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996有沒有福報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核心提示:有錢人比窮人更努力存錢,窮人卻比有錢人更努力花錢。

在前不久的財經年會2020上,周小川給出一個數據,中國10年前大概達到了50%的儲蓄率,現在降低了一點,但仍有45%左右的國民儲蓄率,依然是全球最高。

這話一出來,很多網友就炸鍋了:

胡扯,全是貸款!

開玩笑吧,現在大都是負債一兩百萬房貸,哪來餘錢可以存?

我為啥就沒有儲蓄,還欠一屁股債呢?

45%的儲蓄率,也就是賺到口袋裡的錢有45%都存到銀行去。

相信一般人看到這數據的第一反應,都會覺得現實反差太大了。

反觀身邊的年輕人,不月光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是這兩年上車買房的話,存款基本都是清零狀態了。

很多人都覺得,周小川說的45%儲蓄率,是一個存在虛高成分的數據。但周小川也不可能這樣胡扯一個數據出來啊。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1

其實,這裡主要是涉及到儲蓄概念的含糊化處理。

首先,周小川說的45%儲蓄率,是指國民儲蓄率。

國民儲蓄包括了居民儲蓄、企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其中,企業和政府的儲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其次,廣義上的儲蓄,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理解的狹義儲蓄不一樣。

狹義的儲蓄指的是個人存進銀行裡的錢,而廣義的儲蓄指的是收入減去消費掉的部分,包括了貨幣儲蓄和實物儲蓄。

如此結合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民儲蓄率和大家的現實反差會這麼大了。

這些年,大家都能明顯感受到,錢越來越存不下來了。

國民儲蓄率也一路下滑,從2008年的51.84%降至2018年底的44.91%。

居民部分的淨存款,從2013年至今,依然停留在26萬億,可以說是7年0增長。

錢不但存不下來,反而欠得越來越多。

2018年,我國居民的槓桿率超過了50%,達到了53.2%;而在2008年的時候,這個數字才只有18%。

這是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危險信號。

國家經濟的增長離不開儲蓄的支持,儲蓄可以轉化為投資,進而形成新的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

長遠來看,儲蓄的增速放緩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而可怕的是,10年後,隨著新生代90後、00後成為經濟生活的主體,中國的儲蓄率很有可能將會進一步明顯下降,因為他們這代人大都沒有儲蓄的概念。

2

有數據顯示,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一代,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在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儲蓄僅1389元。

很多年輕人存不住錢的最主要原因,不在於賺的太少,而在於想買的太多。

今年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天貓成交總額2684億元,同比增長25.7%。

剁手主力軍是90後,佔比高達43.1%,碾壓了80後32%的佔比;00後和05後也已經加入剁手狂歡,分別佔比7.5%和0.9%。

在微博#雙十一花了多少錢#的投票中,超三成花費1000到3000元。

很多人都調侃,不看淘寶賬單都不知道原來自己這麼有錢。

《90後雙11消費新趨勢》調查顯示,年輕人愛新款、聯名款,對於喜歡的東西,看價值不看價格,沒有貴不貴,只有樂不樂意買單。

很多年輕人信奉20歲想要的東西,40歲才買就沒意義了,早晚要買的東西,早買早享受才不辜負青春,因此他們當中很多都願意接受貸款消費。

《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近1.7億90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近4成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的首選扣款方式。

匯豐銀行、海爾消費金融等統計數據顯示,過半90後有網貸記錄,負債率高達1850%。

消費主義文化,已經無孔不入地纏住了年輕人的錢包。

3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996有沒有福報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在節目中,楊超越分享了自己的一個事情:在月薪只有800塊的時候,也要花700塊錢去買喜歡的裙子,哪怕為此吃了一個月的泡麵也覺得值得。

在很多老一輩的觀念裡,這都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一件裙子怎麼能比一個月的飽飯還重要?

但在很多深陷消費主義綁架的年輕人眼裡,卻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因為消費主義文化的營銷核心就是告訴你:你消費什麼,就代表了你是誰。

996有沒有福報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當你的價值觀被消費主義推翻、重建之後,你就會對商家的人生格言深信不疑:

好看的女人必須用的是YSL口紅,SK-2神仙水,Chanel眼影,LV包......

進而你就會通過讓自己擁有商家所說的東西,來獲得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知乎上有一個熱度挺高的問題:為什麼我奮鬥到30歲了連買個AirPods Pro還要糾結很久?

996有沒有福報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這個提問挺有藝術性的,話題性很強,它傳遞出來的是這樣一個邏輯:

我都x歲了,還不能對X錢的東西說買就買,說明我是一個失敗的人嗎?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在面對超出經濟承受範圍的奢侈品時,都有這樣問過自己。

如果這是蘋果的一波自我推廣操作,那菜導想說蘋果很懂當下年輕人的敏感點在哪裡;如果這是一個人的真實煩惱,那就很顯然是被消費主義綁架了。

實際上,30歲和AirPods Pro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繫。AirPods Pro不是30歲的標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你的30歲混得如何,根本不需要通過耳機的價位來衡量。不捨得這個錢不代表你的30歲就失敗了,花了這個錢你的30歲也不會因此而成功。

脫離商家的語境和身邊的攀比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4

消費主義文化給你製造了很多概念,鑽石代表真愛,AJ代表潮流,口紅代表精緻......

在概念引發的慾望面前,消費主義文化會貼心地開導你,做人好學會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委屈自己。

996有沒有福報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這聽起來合乎人性化,於是很多人在消費主義的毒雞湯麵前醍醐灌頂,從此順遂了自己買買買的慾望。

但消費主義從來沒有提醒過你:如果你因為買買買而月光沒有積蓄,你失業了怎麼辦,家人生病需要用錢怎麼辦,以後孩子的教育支出怎麼辦?

很多人以為有錢人都在買買買,為了向有錢人看齊,很多人即使領著三千的月薪,也要貸款過上月薪三萬的物質生活。

實際上,在奢侈品面前,很多時候是消費不起的人出手大方,消費得起的人卻覺得太貴。

前者需要通過花錢來確認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後者卻更明白節儉過冬的重要性,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此前有數據顯示,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

其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佔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佔總儲蓄的61.6%。

世界真的很戲劇化,有錢人比窮人更努力存錢,窮人卻比有錢人更努力花錢。

最後,菜導想奉勸大家一句話:996有沒有福報我不知道,但節儉真的會有福報。

買買買確實能帶來短期的滿足,但未來有很多需要你用錢才能擔負起來的責任,如果沒有積蓄,到時候該怎麼辦呢?

而看似反人性的節儉花錢,努力儲蓄,卻能在黑天鵝出現的時候,讓你好好活下去。

在需要用錢的極端情況面前,是一屋子的奢侈品能救你?還是你銀行卡的儲蓄能救你?答案不言而喻。

從長遠來看,買買買和節儉到底哪一者才是真的對自己好,這個問題大家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