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單雄信臨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用戶68736146


現在是法制社會,《水滸傳》《隋唐演義》等類似“三俠五義”的作品並不是太提倡,各個自媒體平臺也不是太喜歡推薦,解讀《紅樓夢》裡面的那點雲雨事,受歡迎的不行,解讀《水滸傳》就得去吃土,不要問我為什麼發牢騷,已經吃了幾個月土的縱橫表示,我吃的有點夠了。

其實,在中國古代社會,俠義是重要的文化基因,然而這種俠義的文化並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因此古代政府一貫嚴令禁止《水滸》《隋唐》這樣的書本流傳,但是幾乎每一個底層的年輕人都是通過這種俠義的文學來塑造價值觀。

為什麼水滸和隋唐的版本眾多,因為不知道在什麼時代他就成了禁書,不讓出版,但是老百姓都在家中保留,一來二去版本就多了起來。

也就是說,古代俠義小說一直都是,官府三令五申的打壓與禁止,但是越受民間的歡迎,古代人沒有什麼精神娛樂消費,說書唱戲是最時髦的事情。

然而,版本眾多也造成一些麻煩,演義本身是一種對歷史的生動化描寫,雖然不能代表歷史,但是終歸還是要尊重歷史,符合歷史的大框,不然叫什麼歷史演義。在各種各樣的演義版本中,逐漸脫離了它本來的面貌,和歷史越來越不一樣。

本文就解讀的人物就是《隋唐》中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九省綠林總瓢把子”單雄信,如此豪情的一個人,為何會以悲劇收場!

我們小的時候,一聽單田芳老人在評書裡講“二賢莊莊主”“九省綠林總瓢把子”那叫一個神氣,那叫一個熱血沸騰。說完這幾個詞,你讓我拿菜刀殺雞都沒得問題。

“綠林”大家都知道是遊離社會體制外的土匪、強盜、響馬的總稱,“總瓢把子”就是老大,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叫漢地十八省,單雄信是九省,誇張一點說,單雄信那就是半個中國的黑社會老大,估計只有張無忌攜明教統一六大門派才能跟單雄信有一拼。

在各種各樣的演義中,單雄信的俠義情懷是最為凸顯的,這也是人們喜歡單雄信這個人物的原因,當然,俠義人物最後都是悲劇的,在隋唐的人物設定中,單雄信與李唐是世仇,早先單雄信的父親被李淵誤殺。

正因為如此,單雄信與李唐沒有任何緩解的機會,甚至還多次差點殺掉李世民替父報仇,然而在自己快要得手的時候,被尉遲恭所救。

本來,秦瓊、羅成、程咬金等人也投在王世充的部下,後來被徐茂公(原型應該是徐世績)、給挖到了李唐一方,這也導致了王世充的失敗,為單雄信的悲劇埋下伏筆。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單雄信被俘虜,自然難逃一死,當然,這並非單雄信的悲劇,作為一個將領,戰死沙場是很正常的事情,單雄信的悲劇在於,那些他曾經掏心掏肺對待的兄弟,最後都“背叛”了他。

在單雄信看來,本來大家都是磕頭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結果我單雄信還在王世充這邊,你們竟然與我為敵,尤其徐茂公最後和羅成設計抓了單雄信,更讓單雄信感到傷心。

有人惋惜單雄信,是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資源最充足,人設最好,卻不會利用,最後落得個斬首的下場。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說明你不瞭解隋唐,不瞭解單雄信。

對於尉遲恭這樣的人設來說,到哪無非都是打仗,只要給吃飽飯,衝鋒陷陣不是問題,但是單雄信不行,單雄信是的人設本身就是義薄雲天的“九省綠林總瓢把子”,打架不是為了混飯,更多是為了情義。單雄信之所以被官府追殺,就是當年幫兄弟幫的。

在隋唐的前半部,關於單雄信對兄弟義氣這一塊有著過多的刻畫,你叫我一聲大哥,那就是我的兄弟,只要你有難,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吱聲就完事。單雄信為王世充賣命,是感念於王世充的知遇之恩,在單雄信看來,如果兄弟有難,他斷然不會去拆臺,然而他如今不是敗給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曾經的兄弟,這讓單雄信情何以堪。

在古代有人上了刑場,親朋好友會來敬酒,寓意是讓你一路走好,在單雄信的最後,他的那些朋友也都來了,但是在最後刑場的時候,單雄信沒有喝下諸位的酒,那是一種永不原諒,那他們永遠愧疚的意思。

之所以,為何會喝程咬金的酒,估計是當初的作者為了凸顯程咬金的光輝人物形象,給程咬金一個面子,實際上,我認為單雄信既然沒有喝秦瓊的酒,自然也不會喝程咬金的酒,硬分析的話,只能是說,程咬金跟單雄信交情不是太深,也沒有直接傷害到他,所以,這杯酒沒有太多的恩情。

中國古代的俠義文化中,也包含著恩情文化,恩情是一種無形的“債”,如果一個人接受了別人的恩,卻沒有回報,此人必然是“忘恩負義”,為整個社會所不容。

單雄信沒有喝眾兄弟的酒,是其俠肝義膽人設的必然走向,假如單雄信要是能喝的話,他早就投降給了李唐,更不會有斬首這一回事。

相對於單雄信來說,其他人物並非一開始就是綠林好漢出身,在他們的身上,雖然也注重俠義精神,但並非那麼徹底,表面上能和綠林打成一片,但是終究還是打心眼裡面鄙視,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絕對不會走上綠林道。

秦瓊是捕快出身,羅成是將門之後,他們從本質上跟梁山的宋江沒有什麼差別,到瓦崗寨,都是被逼的,這是跟單雄信最大的區別。不是人性醜惡的原因,而是價值觀不同!

在真實歷史上,單雄信也是一個注重義氣的人,單雄信早年與同鄉好友徐世績投靠在瓦崗寨聚眾起義的翟讓,在單雄信和徐世績的幫助之下,瓦崗寨不斷髮展壯大,成為隋末農民起義中較為強大的一支。

後來李密反隋失敗後,投奔瓦崗,翟讓深明大義將瓦崗寨之主的位置讓給了李密,希望李密能夠抗起反隋大旗,然而李密後來為了坐穩政權的頭把交椅殺了翟讓,致使單雄信對李密不滿,後來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李密和徐世績投靠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敗王世充,下令將單雄信等人處死,徐世績是和單雄信一塊出來的兄弟,因此前去找李世民求情,遭到拒絕,在《舊唐書》中,就講到徐世績忠義兩難全,割下自己的一塊肉給單雄信吃,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會幫助單雄信照顧家人,單雄信吃下後,慷慨赴死。

在南宋《東京夢華錄》中,作者將單雄信尊為神靈,而宋朝時期,說書的人比較多,《隋唐演義》的雛形應該就是在那個時候,逐漸產生的,晚明時期,估計是為了滿足讀者的述求,突出俠義情懷,袁于令在《隋史遺文》裡將單雄信的形象扭轉,將單雄信的形象設定為綠林首領,為人俠義,扶危救弱。

清代《說唐全傳》及《隋唐演義》裡的單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遺文》。單雄信身為綠林豪傑,劫富濟貧,豪俠仗義,最後寧死不屈。

到後來,單田芳老師在講評書的時候,為了適應評書這種題材的需要,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編,也算是為隋唐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可以說,這些人對單雄信的人物形象豐富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不能看不到現在存在的問題,在“隋唐”題材作品翻拍電視劇的時候,又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甚至一些導演,為了還原歷史,將抽象化的人物形象逐漸迴歸歷史。

這就導致,有人將演義和歷史傻傻分不清,經常拿演義裡面的事情去解讀歷史,算了,不說了,說得越多,得罪的人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