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单位,如果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作为下属的你,应该听谁的?

发光体22986545


【职场笔杆子创业】观点: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作为主管领导的下属,时常会处于『夹心菜』的尴尬境遇中,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受『夹板气』,也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两难命题』中,那么自己到底该听哪一方?三条职场原则,员工应该坚守:(1)单位一把手作为“上级领导”,主管领导作为“直接领导”,需要『二选一』时,员工通常应该服从于“主管领导”、听从于“直接领导”;(2)单位一把手作为“上级领导”,如果『越级』给员工分派工作、布置任务时,员工首先要做得就是向“主管领导”汇报、向“直接领导”请示,以求主管领导的直接命令和当面指示;(3)员工要有立场标准,无论是单位一把手,还是主管领导,当二者的矛盾关系超越于工作层面时,员工要始终坚守“工作为先”的原则。

职场中,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发生矛盾的现象常有发生,紧张的职场关系时常会给下属带来“不便”和“尴尬”,一把手越级布置一项任务,员工到底该不该听、该不该干,茫然而无措;日常交往当中,员工有时还要与一把手保持必要的距离,否则会让主管领导觉得员工有点“胳膊肘向外拐”,不分内外人;尤其是一把手和主管领导都在场时,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听哪一方等,这些都是下属在职场中可能遇到的工作场景。

我将围绕“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员工到底该听哪一方”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员工需要坚守的职场原则入手,对不同的职场情境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使用:

一、员工为什么要听从『主管领导』、服从『直接领导』?

1. 职场不看谁的“职位高”

有的职场“小白”可能说:“上级领导”可是单位一把手,虽然是“间接领导”,但是“主管领导”不是也得听从单位一把手这个“上级领导”吗?

这话道理没错,错就错在没有与“现实接轨”,因为主管领导如果和上级领导关系不好,未必会听从上级领导,背后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主管领导无需单位一把手直接任命;二是主管领导在职场有关系,只要没有大的过错,单位一把手对他也无可奈何。所以,职场中不看谁的“职位高”,这是决定员工听谁不听谁的首要原则。

2. 从属关系上,单位一把手是“上级领导”,主管领导是“直接领导”

职场特别讲究上下级关系,比较忌讳“越级”汇报、越级安排工作的事情。所以,职场有一个大家都默认的规矩:员工应该服从于直接领导,不可以越级汇报。

如果员工只会“眼睛往高处看”,不在意主管领导的看法和感受,那么,员工的“人品”就会被打上大大的问号,在职场中很难立足,也难以受到主管领导的重视。

3. 博得“上级领导”一时的“好”印象,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员工想不通一个道理:见了领导就往上凑,不管自己身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只想在上级领导面前表现一番,留下好印象,或是出于“虚荣”心理;或是想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殊不知,这种表现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主管领导和同事都觉得你是一个阿谀奉承的员工,没有“骨气”,“人格”的维度会降低;

(2)在主管领导的面前巴结上级领导,不仅抢了主管领导的“风头”,而且还有“越级抢功”的意味,领导会很反感;

(3)谁的员工为谁服务,除非主管领导主动给你吩咐,除此而外,员工尽量不要超出自己的服务范围,否则,主管领导会觉得员工不懂规矩,不再用你。

二、员工为什么不能站在『单位一把手』这一边?

1.支持“单位一把手”会陷入“道德失范”的境地

员工在“主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之间选边站队,不要想着“两边讨好”,否则,一定会落得个“两边都不是人”的名声;也不要站在“上级领导”这一边,否则,就会陷入“道德失范”的境地。

因为职场的规矩是:员工“理所当然”的支持对象的应该是“主管领导”和“直接领导”,似乎是员工的“本分”,是“正常”的反应行为;如果员工“反常规”支持了单位一把手这个“上级领导”,会有一种“吃里扒外”的印象,觉得失去了员工的“本分”。

2. 站在“单位一把手”立场终究没有“实惠”

员工选择站在“单位一把手”这边,通常有三点考虑:一是为了“虚名”和“虚荣”,想表现自己、突出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你看,我是一把手这边的人”;二是想在单位一把手这边留下好的印象,期待今后能够被提拔晋升;三是内心不服气主管领导,或者觉得主管领导没有职场发展前途,自己跟着也没有前程。

殊不知,员工的这三点想法,结果都会“落空:

(1)如果员工只是为了突显出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给自己挣得一点所谓的“面子”,那么这种行为就“太不值”了,根本是得不偿失;

(2)如果期待有一天机会来了,单位一把手能够优先考虑你、提拔你,这就“太天真”了,试想你是单位一把手曾经对手的下属,他怎么可能会将难得的提拔机会留给你呢;

(3)如果觉得自己跟着直接领导没有发展前途,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结果就是你没把直接领导放在眼里,不懂得维护直接领导、尊重直接领导,同事都会看不过去,单位一把手也会从内心看不起你。

三、避免做“中庸员工”,立场、态度不要模棱两可

1. “中庸”态度不可取

我们的处事哲学中,经常会教育人要“中庸”,不高不低、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似乎这种『实用哲学』会让自己很踏实。其实,这种处事态度很不可取,长期下来,它会让一个人失去立场、失去判断,甚至失去原则,说话做事会变得没有底气。

尤其是在职场中,面对上级领导和主管领导的矛盾关系,作为下属,立场一定要鲜明、态度应该要表明:作为员工,你支持谁?你站在哪一边?

2. 不要怕“得罪”单位一把手

有人会说:万一自己支持主管领导,单位一把手会不会给自己“穿小鞋”?会不会“记恨”自己?会不会“针对”自己?会不会“得罪”上级领导?

答案是:单位一把手肯定会记住你,因为在关键时刻你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但是他从内心会更钦佩你、更欣赏你。为什么?因为你能不畏上级领导威严、不惧个人利益得失,知道维护自己主管领导的面子、懂得在关键时刻支持直接领导,这种员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四、员工如何巧妙地在“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之间进行工作?

1.不要“直接参与”二者关系,就事论事

员工只要内心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说话要注意什么、处事要做到什么”就行了,一定要明白『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要太过积极、有意打探主管领导与一把手之间的工作以外的事情,杜绝自己想『直接参与』的念头和想法。

职场中忌讳的一点是:谁是谁的人?不自觉间,别人就会把你划入到某一个圈子内,对你产生戒备心理,将你作为自己的对手。

所以,员工要尽量规避“直接参与”的念头和行为,不要陷入领导们之间的矛盾当中,否则,员工只能是被“消耗”的“过期资源”。

2.“越级”工作要及时汇报、请示

(1)一把手布置工作不要当面拒绝

职场中,经常会有一把手直接给员工分派任务的情况,这时作为员工应该接受,而不能当面拒绝。

为什么?原因有两点:①领导关系是领导关系,工作是工作,这是“两码事”,不能让一把手觉得,员工和主管领导都在跟自己“唱对台戏”;②工作是本分、是本职,不牵扯任何因素,都要无条件接受,否则,就是员工的失职,一把手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2)及时请示和汇报是规矩

虽然一把手可以给任何一位员工布置工作,但是严格来讲,这是“越级”布置,况且一把手和领导之间还有“过节”,关系不好,主管领导对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又进行着掌控,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员工都应该及时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和请示。

这样做的目的有四个:①避免引起主管领导的猜疑,认为你是不是一把手的人,是不是经常在私底下和一把手联系,是不是经常向一把手汇报自己的工作动态;②员工接受任何一项工作,理应都是主观领导直接布置,既然员工已经“私自”接受了工作,所以必要、及时地汇报则显得尤为必要了;③暗示主管领导,让他放心,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④让主管领导对一把手交代的工作进行时间和进度安排,方便自己按时按质完成。

3. 下班后的“交集”,要不巧妙回避,要不侧面说明

工作外的圈子,对员工的职场关系发展也很关键。如果一把手邀请员工去参加聚会,这时员工就会面临两种选择:

(1)一把手不叫“主管领导”却叫了你

单位一把手没有邀请你的主管领导,却叫了你,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判断:一是如果是首回邀请,员工没有理由拒绝;二是假如已经邀请了三次以上,员工就可以找借口进行推辞,这样一把手多少也不会放在心上。

(2)员工以“请示”的口吻“变相邀请”主管领导

聪明的员工在接到一把手的邀请后,能够快速作出反应,以“申请”或“请示”的口吻向一把手邀请自己的主管领导,通常而言,一把手都会同意。

其实,作为下属,平时工作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一个问题:“加入一把手邀请自己从参加活动,而没有邀请主管领导,自己该如何办?”

【话术推荐】:“好的,王经理。不知您有没有邀请我们的主管领导张科长,需不需要我帮你通知一下?”
“哦对了,你不说我都忘了。好吧, 你给张科长通知一下。”

【话术分析】:作为员工,这样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比较周全的做法。一方面,自己没有拒绝一把手的邀请;另一方面,维护了主管领导的面子,两人都去了,谁都不尴尬。此外,还能拉近主管领导和一把手的关系与距离,他们关系好了、走得近了,对员工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情。

(3)员工一人参加聚会后,要侧面向主管领导透露信息

当员工一人参加一把手邀请的聚会后,请相信,转眼之间你的主管领导就会知道。所以,员工需要做的善后工作就是:侧面向主管领导透露自己参加了一把手邀请的聚会,在聚会上大家做了什么,变相的汇报,既不觉得自己心里好像有“猫腻”,也不显得领导心胸狭窄。

五、总结

当主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关系不好时,作为员工要格外谨慎细心,尽量不要参与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矛盾中,就工作说工作,凡事多向主管领导汇报、请示,尽量站在主管领导这边,让主管领导觉得你是一个懂规矩的下属,对你很放心、很信任。只有在主管领导这边干好了,一把手交代的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两边都不“得罪”,前后顺序一定得走对。

再说后话:有人会说,别人一句话的问题,你就写了这么长一篇来回答,到底值不值?有人会说,写了这么长一篇问答,谁能看完?言外之意,回答应该简洁。可是,职场问题错综复杂,没有系统地思考和讲解,如何能将一个问题阐述得清楚明白。所以,我始终坚守一个理念:一句话的问题,再小也是别人的困惑;一句话的问题,再小也是别人的疑虑。既然是疑惑,就值得我去认真解答、认真思考、认真对待。

—END—

我是【职场笔杆子创业】,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来为你解疑释惑。我始终相信:“一支笔足以撬动职场,一支笔足以结识你我。”【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评论交流。

职场笔杆子创业


以前,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问题:

以前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个36岁的技术男,是从别的公司调过来的。调过来后,我的直接领导和这个总经理就没有和气过。直接领导也不会听命于这个总经理,反而是处处与之对着干。所以作为下属,处境非常困难。有时候,直接领导审批通过的文件,需要总经理签批,总经理一看,就否定了。跑回去跟直接领导沟通,直接领导没有说什么,就说先放着,就这样,内耗开始了。其实,夹在中间的下属最难受,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采取的办法是,涉及到两者之间内斗的事,我直接不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沟通。这样我少了很多事,我也不会成为他们内斗的牺牲品。

因此,遇到你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1、两边的领导尽量平衡好

他们关系不好,本来是他们的事,你作为一个外人,不应该被牵扯进来。只要他们不要求你站边,那你就坚持不要站边,因为任意一边,你都得罪不起。一边是你的直接领导,你可能每天都需要和他见面。一边是你的一把手领导,他是有大部分事情的决定权的。而且,你也没必须要去得罪他们。因此,两边的领导都要尽量平衡好。这样的话,不管是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全身而退。

那该如何做才能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呢?建议你就只作为一个桥梁。你可以作为他们两者之间的桥梁去帮他们传递信息。比如,如果你有一个项目要审批,直接领导同意了,但是一把手不同意,此时,你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而你的事情就是找他们签字。至于他们是否同意,则与你无关。如果一把手不同意,你就把一把手不同意的意见告诉你的直接领导,让他们之间去协调好。这样你两边都不会得罪。

2、不要在别人的后面说别人的坏话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走错一步,那就是在别人的后面说别人的坏话。

有一个朋友,他也有遇到这种情况。他的直接领导经常喜欢拉着他,跟他说一把手哪里不好。朋友听了直接领导的抱怨,有时也忍不住抱怨几句一把手。但其实,朋友对一把手是没有意见的,只不过,他听了直接领导对一把手的抱怨后,想附和一下直接领导。

可是不久,一把手就把他叫过去,问他对一把手是否有意见。原来,朋友的直接领导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爆出了朋友对一把手也有意见。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时候,你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是一定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的。

因此,不管怎么样,都不要在别人的后面说别人的坏话,否则,对你是不利的。

3、尽量做一些有利于他们双边关系的事

虽然他们闹矛盾,跟你的关系不大,但是你夹在中间,也是不好受的。因此,如果有可能,建议你多做一些有利于他们关系和好的事。

如何做呢?

第一,不要加剧他们关系的恶化

你在给他们传话的时候,尽量不要煽风点火,比如,当一把手拒绝了之后,你可以对直接领导说:一把手需要考虑一下。而不是一把手狠狠地拒绝。尽量把他们的关系缓和下来。

第二,可以试着为他们说点好坏

比如,你在一把手那里,你可以对一把手说:现在有个事,本来这个事是直接领导就可以定的,但是一把手说要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一把手一听,原来直接领导还是很尊重他的。

同样,你也可以在直接领导那里这样说。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缓和一下他们的关系,对你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老样子,先分享后道理,透过现象一定要看到本质。

之前我在上海就职的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公司,总部在北京,上海分公司是所有分公司里面排名最靠前的。上海分公司的老总是职业经理人,是总公司的老板从国外挖来的,是总公司排名第一的副总裁,兼任上海分公司的老总。上海分公司有个技术副总,是之前跟总公司老板一起打天下的老员工,而我的直接主管领导就是这位技术副总。

公司大了,争权夺利,派系林立,这都属于正常现象。老总是空降的领导,属于强龙,副总明显属于地头蛇,他们之间的矛盾肯定源于利益。上一任上海分公司的老总长期不在上海,凡事都交由在上海的技术副总来处理,这就形成了技术副总实际上握有很高权力的局面。而新的空降的这位老总要在上海长期待着,那这势必就会和技术副总产生很大的权利以及利益上的矛盾。

我们部门由于技术的特殊性,成为他们两个争抢的首要目标。空降老总手下也有一个技术部门,但他的技术部门整体技术和我们相差非常大,因此老总一直想对该部门进行重组,想把我们部门和他的技术部门合并,组成一个大的部门。但我们部门一直归属于技术副总,所以他们两个明着暗着都在较劲,一个不想放手,个又志在必得。

比如老总给我们涨薪水,给我们提供各种福利,每天中午又拉着我们一起吃饭。工作上,每天早上都要开晨会向他汇报,重要的工作,重要的项目,他也参与。

而副总在这上面却没有太好的办法,工作汇报只能私下进行,工作安排也只能私下进行。

好的地方是两个领导都是明白人,他们并没有因为个人的争权夺利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利益,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互相拆台。

最后的结局是在一年后,我们整个部门划归到老总名下。


如果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出现矛盾,而且矛盾升级到互相拆台,那这个时候作为下属,尽量选择听一把手领导的。

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出现矛盾,而且到了互相拆台的地步,那说明已经水火不相容。而这个时候作为下属,其实就没有所谓的选择困难症了,都要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了,那鹿死谁手,其实就很明显了。正常来说,一把手胜利的机会比较大,所以说选择听一把手的没问题,这属于利益促使或者利益导向。

如果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出现矛盾,但他们出发点都是为公司考虑,不会损害公司的利益,那尽量选择听一把手领导的。

既然两个领导都是为公司考虑,那么相对而言,一把手领导的出发点大概率上要考虑周全一些,所以听一把手领导的没问题。

如果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出现矛盾,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上意见相反,那尽量选择听一把手领导的。

谁能负得起责,谁能承担得起责任就听谁的,在这上面,一把手领导肯定能付得起责,肯定能承担得起更大的责任,所以说听一把手领导的没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况,其他情况下都听主管领导的。

上面三种情况是公开的矛盾,是公开逼迫你选择,属于非正常情况。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情况外,其他都应该属于你工作上的正常情况,那么正常情况就按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对待就行了。


该选择就要选择,千万不要圆滑世故,两头都去讨好,最后结果是两头都不讨好,中庸之道要不得。

这种选择题落谁身上谁都不好去选,但该选的时候还要选,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一旦你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或者你两边都不想得罪,那完了,因为这种态度恰恰是最可怕的,这种态度是双方领导最不想看到的,在领导眼里,这就是所谓的没原则,没立场。

本来你可能作为关键人物,成为两个领导争取的对象。但由于你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两个领导都放弃你,不管最后结果是谁赢谁输,还是双赢双输,你都会失去你存在的价值,所以不建议大家采用所谓的中庸之道。

最后说一句:

职场中,该选择时就要选择,该站队时就要站队,不要为自己的选择与站队而感到羞耻,你可以用人往高处走来自我安慰,而事实就是如此,人一定要往高处走。


陪娃乐趣多


這種事我還真遇到過一次,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那是在九十年代初,冬季我在山場檢查燒柴,那天早上,單位的生産場長看到我,便對我説他今天要往家運燒柴,讓我不要去了(我不在現場他們可以直接截山楞的圓木),我答應了他,不一會,行政場長讓我去他的辦公室,我一進屋場長就告訴我,説賀副場長今天運燒柴,我必須到現場監督,堅決不許截圓木。當時我真的有些懵逼了,兩個領導不合,把我夾在中間真的好爲難,想了半天,我對場長説自己感冒發高燒,今天是來請假的[捂脸]。

説實話,遇到這種事情真的很讓人爲難,這兩個人誰都不能得罪,畢竟你的命運掌握在人家手中,即便是你不怕他們,也沒有必要因爲他們之間的矛盾爲自己樹一強敵,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听誰的,最終吃虧的都是自己,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爲自己找個借口,盡量避開他們的矛盾冲突。



北方雪野一樵夫


我的小侄女知道这个答案:“装跑”和“避嫌”

晚上去亲戚家吃饭,幼儿园的侄女开心地说,“爸爸妈妈,今天上学,园里搞绘画活动,我画了个兔子,可好看咧。”

爸爸和妈妈说,“哎呀,真棒,等下拿出来看看。”

“好啊。”侄女说,“不过今天副园长和老师突然拉着我问,她们谁画得比较好看。”

我好奇结果话题,“那你怎么说?”

侄女笑嘻嘻地说,“我装作被吓哭,跑开了,哈哈。”

这孩子,看来是很有前途了。同理,面对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我们要懂得“装跑”和“避嫌”。

一、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的斗争,一般不会波及我们,不要急着站队

我在中高层也混过十几年,可以很肯定地说,一般中高层的斗争都不会波及到下面的人。有时候一把手领导确实会找下面的某个员工安排点任务,员工千万不要将事情放大到“一把手找我站队了,怎么办”,这是妄想症的表现了。对领导来说,就是安排个任务而已,他不会觉得,基层员工要站谁的队,因为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自讨无趣,对基层员工来说,不管什么时候,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输出更多的业绩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高层的博弈,只要我们还没到往上晋升的时候,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旁观最好,尽量主动避开,知道得越少越好。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输出业绩价值,只要展示出来的价值足够高,自然就会有机会往上爬。

二、当工作上有利益冲突,不妨左右应对,让自己抽身出来,请示领导决定

当一把手领导总是有些任务跳过主管领导安排给我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工作任务与我们的岗位职责不符

工作任务可能与团队的分工安排有矛盾的地方

工作任务可能涉及到主管领导的利益

这三点,都有可能引起我们的主管领导的不满,从而对我们在部门的工作和发展都有负面影响,但一把手领导的话,不听又不行。在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基层员工最有可能遇到的,其实就是这种两难的处境。

对这种,我们的应对原则容易是,要尽量抽身出身。所以,这里有个不错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当一把手领导有工作任务安排下来,主动向主管领导请示,由主管领导请示要不要做。如果主管领导不让做,我们不妨再请教,如何向一把手领导说明。

如果主管领导愿意去说,那就是他把事情揽下了。如果他不愿意去说,那我们就只能如实反馈给一把手领导。所以,问题还是回到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身上,不管进或退,我们都能抽身出来。

三、非站队不可,根据公司的权力架构做选择

虽然不大可能,但如果真的到了非站队不可的时候,也就是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直接撕破脸,那我们就要好好斟酌下,暂时站队哪边,对我们的发展更有利。

这时候千万不要觉得,一把手领导就肯定比主管领导强,如果是这样,主管领导早就被踢走,而不是还有底气立足于公司,跟一把手对着干。

对我们来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谁更能够决定我们往上发展,而这点需要根据公司的权力架构来定。

一般公司,提拔员工都有明确的制度流程,如填写升职申请表,交给哪位领导决定,再往上交给哪个部门。即使没有这样的制度,也会有一套惯用的规则。我们就需要去摸透公司的权力架构下,根据这个制度或规则,到底谁更能够决定我们的去留和发展。我们就选择跟谁,先解决短期发展的问题,再考虑其他。

当然,即使站队,也不要表现得太明显或张扬,低调,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定,尽量不得罪人,与人交好。

因此,一把手领导和主管领导关系不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抽身出来,两边都不站队,非要站队的话,就根据公司的权力架构来选择,选择能决定自己去留,或是晋升发展的领导站队。

以上供参考


学习委猿


既然是领导之间不和睦,其实跟员工其实没什么关系,顶多也就是工作时正好遇到一起,显得比较尴尬。

除非你有能力,是公司的人才,属于稀缺资源,这才可能或多或少涉及到你。

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摩擦,拿在明面上说的非常少,那么深处这种暗流涌动的环境下,就需要凡事留个心眼儿,切记三思而后行。

第一,倾向大环境的选择,维护公司的利益。

分享一下个人经历,我目前在事业单位工作,去年,单位空降一个副科领导,跟我单位的正科领导,也就是一把手不怎么对付。

他们之间不和睦的原因就是,空降的领导家里挺有背景,自身也是名牌大学毕业,所以进事业单位直接就是副科级。

而单位的一把手是从基层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升到正科。所以副科领导就有点瞧不起正科领导,两人也是经常暗地里较劲。

我手里还算有点活,一直以来就挺受正科领导重视,副科领导来了之后,也是有事没事照顾我,能感觉到拉拢的意思。

当时我的做法是,把所有的工作,全部上升一个高度,因为事业单位,看的就是觉悟,无论是单位的事,还是两位领导交给我的工作,我都会表明态度,我为单位而工作。

领导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违背大方向,只要这个方向选对了,领导是不会为难你的。

第二,职场上,真正的高手,都会做墙头草。

在中国,任何事,任何行业,讲究的就是“人情”

二字,所以说千万别“站队”,就算跟对人了,但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出什么变故。

话不说死,事不做绝,在职场上“站队”,就相当于断了一条人脉,多了一个敌人。

大树底下虽然好乘凉,可也无法扎根更深层的土壤。

你可以做墙头草,但千万别站队,在职场上,弱肉强食的规则谁都不能打破,墙头草是为了保全自己,默默扎根成长。以后要走要留,也没什么羁绊。

站队也不一样,可能一开始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想走可就没那么容易,因为多了一层人情关系。

这是为以后的个人发展埋下隐患。

总结一下,几乎所有管理层的矛盾,都是个人利益的问题,只要你能保持独善其身,不侵犯任何人的利益,听谁的并不重要。


朋也


笔者亲身经历过类似事例。不过,遇到的是分管领导与直管领导。

事情是这样的:分管领导找直管领导报销条据。我协助直管领导管理一条线的工作。我们实行的是经费分线包干制,实报实销,到机关走帐,财政列专户。分管领导要求报销包干经费的三分之一。理由直接:三个人,三一三十一;历来都是这样干的。

直管领导是新手,当场与分管领导闹崩。我和分管领导是线上老人。分管领导要我裁判,直管领导冲我发飚。我面临选边站的尴尬境地。

我的做法是,我忍气退出。待他俩气消,我分别找他们汇报思想。我告诉直管领导,办公室有其他经费来源,不合法,但合理;按游戏规则和一惯做法,分管领导的要求不过分。我告诉分管领导,按照组织原则,我必须按直管领导的指令办事。如若直管领导与分管领导不和,让我为难,我将越级向一把手汇报,请求换岗。

事后,分管领导与直管领导握好如初。我们仨和谐共处三年,最后各奔前程。

知情人士点赞:不卷入他人是非,办事合情合理合法,讲组织原则,实乃上策。


南海老怪3


特喵的,我谁的都不听!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底气的,仅代表我个人情况和个人观点。

在我毕业之后,进入到了一家外资企业。

失去了很多,但更多的是收获。、

在我辞职的第三个月,就有某企业老总,辗转找到我的电话,让我到他的公司去。

这位领导和我是老乡,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一趟他的办公室,聊得很投机,就投入到他的麾下。

在他的公司,我干的还不错,各方面待遇,福利都有照顾。

这期间,我了解到,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有两个,一个是他,唐总,另一个是远在江西南昌的林总。

名义上,南昌林总是总经理,唐总是副总经理。

由于我的出色的工作,我逐渐被林总赏识,被委派更多的任务,也得到了丰厚的报酬。

唐总也不时地给我提高待遇和奖金。

这个公司情况我说下,林总南昌人,唐总开封人,两位都是业内大牛,几年前他俩通过朋友介绍认识,英雄惜英雄,杯酒论天下大势,不料两人观点出奇一致,都认为将来业内的趋势将会是动物类保健品的天下,而这保健品中除了以往的脱霉,益生菌类,中药类就会是酶制剂。

脱霉类的太低端,效果也不好,所以直接排除。

益生菌类的,由于个体差异太大,所以出来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

中药类的,这类药品当时的产品还不成熟,而且各个厂家品控源头把控不住,所以也排除了。

最后一个,国外的酶制剂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在丹麦,法国已经独立生产了很长时间,效果相当好,于是他们俩合成黄金排档,从欧洲搞到了配方,又从湖南搞一条生产线,又说服南昌的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以极低价格出租给他们三年的厂房以及基础设施。

当时,南昌的林总负责生产,开封的唐总主要负责销售,到后来生产上趋于稳定之后,林总接手了华南大区销售工作。不过还是握着那条公司的生命线。

到我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已经成立三年多,年产值四千多万。

那个时候,华北公司有三十多个人,华南公司有四十多个人。唐总的座驾从一辆捷达换成了揽胜,而林总从一个娶不上媳妇的黑娃,变成了有多个情妇的有妇之夫。

由于公司的迅速扩张,利润的极速增长,唐总林总的利益分配问题又成了大问题。

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唐总和林总开始分裂。

由于林总控制着产品货源,在产品销路打开后,就降低了给唐总的分成。

本来说好的对半分,到林总想收回华北的控制权,让唐总变成员工而不是合伙人,一个月的分成降到了四成五,到下一个月变成了四成。

这中间,林总拉拢了我,我拿了钱办了事,唐总也拉拢我,让我和他站在一起。

林总的意思很简单,你不同意我的分成,我就不给你发货,你的市场全部完蛋。

唐总的意思更简单,你不发,那我不要了,反正整个公司产值八千万,自己销售团队挂了六千万,你不让我卖,公司就直接完蛋。

就在这种情况下,林总极力拉拢唐总所有业务员,让他们交出华北客户的名单,并以总公司名义给发工资,给发提成,并承诺极大的自由度和代理权。

当然,每个业务人员都不傻,只要把名单交出去,那自己还有什么用?

这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

我也没交名单,群里整天吵翻天,唐总林总都是老江湖,吵架也是用很多平和的行政语言,并不是街边混混的日爹草娘。

大家在见识了两位行业大牛技术和销售能力的同时,也学到了难得的职场智慧,比那些宫斗小说,职场纷争好看多了。

公司一度陷入停滞。

这时候我惊奇的发现,我随手做的两个拼多多无货源店铺每个月竟然能给我提供七八千的收入!

好吧,既然公司陷入停滞,那我都不耽误,再开他家拼多多无货源店铺,反正这种店铺不需要进货,发货,囤货,美工,只需要把客户信息发给上家,让上家发货就行了,我赚个差价。整个过程,我压根连宝贝都没见过,钱,就特么挣了!

与此同时,公司的利益之争愈演愈烈。

华北公司的员工有一半都投靠到南昌林总那里,因为林总有货,唐总没货。

剩下一半,因为没货物,但是也不愿意投靠林总所以选择离职。

到了最后,我手里的资源已经算是拥有整个市场五分之一的资源了,包括之前同事托付的山东市场,以及自己的河南市场。

林总一天打了十几个电话,用尽各种办法来说服我交出资源,那边唐总让我极力忍住,抗住,说将来要给我股份,况且我们还是老乡。

但是老乡归老乡,这里可是两个月没有什么收入了,我知道我一旦交出资源,唐总这边就完了,我虽然能够得到数万的报酬,但是,我也会完了,因为,交出资源之后,我将没有任何价值。

就这样僵持了快两三个月的时候,我神奇的发现我的拼多多无货源店铺,八个,竟然为我带来了四万五的收入。

那时的拼多多刚刚上市,增长迅猛,我也跟着沾了光。

我心道,唐总林总,你们争吧,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也要吃饭啊,但是我又不能忘恩负义,毕竟,是我的老乡唐总带我入行并提拔照顾我的,最后,我把所有资源,还有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都给了唐总,各安天命吧!

后来,公司分裂成两个公司,再后来由于互相拆台,两个公司同时倒闭,前后不出半个月。

我听谁的?当我有底气的时候,当我也成了老板的时候

特喵的,我谁的都不听!


千之络君


其次,当一把手领导越过主管领导,亲自下达指令时。请记住,一定要和主管领导汇报,这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尊重。当然,汇报的同时,注意措辞,可表述为,刚才一把手领导打电话来找你,你不在,他就让我帮忙把这件事先做了,他比较急。

再次,当主管领导明确表态不允许做一把手领导交代的事情,而一把手领导又不停催你的时候。记住,亲,别苦恼,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方法,将主管领导拖下水,你就可以畅快的游啦!!告诉一把手领导,交代的事情你正在处理,但有些数据在主管领导那边,需要他的协助。或者直接说,这个事情有些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已经寻求主管领导的帮助,他很重视,也正在想办法。然后,一把领导一催,就是主管领导正在想办法,多几次,他们自然会一对一的处理啦!相信我,绝对牵连不到你,因为主管领导骨子里还是得按一把手领导的要求做的。

最后,只有保持中立,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但一味的中立,也会让你两边不讨好,我的经验是你有一个比他俩都高的官罩着,才能在腥风雪雨中求得太平!


报声平安


这个事情,真的是神仙打架,小妖遭虐啊!

给你几个建议啊:

一、如果你是主管领导的亲信

这个时候需要你选边站队,最佳的选择是主管领导,而不是一把手。因为即使你站在一把手那边,将来主管领导失势以后,一把手也会卸磨杀驴。

我之前公司的一个部门总经理调到业务部门,新招聘了一位部门总经理,下面四位总监有三位在观望,只有一位主动靠过去,并且适当的把前任领导和其他几位总监的优劣势都给新的部门总经理做了个交代。之后表面上新任领导对他高看一眼,但是却抓住他胡乱报销发票的机会,将他首先开除了。

二、如果你是一把手的亲信

那么无论如何都要站在一把手那边,主管领导的话要听,但最终还是一把手拍板。如果你跟主管领导关系融洽,不论是表面文章,还是演戏,或者情意相投,都会让一把手对你丧失信心。这样结局会非常的凄惨。

我曾经就有一位同事被外派到新的单位做HRM,他是那边单位的领导要过去的,想着过去之后帮着单位一把手理一理人力资源和行政的工作。可是这哥们去了之后,发现工作不是很好干,并且领导要求也比较高。他不知道是哪个筋不对,居然跟那个单位的中层联合起来跟一把手作对。最终的结局是他被一把手退回到总部人力资源部门。

三、如果你谁得亲信都不是

那么尽量远离矛盾中心区,谁也不得罪。尽量的不选边站队,看看形势发展再说。如果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一定要在事情结束后或者过程中做个解释。要不然,真的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实在不行,就选一个大头靠上去吧。或者换一个风险低一些单位,让自己轻松愉悦一下,多活几年。


1.点击【关注】,每天免费获取人力资源和职场管理知识。

2.作者:邓玉金,资深HRD,实战培训师,人力资源畅销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