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嘉庆赐死和珅后,纪晓岚结局如何?

婷婷的美丽新世界


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和纪晓岚两个人就是一活宝,看他们两个人风趣的明争暗斗,有时候竟忍俊不住,捧腹大笑。在这部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是一对冤家,纪晓岚总是与和珅作对,不但如此,每次吃亏的总是大贪官和珅。


看过这部电视剧后,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的精彩,但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并不是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他们两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真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的那样处处给和珅使绊子,他不敢去惹和珅,更不愿意去惹和珅,因为和珅可是当时乾隆爷身旁的大红人,连嘉庆皇帝都对和珅忌惮三分,更何况是纪晓岚。

我们先来说说纪晓岚,他与和珅都是乾隆皇帝比较喜欢的臣子之一,但两个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乾隆皇帝喜欢纪晓岚,是因为他的才学,因为纪晓岚的学问非常的好,所以乾隆皇帝一直很放心的让纪晓岚做学问。特别是在编纂《四库全书》时,纪晓岚可是立了很大的功劳,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让乾隆皇帝越发的赏识他。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所说的那样,他并不热衷于政治,对政治上的事情也不太关心,因此如果说到治国理政方面,纪晓岚就被和珅甩几条街了。


再来说说和珅,和珅可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宠臣,据说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和宠信,还跟一个传说有关。二十年前,乾隆皇帝的一个宠妃去世了,但他对她一直是念念不忘。二十年后,乾隆皇帝无意之间在皇宫里发现了和珅(当时是一名皇宫侍卫),他发现和珅的举止形态以及颜容都像极了那个妃子。“爱屋及乌”,在此后乾隆皇帝对和珅处处袒护,使得年纪轻轻的和珅平步青云,以至于后来权倾朝野。

传说终归是传说,和珅之所以被乾隆皇帝宠信也是有原因的,和珅办事干练,为人机灵善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同时和珅还长得一表人才,还会察言观色,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乾隆皇帝自诩是个美男子,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外表英俊又有才学的和珅来做自己的亲信大臣。


和珅通过自己的能力以及对乾隆的了解,投其所好博取到了皇帝的信任,并被乾隆委以重用,年纪轻轻就位居宰相级别的大臣之列,随后身居多个要职,成为权倾一时的朝中大臣。

和珅有权后就大肆贪腐,成为了清朝最大的贪官。他在乾隆皇帝这把保护伞倒下后,刘墉和王杰联手把和珅扳倒,嘉庆皇帝乐享其成,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和珅赐死,并把和珅的家产全部抄家,充入国库。和珅的死对纪晓岚没有半点影响,嘉庆皇帝上台之初,就委任纪晓岚任兵部尚书,后改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转任吏部尚书,同时兼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到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二十四日,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一岁。


嘉庆帝称赞纪晓岚:“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予谥“文达”。

观景说史


纪晓岚算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雍正八年的时候,年仅六岁的纪晓岚参加童子试,一举拿下了神童的称号。后来跟随父亲入京,在后来就是娶妻生子了。

他在乾隆八年的时候也是春风得意,获得了科试的第一名,而且好事成双,他也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于是就有些飘飘然了,后来乡试竟只得了个第四。



到了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他终于取得了乡试第一,但是路途终有波折,在第二年的会试又再度失利。直到乾隆十九年他才中的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身崖。后来也是颇受乾隆赏识,尤其是对他的学问,乾隆还是比较认可的。


与纪晓岚同朝为官的还有一个人十分出名,那就是和珅了。

和珅他也是参加过科举,但是他名落孙山。不过他倒是运气还行,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后来又成为侍卫,有幸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之后,开始逐渐的走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后来和珅当上了管理布库,在此期间去学会了理财,还有他能力出众得以展现,最后逐渐的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芳心,于是他也是一路步步高升,顺风顺水。

那么纪晓岚和和珅同朝为官,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所交集。那么他们的实际关系又如何呢?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他们两个演绎的倒是有些亦敌亦友的感觉,但是在大清国的历史上,他们也确实是一个忘年交。对比一下他们,和珅有权,纪晓岚无权,和珅有颜,纪晓岚无颜,和珅比较冲动,纪晓岚则更加的沉稳,纪晓岚大和珅26岁,从某种程度他们恰好互补。

所以在朝廷之中,和珅对纪晓岚还是十分照顾的,而纪晓岚在该提醒和珅的时候也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后来到了嘉庆事情,和珅因为惹怒了嘉庆最后被留了一个全尸。算是他的结局了。而纪晓岚呢?他倒是没有牵扯到这件事情之中。其实他因为德高望重,年纪见长。而且从古至今,有才之人往往在老年之后会有一种超乎一般的名望,纪晓岚就属于这一种。


所以纪晓岚晚年其实过得还可以,八十大寿的时候,嘉庆皇帝还特地派人前去祝寿。最后纪晓岚因病逝世,安得晚年。


众森淼


乾隆死后不到十天,嘉庆(乾隆之子)就在老师朱珪的帮助下软禁了和珅,然后收集他的犯罪证据。

最后查抄和珅家产,他聚敛的巨额财富价值约合白银8亿至11亿两,是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和珅因此成了清朝最大的蛀虫和腐败分子。

在乾隆死后半月,嘉庆赐和珅自尽,并没收其全部家产。从此民间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

其实也不能全怪嘉庆师徒够狠,和珅在乾隆活着时,侍宠打压诋毁朱珪,更不把未来的皇帝嘉庆放在眼里。

和珅没有为自己留下退路,被新皇帝杀死乃意料之中的事。



乾隆、和珅、纪晓岚号称“铁三角”,和珅被杀了,纪晓岚下场如何呢?

三人是“铁三角”的关系实乃电视剧之说,从真实历史来看,纪晓岚与和珅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三人论年龄乾隆(1711~1799)最大。乾隆比纪晓岚(1724~1805)大13岁,比和珅(1750~1799)大40岁。

假如按照“代沟”来衡量,乾隆应该和纪晓岚更容易接触,毕竟年龄差距不太大,有共同语言。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乾隆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很欣赏老纪,而是对老纪很厌烦,说他很圆滑。

无论戏说还是真实历史,乾隆对和珅始终如一的重用和信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为什么一贪污腐败分子这么吃香呢?

究其原因实则是和珅会伪装,比如乾隆喜欢听奉承话,和珅总是制造一些噱头给皇上惊喜。为了突出皇上比自己聪明,和珅总是在作诗时故意写错几个字,目的就是让乾隆纠错,然后和珅顺理成章的奉承几句,这样听上去一点不肉麻。



纪晓岚不会这一套,自然不讨乾隆的喜欢。

论资历,纪晓岚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此时和珅还是4岁的小屁孩。

当和珅15岁(1769年)进宫接了他老爸轻车都尉之职,成了乾隆贴身侍卫时,纪晓岚却卷入了亲家公卢见曾的“盐政亏空”一案。

原来老纪的亲家,曾经的两淮盐政卢见曾任前贪污挪用公款被查了出来。这时卢已经退休了,老纪在皇上身边得到了消息,于是想出妙计,用一只信封,里面装了一点盐和茶叶,派人送给了亲家公。

老纪不敢明着告诉卢,通过暗示“盐案被查(茶)出来了,朝廷马上派人去查账,赶紧把亏空补齐”。

亲家也是聪明人,一下明白了意思,于是把亏空补齐了。但事后盐政案子还是被查了出来,老纪因通风报信被发配乌鲁木齐赎罪。



也就是说,和珅进宫得宠,纪晓岚被贬出宫,二人仕途截然不同。

两年后,乾隆要编撰清宫国史,在刘罗锅的老爸刘统勋荐举下,老纪这才重新回到了宫中。

回宫这一年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老纪被任命《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这时和珅升任皇上的御前侍卫。

亲们想想看,纪晓岚此时相当于大学教授,和珅不过是一个为皇上站岗放哨的士兵,二人怎么能有交集呢?

常言道:“要想升官快,围着皇上转”,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你看有些领导的小车司机或者秘书升官都快,原因就是直接和领导打交道。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一年是和珅仕途转折的一年,也是和珅“火箭提拔”上升的一年。这年3月,和珅被乾隆任命为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次年六月(1777年)和珅升任步军统领,兼吏部右侍郎,从这一年起,和珅乘风直上青云。



此时老纪仕途也不错,(1779年)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时才与和珅有了交集。

这一年和珅29岁,纪晓岚55岁。

亲们想想看,一个如日中天皇上眼中的红人,一个年过半百失意的文人,老纪有什么能力与和珅斗?

按照资料记载,和珅后来集“政、工、商、军”大权为一身,三十多岁就成了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人物。他根本不鸟纪晓岚,哪有像电视剧里对和珅嬉笑怒骂,讲真老纪给和珅提鞋都不配。

得势的和珅让老纪难望其项背,其实老纪没卷入政治漩涡是他的福气。



乾隆死后(1799年),当和珅被嘉庆赐死时,老纪仕途又上了一个台阶。被新皇帝加封为兵部尚书,兼左督御史。亲们看到了吧,老纪与和珅的仕途就是此起彼落和此落彼起的关系。(和珅50岁就死了,当时纪晓岚75岁)也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缘故吧?反正老纪的结局很圆满。

次年(1800年)纪晓岚迁升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嘉庆十年(1805年),81岁的纪晓岚在家中无疾而终。(和珅死后六年,纪晓岚去世)


秉烛读春秋


电视剧中,当和珅被嘉庆下令处死的时候,纪晓岚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没有和别人一样选择墙倒众人推,而是默默不语。那么,在清正史中,纪晓岚也是这样吗?可以肯定的说,纪晓岚在和珅临死的时候并没有施以援手,这也让他安度晚年。

我们根据正史来细细的探究纪晓岚的发家史就会发现。纪晓岚在乾隆朝之所以能够顺风顺水少不了一个人的影子,他就是刘墉。

纪晓岚科举为官的第一站就和刘墉搭上了关系,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他的乡试主考官,对他有知遇之恩。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与两淮盐政卢见贪污一案扯上了关系,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也得到了刘统勋的帮忙。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为了文治武功,下决心开《四库全书》馆。众所周知纪晓岚是该书的总编,但其实他能如此幸运,少不了刘墉父亲大学士刘统勋的举荐。因此,至少在正史当中纪晓岚既使不是刘墉一党,但和和珅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关系注定和珅倒台以后,纪晓岚依旧可以受到重用,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对于皇帝来说,打压了和珅一党,自然非和珅一党就玩拔擢。

果然,嘉庆一朝,纪晓岚颇受重用。嘉庆二年,他移任礼部尚书职,嘉庆十年,加封为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嘉庆十年,纪晓岚病逝,时年八十一岁。嘉庆帝甚至御赐碑文“明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是阿维啊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下旨将和珅革职查办,最后和珅家产被抄没,他本人被嘉庆帝赐死。

在和珅死后,纪晓岚却很受嘉庆的重用,不仅给他多次封官。在纪晓岚死后,嘉庆还亲自给他写了一副碑文。



纪晓岚与和珅并没有什么牵扯,两人也不是对头

在影视剧中,纪晓岚是和珅的死对头,但实际上纪晓岚和和珅并没有什么交集,两人官职差别太大。

纪晓岚在嘉庆十年才升任礼部尚书,外加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但这也只是从一品官职。

而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成为军机大臣,乾隆五十一年就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吏部和内务府,此后还兼管刑部尚书,步军统领,而且还获封一等公。



可以说,在和珅面前,根本没有纪晓岚说话的余地,甚至纪晓岚还要看和珅的眼色行事。

而且纪晓岚的主要工作就是修书,在乾隆年间获得的最高官职也就是个礼部尚书,但根本就没有实权。可以说他与和珅既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矛盾纠葛。

因此在嘉靖帝赐死和珅后,纪晓岚并没有受到牵连,相反的,纪晓岚还很受嘉庆看重。毕竟纪晓岚只是个修书的文人,并不是掌握实权的和珅同党。

屡被提拔

在嘉庆八年,纪晓岚过八十大寿,嘉庆帝派人送来贺礼,赏赐了不少财物。

在嘉庆十年,纪晓岚再次获封礼部尚书,并官拜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少保,这是纪晓岚一生中获得的最高官职。从这里也能看出,嘉庆帝很看重纪晓岚。


但好景不少,就在同一年,纪晓岚旧病复发,很快于京城病逝。嘉庆帝得知消息后,亲自书写了一副碑文赐予纪晓岚。

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由此可见,相比于乾隆,还是嘉庆帝更欣赏纪晓岚。


东方大史


纪晓岚的结局很好,他以八十一岁的高龄去世,嘉庆帝还亲自为他写祭文、碑文以示哀悼。纪晓岚得两代皇帝优宠,其人生堪称完美。




和珅出生于1750年,而纪晓岚是1728年出生,两人不是平辈人,论当官纪晓岚绝对是和珅的前辈。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两人针尖对麦芒,处处争锋相对的关系不同,历史上和珅与纪晓岚虽然同朝为官,但两人的关系却像忘年交一样,纪晓岚作为官场老资历,对人际关系方面给予了和珅不少帮助,而和珅,则在工作中对纪晓岚多有关照,毕竟纪晓岚作为文人官员,对治国和理财上显然缺乏经验不够老道。争吵会有,但更多的是同朝为官中相互的配合与默契,因此两人并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和纪晓岚的内敛圆滑不同,和珅是外向泼辣又过于张扬,加上得到乾隆的宠幸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忘乎所以,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嘉庆四年(1799年)高宗驾崩,嘉庆帝终于等到机会,毫不留情的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共清查出和珅历年所贪污之银两达八亿至十一亿两之巨,另外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其贪墨聚敛数额之大,可谓清朝之第一巨贪,和珅的结局可想而知,直接在狱中被处死,家产全部抄没,一代巨贪人生谢幕。

所谓树大招风,贪必出事,和珅就是活生生的教训,相反,为人放浪不羁,自在逍遥的纪晓岚结局就比和珅好的太多了。



嘉庆年间,纪晓岚虽已年近八旬,但依然留用朝中,加官进爵。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迁左都御史,次年改礼部尚书。嘉庆九年(1804年) 六月,纪晓岚八十大寿,嘉庆帝派员颁赐珍品,亲朋故吏门生至交齐聚一堂为他祝寿。

嘉庆十年(1797年),嘉庆帝依然没有让纪晓岚致仕的意思,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同年纪晓岚在私邸安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在乾隆、嘉庆朝的官员中,纪晓岚实属高寿。嘉庆帝赐白金五百以做治丧之用,并亲自写祭文、碑文以示哀悼。



纵观纪晓岚的一生,是个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不仅才气纵横而且品行端正。主持《四库全书》的撰修堪称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为人“处世贵宽,论人欲恕”(鲁迅语),在朝中深受同僚爱戴,他与和珅、刘墉关系都比较融洽,现实中并不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演义的那样整天耍嘴皮子互相看不顺眼。


大国布衣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让我们看到纪晓岚与和珅嬉笑怒骂的生活,以为他们在政治现实中的关系也是如此,其实不然。

纪晓岚那与和珅基本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两人差了有二十来岁,当然他们同朝为官,年龄不代表两人没有交集。相反,纪晓岚在窦光鼐科考案中就站在了和珅这一边。

1795年窦光鼐作为会试的主考官,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居然主观改变了乾隆皇帝定下的科举考试按各省不同情况分配名额原则。这窦光鼐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科举按照公平考试原则进行,也就是按名次排列,不分考生籍贯来源。

这当然会触怒龙颜,而且这窦光鼐也得罪过和珅,俩人有些宿仇,于是乾隆就派纪晓岚去调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够平衡下政治关系。这次纪晓岚基本是站在和珅一边,与和珅一起具名弹劾了窦光鼐。

通过这件事要说纪晓岚与和珅关系有多好,也绝不可能,毕竟和珅被扳道一事,纪晓岚与曾被怀疑参与过。曹锡宝当年参奏和珅的家奴刘全狗仗人势,被乾隆以为是纪晓岚背后指使,以致于曹锡宝被革职后郁郁而终,纪晓岚在乾隆面前也一个字都不敢提。

因此纪、和二人关系并不密切,更多是业务往来。那么和珅被嘉庆赐死后,纪晓岚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1799年(嘉庆四年)的正月十一,仁宗宣示了和珅的罪状,没多久在十八日就被赐死,和珅死时年仅50岁。纪晓岚生于1724年,和珅去世那年纪晓岚已经虚龄76岁。

纪晓岚晚年有三大嗜好,吃肉、抽烟和听书,79岁依然精神抖擞前去听书,年纪越大心态越好,这是他高龄的秘密。嘉庆八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过八十大寿时,嘉庆特赐珍品,祝贺寿辰。七月份,纪晓岚以高龄仍回礼部任职尚书。

然而这一年秋天,纪晓岚突感身体不适,还因受了风寒在床上躺了三天。午睡时将儿孙聚拢,交代后事,子孙后代皆泪流满面。也是这一年,纪晓岚的挚友刘墉却先他一步离开人生,享年85岁。

次年二月十日,纪晓岚再次卧床不起,不久溘然长逝,永远闭上了双眼。嘉庆赐他谥号文达,并赏陀罗经被一条。

一代才子、文苑大家就这样离开人世,不过与和珅不同,纪晓岚前半生也起起落落多次,但至少晚年算是善终了。


兮兮说事儿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纪晓岚活得很好,一直活到八十二岁。八十二岁是什么概念呢?这和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看,相当于现在103岁左右,那可不是一般的长寿。

事件回顾

纪晓岚,出生于1724年,死亡于1805年;

和珅,出生于1750年,死亡于1799年。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类比:纪晓岚比和珅早出生二十余年。在和珅去世的时候,纪晓岚已经76岁了。

所谓的古稀之年,纪晓岚早已度过,七十六岁应该还得拄着个拐杖,一走三颤,保不齐就掉沟里了。

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在乾隆五年的时候成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乾隆二十一年的时候,纪晓岚伴驾热河,并且正式走上政治生涯。

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四十七年,是纪晓岚最为辉煌的几年。纪晓岚尚处在中青年的状态,为人处世还算可以,做事也不马虎,一不留神就成了国家栋梁。

最重要的一点:纪晓岚帮助皇帝写了很多书,并且很会玩一些文字游戏。

乾隆五十年开始,纪晓岚步入老年生活。在这个时间段的纪晓岚,处事稍不如意,可追随了和珅,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嘉庆上台,灭了和珅,纪晓岚照样一个饱三个倒,活的甚是滋润。

没错,这就是事实

和珅为什么死?

因为嘉庆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和钱财。

事实上,和珅死后,他的家人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报复,几个姨太太也活得很好,除了最开始殉情的那两位之外。

所以,与和珅有关联的官员理论上不会受到太多的血腥镇压。再加上纪晓岚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显眼,充其量就是个修书的,皇帝能不能正眼瞧一眼都是二话。


趣谈唐宋元明清


纪晓岚与和珅都是乾隆身边的宠臣,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去世后,嘉庆却立刻赐死了和珅,那么,纪晓岚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纪晓岚剧照)

其实,纪晓岚与和珅完全是不一样的两种臣子。

1754年,才华横溢的纪晓岚31岁高中甲戌科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纪晓岚最初的仕途颇为平坦,他先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再被任命为乡试主考官,做过知府。又因才学出众,被乾隆留在身边,做了侍读学士。

然而在1768年,纪晓岚因向姻亲走漏朝廷消息,被定罪戍边,流放到了乌鲁木齐。

眼看仕途无望,不过,他的才学却在这时让他化险为夷。

原来,当时乾隆正在修纂《四库全书》。由于这部书囊括了清乾隆以前所有的文史百科典籍,所以乾隆对这件事异乎寻常的重视。时年74岁的大学士刘统勋,被任命为该书的总裁官。

然而刘统勋年事已高,身体又多病,他深知自己不能担当此重任,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才学渊博的纪晓岚。于是在他的大力举荐下,乾隆赦免了纪晓岚的罪,召他回京,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

自此,纪晓岚“鲸钟方警,启蓬馆以晨登;鹤籥严关,焚兰膏以夜继”,终于用时十年,将内容浩大的《四库全书》编纂而成。

显然,纪晓岚的努力没有白费,乾隆对这部书非常满意,所以将纪晓岚提拔为礼部尚书,兼经筳讲官。还特别开恩,准他在紫禁城里骑马。

纪晓岚虽说是个文人,但他并非是个书呆子。他风趣幽默,又很有才学,特别是对对子,那更是一等一的高,也正因如此,他很得乾隆宠爱。

(乾隆剧照)

比如1785年,75岁的乾隆看到清王朝在自己的治理下繁荣昌盛,颇为自得,再加上自己也执政正好50年。想想历代皇帝能执政50年的并不多,所以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千叟宴”。

在参加宴会的老寿星中,年纪最长寿的是141岁的一位老翁。

乾隆很高兴,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众臣恭推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也不含糊,很快就说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花甲即60岁,古稀即70岁,这样一看,两人说的都正好是141岁,对的严丝合缝,且非常完美。因此乾隆很高兴,当时就赏他白银千两。

乾隆喜爱纪晓岚,是看中了他的文采。不过,乾隆并没有给纪晓岚太多的政治舞台。所以纪晓岚在乾隆在世时,虽然受乾隆宠爱,在政治上的作为并不大,与和珅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1795年,乾隆已经在位60年了,此时85岁的乾隆虽然有些耳目不明,但是身体还很硬朗。

乾隆早在登基时,曾许下“如在位60年,万不敢超过康熙在位61年的时数,所以到时一定把皇位传给儿子”的诺言。

现在,已经在位60年了,他若不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一定会被天下人指指点点,于是他考虑把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

和珅是极懂得乾隆的,他很快发现,乾隆虽说准备禅让,却并不舍得放下皇权,于是他便联合王公大臣,向乾隆上疏,请求乾隆收回退位承诺。

一向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是个极好面子的人,自然驳回了和珅等人的请求。

(和珅剧照)

那么,乾隆怎么才能既兑现了诺言,又能继续把持皇权呢?

和珅很快就给乾隆出了个主意:退位不退大宝。

所谓“大宝”,就是玉玺。

乾隆觉得这个主意好,所以在1796年正月禅位大典时,迟迟不交玉玺。

当时,主持禅位大典的,正是礼部尚书纪晓岚。待进行到新旧皇帝权力交接时,和珅突然来到大殿上,宣读了“退位不退大宝“的圣旨。

这一下,文武大臣顿时炸开了锅。从古至今,禅让帝位的事有过,但禅让不交玉玺的事,还从来没听说过,哪有皇帝登基却没有玉玺的呢?

就在众人交头接耳的时候,宰相刘墉表示,他要去面见乾隆,拿回玉玺。

纪晓岚也赶紧暂停“禅让大典”,并随同刘墉一起去面见乾隆。

经过纪晓岚和刘墉的劝说,乾隆这才拿出他掌管了60年的玉玺。

(永琰剧照)

不过,得到玉玺的永琰,并没能马上亲政。乾隆在做太上皇后,还继续把持了4年朝政,才走完了他的人生。

早就对和珅不满的永琰在亲政后,直接在乾隆灵前,将他抓捕入狱。

随后宣布了他20多条大罪,并从他府中抄出8亿白银,勒令他自尽谢罪。

而纪晓岚本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再加上他又在禅让大典上为嘉庆皇帝力争玉玺。因此嘉庆对纪晓岚颇为敬重。不过,嘉庆也知道,纪晓岚学问虽好,在政治上却并不出众,所以嘉庆也没有重用纪晓岚。

1805年,嘉庆拜纪晓岚为协办大学士,并授予太子少保衔,令他掌管国子监的事务。

也就在这一年,82岁的纪晓岚走完了他的一生。

纪晓岚去世后,嘉庆感念他的功绩,给他上谥号“文达”,并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以此肯定了他的能力和学问。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刘墉和纪晓岚两位主角,先后与清朝大奸臣和珅轮番争斗,前者只有一部,剧终前刘墉斗死了和珅,后者连出了四部,纪晓岚不仅没有斗死和珅的迹象,两人感情好像还越来好。

当然,以上都是影视作品戏说,跟真实的历史情况相差甚远。首先是刘墉和纪晓岚都比和珅大很多,刘墉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而和珅则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一岁的时候,刘墉就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所以,作为相差二三十岁的前辈,刘墉和纪晓岚并不是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和和珅年龄相当。

其次是,别看和珅在科举上不如刘墉和纪晓岚(二甲第四名进士),当官也比他们晚很多年,但他的仕途之路却比他们顺遂得多,后来的官位也高得多。

和珅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三月再升军机大臣,短短七年间,就完成了从平民到帝国最高一级官员的跃升。

之后和珅更是兼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正蓝旗副都统、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无数要职,并获封一等忠襄公。

再看刘墉和纪晓岚。刘墉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开始踏入官场,最巅峰时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之后不断犯错,屡次被贬,乾隆临死前还指着他做事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干活懒散,滑稽模棱。

纪晓岚还不如刘墉呢,他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进士,在乾隆一朝主要是任各种总纂官,负责编书,好不容易为获罪的礼部侍郎尹壮图出一次头,还被乾隆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可见,在乾隆眼里,纪晓岚只是个地位卑贱的“倡优”。

刘墉和纪晓岚在乾隆生前,虽然也曾问鼎过尚书一职,但却都未能踏足军机处,无论是权势还是恩宠都远逊于和珅,所以擅长 明哲保身的他们,怎么可能会跟和珅斗呢?

不过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一死,嘉庆就对和珅动了手,而刘墉正是查办和珅一案的主要官员之一。和珅被赐自尽后,刘墉因功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备受嘉庆皇帝信重,嘉庆七年(1802年),皇帝巡幸热河时,还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

纪晓岚在乾隆死后,官职和恩宠都有所增加,如他八十寿辰,嘉庆皇帝亲派太监赐予珍品,为之祝寿,后来也给他加了太子少保衔,不过却和前朝一样,从未真正重用过他。

1805年1月24日(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墉病逝于京城驴市胡同的家中,享年84岁,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两个月后,1805年3月14日(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纪晓岚也病逝于京城珠市口,享年80岁,谥号文达,嘉庆帝赐白金五百治丧,并亲作祭文、碑文。

参考文献:《清史稿》、《所闻录》、《和珅秘档》、《啸亭杂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