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行政诉讼,官员出庭率低,是社会诟病已久的顽疾。但是,最近“风气”变了——西城区、朝阳区、大兴区、顺义区……多位区长纷纷带头出庭,可以说,以身作则,为各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应诉带了个好头。

西城区区长孙硕认为:行政首长出庭,可以倒逼一线提高执法水平。

区长出庭:出庭、出声、出效果

11月21日,市四中院法庭内,距离开庭还有10分钟,坐在被告席上的孙硕,抓紧时间又把答辩材料梳理了一遍。这是他今年就任西城区区长以来,首次作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庭,担任副职时,孙硕就多次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积累了丰富的庭审经验。

这是一起公房行政管理领域的纠纷,西城区的张先生因对公房承租人变更行为不服,把西城区政府起诉至法院。

看得出来,对于这起案件,孙硕做足了准备,对于原告方提出的诉讼请求,他都进行了详细解答。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2019年11月21日,西城区孙硕区长出庭应诉

除了像一名普通当事人那样对个案进行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孙硕还希望此次庭审成为一堂“公开课”,让有类似问题的居民能够了解政府的行政行为。

因此,在最后陈述阶段,孙硕跳出了“当事人”角色,以一区之长的身份,对案件涉及的问题做出总结: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直管公房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居民居住及生活条件……区政府会通过一系列工作,使公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善,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出贡献……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西城区长孙硕出庭应诉当天,市人大代表到场观摩庭审,西城区政府部门负责人同志50余人旁听庭审。

“挺意外的。”原告张先生说,自己一直希望能够见到区长说明此事,但没想到区长真的亲自出庭,这么关注这起案子,而且,在庭上,把该让区长了解的、自己想说的都说了,挺满意。

朝阳区区长文献、大兴区区长王有国、顺义区区长孙军民、怀柔区副区长于海波……今年,多位区长、副区长都主动坐到了法院被告席上,应诉拆迁、征补、旧城改造等行政官司。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朝阳区区长文献出庭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大兴区区长长王有国出庭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怀柔区副区长于海波出庭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顺义区区长孙军民出庭

参加庭审时,多位区长均表示,欢迎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希望通过出庭应诉,了解群众诉求,与群众坦诚交流,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水平,让执法工作体现政府的温度。

区长“亲测”:首长出庭可以倒逼一线提升执法水平

“不是因为我‘官大’,就要赢得诉讼。”说起自己出庭感受,孙硕侃侃而谈。

孙硕记得,2014年12月,是自己第一次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那时,十分紧张,非常担心败诉。但那次出庭经历,让他意识到,如果各级行政主管不关注行政诉讼,不亲自到庭上走一走,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依法行政就不会有感性的认识。

孙硕说,如今坐在被告席上,考虑更多的不是能否打赢诉讼,也不仅是如何依法行政,更要考虑如何全面改进工作,以适应群众越来越高的需求。

比如选择公房纠纷这起案件出庭,孙硕就考虑到这是西城区行政争议的焦点之一,也是目前区里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

孙硕直言,目前直管公房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自己出庭,是为了提请社会各方对此类案件关注,有利于立法机构调整相关管理条例和规定,推动这类问题根本解决。

为了达到最好的庭审状态,出庭前两天,孙硕就拉着区司法局局长,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案件,还和相关法律部门和房管单位就出庭工作进行会商,对政府的立足点、百姓的诉求点进行分析,模拟研判,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案件输赢,孙硕说,已不像当初那样紧张。“如果是我们没做到位,无论程序还是实质上,政府该改就改。”

孙硕如今更关心的是出庭效果。区长出庭,各单位“一把手”都要旁听,政府人员可以直接感受法庭氛围。

“我特别希望旁听的同志说‘原来要这样出庭’‘行政诉讼不可怕’‘下次我也出庭’……那么,我出庭的意义和效果就大多了。”

孙硕认为,不断推行首长出庭制,强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可以倒逼一线行政人员强化文书送达、信息披露、证据保全和完善卷宗等意识,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以西城区为例,2015年至2019年,西城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共计9人次,同期,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逐年下降。

“通过‘一把手’出庭,加强执法人员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方面的培训,错误就会减少,老百姓起诉后被法院纠错的也就少了。”西城区司法局局长李程分析道。

出庭现状:区长出庭应诉已16区全覆盖

据集中管辖审理行政案件的市四中院统计,自2016年起,本市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便实现16区全覆盖,当年庭审更实现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庭率100%。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2019.6.10顺义区长孙军民出庭应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庭审,顺义区政府各部门干部40余人旁听庭审。

而且,去年和今年,区政府“一把手”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进一步提升,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并且,行政首长出庭极大带动了政府机关人员旁听。5年来,已有3000余名一线执法人员、超过6000名公务人员、4000余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走进市四中院旁听庭审。

对于区长带头出庭效果,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处处长尹宏伟用“内外兼修”形容。

尹宏伟肯定了行政首长出庭起到的辐射作用。

“如果不参加庭审,官员可能不知道群众在哪些方面还有诉求,执法过程中是否还存在问题。”尹宏伟说,区长出庭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个案,更在于从制度、风气上带头学法用法尊法守法,并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保障民生。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后,另一大改变是更加重视本单位法制部门的声音和建议。“这说明,领导干部通过庭审提高了法治意识,更能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行政行为、化解矛盾纠纷。”尹宏伟认为,只有这样,行政部门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律师建议:出庭观念应从“要我出庭”向“我要出庭”转变

京都律师事所律师刘铭,担任朝阳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同时他也是多个国家部委,市、区级行政机关的法律顾问,经常作为代理律师出庭应诉行政案件。对于“民告官”案件,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刘铭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愿意坦然应诉,首先就可以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法治形象和人文关怀,有助于建立原告方对政府的信任、促进纠纷实质化解。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2019.11.8朝阳区长文献出庭应诉,市人大代表观摩庭审,朝阳区政府各部门干部丰台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工作人员50余人,清华大学及人民大学学生近20人旁听庭审。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可见,我国从法律和制度上,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提出了要求。

刘铭认为,现实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总量和比例仍有极大提高空间。而且,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定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对于民告官案件,要从“要我出庭”变成“我要出庭”,把出庭应诉当做一次聆听民意的机会,无论官司输赢都是双赢和收获——赢有赢的道理,输也有输的教训,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相关行政行为。

法院措施:给区政府发“法治体检表”

区长带头出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也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机制,敦促更多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

目前,除了各区都建立了相关考核机制,市四中院也从法院角度出台措施,敦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效果”。

出现在法庭上的区长越来越多,区长纷纷应诉“民告官”

2019.11.15怀柔副区长于海波到四中院出庭应诉,市人大代表王玉梅,朱建岳旁听庭审。

首先,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附随开庭传票发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提示应当出庭的因素,告知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督促履行法定出庭义务。

此外,还要对各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人次、案件量、效果等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与评估,通报各区政府。

市四中院行政庭庭长陈良刚介绍,目前,法院已经为16区政府发布司法审查报告及建设法治政府建议书128份,发挥个性化“法治体检表”的作用。今后,法院还将继续完善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举措,推动各区政府行政负责人在更多的行政案件中出庭应诉,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功能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