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一燕發微博表示自己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圖片中一襲長裙手上拿著獲獎證書,盡顯知性優雅。
名人跨界,往往能得到不少追捧,一開始微博下評論的確大都正面,"太厲害了","是抽空做的演員麼?"
隨後,有人問江一燕什麼時候學的建築設計,畢竟建築學本科學習就要五年,從入門到專業所花的時間與心血不足以外人道,遑論她拿的還是一個"大師獎"。
漸漸地,輿論風向轉變,大家想起,江小姐不是第一次"跨界獲獎"了。
2015年,不少新聞通稿報道江一燕獲國家地理攝影獎,即使攝影外行如我們,對這本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雜誌也不陌生,如果真是大眾所知的攝影大獎,江一燕"文藝女神"的光環戴得也不心虛。
當時的攝影愛好者找過是次大賽所有獲獎者名單和作品,始終沒有找到江一燕的名字,自然類,地方類,人物類,手機類,都沒有。
那麼江一燕拿的是什麼獎呢?
從通稿放出的圖片中,這個攝影獎項後面原來還有一個後綴,"華夏典藏獎",這個專區有十五位名人投稿,入選獲獎的共三位。(另兩位獲獎者分別是塗松巖,黎萬強。)
江一燕獲獎作品:《火烈鳥的愛》
首先是明星,其次才是攝影愛好,還有十五選三比再來一瓶更高的中獎率,所有大字標題的通稿選擇性忽略這些要素,江一燕個人微博也只表示獲此殊榮,感謝協會,感謝恩師……
"支教8年""獲攝影大獎""開辦個人攝影展",江一燕在演員以外的領域遊走,各式各樣的身份切換得風生水起。
這一回的建築大師獎,網友們多留了一個心眼,發現江一燕獲得的獎項是去年的,在相關網站查詢找不到她的名字。
通稿透露江一燕的獲獎作品是北京的建築項目,往下細翻,終於找到點東西了,獲獎的是北京的一個別墅,叫做LJ VILLA,獲獎的是一位德國設計師Thore Garbers。
在項目介紹的團體一欄上,我們找到江一燕的名字。
這麼說,主建築師獲獎了,身為團隊的一份子也來參加典禮,與建築師合照分享榮譽,也很合理。
只是這個團隊的水分有些大,事關獲獎作品LJ Villa擁有者不是別人,正是江一燕。
(網友討論,LJ VILLA,J指的是江,L是不是就是傳了多年的緋聞男友羅紅?)
確切點來說,江一燕是這個設計項目的甲方。甲方有沒有資格獲建築大師獎?當然有。但身為團隊的一員,江一眼做的到底只是給出自己要求,還是切實參與到建築設計的工作中來,中間的差別,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宣佈消息的微博內文中,江一燕隻字未提這個項目的真正獲獎者,看上去就像是她帶領她的團隊拿下了獎項,也感受不到她對建築師的尊重。
跨界獲獎,至少有一張設計圖作品,基本的CAD也會吧,對自己參與設計的項目也能從專業角度去介紹吧。
然而江一燕隨後的解釋,就強差人意了。
(長得像頒獎而不是去領獎,這……)
在她訪問和微博的自述中,除了非常不著邊際地說"原來百年前早有天才和瘋子這樣幻想著,雖然成不了高迪這樣的天才,但覺得內心與這位建築奇才有著些許相似的靈魂,也大概自信了這一點建築創作上的小小成功不只是幸運",和看似雲淡風輕的藝術感受。
其他與建築相關的專業字彙,一張設計圖都沒看見過。當年的翟天臨至少放了論文和專業參考書……
至少,江一燕沒有她講的那樣懂建築。
難怪學建築的網友會這麼憤怒。在一個行業越久,會越發懂得當中的艱難和不易,認可背後,是無數的汗水和付出。為什麼我們會關注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我們會想知道《三體》是否獲得星雲獎,每年奧斯卡金像獎都會引起迴響,對專業重大獎項的推崇,其實是對這個行業的敬畏之心。
無數個抱著夢想以一生追求一身之力奉獻在該領域中的同業者,他們一點點鑄造出的萬丈星輝,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佇立在堅實厚重的基石上,當中的佼佼者才讓世人看見。
現如今,更多名人把獎項當成給自己鍍金的途徑,行業巨人倒成了給他們的人生錦上添花的談資,既猶記得電影《功守道》,安排馬雲打敗一眾高手,有些人認為這沒有什麼,既然是金主出資,自然劇情也該為投資方服務,李連杰在現實中不是什麼武林高手,說不定馬雲真的能打敗他。
然而這是電影,富商在電影裡打敗一個個電影世界中的英雄,想要傳達什麼道理,告訴世人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
很多人不止這麼想,還這麼做了。如果不是查出公開的碩士論文查重字數過萬,重複比達36.2%引起學術打假,翟天臨就是被正式招募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法號"白瑪曲培"的張鐵林坐床成活佛仁波切,發表了人類與地球的演說,接受信眾跪拜;
"原計劃攜手湯姆漢克斯出席紅毯環節,不料其在化妝中突然昏倒"的黃聖依,還有諸多生造出來的高大上電影獎項,與當中的影帝影后們……
所謂的被冒犯感也從此而來,一個人有了名氣,吹捧的人多了,想嘗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無可厚非,偏偏名氣與資源鋪平了路上的挑戰,讓一切來得容易。
當事人如果足夠理性,就應該知道來得太容易的應該警惕,然而人都虛榮,誰都希望自己是全才,始終站在潮頭上,潮浪消失以前,都不知道誰是沒穿褲子的人。
高迪作古多年,自然不會介意誰跟他靈魂共通,梵高也不能否認他沒說過"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這個世界是依然手握髮言權的人說了算。
批評和議論,名人們可以當做網友眼熱,依然故我。又或者放下那種"我做啥啥都行"的自視,多一點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之心,謹慎接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獎項。
文|Joshua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贊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閱讀更多 文刀木之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