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果農“白了頭”,果商“痛心頭”,水果銷售難該如何解決?

中國是一個水果大國,中國每年的水果產品已經接近幾億噸。但是每到了收穫季節,就是果農面臨的一次大考,果農花上一年時間的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換來了豐收,但是卻經常遭遇產品滯銷的困境。

果農“白了頭”,果商“痛心頭”,水果銷售難該如何解決?

大量荔枝無人問津

每年有那麼多的水果滯銷,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產品的品質問題。中國果業發展至今,果品的品類已經非常豐富,通過經驗豐富的果農和專家的培植,果品的品質也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檔次。即使水果的品質已經達到了國際進出口的標準,即使這些產品在其他地方還是熱銷果品,但是也難逃滯銷的厄運。

真實的滯銷狀況是由氣候異常狀況引起的。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干擾,我國大多數省份的氣候都出現異常狀況,本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本該乾旱的時候不幹旱。異常氣候的頻頻干擾導致許多水果賣相不好,沒有收購商願意購買,或是產量比往年高很多,因此,多地水果出現了滯銷狀況。滯銷假象情況則是因為商家為了利用消費者的同情心理,而故意製造的假象,只是一種營銷手段。

果農“白了頭”,果商“痛心頭”,水果銷售難該如何解決?

不過,如今很多消費者對水果滯銷表示不買賬,因為他們已經吃過一次虧了,再也不會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了。有些消費者出於好心想要幫助解決水果滯銷,於是網購了一些水果。到貨以後,消費者才發現自己網購回來的滯銷水果有些是沒熟的,不管自己放多久,它還是不熟。除此以外,有些收到貨以後,才發現水果已經完全爛了,吃都吃不得,去投訴也沒有任何結果。

果農“白了頭”,果商“痛心頭”,水果銷售難該如何解決?

對於消費者的不買賬,果農心裡只能不斷叫苦,甚至還說出商家制造滯銷假象的銷售手段是“狼來了”。有些不良商家為了搶佔市場,提前採摘水果導致這些賣出去的水果根本不能吃,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還連累了水果招牌。此外,部分商家制造滯銷假象導致消費者覺得被騙,吃虧後不會再次購買。所以,果農們表示這種做法只是飲鴆止渴。

要想更好的解決我國水果滯銷現象,還是要從水果從業者所處的不同環節著手。

首先,從種植戶著手。品質是決定水果銷售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這個環節的關鍵因素還是種植戶,所以要想打破滯銷“魔咒”,就要不斷能提高種植戶的自身能力。具體可從果園管理能力(科學施肥、修剪、病蟲防治等)、信息接受能力(加強培訓灌輸信息、農業平臺普及信息、農村廣播散播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減少依賴,加強自主創新,尤其是新技術的使用能力)等,以此提高種植戶的自身綜合素質,保證果園產出的果品品質好、味道美、天然無公害,如此便可不愁銷售。

果農“白了頭”,果商“痛心頭”,水果銷售難該如何解決?

其次,從銷售者著手。變散戶經營為合作社經營,提高果園管理的標準化程度,統一進行售賣,保證消費者權益。銷售者要多加強自身的人脈聯繫,不要僅僅侷限於鮮果銷售環節,要充分發揮自己對地區果品情況掌握優勢,打通水果深加工領域的需求渠道,全方位的去鋪貨,多渠道去銷售。消費者還應加強自身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如當前比較火爆的農產品電商。

最後,從監管者著手。政府要發揮好市場調控作用,隨時監測產業動態,並及時發佈產業預警信息。在農殘檢測上,要繼續加大高毒農藥的禁絕進度,加大水果生產基地農藥殘留超標檢驗,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加大水果源頭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全程化監管、品牌化建設”。做好全區域栽植品種監控,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變化,調控農民種植品種結構。

水果市場本就是打的口碑仗、價格仗。

記得2018年7月,中國加徵美國水果25%的關稅,致使美國水果關稅高達50%左右。以蘋果為例,2017年,中國進口美國高、中端蘋果2.9萬噸,佔到蘋果總進口量的43%,位列進口額第一。中美貿易戰打響後,關稅的增加使美國蘋果慢慢退出中國高端市場。給中國蘋果產業迎來了曙光,2018年我國蘋果一路高歌,價格也居高不下。隨著今年高端蘋果進口替代國的增加,又給我國蘋果市場致命一擊。

我國的水果種植,特別是高端水果種植本就剛剛起步,技術、設備、口碑沒辦法同進口水果相比,再加之大眾對國產中、高端水果沒有信任感,高端進口增長,無凝對國內中、高端市場是雪上加霜。低端市場,

受大批高端進口水果的擠壓,原本在國內還有銷路佔有市場份額的低端水果,被迫自降身價另尋出路。

但是我國水果發展的前景,依舊潛力巨大。龐大的消費者基數,有著無法替代的強大優勢。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水果的需求會大大增加。目前,我國人均年銷費水果80斤,發達國家達到年均水果銷費150斤,剛剛過半,仍有巨大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