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2013年之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那时候,他还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里面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非正式讲师,甚至不能算是一位稳定的研究员。他一度在美国各州流浪,没有住处,只能住在朋友家中,没有正式工作,48岁才娶老婆。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当2013年,他的论文《素数间的有界间隔》在世界顶级刊物《数学年刊》上发表,这篇论文解决了数学界的百年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让世界数学界为之沸腾。张益唐成名之后,美国各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曾邀请过张益唐去做学术报告,这些名牌大学的数学家们看到张益唐的名字时十分疑惑,几乎没人听说过他,因为他很少发表论文。

那段时期,媒体以"数学扫地僧"来形容张益唐。的确,默默耕耘数十年,等到荣誉到来的这一天,张益唐依旧宠辱不惊,这种"大师境界"很少有人能达到。

1955年,张益唐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张益唐刚刚会说话就被送到外婆家生活,外婆家的最高学历只有初中,家人并不重视知识。唯有张益唐的舅舅舅妈家中还藏有一些书籍,这些书对于求学若渴的张益唐来说,就是最完美的礼物。

张益唐是个天才,这是家族基因决定的,即便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依旧能饥饿的幼兽一样自己去觅食。张益唐三、四岁的时候,就能清楚说出100个国家的首都,历朝历代皇帝的年号他都非常清楚。家人为他讲完了整本《西游记》和《林海雪原》,而其他孩子在这个年纪可能话都说不清楚。张益唐8岁的时候,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第8册数学,这本书是张益唐的启蒙书籍,他至今还记得这本书在写到"费尔曼定理"时,最后留下了一句话:"看来这个问题还要留给未来的数学家解决,读者们努力吧!"也就是这句话,让张益唐一生为研究数学而努力。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张益唐和父母、妹妹合影)

张益唐后来回忆这段童年时光,遗憾地说:"我的童年精神上并不满足,没有人在天赋上引导我。我很羡慕现在一些神童,在高知父母的指导下,十几岁就能考上大学。"

1966年,张益唐终于被父母接回北京,有了研究数学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张益唐考上了清华附中,成绩优异的他在学校大放异彩。4年后,张益唐随同母亲下放,他学习数学的梦想再次破灭。当时的张益唐买不起华罗庚的《数学导引》,甚至连上高中和工作的机会都被剥夺,一直到高考恢复之后,张益唐才通过高考来到了北大数学系。

颠沛流离的童年耗费了张益唐学习的黄金时间,如果不是曾经那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他对数学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也许这位数学天才会被泯灭在芸芸众生之中。

考入北大,才是张益唐数学研究生涯的正式开始,那时候的北大育人之风极强,数学系的学子们大多是被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吸引来的,教授学生的都是顶尖的教师。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张益唐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5年,张益唐来到了美国普渡大学杜博士,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克的雅克比猜想。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张益唐去美国的时候只带了几件衣服,基本数学书籍,一本《古文观止》,一双筷子。张益唐的导师莫宗坚是台湾人,上世纪60年代来到美国。张益唐和导师提出自己想要将"雅克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想法,得到莫宗坚的质疑。后来张益唐花了两年的时候完成了博士论文的部分结果,但一直拖延了7年才毕业。普渡大学规定,博士最长只能读到七年,可见导师莫宗坚和张益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即便张益唐毕业了,莫宗坚依旧不愿意给张益唐写推荐信。当时在美国,研究纯数学的精英毕业之后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更何况张益唐这样名校毕业的学生。而因为莫宗坚不愿意写推荐信,没有任何大学和研究所愿意收张益唐,张益唐从此在美国流浪,居无定所,在中餐厅打工,在汽车旅馆睡觉,实在经济紧张只得在北大留美同学家中蹭饭。

张益唐在美国这段时间的生活非常艰苦,他所有的家当都在一辆车中,他开着车四处求职,为了生计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但依旧在坚持进行着自己的研究。48岁的张益唐穷困潦倒,但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位在餐馆打工的山东姑娘,这位善良的姑娘后来成为他的新娘,陪伴他度过艰难的岁月。

后来在诸多好友的帮助之下,已经年近中年的张益唐才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找到一份讲师的工作,这种讲师相当于临时工,讲一节课才能拿一节课的钱,学校可以随时踢走你。对很多像张益唐这样名校毕业的博士生来说,这种工作收入少地位低,他们根本看不上,但张益唐已经非常满意了,这比他在外面打工赚钱安稳许多许多,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自己的课题。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时过境迁,张益唐在数学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论文轰动一时,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学者身边突然围起了很多人。张益唐对外人不常提到莫宗坚,倒是莫宗坚在张益唐出名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在标榜自己一番:"作为雅可比猜想宫殿的看门人,我履行了职责,对任何证明进行验证,并否定错误的证明。"这篇文章张益唐并没有看,好友询问他,他只说:"已经过去了,我不想提。"

8岁开始看"费尔曼定理"、58岁才成名的张益唐,和数学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却在求知的路途之中历经坎坷。有人问张益唐:"如果你做不出来,是不是觉得一生就这么毁了?"张益唐却说:"没什么,我活得好好的。"他甚至坦言,自己很不喜欢这种成名后的喧嚣,更加喜欢从前的默默无闻。在面对很多盛情难却的场景时,他是能苦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张益唐成名之后曾经回国在各大高校做过数次演讲,在被学生们问他:是不是非常顽强的毅力才支撑他撑到最后?而张益唐只是云淡风轻地回答:"我没觉得需要多多大的毅力,淡定一些,相信困难会过去,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不要太强烈。"

后来,一位小女孩问道:"那么,您的动力在哪里?"

张益唐对小女孩说:"数学很美,比许多游戏更有意思!"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是啊,数学很美。但对于很多中学生,甚至是刚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却像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坚硬堡垒。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张益唐少年时期一样,因为强大的天赋和求知欲,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知数学世界。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刚刚接触到数学时,需要父母给予相应的指导,从培养兴趣开始,一步步消化。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大的动力,但让数学看起来比游戏更为有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学数学的兴趣呢?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经推荐过数学家刘熏宇的书籍,他认为正是刘熏宇先生为他打开了学习数学的大门。刘熏宇先生写过很多关于数学的文章和书籍,有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刘熏宇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已经成了最近的"网红书"。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第一本《马先生谈算数》,刘熏宇先生以马先生的口吻,将程式化有枯燥的四则运算以图解的形式表现出来,100道例题,培养学生的是做题的思路和习惯,而不是强行死记硬背,孩子自然不会抵触。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第二本书《趣味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不应该是孩子们惧怕的一门科目,而应该是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幸福感的工具。这本书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收录刘熏宇先生从成活各处得到的数学智慧,在风趣幽默的讲解之中,让孩子爱上数学。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第三本书《数学的园地》,中学生数学进阶版。提到函数、微积分,那些让考生们日夜痛苦参悟,考完立刻就忘的高等数学内容,却在刘熏宇先生的笔下充满吸引力。即便是中学生自学,也浅显到深入,也并没有想象之中困难。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现在针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外语等科目的好书非常多,但培养数学兴趣的好书很少。这本书从刚刚在头条销售到今天受到众多爸妈和老师们的追捧,并且强烈安利给好友或者学生。现在已经卖了4万多套,销售量仅次于《趣味物理学》。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中小学是数学基础的关键,只有数学学好了,化学、物理、生物才能有所突破,才可以在中考和高考的战场上拉大分差。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数学奇才张益唐,7年拿到博士,50岁工作没着落,58岁震惊世界

这本杨振宁力推的数学书,今天木木推荐给粉丝们,不贵实用。建议数学教育者和中小学生家长们都备一份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