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咸丰大钱”收藏者必修课——“茶丝之乡”宝浙局铸币史

浙江省濒临东海,北与江苏(上海)接壤,亦为江南宝地,很久以来,人们习惯将江苏、浙江并称为"江浙"。浙江原是钱塘江旧称,上游为新安江。吴国以南地区泛称越地,浙江省春秋时属越国,福建为闽越,广东为南越。

到战国时浙江属楚国,明置浙江布政使司,清为浙江省。浙江地处东海之滨,山清水秀,是盛产鱼、米、丝绸、茶叶、水果、湖海水产、竹编木雕等的富裕之地,各类土特产极负盛名,尤其是西湖龙并茶和杭嘉湖丝绸名扬四海。杭州在远古为一海湾,因钱塘江泥沙堆积而成,西湖的形成大约在12000年前。杭州前身为秦代设立的钱塘县,但当时杭州市区一带还是沼泽和滩涂,到南北朝初期钱塘县中心逐渐移到西湖附近。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平定南朝陈,将当时的钱塘郡改为杭州。提起杭州必然使人联想起西湖,宋代名家苏轼曾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不朽名句,人们将西湖景色誉为天堂美景。

顺治六年(1649年)题准设杭州府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十四年停,顺治十七年又开。康熙元年开铸康熙通宝,以后又数停数开。杭州府局设在大仓前,后改永济仓。雍正后改名为宝浙局,移至仁和县。宝浙局此后鼓铸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年号钱,虽时有停歇,但仍保持了不小的铸量。光绪末因铜价日高而停铸方孔钱。宝浙局是清代浙江省惟一的铸钱局。咸丰年间,宝浙钱局曾经试铸或发行了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和当百共八种面值的咸丰钱,面值种类超过大多数铸钱局。然而,宝浙局真正大量铸造发行的咸丰流通钱仅有小平和当十两种,其余面值均为试铸币。

“咸丰大钱”收藏者必修课——“茶丝之乡”宝浙局铸币史

(一)宝浙局试样钱

宝浙局咸丰试样钱的存世量极罕,为咸丰大钱中风格独特的一族,向为钱币界所珍视。宝浙局咸丰大钱试铸时间在咸丰初年,早于朝廷下令各地铸造大钱救令之前,因此,这些风格迴异的咸丰大钱与户部宝泉局钱样款式格格不入。

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何桂清奏折中提到:"本卯广铸制钱,增铸大钱。查惟当十ー种最便民用,且折当相等,私铸较少。"

令人费解的是,早有铸造大钱的意图,反复试制了几种成系列当十至百的大钱的宝浙局,最终却只铸行了当十大钱种。咸丰四年(1854年)和五年是各铸钱局造大钱的高峰期,宝浙局大量铸造当十大钱,继续铸造当五十、当百大钱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但宝浙局却始终没有正式铸行当十以上大钱。从客观条件看,宝浙局铸造大钱比起有些省份有更多有利条件。

1.洪秀全的目标在夺取北京,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主战场很长时间里在长江一线及北方地区,太平军在西线战场失利后,首次攻入杭州是在咸丰九年末(1860年初)。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主要进攻了广州和天津(从天津攻入北京),浙江只是沿海一带较为吃紧。

3.铜材来源尚未完全被切断,无论是云铜还是洋铜。

“咸丰大钱”收藏者必修课——“茶丝之乡”宝浙局铸币史

宝浙局发行当十大钱十分顺利,没有其他地区遭遇抵制和严重贬值的问题,百姓没有抵触情绪,市面流通畅顺。可是,宝浙局最终放弃了铸造当十以上面值的大钱,原因何在?以往的钱币书籍没有提起,也没有可参考的历史资料。关于宝浙局没有开铸当十以上面值大钱的原因,根据浙江省当时形势,作如下分析:

(1)太平天国战争直接波及浙江省较晚,省内只有小股农民起义,战事需开支也较少。因此,地方保持正常税收,比较富裕的浙江经济尚处在良性状态,不铸更大的大钱,政府仍能维持正常运转,因此浙江官员理智地放弃了铸造当十以上大钱。相对其他省份,浙江人民在咸丰年前期遭受的苦难,相对要晚一些、少一些。

(2)地方官员认为铸大钱的害大于利的一方占上风,主要是浙江地方最高长官持此观点,因此决定只铸当十大钱,不造更大面值的大钱。

(3)浙江实际铸造当十大钱时间较晚,大约在咸丰四年末、五年初,此时京城大钱发行受阻、民间抵制当五十以上大钱的消息已经传到浙江。浙江省政府官员再三审时度势,原先积极试铸大钱的宝浙局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

宝浙局没有铸造当十以上大钱,与一些因缺乏铸钱原材料或受战事牵制的省份截然不同。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浙江高官能在动乱年代里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为地方稳定、为百姓利益顶住朝廷压力,实在是难能可贵。从浙江巡抚何桂清给朝廷的奏折看,何可谓老奸巨滑,他仅说"当十大钱最便民用,且折当相等,私铸较少",而只字未提当五十、当百大钱的铸造情况。

“咸丰大钱”收藏者必修课——“茶丝之乡”宝浙局铸币史

(二)宝浙局流通钱

一文:流通钱。宝浙局小平钱多数为减重小钱,重2克、直径20毫米上下。铸工尚可一般都为钱径小而较厚,能达到字正腔圆、钱文清晰。发行量大当十:流通钱。当十有宽缘和窄缘两种版别,铸工均规整、大小划一,极少见粗制濫造者。窄缘当十钱文楷书工整大方,发行量很大,细分钱文可分出许多版别,常见的如"长浙"、"短浙"、"直浙"等不同满文浙。窄缘当十宽缘当十较少见,可细分出几种不同版别。

(三)宝浙局试铸钱

当五:钱文为咸丰通宝,极罕见,至今仅见一例(一枚)试样钱报道。宝浙局因自行试铸咸丰大钱,格式与部颁标准不同,当十至当百各种面值一律称"重宝"而没有元宝称谓。钱背满文宝浙版:有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系列。特点是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等面值不按咸丰大钱左右写的习惯,而是在上下竖写面值数字。

此系列钱体比较小而较厚,钱文类宋体。非常罕见。钱背满汉浙,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百系列:试样钱该系列除与上一系列同样采用竖写面值外,钱背为满汉文"浙",即钱背穿左满文"浙",穿右汉字"浙",是咸丰大钱中惟一版式。此系列钱厚重大样,精工铸造,重量、直径均超出部颁标准,钱文类宋体。极罕见。当头十、当头百:试样钱。又一特殊版别,仅见当十和当百两种面值。钱背面值十、百在穿上,穿下空白。仅见两三枚,为宝浙咸丰大钱的大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