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文 |王小胖

拼多多的迅猛增長仍在繼續。

北京時間 11 月 20 日晚間,拼多多美股盤前發佈了 2019 年 Q3 財報。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三季度營收為 75.14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 33.7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23%。

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量達到 5.363 億,較去年同期淨增 1.508 億,較上一季度淨增了 5310 萬,創下了拼多多上市以來的單季增長記錄,用戶增長跨過 5 億門檻。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Q3年活躍買家數量達到 5.363 億

同時,拼多多第三季度的淨虧損達到 23.55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 10.98 億元虧損同比擴大了 112.66%,經營虧損 27.92 億元,也較去年同期擴大了 120%。因為虧損額度超出了市場預期,拼多多股價在財報發佈後下跌近 23%,週三美股盤後報收 31.40 美元。

儘管如此,拼多多目前的股價和年初時相比仍然漲幅達到 42.7%,幾次財報發佈後波動不小,但整體上仍然處在上升趨勢。在財報發佈次日,拼多多股價報收 31.58 美元,盤後小幅上漲,說明此次財報的回調影響已經基本結束。

如何在高速增長和虧損控制之間尋求平衡,是資本市場對拼多多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不過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拼多多創始人兼 CEO 黃崢表示將繼續對用戶的補貼,鞏固用戶的長期使用習慣。

以補貼換增長,短期內,黃崢還沒有鳴金收兵的打算。

01 虧的錢哪去了

虧損首先來自於成本的增加,本季度拼多多的成本為 18.33 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 75.6%,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1.4 個百分點,環比上一季度則下降了 2.5 個百分點。

成本上升來自於雲服務、客服中心以及商戶支持等服務規模的擴大,但整體上看,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 74.8% 的毛利率比 19Q3 還要低,最近一年多成本佔比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對於其盈利情況的影響有限。

虧損主要還是來自於費用的大幅增加。

拼多多的費用主要分為三個板塊,營銷費用、一般管理費用以及研發費用。本季度拼多多營業費用總額為 84.72 億元人民幣,而在這裡面佔比最高的就是營銷費用,高達 69.1 億元,佔到營業費用的 81.6%,也是當季營收的 92%。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 Q3營銷費用達 69.1 億元,佔營業費用81.6%

作為對比,在上一季度,拼多多的營銷費用為 61 億元,相當於當季營收的 83.6%。也就是說,這一季度虧得多了,主要就是因為營銷費用比上一季增多了。

錢花到哪裡去了?

根據財報內容,營銷費用的增加來自於線上及線下的廣告投放以及促銷優惠活動,這也與拼多多從今年 618 開始推行的「百億補貼」動作相吻合。因為 618 已經是二季度末,所以「百億補貼」對財務的影響便主要在三季度財報上體現出來。

周天財經瞭解到,拼多多在今年的 618 期間賣出了 30 萬臺蘋果手機,在今年雙 11 期間賣出了 40 萬臺,全年總共賣出了超過 200 萬臺蘋果手機。而這些手機在拼多多均是以全網最低價銷售,拼多多平均為一款手機補貼了超過 500 塊錢。

從 GMV 上看,雖然各家電商平臺的統計口徑各有出入,絕對數字的橫向對比不夠準確,但是縱向對比仍然能夠反映問題。

拼多多的 GMV 採用的是倒推 12 個月的「滾動 GMV」,相當於用最新一季「替換」掉去年該季度,根據財報數據,拼多多在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的 12 個月期間,GMV 已經達到 8402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3448 億元同比增長 144%,翻了近一倍半。而三季度作為沒有 618 和雙 11 的電商淡季,拼多多 GMV 也要環比上一季度增長了 18.5%。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 GMV 達到 8402 億元

無論從活躍買家數還是 GMV 增速上看,拼多多的增長勢能可以說在整個互聯網版塊「一騎絕塵」。

02 從「百億補貼」說開去

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到,「我們的『百億補貼』不是口號,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得的」。具體來說,拼多多直接將補貼抵扣在商品的頁面標價上,不需要用戶經過複雜的分享轉發、或是湊單滿減,直接享受到低價實惠。

策略上看,拼多多進行補貼的主要是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高品質、高客單價的消費產品,以第五代 Apple Watch 為例,經過拼多多補貼過的價格為 3399 元,要比其他平臺便宜了 600 元。除此之外,拼多多還對 Dyson 系列產品、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運動鞋服、高端美妝日化等產品都進行了大額補貼。如前所述,這也直接推高了拼多多的營銷費用。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平臺「百億補貼」計劃

顯然,這種定向補貼的目的在於吸引收入水平更高、消費能力更強的用戶群體。

平臺不玩虛的,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

拼多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年度活躍買家人均消費額為 1567 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75%,拼多多戰略副總裁 David Liu 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拼多多平臺老用戶的平均年消費金額達到 2000 元,用戶數量和消費金額都在增長,證明了拼多多補貼的效用。

從獲客成本上看,如果我們用營銷費除以季度淨增平均越活躍用戶的,本季度拼多多獲客成本為 108.63 元,較上一季度的 80 元有所升高,但從電商行業的整體趨勢來看,一百塊錢的拉新成本並不算貴。

而根據 QuestMobile 近日發佈的《2019 雙 11 洞察報告》,今年雙 11 當天,共有 6.6 億消費者參與到移動購物中來,拼多多在雙 11 當日 DAU 達到 2.2 億,和去年 QM 發佈的報告相比,拼多多日活淨增 1.01 億,漲幅達到 84.8%。

拼多多Q3財報:虧了短期盈利,贏了長期人心

拼多多在雙 11 當日 DAU 達到 2.2 億

投入不僅在於百億補貼,拼多多從成立以來「拿手」的遊戲化運營也在不斷加碼,比如「多多果園」、「天天領現金」等活動也都在以直接回饋用戶的方式進行補貼。

有關於因補貼吸引來的用戶的留存問題,是否會「薅完羊毛就走」,拼多多聯合創始人趙佳臻近日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毫無疑問會有一些用戶買完就走,但拼多多更希望「能夠讓一個用戶重新認識拼多多」,通過補貼的方式,讓用戶打消疑慮,「如果他的體驗很好,以後這個分類的大門就打開了」。

目前拼多多的經營現金流仍然為正,現金流和現金等價物的資產達到 156.9 億元人民幣,用於支付長期負債的限制性現金也高達 186.7 億元。

家裡有糧,心裡不慌。拼多多的重磅補貼,不是攤牌式的「涸澤而漁」,而是目前階段的增長策略。主動不選擇盈利,是當前拼多多董事會的共識。

03 增長是一種能力

在分析公司經營時,我們經常強調,增長不是一種選擇,增長首先是一種能力。

目前一個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砸錢就能換增長,但必須認識到,補貼與投入,只是當前環境下企業增長的必要條件之一,二者之間絕非劃等號的推導關係。

事實上,想把錢高效地花出去一點也不容易——短時間內,依靠補貼而來的用戶對服務器造成的基礎設施壓力,怎樣讓這些用戶在初次下單後產生復購、留存,以及短時間內增長對供應鏈和售後服務考驗。凡此種種,對企業的運營能力提出的是全方位的要求。

能夠在當下互聯網流量大盤見頂的背景下,保持以一個可以接受的成本、持續地、以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速度獲客並留存,拼多多已經用四年時間證明自己具備「增長的能力」。

就像黃崢在電話會上談到的,拼多多將花錢看作一種投資,視作成長期的機遇,有時候財務數據表現不錯實際上是沒有抓住機遇投資,有時數據表現不佳卻說明抓住了機遇投資。

某種程度上,拼多多的股價波動,是因為你很難在二級市場找到一家已經億級用戶體量的公司,仍然處在高速成長階段。

所以在過去幾個財季,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拼多多財報中的虧損「看起來被控制住了」,股價立即應聲大漲;虧損「看起來有點失控」,股價立即回撤進入調整。這反映出的,是習慣了成熟企業估值方法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對新物種的陌生、謹慎與好奇。

想要看懂拼多多,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說,自己經常被問到「未來十年,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他認為與其關注變化,不如去關注哪些是不變的事物,然後把資源 all in。

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和用戶站在一側永遠都不會錯。

拼多多補貼用戶的邏輯在於,不玩套路,直接讓商品的頁面成交價格降下來,擴大用戶的分佈範圍,始終和用戶站在同一側,用短期財務上的一城一池,換來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

時間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