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是谁?让那“纸褙城市”变身繁华闽都


是谁?让那“纸褙城市”变身繁华闽都

福州市结合旧城改造打造的美景。


旧时的福州,居民楼大多数是简陋、低矮的棚屋木房,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实施了“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有力推进了旧城改造工作。此后的20多年间,奥体中心、苍霞、上渡……一批批旧屋区迎来了改变契机,福州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成片改造,整体开发


成片改造、整体开发是福州市旧城改造工作的一大亮点。大规模开发的思路替代了之前小地块见缝插针的开发方式。旧屋区征迁之后,整体区域有机会得到根本治理,迎来全方位的改变。借助成片改造带来的规模效应,路、绿化、管网、污水处理等得以重新规划。


在项目启动前,自然资源部门通过优化用地范围及用地布局,模拟总平面及城市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确定用地指标。“作为民生补短板工程,每个旧改项目实施前,我们都会根据当地需求,优先保障落实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划出三四成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绿地、道路、医院、学校,居民区缺什么,旧城改造时就立刻补上。例如:鼓楼区古乐路旧改项目面积约134亩,其中超过1/3的地块被用于建设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新建扩建周边学校、配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等。


王庄老城区占地381亩,是福州市第一代安居住宅的典型代表。王庄老城区大部分房屋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预制板房,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不少房屋属于危房。这个福州史上最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项目涉迁户数6639户、人口3万多人,拆迁面积56.73万平方米。在王庄危旧房改造项目中,福州市非常注重整体区域治理与开发,将王庄打造成了一个集居住、商业、商务办公、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多平方米,具体开发分商品房、安置房及商业建筑等三大部分。其中安置房建筑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设26栋高层住宅、7334套安置房。同时,王庄还建设了超百米高层摩天楼、引入了购物中心、商业酒店、高端影院等,扩大了地区商业体量。如今,王庄已成为晋安区繁华的商业中心。


红墙新村虽然毗邻市中心,交通便利,但是这里以前的居住环境却非常糟糕。房屋低矮破旧、拥挤不堪,居民区地势低洼,加之紧邻屏东河,每逢台风暴雨,就成了一片汪洋。在成片改造的过程中,福州市结合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项目完成后,红墙新村有了绿地、公园、道路、医院、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同时,观风亭街得以顺畅地连接林华路,小区边上的屏东河得到拓宽。


由于历史城建欠账太多等原因,福州城区不少地方还存在连片旧屋区和大量城中村,既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总结了以往旧城改造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福州市启动了旧城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一大批新项目提上日程。据了解,该行动结合城市水系治理、交通治堵及重要景观区域整治等工程,在五城区改造106个项目,到2020年全面完成居住条件差、周边环境脏乱及乱搭建等连片旧屋区(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这些项目占地约35259亩,涉及旧房约2339万平方米、户数92907户。至今年8月底,已有54个项目1133万平方米旧房已基本完成改造,剩余项目也已实施征迁。


筑起截污防线,种下生态绿意


福州市把旧城改造与城区水系治理工作兼顾考虑,在为城市褪去“旧衣”的同时,利用腾出的大量沿河空间,筑起截污防线,种下生态绿意,建起休闲空间。


流花溪原先满是水葫芦,大量垃圾挤占河道,处处淤积,成了臭水沟。按福州市政府部署,城区内河两侧6米至12米范围内,通过106个连片旧屋区改造,对300个老旧小区进行治理,实现雨污分流,筑起城市截污的重要防线,拆旧腾退出来的空间用于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打造公共休闲空间。通过治理,如今流花溪不仅河畅水清,旧城改造腾出来的沿河空间也种满了绿树。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绿道406公里、建设串珠公园168座,整个城区水系正逐渐形成一条亮丽的休闲旅游观光带。


在南公园旧城改造片区项目中,福州市政府对位于居民区的打铁港公园进行了施工改造,打造了景观绿岛、河埠码头、古韵凉亭等景观,并对河道进行了清理。今年国庆节期间,公园里的绿叶红花与灯笼红旗交相辉映,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不少市民流连忘返。


保留遗迹,守住乡愁


福州市旧屋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旧城改造着力彰显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合理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既建起了新居,又守住了乡愁。


鼓楼区将旧城改造与“城市双修”、文物保护等有机结合。比如:欧冶池至城隍庙周边旧屋区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历史风貌,还为市民营造了怀古探源、休闲休憩的城市文化空间。


南公园片区旧屋区改造项目将打铁港河治理、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旧屋区改造等统筹考虑。按照疏解老城的思路,南公园片区的居民以分散安置为主,腾出用地完善公共配套。同时,编制保护规划,打造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据悉,该街区规划253.2亩,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29.8亩。街区内不仅有3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区级文保单位及多处历史建筑得以保护,还保留了路通街、龙津街、鹤存巷等传统街巷,以及多处古树名木、古桥遗址。根据规划总体定位,这里将以河坊、街区为载体,以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特色、民间文化特质鲜明、人文底蕴浓厚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