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何单雄信临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吗?

用户68736146


现在是法制社会,《水浒传》《隋唐演义》等类似“三侠五义”的作品并不是太提倡,各个自媒体平台也不是太喜欢推荐,解读《红楼梦》里面的那点云雨事,受欢迎的不行,解读《水浒传》就得去吃土,不要问我为什么发牢骚,已经吃了几个月土的纵横表示,我吃的有点够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侠义是重要的文化基因,然而这种侠义的文化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古代政府一贯严令禁止《水浒》《隋唐》这样的书本流传,但是几乎每一个底层的年轻人都是通过这种侠义的文学来塑造价值观。

为什么水浒和隋唐的版本众多,因为不知道在什么时代他就成了禁书,不让出版,但是老百姓都在家中保留,一来二去版本就多了起来。

也就是说,古代侠义小说一直都是,官府三令五申的打压与禁止,但是越受民间的欢迎,古代人没有什么精神娱乐消费,说书唱戏是最时髦的事情。

然而,版本众多也造成一些麻烦,演义本身是一种对历史的生动化描写,虽然不能代表历史,但是终归还是要尊重历史,符合历史的大框,不然叫什么历史演义。在各种各样的演义版本中,逐渐脱离了它本来的面貌,和历史越来越不一样。

本文就解读的人物就是《隋唐》中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九省绿林总瓢把子”单雄信,如此豪情的一个人,为何会以悲剧收场!

我们小的时候,一听单田芳老人在评书里讲“二贤庄庄主”“九省绿林总瓢把子”那叫一个神气,那叫一个热血沸腾。说完这几个词,你让我拿菜刀杀鸡都没得问题。

“绿林”大家都知道是游离社会体制外的土匪、强盗、响马的总称,“总瓢把子”就是老大,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汉地十八省,单雄信是九省,夸张一点说,单雄信那就是半个中国的黑社会老大,估计只有张无忌携明教统一六大门派才能跟单雄信有一拼。

在各种各样的演义中,单雄信的侠义情怀是最为凸显的,这也是人们喜欢单雄信这个人物的原因,当然,侠义人物最后都是悲剧的,在隋唐的人物设定中,单雄信与李唐是世仇,早先单雄信的父亲被李渊误杀。

正因为如此,单雄信与李唐没有任何缓解的机会,甚至还多次差点杀掉李世民替父报仇,然而在自己快要得手的时候,被尉迟恭所救。

本来,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人也投在王世充的部下,后来被徐茂公(原型应该是徐世绩)、给挖到了李唐一方,这也导致了王世充的失败,为单雄信的悲剧埋下伏笔。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单雄信被俘虏,自然难逃一死,当然,这并非单雄信的悲剧,作为一个将领,战死沙场是很正常的事情,单雄信的悲剧在于,那些他曾经掏心掏肺对待的兄弟,最后都“背叛”了他。

在单雄信看来,本来大家都是磕头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果我单雄信还在王世充这边,你们竟然与我为敌,尤其徐茂公最后和罗成设计抓了单雄信,更让单雄信感到伤心。

有人惋惜单雄信,是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资源最充足,人设最好,却不会利用,最后落得个斩首的下场。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说明你不了解隋唐,不了解单雄信。

对于尉迟恭这样的人设来说,到哪无非都是打仗,只要给吃饱饭,冲锋陷阵不是问题,但是单雄信不行,单雄信是的人设本身就是义薄云天的“九省绿林总瓢把子”,打架不是为了混饭,更多是为了情义。单雄信之所以被官府追杀,就是当年帮兄弟帮的。

在隋唐的前半部,关于单雄信对兄弟义气这一块有着过多的刻画,你叫我一声大哥,那就是我的兄弟,只要你有难,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吱声就完事。单雄信为王世充卖命,是感念于王世充的知遇之恩,在单雄信看来,如果兄弟有难,他断然不会去拆台,然而他如今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曾经的兄弟,这让单雄信情何以堪。

在古代有人上了刑场,亲朋好友会来敬酒,寓意是让你一路走好,在单雄信的最后,他的那些朋友也都来了,但是在最后刑场的时候,单雄信没有喝下诸位的酒,那是一种永不原谅,那他们永远愧疚的意思。

之所以,为何会喝程咬金的酒,估计是当初的作者为了凸显程咬金的光辉人物形象,给程咬金一个面子,实际上,我认为单雄信既然没有喝秦琼的酒,自然也不会喝程咬金的酒,硬分析的话,只能是说,程咬金跟单雄信交情不是太深,也没有直接伤害到他,所以,这杯酒没有太多的恩情。

中国古代的侠义文化中,也包含着恩情文化,恩情是一种无形的“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恩,却没有回报,此人必然是“忘恩负义”,为整个社会所不容。

单雄信没有喝众兄弟的酒,是其侠肝义胆人设的必然走向,假如单雄信要是能喝的话,他早就投降给了李唐,更不会有斩首这一回事。

相对于单雄信来说,其他人物并非一开始就是绿林好汉出身,在他们的身上,虽然也注重侠义精神,但并非那么彻底,表面上能和绿林打成一片,但是终究还是打心眼里面鄙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走上绿林道。

秦琼是捕快出身,罗成是将门之后,他们从本质上跟梁山的宋江没有什么差别,到瓦岗寨,都是被逼的,这是跟单雄信最大的区别。不是人性丑恶的原因,而是价值观不同!

在真实历史上,单雄信也是一个注重义气的人,单雄信早年与同乡好友徐世绩投靠在瓦岗寨聚众起义的翟让,在单雄信和徐世绩的帮助之下,瓦岗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隋末农民起义中较为强大的一支。

后来李密反隋失败后,投奔瓦岗,翟让深明大义将瓦岗寨之主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希望李密能够抗起反隋大旗,然而李密后来为了坐稳政权的头把交椅杀了翟让,致使单雄信对李密不满,后来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李密和徐世绩投靠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败王世充,下令将单雄信等人处死,徐世绩是和单雄信一块出来的兄弟,因此前去找李世民求情,遭到拒绝,在《旧唐书》中,就讲到徐世绩忠义两难全,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会帮助单雄信照顾家人,单雄信吃下后,慷慨赴死。

在南宋《东京梦华录》中,作者将单雄信尊为神灵,而宋朝时期,说书的人比较多,《隋唐演义》的雏形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逐渐产生的,晚明时期,估计是为了满足读者的述求,突出侠义情怀,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将单雄信的形象扭转,将单雄信的形象设定为绿林首领,为人侠义,扶危救弱。

清代《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里的单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遗文》。单雄信身为绿林豪杰,劫富济贫,豪侠仗义,最后宁死不屈。

到后来,单田芳老师在讲评书的时候,为了适应评书这种题材的需要,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编,也算是为隋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这些人对单雄信的人物形象丰富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能看不到现在存在的问题,在“隋唐”题材作品翻拍电视剧的时候,又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甚至一些导演,为了还原历史,将抽象化的人物形象逐渐回归历史。

这就导致,有人将演义和历史傻傻分不清,经常拿演义里面的事情去解读历史,算了,不说了,说得越多,得罪的人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