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24臺 核電裝機總容量突破2700萬千瓦

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2019年,廣東陽江核電6號機組和廣東臺山核電2號機組相繼商運,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4臺,核電裝機總容量突破2700萬千瓦,繼續保持國內第一、世界第三。

與此同時,中廣核境內在運新能源裝機總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境外在運新能源總裝機突破1108萬千瓦,其中歐洲最大陸上風電項目——中廣核瑞典北極風電項目2020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產,2019年歐洲新能源市場最大規模的交易瑞典Powerhouse項目正按計劃穩步實現交割。

1月7日,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在北京和深圳同步召開2020年度新聞發佈會,系統向社會披露了一年來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走出去、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情況,今年已經是中廣核連續第7年舉辦年度新聞發佈會。

2019年,隨著陽江核電6號機組和台山核電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已增至24臺,裝機容量2714萬千瓦,在建機組5臺,裝機容量578萬千瓦,核電裝機規模繼續保持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2019年9月7日,台山2號機組投入商運,台山一期工程全面建成。2019年7月24日,陽江核電6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從此步入六核時代,併成為全球最大的在運輕水壓水堆核電基地。

陽江核電公司新聞發言人葉志強表示,陽江核電技術路線階梯式前進,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集中展示窗口,其中1、2號機組採用的CPR1000技術路線,是中國自主品牌的二代核電技術;3、4機組採用的CPR1000﹢路線,綜合性能接近三代技術;5、6號機組採用的ACPR1000技術路線,具備了三代核電主要技術特徵。從CPR1000到ACPR1000,陽江核電實現了關鍵材料、核心技術的全面自主化、國產化,1號機組設備國產化率是75%,到5、6號機組建設時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5%,國產化率提升10%。

葉志強表示,“陽江核電項目一次次實現多項國產化突破與首次應用,比如,汽輪機低壓轉子國產化、5/6號機組數字化儀控系統DCS完全國產化等。其中陽江核電5號機組首次採用中廣核自主研發的核電站‘神經中樞’和睦系統,實現了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的工程應用,成為我國核電自主化的重大里程碑。”

境內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

2019年12月25日,隨著最後一臺逆變器成功合閘運行,中廣核安徽當塗26萬千瓦平價光伏項目順利實現全容量併網。經過12年的發展,中廣核境內新能源在運裝機總容量正式突破2000萬千瓦。

中廣核新能源新聞發言人李健表示,新能源作為中廣核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在市場開發、工程建設、生產運維領域的核心能力持續增強,新增投運、度電成本、度電利潤等核心指標處於行業前列,建設及運維的標準化、系列化、規模化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19年,中廣核新能源新增在運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在建項目445萬千瓦,在“十四五”前期,有望實現裝機規模從2000萬千瓦到3000萬千瓦的突破。

李健表示,中廣核新能源市場開發競爭力保持行業領先。“2019年大基地中標330萬千瓦,其中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基地項目已核准、開工。陸上風電競價與平價項目中標126萬千瓦,全國佔比18.6%,位居行業首位。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獎補項目成功獲取40萬千瓦,中標比例26.7%,全國排名第一,再次實現了領跑‘領跑者’。”

中廣核新能源總經理助理陳勝利表示,中廣核是國內最早參與海上風電,相關開發建設經驗最豐富的企業之一,目前實現了“五個第一”:參與了國內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的建設;自主開發建設了國內首個滿足“雙十”標準、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江蘇如東15萬千瓦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開工建設了國內難度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福建平潭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廣東汕尾後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成功中標了法國首個海上漂浮風電示範項目——法國大西洋格魯瓦(Groix)項目,成為國內首家進入漂浮海上風電技術領域的企業。

境外新能源總裝機1408萬千瓦

中廣核能源國際公司新聞發言人戴洪剛表示,截至12月底,中廣核能源國際全球控股項目達47個,總資產892億元,總裝機1408萬千瓦,在境外擁有電力資產的中國企業中位居前列。

在南美洲,中廣核2019年先後完成巴西Gamma和Atlantic兩個新能源項目共計在運裝機118.2萬千瓦的股權交割,實現中廣核在南美洲市場“零的突破”,新能源業務首次覆蓋五大洲。在項目接管整合階段,中廣核與當地團隊密切配合,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首次參加巴西公開的電力競標就脫穎而出,合計中標24.8萬千瓦風電綠地項目,佔本輪巴西全國中標風電容量一半以上,在裝機規模方面,風電和太陽能均位居巴西第二。

在歐洲,當地時間2019年8月6日,中廣核與德國的Aquila Capital公司簽訂瑞典Powerhouse 81.3萬千瓦風電項目股權認購協議,該項目是2019年歐洲新能源市場最大規模的交易,目前正按計劃穩步實現交割。此外,中廣核2018在開工建設的歐洲最大陸上風電項目——瑞典北極風電項目已處於安裝調試階段,2020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產。

在非洲,2019年12月30日,中廣核首個非洲綠地太陽能及儲能示範項目納米比亞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是繼投資建設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項目——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以來,中廣核在非洲的首個綠地太陽能及儲能項目。

在亞洲,2019年2月25日,中廣核綠地開發的馬來西亞最大太陽能電站——吉打5萬千瓦太陽能項目商運,每月可為約3萬個家庭提供清潔電能。裝機規模達224.2萬千瓦的馬六甲燃氣發電項目自2017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該項目是東南亞最大的燃氣項目,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在韓國,中廣核大山10.9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自2018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計劃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

電子束治理工業廢水全球最大單體項目試運行

2019年,中廣核保持了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的良好勢頭。截至年底,總資產超過7500億元,在運清潔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800萬千瓦。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表示,中廣核是國務院國資委重點盈利企業和重點增利企業,綜合業績保持在央企第一方陣,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業績連續十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黃曉飛透露,2019年度,中廣核全年清潔能源上網電量對應減排二氧化碳2.2億噸,環保效益相當於種植了超過58萬公頃的森林。

作為環保新技術,突破難降解廢水處理瓶頸的電子束治理工業廢水技術,在浙江金華示範項目順利運營的基礎上,中廣核實現了更大範圍示範應用,全球最大單體項目在廣東江門投產試運行。等離子體危廢處理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中廣核在江蘇無錫建設的首個等離子體技術商業化項目全面進入試運營,正為國內高毒、高危險廢物的處置探索出一條新路。

在公開透明方面,中廣核多次開創行業先河。2019年,中廣核再度創新,藉著《流浪地球》引發的科幻熱潮,發起主辦“尋找中國最科幻少年”——全國青少年科幻作品徵文大賽,全國近30座城市的4500多名青少年參與其中,話題閱讀量突破1.7億人次。

為了讓更多人走近核電,在日常團體預約參觀的基礎上,中廣核還建立了個人網友的核電站參觀預約線上平臺,2019年,通過該平臺組織了23場核電站探秘之旅。黃曉飛透露,目前,到中廣核六大核電基地的參觀人數累計已超過80萬。

75%核電運營指標進入全球頂尖水平

安全始終是社會公眾對核電最為關心的話題。黃曉飛表示,2019年,中廣核投產三年以上的成熟機組,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指標75%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投產三年以下的新機組也有75%的WANO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運營業績世界一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頻頻創造核電運營的世界紀錄。據大亞灣核電公司新聞發言人常啟能介紹,截至1月7日,嶺澳一期1號機組連續安全穩定運行4960天,繼續保持同類機組安全運行世界紀錄。嶺澳二期1號機組12項WANO指標全部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值,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在世界核電領域權威評比——法國電力集團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基地連續11年奪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計冠軍數增加到39項,佔該項賽事冠軍總數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桂冠。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