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最為世人所傳頌的詩作之一。也正是這首《芙蓉樓送辛漸》讓芙蓉樓聲名遠播。爭議由此而起,

全國目前共有兩個芙蓉古樓,一個在湖南洪江,一個在江蘇鎮江。那麼,“一片冰心在玉壺” 寫作地到底是哪裡?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市)丞時大約是天寶元年(公元741年),而他由江寧丞謫貶為龍標尉是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與天寶元年(742年)成詩有較大的時間差。龍標治所在今洪江黔城鎮,與另一首送別詩“丹陽(隸屬鎮江)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中的地點也不符。因此,《芙蓉樓送辛漸》所指芙蓉樓應為鎮江的芙蓉樓。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其實,有“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這樣的著名人物在黔陽工作生活過的史料,就足以成為黔陽古城的驕傲。完全沒必要張冠李戴,弄巧成拙。王昌齡是和李白齊名的大詩人,比李白大4歲,成名比李白要早。他從江寧丞謫貶為龍標(龍標為唐代縣名,就是後來的黔陽,今天的洪江市)尉,一個揖賊捕盜的地方小吏,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離去,在龍標這塊土地上約生活了8年時光。在任龍標尉期間,他政善民安,為政以德,深得苗、侗、漢民們的無比敬仰。黔陽古城自西漢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在沅江和舞水匯合處設立縣治,至今綿延2200多年,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比同在湘西境內的鳳凰古城早900年。由於沒有隆重的商業化開而發少有人知,成為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事實上,

黔陽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古建築文化、古書院文化、古遺址文化、古廟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只有0.8平方公里的面積的黔陽古城,卻有30餘條街巷、20餘座宗祠、10餘處官宦大院,還有數十個宮廟會館、數百間商鋪以及一些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芙蓉樓是清朝時為紀念王昌齡而建,有碑廊廳刊刻著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頫、陳梅仙等歷代名人碑刻一百餘方。龍標勝蹟門是芙蓉樓園林的大門,也是黔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龍標勝蹟門建於清代晚期,也稱“三絕門”。其門高12米,門寬7米,門坊正中為大型泥塑的王少伯送客圖,左右為春、夏、秋、冬四季圖。泥塑使用古代“堆塑”工藝,材料主要是桐油、石灰、糯米。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見,為第一絕。令人讚歎不已的是,牌坊高達三丈多,卻面向臨河處傾斜了兩尺多而不倒,是為第二絕。據專家考證,其傾斜度已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斜度。門楣正中是一個指南針,上南下北,與常人見到的指南針上北下南正好相反,是何緣故,至今仍為千古之謎,此乃第三絕。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由於沅江和潕(此字為“三點水”加一個“舞”字,但字庫裡沒有這個字。意思是婦女在江邊杵衣洗物,動作形態恰似跳舞)水在這裡匯合,古城三面環水,猶如玉帶纏腰。按照風水學推論,這裡不失為一塊風水寶地。“九街十八巷”和“丁”字巷是黔陽古城的特色街區佈局。古城裡以南北兩條正街為主要街道,兩邊分佈著魚骨狀的街巷,縱橫交錯,稱為“九街十八巷”。黔陽古城原是一座因兵而起、因商而興的古城,為防止外部入侵,古城裡的街道便佈置為“丁”字型格局,這樣,可以迷惑敵人走進“死衚衕”又不能容易逃脫,輕易地截擊了敵人。這些街巷都是青石板鋪就,歲月流長,青石板的凸凹早已被踩磨得光滑發亮,像一面古老的青銅鏡,映照著歲月的悠遠。青石板街上的排水設施“銅錢漏”也是黔陽古城的一大特色!古人認為:水象徵著財富,黔陽人將街上的積水流進銅錢孔裡,謂之“聚財”,意在“肥水不流外人田”。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在黔陽古城東門,我已與王昌齡相見。登臨三層鐘鼓樓,可俯覽三面環水的湘楚苗地邊陲重鎮全貌,飛簷翹壁珠串起九街十八巷魚骨狀的路網,在眼下錯落起伏。一株千年古樟在古城牆邊凸起的土臺上疏枝散葉,此樹名為“昌齡香樟”,為他親自栽種。在樹蔭後面有一尊古人石像,真人一般高大,峨冠長袍寬袖,左手執書卷,右手握筆墨之類,高遠的目光穿越城牆的堞口,投向沅水與潕水交匯的雄闊水面,再延伸至更遠的疊嶂山巒。王昌齡的晚年是在龍標度過的,因為離開不久,就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黔陽古城的古樸,芙蓉樓的清幽,邊地百姓的純良,無不撫慰著王昌齡放逐漂泊之心。貶官龍標8年,不單詩名獨俱,還頗有政績。《湖南通志》說他:“往返惟琴書一肩,令蒼頭拾敗葉自爨。溪蠻慕其名,時有長跪乞詩者”;百姓讚揚他“龍標入城而鱗起,沅潕夾流而鏡清”,“仙尉”是當地百姓給他“一片冰心”的最高讚譽。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屋因居而不朽,城因人而有魂。古城內原住居民佔九成,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在這裡繁衍生息,日夜守護著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漫步古城,古樸的老木屋門前,有在閒聊或休息的老人,也有盡情玩耍的小孩子;有些房子的門前或者曬樓上,晾曬著一家人的各式衣裳;有時,還會聞到一陣陣從古屋裡飄出的飯菜美味……古城裡也有很多店鋪,但與別處不同的是,這些店鋪沒有怪異的吆喝聲,也沒有勁爆的音樂,淳樸的店家都是在安靜地等候著客人的到來。據說,這就是黔陽人的性情,平和、不焦躁,從容、低調。

靜這一個字竟像是為了黔陽古城而造出來的。黔陽的靜,不似尋常老村落的那種四下無人唯有寂寥,是微風吹過、雪花飄落的聲音,有沙沙作響,關於耳朵不痛不癢。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順水路興而盛,隨水路衰而隱。明清時期“浩浩皇木、滾滾洪油、屢屢煙土、列列綵船……”的景象,曾使得這座軍事重鎮成為了中國南方絲路上的商貿名城。然而,當進入了陸地交通日興、水運商貿漸落的近現代以後,這個歷史上曾經輝煌了許多朝代的“第一古鎮”,便被隱沒在了大湘西神秘的王國中。黔陽古城乃多元文化湧匯之所在——其風水格局和建築結構,無不暗合著“潛、藏、隱”的特徵,而蘊含並延展於這方水土的隱逸文化,便是其多元文化的核心。古城的精髓是隱逸,古城的氣質是恬靜,古城的底蘊是悠遠。其千百年來榮辱不驚、與世無爭、閒雲野鶴的特質,就是其生存並延展的理由。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從西漢初年黔陽立縣,到1997年國務院批准原黔陽縣與洪江市合併,成立新的洪江市,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本世紀初“洪黔分治”,黔陽依然頂著“洪江市”的帽子,這種“張冠李戴”現象讓“黔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以致今天更多人知道有“洪江古商城”而不知道有“黔陽古城”。體制不順,成了制約旅遊發展的硬傷。洪江區的洪江古商城與洪江市的黔陽古城,前者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活化石,後者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各具特色,優勢明顯,兩地相距只有20多公里,一江(沅江)相連,山水相依,風景優美,是當地優質核心旅遊資源,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倘若兩地能統一規劃,整體佈局,以沅江為中心,聯結洪江古商城與黔陽古城,將古建築、民俗、風情融入自然山水,共同打造沅江旅遊風光帶,培育一批既有古風雅韻,又迎合時代風尚的旅遊產品,這裡必將成為湘西南乃至周邊地區旅遊的一顆熣燦明珠。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黔陽古城,並非”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作地,但有八種著名的古文化

【作者】王成,中國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總領隊,中國探險傢俱樂部人文領域特別顧問。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