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本科最难就业的的专业都有哪些?

青椒表哥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每年八九百万的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安置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而且每年一到毕业季,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话题、讨论等经常会走上新闻热搜,在社会舆论中的讨论甚至争议喋喋不休。

2019年毕业季已经来临,没有进入研究生队伍的大学生基本都已经开始了求职之旅。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有的选择直接去企业工作,也有的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虽然大学生毕业的方向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还是进入了企业,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可以说,他们的处境并不像他们自己在校园里设想的那样“高大上”,基本上都是处于公司的最底层而已。

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专业、学历、学校等都会成为招聘单位最为关注的地方。尤其是专业的具体性成为私营企业重点关注的。如果你的专业适合他们,则很容易就会被录取;如果你的专业距离他们的要求很遥远,则很显然会被淘汰。因此,专业往往就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影响力比较大,那么肯定会出现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比较抢手,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就会出现“滞销”,导致大学生专业性“失业”,使得某类专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那么,在本科阶段,哪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失业”,就业会很困难呢?

按照某机构对2018年大学生专业就业率调查来看,本科阶段被列为红牌的专业,也就是难就业的专业,主要有美术学、音乐表演等两个专业。

美术学,这个专业曾经被誉为“贵族专业”,因为要想攻读这个专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其学习用品、考试费用等都是比较昂贵的。但是随着近年来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上为美术学所设立的岗位并不多,导致了美术学专业的就业越来越难。面对这样的困境,很多大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主要就业方向,但是多数地区对于美术教师的缺口又很小,甚至每个县里的所有学校一年对于美术教师的岗位需求也就两三个而已,有的年份直接没有。这样的大环境下,美术学专业还真的不能随便报考。

音乐表演,学习音乐表演的大学生,多数人都是期待着能成名成腕,可是最终真正能成名的人又有几个呢?而且现在的音乐表演,尤其是在进军音乐娱乐圈时,很少有人会关注他们的学历,而是以人际实力、资金、才艺水平等为主要标准,而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才艺,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或者出名的大学生仍然比较少。在当前的求职就业中,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仍然面临着比较大的困境。

除此之外,大学专业中难就业的专业还有不少,我们再来看看部分就业率比较低的专业,比如:教育学、法学、哲学等。

从以上就业率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低于就业率平均值的专业有六个,主要是文学、理学、艺术学、哲学、法学、教育学。以上六个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2.57%之下,就业率最低的教育学专业仅为89.63%。

教育学,近年来虽然教师这份职业争议性比较大,但是每年报考师范类专业的高考考生仍然有很多。尤其在国家推行公费师范生政策之后,报考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迅速增多。在师范类专业中,教育学成为比较受关注的,该专业虽然属于师范类专业,但是他属于其基础课程,他的就业方向比较窄,多数中小学校很少招聘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这也就造成了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总体偏低。

法学,如果评选近几年最热门的专业,法学专业绝对排在前列;但是如果评选几年年“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法学专业也同样位列其中。其实,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还是因为近年来报考法学专业的人迅速增多,导致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供过于求,按照市场经济理论来讲,供过于求导致该专业大学生“滞销”,不少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哲学,说实话真心不知道当初选择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是出于现实的无奈,还是真心对哲学专业的喜爱。在笔者看来,哲学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就是报考公职单位和大学教师。当然,以上这两个就业方向虽然都有哲学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但是需求的数量毕竟还在少数,因此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最终多数都已经跨专业求职。


东爱雨小公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看到题主的问题,本科阶段最难就业的专业不是一个,而是一片,其中就有小西所在的环境工程专业,就曾入选10大最难就业专业之一。

相信不少人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都有这个感觉,企业招聘都灰常重视专业,而不是个人能力,哪怕你的简历上饱满(各种提现自己能力的证明),还不如一个热门专业的挂科毕业生(部分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小西特别记得,在我参加招聘会的时候,同学地质某专业招聘单位是去宿舍喊他们参加宣讲会,哪怕是挂科甚至可能无法毕业的都要。再看看环境工程的我们,认真的去宣讲会,认真的准备简历,认真的参加面试,然后就是一句我们环境工程的人招满啦...

我感觉,比我惨的专业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生物工程啦,当年一个大坑,坑死了多少精英啊,哎...

除每年发布的各类大学生就业报告外,还有个数据比较能说明问题,即每年的研究生报名、录取人数专业排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西在大学待的时间不短,对于所谓的就业率了解算是不少,基本各个专业都是90%以上,实在找不到工作的都敢给你写个自主创业,再加上大量学生考研,也计算在就业率中,导致所谓的就业报告真的是报喜不报忧。

但是,看看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就可以侧面反映一个情况,就是若是这个专业真的就业特别好,谁还没事再读3年全日制研究生啊?有需要,工作后都个非全不久可以嘛,对吧。

当然,也有电子与通信工程这样的专业,因急缺专业人才,而提高研究生招生人数的热门专业。

在小西看来,不管什么专业,只要能在自己的领域挤进前5%,日子都会过的很红火。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11-22-02


帅小西De


以下所说的这些比较难就业的大学专业是我自己了解到的,排名并不代表难易就业的程度。

一、哲学.

真不知道那些当初选择填报哲学的学生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也有可能当时是因为学的文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不容易填报吧。

我有认识一个朋友,当时学的就是哲学专业,他在毕业以后去大学所在城市的一个管委会做了几个月的临时工,工资的话仅有可怜的一两千块钱,后来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但是基本上是和哲学专业不相干的,现在的话他在一家培训机构做公务员面试培训工作。


二、心理学.

据我了解,学习心理学的学生的最专业对口就业途径就是去医院的精神病可当心理医生,可是这样的心理医生招聘数量是相当少的,而且这些学生也不愿意面对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我认识的一个班级的学习哲学的学生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当时是在大学里面选择了靠人力资源方面的证书,然后在大学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人力资源师方面的工作;当然这个专业的学生也有去做其他方面的工作的,但是基本上是和本专业不相关的。


三、生物工程.

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面有一个生物工程专业学院是很不错的,据说里面的生物工程专业也是这个学校里面的王牌专业,但是据说又从这个学校里面毕业的博士生,自己组成了一家公司去卖一些生物制药方面的设备和物品,可见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也是比较窄的,上到了博士的话还是找不到工作,需要自己创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

其实在我当时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也想填报生物工程方面的专业,当时就听到有个亲戚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很难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后来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四、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是相当辛苦的,因为涉及了很多关于数学方面的专业课,学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最佳的就业途径就是去中学里面当数学老师,但是想要当数学老师的话,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首先需要通过普通话资格证书第二步是拿到数学方面的教师资格证,然后还需要靠各个省市的教师招聘老师,在经过了残酷的竞争以后才能最终当上一名数学老师。


五、法学.

我所认识的那些学法律学的本科毕业生,很少有见他们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的。有部分学习法律的毕业生之后,就从事的是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是否公务员考试去机关单位里面上班。


饕餮视听


当我们翻开报考指南,形形色色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工学类,理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医学类,农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法学类,艺术学类,哲学类,军事学类和教育学这13个学科类,这13个学科类又可以具体细分为92个专业类,630个大学专业。这13个学科类大致可以分为:


科研导向性强的有:理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教育学

应用性导向强的有:工学、医学、农学

两者折衷,需要具体分析:管理学、法学、经济学

在这在这13个学科类中,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大致的就业率高低,比如科研性强的理学大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于应用性强的工学大类专业;

同一大类的专业内部也有千差万别,最典型的如法学大类中的法学与政治学,两者颁发的同为法学学位,法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可以考取法院、检察院、各地方国税局等公职部门或者去律所、私营企业的法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就业面非常之广泛;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目前的主流途径是读博之后留校从事政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本科生并没有明确的就业路径,因此政治学专业的对口就业率非常低。

再比如管理学大类中包括的工商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而言,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面向企业运营等实务的专业显然比公共管理类包括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面向政府管理的专业显得更加好就业,因为前者的市场需求要大很多,后者仅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公职单位,剩余的仍然需要同其他专业的同学竞争私营企业的岗位,并且后者的科研导向型更强,其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写科研论文与PPT讲解的能力。

最后再来看就业环境,即使是在整体就业率最高的工学大类专业之中,由于行业发展有高有底,需求不同,因此各专业就业间的差异也很明显,最为直观的例子是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行业掀起的热潮,带动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信息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火爆,相关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而传统的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由于相关行业发展处于下行期,这些专业的学生虽然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但工作后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令人不甚满意,会带来就业后的失落感。

综上,本科最难就业的专业一般而言带有两种属性:一是科研导向性强、二是市场需求量少。比如:生命科学类专业、历史类专业、哲学类专业、法学类中的政治学和社会学专业、教育学类专业在学校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对口且合适的就业岗位。

当然,即使是因为调剂到这些专业也不用灰心,进校之后仍然可以通过转专业考试、跨专业保研、考研的方式进行换专业学习;也可以留在本专业立志做一名学术大咖!


高校一点通


作为一名曾经的生物狗,可以非常负责的告诉你,非生物莫属。

生化环材,号称四大天坑,分别是生物、化学、环境和材料,这其中,生物首当其冲,当仁不让的位居榜首。其他学校的情况不清楚,就我们学校而言,当年本科毕业时,生物专业就业率那叫一个惨淡,然而,非常讽刺的是,生物专业就业差,但分不低啊,大家可都是以仅次于海洋环境的最高分进来的。

所以很多人选择了读研,然而,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图样图森破,等硕士毕业,会惊喜的发现,生物硕士从事本专业工作仍!然!很!难!

好吧,可以继续读博。实话实说,博士毕业后情况大有改善,进高校进科研单位就轻松了许多,肯去企业的那些,工资水平也都不错了。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生物专业只是本科毕业本专业就业难,但可以找其他工作的,身边的同学,转财务的、转计算机专业什么的大有人在,因为大家学习能力很强,转行也就轻松一些。而且转行后干的也都不错。

所以如果想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就业,建议避开这些“天坑专业”,但如果这时已经不幸入坑,也不用太过纠结,人生很长,机会很多,保持学习能力,前途总归是光明的。


泱泱悲秋


本科的专业确实不少,被誉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众说纷纭,“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最难就业的专业大致有几个共同点:

1、貌似高大上,其实华而不实

比如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工商管理及要求掌握经济知识又必须掌握管理专业知识,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教师和搞科研其他基本上没有用。

2、专业性太强,生涩逻辑性强

比如法学专业,民法刑法还是经济法婚姻法等,专业要求高,如果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公职人员(公检法)绝对是权威人士,一般的人感觉太生涩,不好理解,要求逻辑思维敏捷的人

3、形而上学还是绕弯子太难懂

比如哲学,懂的人头头是道,不懂的人简直是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就业领域狭窄,面不宽。

个人认为最难就业的专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

工商管理、法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哲学等,敬请参考。


才华不减当年


大学最难就业的专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每年八百万大学生,看各个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都是95%以上,实际呢?有的专业就业率几乎为0。那些专业就业最难?专业大类主要分为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我就从一下几个方向来分析。

难就业专业的特点

难就业专业的特点就是这类专业社会上没有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几乎为0,而且这些专业都有一个特点,最后都可以去当老师,要么当中小老师,或者当大学老师,因为可以接着骗学生。

难就业的大类主要是哲学,历史学,农学,管理学。以及部分理科,工科专业。
而哲学,历史学,管理学,基本都是毕业就瞪眼,社会需求量为0。

哲学



哲学是听着高大上,实际毫无用处,不论本硕博毕业都没人要,最后又去当老师骗人。中国不是不需要哲学,而是不需要这么多哲学人才,每个综合性大学都培养几十个上百个,我个人认为,中国也就北京大学每年培养三五个哲学人才就足够使用了。其他大学培养的都是师范生。不如直接上师范大学了。

历史学



历史学和文学基本不分家,基本上学的大学非常有用,最后说中文系的好找工作,但是历史系的基本没有一个能找到对口的工作,最后又是一窝蜂的去当了老师 早知道这样,上啥985重点大学啊,直接上师范算了。现在历史故事讲的好的人很多都是文学性毕业的,比如易中天,王立群。

历史学是学的很多,不多对社会毫无用处,最后又是当老师,或者在历史频道搞写作。现在很多写历史写的好的都不是历史系毕业的,而都是业余爱好者。

管理学



管理学是很有用,但是这个专业的本硕博学的基本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和实际没有任何关联,搞管理的高手百分百都是技术出身,纯管理毕业的基本上啥都不会。

所以管理这个专业,应该都改成有一定工作经验后的提升专业比较好。管理学其实都招MBA,EMBA就可以的。其他的应该一律取消。

理工科中的环化生材



环化生材这四个专业都是各有特点,共同特点是毕业基本都找不到工作。最最关键的是这四个专业每个大学毕业生都特别的多,比如化学、生物专业,基本每个综合性大学的本硕博每年毕业能五六百人,但是社会需求又是0,最后又是一窝蜂的当了老师。

或者当保安,清华大学毕业当保安的就是清华大学生物毕业。


环境,材料是工程学科,本来就业是不错的,但是这俩专业毕业生太多了,尤其是材料专业,每个工科院校,材料学院基本都是第一大院校,每年毕业本硕博都五百以上,因为材料刷论文特别厉害,所以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这个学科,但是大量毕业生都当了炮灰。

老铁们,这几个专业千万要躲开。


高校专业那些事


不同的年份就业情况是不同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当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800万,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1.5%,平均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

从本科就业率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细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差别就大了,我们不妨从就业状况比较好的专业和就业状况比较差的专业对比来看看本科就业比较困难的有哪些领域。

就业状况的好坏一方面跟收入情况有关系,收入越高说明这种行业越好,说明这样的行业比较热门,反之亦然。

一、2018年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及收入较好的主要本科专业主要有:

除了法语专业,其它专业清一色是理科专业,所以,总体来看还是理工科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比较热门。月收入最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其次是软件工程。

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其次是管理学(92.7%);最低的是法学(85.1%)。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5%)。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8%)、能源与动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从就业率看,医药,公共事业,材料,制造,运输,文化教育,环保等专业领域就业率不错,整体来看,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这些文理都有,但总体看还是理科专业相对多一些。

很多家长担心的文科生不好就业,理科好就业的现实情况的确是存在的,数据毕竟不能骗人,这对学生的选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二、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十大专业

1、最高的十大专业

今年就业率最好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地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排在第一的物流专业其实大家可以亲身感受得到,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网上消费规模不断增长,这也激发了物流行业的巨大需求,外卖小哥的收入都过万不再是神话,这说明只要是社会急缺的行业,都是就业情况向好的行业。

2、最低的十大专业

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报括:口腔医学、绘画、运动训练、音乐表演、应用物理学、动物医学、材料物理、编辑出版学、生物技术以及物理学。

小众化需求是导致就业这些专业就业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是李老师认为,上述专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口腔医学未来就看好,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口腔卫生等需求会越来越大。

我是教师老李,感谢大家关注。


教师老李


没有人提「物流管理」吗?

大学读的是物流管理专业,那时候因为对于专业一无所知,所以在十分懵逼的情况下,报了这个专业。

念书的过程中,老师拍着胸脯对我们说:21世纪是物流的世纪,你看现在快递行业发展那么快,随着人员流动速度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也会蓬勃向上的,所以啊,你们好好学习,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

哈哈,这和每一个生物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生物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22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可实际上呢?

毕业到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很少有人在物流这个行业继续带下去了,转行的转行,深造的深造,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物流这个行业。

确实,物流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你要知道,物流行业归根结底还是人员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要么你就充当廉价的劳动力,要么就是你有钱,通过收购别人的劳动力来挣钱,否则是很难混下去的。

我的几位朋友,就是在这个行业中呆了几年以后,还是在最底层,拿着可怜巴巴的工资,预最后终于看清楚了这个行业之后,毅然决然选择转行的。

有些人选择去当保险人员,有些人选择去做程序员,有些人则转行去到了金融行业。

所以,听我一句劝,没事不要去学物流管理,没事不要想不开,想要去当物流培训生。


曾少贤


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生都希望自己考个好专业,将来不仅好就业,而且薪资待遇好些,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那么本科最难就业的专业有哪些?2018年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了2018年大学绿牌专业名单。绿牌专业是指失业率小,就业率高,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性专业。

13类就业绿牌专业中,本科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高职高专的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

那么最难就业的专业有哪些,麦可思也发布了2018年就业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失业率最大,就业率、薪资,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对于本科生而言,绘画、化学、美术、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都是最难就业的专业。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年,登上红牌榜。红牌专业,难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供过于求。


从专业大类来看,工科的就业前景最好,其次是农学和医学。就业率最低的是哲学、法学、教育学与历史学。

法学基本就是供过于求,而哲学、历史学 、教育学之类的专业,除了教书、参加公务员考试,就业面确实比较窄。

不过,学好学精另当别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