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也不免会为生活、工作等遇到的事情而烦恼。也许有的人会因此而抱怨老天的不公,让自己这样受罪,但是我们如能平心想想自己的处境,再和元末的朱元平璋比比,我们有什么理由再抱怨呢?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说到朱元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是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这有什么好比的呢,他就在天上,我们就在地下。但是你要是了解到他的过去,再看看他取得的成就,也许你会改变对他的看法,同时也会让我们从中找到了我们的方向、目标,如你现在就处在这样的一个处境。不妨静下心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在相当无助之时做出一个正确抉择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叫重八,只要是他出生那天正好是八月初八,所以本来就是贫农的父亲朱五四,就直接这样给这个第四子起了这个名。本来朱家人一直就是贫农,贫穷到虽说自己是农民,可是却没有一块地是自己的,这叫贫农真有点对不起朱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你说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所以朱家祖上的名字都是什么五四呀,初一的,所以这样叫朱重八也不能怪父母了。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正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朱元璋想有一个好的前途那就是做梦一般难。正是朱家祖上就没有一块地,从祖辈起就不得不给当地的地主做长工讨饭吃。而朱家连续四兄弟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生活中的其它问题了。加上当时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当政者昏庸无道、赋税重重,加上天灾人祸时有发生。就是有地种的人家都无米下锅,更何况朱家这样的家庭。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朱元璋从小就很独立,什么农活、粗活、重活,只要能吃饱肚子都愿意去干。无奈在他十七岁之时,遇上了天灾,出现严重干旱、蝗灾、瘟疫,最后几乎就剩下他自己能活下来。在叫天天不应、身临绝境、孤立无援之时,好心的邻居才让出一块地来让他安葬家人。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此时的他正是十七八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这样美好的时光,却让朱元璋只好出家讨饭。社会的动乱,逼使他又不得不四处奔波,行讨,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自由自在,可以到处穷游。但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每天都为一饱肚子而不得不到处低三下四向人行讨,换作别人可能都已无法过下去了。但是对于一个经历过大灾大难的朱元璋来说,那没有什么不一样,也许在他心里,能活下来比什么脸面都重要吧。然而对于一个二十多岁月的年青人来说,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个?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到了二十五岁,投靠了当时起义中的郭子兴,一来就能成为郭子兴的贴身要人,还能在作战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这种种表现,朱元璋那些年在外面绝对不是仅仅为了讨一碗饭来温饱肚子那么简单。首先从一开始就选择去寺庙,就可以看出他有心向善、心怀仁慈,忧国忧民之心跃然可见。正是有这等理想,才让他有目标地去游行各地,了解实情。


人生到了做抉择之时,不如学学明太祖朱元璋毅然投军


正是有这样的胸怀大志,决然地去投军,为那些像其父母那样受苦受累、贫困一生的民众带来新的生活。可能我们没有像朱元璋那样伟大的理想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至少我们今天比他的好上很多,不能成就那么的大业,但我们也应该从他身上悟到一点点做人做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