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平均80岁!陕西3位老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还都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

自建校以来,长安大学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而在这些光辉荣耀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将青丝熬成白发,将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期推送,就让我们走进

3位老教授,他们是长安大学建设发展史上的先驱者、开拓者,他们德高望重,造诣精深,而今虽然年迈,却仍关心着学校的教育事业,捐资设立教育基金,言传德润,泽被后学。

孙祖望

平均80岁!陕西3位老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还都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

孙祖望,男,1933年出生,曾任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工程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他长期从事铲土运输机械、路面压实机械与工作介质之间的动力学与作业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程机械牵引动力学"、"工程机械作业理论"和"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理论"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多项研究工作和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获陕西省1978年重要科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委1984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机械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199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交通厅200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发表有一系列学术论文和著作,拥有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发明专利。退休后,孙祖望教授依然心系教育,捐资助学,于2017年12月在长安大学

成立了"孙祖望基金",用于资助工程机械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王秉纲

平均80岁!陕西3位老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还都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

王秉纲,男,193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道路专家,我国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院长。王秉纲教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7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约150名,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和卓越的贡献。

2008年,王秉纲教授捐赠1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道路园丁基金",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促进长安大学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3年,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张占民在征得王秉纲同意后,设立"王秉纲教授公路交通卓越学者基金"。2017年教师节,王秉纲教授再次追加40万元人民币,共计5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为确保基金规范运作、安全使用,长安大学教育基金会经与王秉纲教授协商后将"道路园丁基金"、"王秉纲教授公路交通卓越学者基金"合并,设立了"王秉纲基金"

冯忠绪

平均80岁!陕西3位老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还都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

冯忠绪,男,1949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原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也是我最大的乐趣。"从教几十年来,冯忠绪教授先后培养了5名博士后、22名博士和130名硕士。曾荣获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3次获得交通部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陕西省教学名师,中共陕西省委优秀共产党员。

此外,冯忠绪教授提出了振动搅拌理论,其团队完成的振动搅拌工业化课题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与企业项目5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专利30余项。于2018年1月在长安大学成立了"冯忠绪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工程机械学院在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及品学兼优、富有成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复合型工程机械专业人才。

平均80岁!陕西3位老教授:来自同一所大学,还都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

几十年来,他们在科研方面潜心钻研,兢兢业业,在教学方面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国家建设、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后辈们学习与追寻的楷模。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长安大学全体师生将学习追随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母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长安大学新闻网、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