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記得學生時代,總能聽聞一個名字,那就是民國第一才女林微因。在仰慕她才華的同時同樣仰慕她與徐志摩的那一段曠世的劍橋之戀。

當讀完這本關於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的佳作時,一種發自內心對陸小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印象中,陸小曼給眾人的形象是不堪的,生活糜爛,好賭,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敗家女的代表。給後人留下的形象是徐志摩的夫人,是導致徐志摩英年早逝的罪魁禍首。以前的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甚至還認為。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然而,此時的自己,確是那麼的崇拜陸小曼,自小出生於高官厚祿家庭的她,被家人視為掌上明珠,過著無憂無慮的富貴生活。自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有著異於常人的翻譯天賦,從小初入各種重要場合。然而,這樣一位才女,卻被父母以能夠安享晚年,給予了她捆綁式的婚姻。正如古代所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她嫁給了能給陸家帶來美好未來的王庚。

陸小曼是不同於尋常人的,成婚後的平淡生活,王庚的呆板不浪漫,讓她的生活感到窒息,她想跳出這個父母為她精心挑選的金牢籠,然而父母不允許。於是他沉迷於牌局舞會,以此來打發時間,長時間的這樣糜爛生活,讓她失去了文學的秉性創作的靈性,由一個素有“南唐北陸”之稱的上海第一才女淪為庸俗貴婦。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直到她遇見徐志摩這位多情的大才子,讓她得以重生,重新對愛情充滿嚮往。相同的婚姻境遇,相同的個性讓他們迅速墜入愛河。然而,世俗的眼光是不允許他們這樣的,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有婦之夫。然而,他們闖過了重重艱難,最後走到了一起,組成了嚮往已久的家庭。婚後的徐志摩對陸小曼是愛的,他給予了她所能給予的一切,甚至為了能滿足她的物質需求,北平上海兩處奔波工作,然而過慣奢侈大小姐生活的陸小曼並沒有體會丈夫為她所做的一切,一如既往的揮霍,如果她早點醒悟,也許徐志摩就不會那麼早離開人世,也許她和他又會成就一段能與徐志摩和林微因媲美的佳話。終歸物還在,人已非。

都說,林微因因是幸運的,有徐志摩的痴戀,有梁思成的守護,有金嶽霖的陪伴,都說這是她應得的愛慕,因為她太優秀了。然而,她因為世俗的眼光,卻沒有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愛情,以給較完美的人生留下不太完美的遺憾。假如當時她勇敢追求,興許會成就一段婚姻,然而這段婚姻的保質期如何,沒有人敢下定論,畢竟徐志摩是多情的。如果這樣,中國就少了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少了一位把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中國建築設計的偉大學者。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同樣,陸小曼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是唯一一位與徐志摩有過真摯愛戀,並走進婚姻的女人,唯一一位讓風流,多情的大才子甘願為他受苦的女人。這都是民國時期千千女性可遇而不可求的。王庚為了她,終身不娶,為她甘願孤獨一生;晚年,被世人嫌棄指責,被家人唾棄,幸好她還有甕瑞午。當她容顏已逝時,仍然不求回報陪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33年。

19歲之前的陸小曼是對生活充滿陽光,無限嚮往的。19歲到23歲她是不快樂的,過著麻木的生活,別人眼中羨慕的生活。23歲到28歲,是快樂又是痛苦的這五年彷彿做了一場夢,如今夢已醒,人已去。晚年的她不再是年輕時代那樣的人了,終於抖落掉殘留的浮豔,懶散,戒掉鴉片,重拾畫筆,並漸入佳境,並有蕭疏蒼寒的古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偉人如此,陸小曼也如此。都說瘋狂的青春才叫清春,充滿戲劇性的人生才叫人生。我想陸小曼的一生是別樣的人生,真性情,不按常理出牌的她註定要給世人,後人留下津津樂道的話題。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有人說陸小曼破壞了徐志摩的家庭,想想這應該是不被認同的,只是他和她剛好遇見,剛好一見如故罷了,只是他和她敢衝破世俗束縛,敢捅破傳統的思想觀念罷了。晚年的她,就像回到了當初的自己,閉門拒客一生素衣。重拾十年之久素筆,把點點滴滴,悲與樂記錄下來。她把對徐志摩的無限思念,寄託於繪畫之中,為了他,她終身沒嫁。最終與她的繪畫,這位晚年的無聲半侶走完孤獨,淒涼而又充實的半生。半生貪歡,半生痴戀,這用來形容陸小曼,應該最恰當不過。

我想,她是值得後人尊敬的,在封建的傳統時代,她是勇敢的。最起碼,把自己的一生圓滿了,畫上了一個殘缺的句號,當然這不能全是完美的。沒有在世俗的唾罵聲中,尋短見,結束自己的生命。當今,我們都知道人言可畏,有好多人就是因為受到語言攻擊,患上抑鬱症,最終不堪承受,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可以說是一種解脫,但也可以說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吧。如果換成別人,有可能不會像陸小曼一樣能承受如此大的壓力,打擊,還能頑強的生存下來,並且很好的生活下去。最起碼她對生命是負責人的,帶著對徐志摩的思念。

她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她是陸小曼。

徐志摩和陸小曼:半生貪歡,半生痴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