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吉林森工逆勢買房162套 是發展需要還是利益輸送?

時間進入年關,“賣房保殼”成了不少ST公司的套路。不過,也有逆勢而為的。比如,近日,吉林森工發佈關聯交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隆泉公司擬購買天匯公司158套房產產權,30個車位使用權和吉森房產4套房產產權。本次交易金額合計為7637.05萬元,其中162套房產產權認購價格為7134.25萬元,30個車位的使用權受讓價格為502.8萬元。

砸下7600多萬元的資金,買下162套房產以及30個車位,吉林森工確實是把投資者砸暈了。這個時節還大把大把地把資金砸向房產,吉林森工之舉確實讓人有點看不懂,難道是房價又要呼呼地上漲了嗎?君不見,全國的樓市正在步入冬季,吉林森工這不是要逆勢接盤嗎?

吉林森工逆勢買房162套 是發展需要還是利益輸送?

買下眾多房產,吉林森工意欲何為?對此,吉林森工在公告中稱,所購買的房產位於長春市二環內核心地段,所購買的門市和公寓可作為公司所屬企業在長春市的辦公、產品展示、銷售基地,對公司後續經營將產生積極影響。

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牽強。據報道,吉林森工此番購買的房產主要為公寓,平均下來每套公寓面積約53.22平方米,屬於“小戶型”。這樣面積的房產,如果用於辦公用途似乎不大適當。如若用於產品展示,那麼又將展示公司何種產品呢?因為公開資料顯示,吉林森工目前的主要業務板塊為礦泉水產業和園林綠化。就礦泉水產業來說,要不了這麼多套房子來展示,而園林綠化的成果又顯然不適合在公寓裡展示。所以,吉林森工買下162套房產以及30個車位,很難認為是公司發展的需要。

不過,正所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吉林森工接盤162套房產當然也是有貓膩的,這其中並不乏利益輸送的嫌疑。在吉林森工買下這162套房產的時候,我們不妨看看誰是受益者,是吉林森工的控股股東。吉林森工發佈的買房公告是“購買房產的關聯交易公告”,而交聯方就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吉森集團。在售房的兩家公司中,天匯公司是吉森集團全資子公司吉森建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即是吉森集團的孫公司;吉森房產則是吉森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因此,這筆關聯交易的最大受益人就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吉森集團。如此一來,這就不難理解吉林森工為什麼要買下這162套房產了,這代表的是控股股東的意志,並且這其中有著巨大的利益輸送嫌疑。經過此次關聯交易,吉林森工7637.05萬元的資金就流到了控股股東的旗下。

這明顯是有損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畢竟吉林森工原本就是一家微利公司,過去三年每股收益都只有幾分錢。今年業績稍有起色,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10元。而且該公司的自有資金並不充裕,根據此前公告,吉林森工前期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4.16億中,截至2019年6月底僅3904萬元用於募投項目,剩餘1億元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2.8億元用於臨時補充流動資金。也就是說,該公司因為自有流動資金不足,把募集資金也拿來當流動資金在週轉了。買下這162套房產後,公司的自有流動資金就更加短缺了,能否歸還募集資金怕是要打問號了。

很顯然,控股股東吉森集團是把吉林森工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也正因如此,吉林森工的購房公告一經發布,即受到市場的極大關注,包括上交所也火速向吉林森工下發問詢函,首先就對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和交易資金來源提出質疑。監管部門要求公司說明司購買公寓而非辦公樓用於生產經營的原因及合理性,進而評估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對於吉林森工買房一事,上交所第一時間進行問詢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後續監管還應跟上,在這件事情上不能只是聽信吉林森工的一面之詞,監管部門還要深入到上市公司進行現場調查,弄清事情真相。如果確實存在控股股東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則應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責任,構成“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則應以犯罪論處,決不能姑息養奸。尤其是在管理層以及高層強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大背景下,對於這種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