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杜雨露在《雍正王朝》中饰演的张廷玉

导语

在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帝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作为帝王的他们表现出了极度的排他性和极强的防范心理,这就决定了帝王和大臣的关系是极度的脆弱和暂时性的。“伴君如伴虎”形象的说明了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在传统的政治中,作为皇帝的近臣,特别是位高权重的近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上朝时候风风光光,退朝时候就被罢官免职甚至丢了性命。生活在封建专制政治的政府高层,看似风光,其实处处都是陷阱,步步都是危机。

张廷玉平步青云的康雍时期和稳定的乾隆前期

张廷玉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可谓是顺风顺水,虽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伴随“老虎”,但是他却能在“老虎”身边过的安稳,在国家政治中枢这个最危险的区域里,如履平地,步步高升,成为大清王朝文臣当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平步青云之路: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和张廷玉

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他27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在33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康熙皇帝,这次偶遇,却给康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老城持重打动了康熙皇帝,就这样康熙皇帝把他调进了南书房做了皇帝身边的低等小秘书。他的秘书天分在这里渐渐地表露出来,并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服务出色,文章写得好,在45岁的时候就做到了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长级干部)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雍正王朝》剧照中的雍正皇帝和张廷玉

康熙皇帝去世以后,雍正皇帝认为张廷玉“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提升他做了正部级的礼部尚书。虽然雍正皇帝性格比较急,还普遍对汉族大臣缺乏好看,但是就是看着张廷玉顺眼,没办法,张廷玉我就是喜欢你。无论大小事都和张廷玉商量,皇上的谕旨一般都是有张廷玉书写。雍正和他相处的十三年,感情好到了极致(不是好基友)。雍正末年时候,有一次张廷玉回家探亲,好久没有回来,于是雍正皇帝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是这样写的:“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分离过。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想想张廷玉看到这信该多么感动呀,不是有那么句话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当然这种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张廷玉的晋升之路,这是皇帝说能给予的感情最高的方式。雍正累次提升,张廷玉成为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监管吏部和户部。雍正晚年,为表达对张廷玉最深切的爱,雍正晚年特别立下了遗嘱,让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人在身后配享太庙,

也就是说死了以后可以和皇帝在一起做个伴,这可是无上的荣光呀!要知道在大清王朝的二百多年里,皇上能给这个待遇的汉族大臣也只有他自己。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乾隆皇帝画像

乾隆皇帝刚即位之初,对这位老臣也是特别的倚重。据说平时说话的时候,对张廷玉都是和颜悦色。张廷玉来上朝的时候乾隆皇帝总是提醒身边的太监搀扶张廷玉,生怕老头儿摔倒。1737年也就是乾隆二年,

乾隆皇帝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开创了文臣封伯的先例。在乾隆皇帝的一首诗中充分体现了他对晚年张廷玉的倚重。这首诗这样说的“潞国晚年尤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可见对张廷玉的恩遇。

张廷玉的过人之处:

首先是他的老成持重,他的老爹张英做过康熙朝的“宰辅”,因为“缜密恪勤”深的康熙皇帝的信赖,老爹的基因不错,再加上从小的家庭教育,耳需目染的张廷玉从刚步入仕途就显露出持重老练的政治智慧。他为人淡泊宁静,平日里生活没有不良嗜好,办事不徇私情。从来没遭到过谁的指控。

其次,张廷玉确实才华过人,皇帝也不是傻子,也不会放着傻子用。他们能看重张廷玉,主要就是张廷玉极高的秘书本领。他办事仔细认真,草拟的圣旨从来没出过错,他的文才和思维敏捷是寻常人不能比拟的。

再次,张廷玉办事勤勉,任劳任怨。

他经常退朝以后还要点着蜡烛批阅公文,有时候在床上躺着还会想着公文怎么草拟,如果觉得不好,立马穿衣服下床继续改。他思维缜密,记忆力非常好,他兼任吏部尚书,据说能把全国很多官吏的名字还有籍贯说的一清二楚,这不就一个活的清史档案馆吗?记得在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片段,雍正的弟弟八王胤禩鼓动蒙古王公们来个八王议政逼宫,关键时刻张廷玉陈述了八王议政的由来,打破了这个虚伪的议题,逼宫的理由没了。当然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十三王爷来救驾,彻底打破了他们的逼宫幻想。这虽然是电视剧,但是也足以表现出张廷玉知识的渊博和对雍正皇帝的忠心。

最后是张廷玉的柔和顺。他的一生谨慎小心,从不乱说话。皇上的事情,从来不走漏一丝风声。皇帝交代的事情总是默默的去做,从来也不张扬。雍正皇帝以苛刻出名,常常喜怒不定,张廷玉始终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这才让他博得了皇帝的喜爱。不过说句实话,活的也是真够累的。

晚年的张廷玉却和乾隆皇帝越来越远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张廷玉书

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已经稳稳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做官47年的张廷玉第一次被处分。原因是什么呢?当时乾隆时期的出版社—文颖馆,编了一本皇帝的《御制诗集》,这本书的主编就是张廷玉,书编好了,给皇帝呈上去,让乾隆皇帝看,乾隆皇帝看,这是自己出版的诗集,当然看的仔细,这一仔细可不要紧,竟然发现了错别字,于是乾隆大怒,给了他一个“交部议处”的处分,

虽然不大,但是也是人生第一次,对性格谨小慎微的张廷玉可算是一次打击。这年还没完,他又犯错了,乾隆皇帝老婆死了,翰林院得写祭文,这祭文中用了“泉台”两个字,皇帝觉得这两个字不够尊贵是用给平常人的,用给他老婆不合适,于是就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谨之文”的罪名,罚了一年的工资。这罪名解释下,就是:你们一点都不留心,瞎糊弄我,这样的字怎么能用在我老婆身上呢!一点都不尊贵。就这样第二次处分,张廷玉的老心脏又一次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再就是从乾隆十一年以后,大儿子病故,张廷玉非常痛苦,感觉自己是彻底老了,还有就是乾隆皇帝打击朋党,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他的头顶一样,他害怕出事,还是感觉早点退休比较好。乾隆十三年,他开始向皇帝请辞,乾隆皇帝没想到一项勤勤恳恳的张廷玉会提出退休,于是皇帝给他的回答是:“卿受两朝厚恩,并且奉了皇考的遗命,将来要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这句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深受两朝的皇恩,而且我老爸的遗命,你死了以后是要配享太庙的,怎么能回老家呢?皇帝说了你别走,可是张廷玉执意要走,这次皇帝不高兴了。皇帝下了一道谕旨,说作为得到配享荣誉的大臣,自然应该为国家服务到死,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不能因为做官有利益就全力营求,时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主动要走,这不是好的臣子,而是投机取巧的行为。张廷玉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做了大清近五十年的公务员,最后得到了一个这样的评价。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张廷玉书

乾隆十四年,他再一次提出要退休,这次皇帝派人到了张廷玉府上,意思是退休不退休,自己决定。张廷玉老了,没揣摩好皇帝的意思,其实皇帝说说,我让你走,你好歹得感激我,自己也不能走。可是张廷玉再没有当年的英明。他看到圣旨大喜过望,当即就向皇帝奏报谢恩,说准备明年春天就走。事情要是按照这样发展张廷玉的一生也就无可挑剔了。不过还是有坏人的,大学士史贻直在鄂尔泰死后成了鄂党的代表人物,他们天天编排张廷玉的事情,他们在朝中大肆的宣扬张廷玉没什么丰功伟绩,没有资格配享太庙,还很多次到乾隆皇帝跟前去说.张廷玉有点害怕,真的怕这最大的荣光被取消了。

于是他不顾严寒,颤颤巍巍的去找皇帝,跪在皇帝跟前,和乾隆皇帝要死后配享太庙保证书,我看着张廷玉真的是老糊涂。.乾隆皇帝下还是发布了恩准张廷玉配享的诏书.不过皇帝心里还不是滋味,于是他给张廷玉又写了一首诗: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

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思或过之.

可例青天原侑庙,漫愁郑国竟摧碑.

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这首诗有点难懂,这也是乾隆皇帝写了一万多首诗,没流传几首的缘故,他的意思是:你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想让我给你一个保证,让我起了恻隐之心,我老爸的遗诏我肯定会遵守.我批准你像刘伯温那样,既退休又能配享太庙.你是不是会想我想唐太宗一样,亲手给魏征写了碑文又砸了它呢.我不是尧舜那样的君主,谁又能配的上皋夔这样的臣子呢?以后谁怎么说,随它去吧?这首诗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更傻的是,老头张廷玉第二天竟然没来亲自谢恩,让自己儿子来了.这下子乾隆皇帝彻底怒了。

更凑巧的是乾隆皇帝发怒让当天在军机处办事的汪士敦给知道了,汪是张廷玉的学生,他派人去告诉张廷玉得做好思想准备,皇帝可能准备要批评你。张廷玉一听这个傻晕了,什么都没想,就跑到皇帝跟前去请罪。一个军机大臣向张廷玉泄露消息,这无疑更加惹怒了乾隆皇帝将要爆发的小宇宙,他最恨朋党。气急败坏的乾隆皇帝写了一道上谕,这道上谕把说张廷玉对皇帝不够忠诚,还对皇帝很漠视,给了恩惠还不亲自来谢恩。这把我乾隆皇帝放在眼里了吗?皇帝列的的四大罪让张廷玉一生的脸面,付之东流。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军机处

接着这事还没完,乾隆皇帝的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做过永璜的老师,这个丧礼是必须要参加的,可是刚参加完丧礼,他就向乾隆皇帝上奏,要马上启程回家。这次皇帝彻底震怒了,皇帝想,我儿子刚死,你这做老师的一点都不悲伤,丧期还没过,就准备走。有一点忠诚吗?于是乾隆皇帝又下了一道谕旨,上面说明了张廷玉不够配太庙的资格,我乾隆一再容忍,只不过他是老资格,这配享的容易还想不想要?结果朝臣一致认为,取消张廷玉的配享资格。乾隆更是下旨,收回以前对张廷玉的所有赏赐,包括爷爷康熙和老爸雍正对张廷玉的赏赐一并收回。乾隆皇帝还让内务府大臣德保去了张家,让张廷玉万万没想到的是,收回赏赐变成了抄家。其实乾隆皇帝是想看看张廷玉写没写过对皇帝的怨言之类的话,却始终没找到一点证据。最后还是写了一道谕旨,免除罪过。张廷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找的。张廷玉修炼了一辈子的作臣之术,到头来却一败涂地。

从此以后,张廷玉天天坐在家里,整天也不说一句话。就这样在家里过了五年,

在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老头郁闷死了。他死了以后乾隆皇帝还是有点不忍,想想自己是不是有点刻薄,毕竟张廷玉为大清辛辛苦苦的工作了近五十年。于是皇帝显出了他的宽大和仁慈,宣布饶恕张廷玉一切过失,仍配享太庙,谥号文和。不过张廷玉自己再也不知道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看张廷玉的晚年都做了什么把乾隆惹怒了

《如懿传》中的永璜

小结

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兢兢业业为大清王朝服务了一辈子,晚年去屡遭乾隆皇帝敲打,这是为什么呢?综合起来就是有五点:

一是在皇帝的心里仍然存在满汉的差别,而且在他的眼里,张廷玉也就是在他老爸雍正的时候又因为擅长写谕旨才得到的高升,乾隆皇帝曾说过:“朕之姑容,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这把张廷玉鄙视到了一件只可以供人观赏,毫无用途的摆设。

二是张廷玉最大的错误就是在皇帝一再的慰留情况下还一次次的辞职,自古以来,皇帝作为无上权力的君王,只能容得下“我不用你,但是你不可以弃我”,张廷玉的归心似箭,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怀疑,在乾隆皇帝看来,张廷玉还没有到老态龙钟的时候,是不是对我不予重用不满意,向明哲保身,一走了之。

三是配享太庙是非常高的恩典

,既然是恩典给你了,你还不去亲自谢谢,你把我乾隆放在眼里了吗?而且点明了张廷玉这样做是认为皇帝配享太庙的恩典给他了,就不会再收回,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更大的恩赐了,所以不用再估计君臣的情分了,这可是非常危险的。

四是,在乾隆皇帝没有要剥脱他配享太庙资格的时候,自己主动跑去要证明,这充分说明了对皇帝的不信任,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的你我又会怎么想?

最后,不管哪一个朝代朋党都是严重扰乱皇帝统治的,皇帝的圣旨还没发出去,张廷玉就知道了,这彻底让皇帝的小宇宙爆发。所以一生勤勉的张廷玉只能落下一个这样的下场。虽然郁郁而终,但是还是享受了他想要的荣光。

参考书目:《清史稿》

《张廷玉年谱》

《清史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