方,肃穆天井。天井之中,原有陨星一颗,高五尺,横广如“之”,体有穿洞窠臼,玲珑如山,质坚色青,纹若云波。更为该寺增添了几分圣气仙风。

大殿,古棚长厦,双山砖雕,厦脚朱红六柱,殿前龙槐两株。柱有汉书对联一幅,原为清末天津南开大学校长曹宏年(字恕伯)题“守五时,明五教,座斯堂,一诚不惑;生如寄,死如归,进此门,万虑全消。”现为今人所题“唯颂真主行慈行恕化有万物;独赞贵圣先知先觉启迪众生”。殿门悬匾,原为清代沧州文人兰泽田所题“敬主”二字,现为今人所制三匾;中为“认主独一”,右为“守正朝真”,左为“万有根源”。“文革”前,殿门过木并悬匾额五方:中为清廷成亲王所题盘龙匾,字已无考;右为“恩溥群生”、“真主无二”;左为“感谢主恩”、“真主无相”。全殿通称九九八十一间,全部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20平米,分为古棚、前殿、后殿,窑殿四层。殿顶四角,圣剑入鞘,平而不展,故称“文式”。窑殿之间上,高攒三亭。亭高三十米,呈南北排列,类似笔架,形如秀峰,堪称它寺无偶,沧州独景。


河北省沧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对厅,以与礼拜大殿相对而得名。下有高台基座,上有琉璃厦顶,中开穿堂门,古朴庄重,明亮静雅。对厅左右,均有花墙、角门。花墙,松梅竹荷登彩壁;角门,青砖八角巧砌成。

南楼,为新古结合式,一楼朴素无华,二楼彩栏跨廊,檐顶倒垂棂花,西端叠亭望月。望月亭,亦称邦克楼,建于南楼西顶,方亭雕阁,地起四层,悬匾“天方正教”,更使寺院气势大增。沐浴室,海里凡起居室,沧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皆设于此楼。


河北省沧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北讲堂,青砖瓦顶,台基厦廊,为阿訇居室和海里凡学习之所。顺南北两廊东行,穿过花墙角门,便是前庭院。前庭院四为对厅,南北两厢为中庭院房屋之延伸,南为锅炉房,北为武术馆,院为演武场。廊下兵刃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钗,琳琅满目,格外威风。 大殿西侧为后庭院。设有杂物室和架子房。并在边角空地设有屠宰牲禽之所。每当古尔邦节,这里拥满手牵牛羊的穆斯林,门庭若市,热闹异常。


河北省沧州著名的清真北大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