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太平洋海战之62:金刚四舰

瓜岛就像个无底洞,美日双方都在不断地往里面填人、填枪、填飞机大炮,当然还有战舰。截至1942年10月,双方的潜艇、驱逐舰、巡洋舰、运输舰跟航母都上过场交过手了,唯一缺的就是战列舰还没开过火。

虽然10月11日午夜的海战中日军炮击舰队损失了古鹰跟吹雪两舰,但运输舰队完成任务,700余名日军跟榴炮等重装备顺利在瓜岛卸货。

这时,岛上日军人数大约是15000。但日本人比较保守,觉得仍然不足以对付岛上的1万美军(实际是2.3万),所以计划在14日再次增兵4500,要达到2:1的优势才有把握。

面临的老问题就是瓜岛空权。

11日白天对亨德森机场的空袭陆航已经出过力,那么,现在该轮到海军了:用舰跑打烂亨德森机场一样可以遏制美军战机,让运输舰队撤退时免受空袭。

10月14日凌晨,时间0133,金刚跟榛名号战列舰开始轰击亨德森机场,之后的一个半小时内,两舰往亨德森机场一带倾泻了近千发14寸/356mm炮弹。

炮弹基本上集中在2200米见方的范围内,美军90架战机损失48架,阵亡41人。但对陆战一师而言,最惊人的效果天亮之后发现茂密的椰树林全被打掉,居然远远看见了日军的登陆活动。

这个确实蛮有戏剧性的,呵呵。

尽管美军几小时内修复亨德森机场并使用战机攻击了日军舰队,但并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收获,日军登陆成功,运输舰队全身而退。

太平洋海战之62:金刚四舰


炮击亨德森机场是二战中日军战列舰在瓜岛第一次开火,这里就说说金刚级金刚、榛名、比睿跟雾岛号四舰的来历吧。一战前的战舰用到二战,也蛮不容易的,经历了两次改装。

俺喜欢追根溯源,所以得从明治维新开始说。

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是1860年生人开始启蒙的时间,这批人在1905年时正值壮年,于是设计了萨摩型战列舰。萨摩是日本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型战列舰,之前或者是买的成品,或者是买的设计。

虽然参考了英国纳尔逊级的设计,但萨摩型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16门12寸/305mm主炮,即全大炮(all big-gun)布局。

这一关键跟1906年英国革命性的无畏战舰(HMS Dreadnought)完全一致,追求的是弹道一致性,用猛烈的火炮覆盖/摧毁敌舰。无畏号影响之大,以至于后人将战列舰分成了前无畏级跟后无畏级。

其实,本来恐怕是应该分成“前萨摩级”跟”后萨摩级”的。但日本人没钱了,萨摩最后妥协为4门12寸主炮加12门10寸副炮。结合十余年后日本下水的世界第一艘原生航母来看,日本人的学习跟创新能力,不可小视。

无畏号一出,顿时在各国引起一场军备竞赛,近如欧洲各国,远至南美的智利阿根廷无不争先恐后造新舰,生怕一个不慎就被邻居灭了。

日本帝国当然也不甘人后。

萨摩级的萨摩号1910年下水,已经比两年前的英舰HMS Invincible号更落后了,日本国会于是在1911年通过预算,新建扶桑号战列舰外加四艘战列巡洋舰。

这战列巡洋舰就是27000吨的金刚级。

虽然叫“金刚级“而且恰好是四舰,但跟四大金刚没什么关系,首舰金刚号名字源自日本南部1125米的金刚山。当然了,这金刚山估计还是跟佛教的金刚是有关系的。

估计是这时期日本的设计经验仍然不足,所以在1910年11月日英达成协议:金刚号由英国Vickers公司设计建造,但技术图纸交给日本,其余比睿、雾岛跟榛名号三舰分别对应在横须贺海军工厂、三菱跟川崎建造。

Vickers多次合并之后,成了现在英国宇航的一部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扶桑号虽然是战列舰,但吨位跟金刚级差不多,不到30000吨,而且是1912年3月才动工-------比金刚号晚了一年多,参考了金刚的设计。

而且金刚级的建造过程中也有改动:吸取了萨摩号下水即落后的教训,所以金刚号采用了当时尚未入役的14寸45倍口径主炮,8门双联装。

与此同时,日本派出两百余名技工、工程师远赴英国,观摩、参与了金刚号的建造过程。综合之前日本外购战舰英国占了绝大多数这一事实,可以说,如果美国海军是英国的嫡传弟子的话,日本算是俗家弟子。

英国海军当时天下无敌,日本人是在向最强者学习,所以才有了之后的进步。

金刚级四舰的入役时间,分别为1913~1915年不等。

动力方面,金刚号采用的是煤/油混合燃料,两台蒸汽轮机推动四轴螺旋桨的方案,航速达到30.5节/56公里/小时的速度。“混合燃料”指的是可以往燃煤上浇油以获得更大动力,所以,金刚号的储煤量为4200吨,燃油1000吨。在此配置下,以14节速度巡航的里程可达到8000海里/15000公里。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署后,金刚级四舰有幸躲过了被拆解的命运,1929年开始第一次大改。大改内容包括降低燃煤增加燃油携带量,航程增加的不多但烟窗少了一个,烟雾减少改善了舰桥视野。

同时,舷部装甲也有所改进,另外就是配置了水上飞机。

1931年改装完毕之后,金刚级变成了战列舰。

1933年2月2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联会议上40国投票认定日本帝国侵犯了中国主权,要求其退出中国东北,唯一反对票为日本自己。为表示不满,日本代表松岗洋右当场退出会场。

退出国联之后,日本帝国决定不再遵守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级1930年的伦敦条约,开始 扩张海军。

1935年中至1937年初,金刚级进行了二次改装,换掉了旧的锅炉跟蒸汽轮机,改为全部烧油。舷部装甲带也从原来的6~8寸改为8~11寸,主炮塔装甲改为10寸,弹药库装甲增强为4寸。此外,防空火炮也有所改进。

两次改装之后,金刚级的排水量增加到了37000吨的水平。由于动力系统也做了改进,所以改进后的金刚级仍然有30节的速度。

8门14寸/356mm主炮,副炮根据各舰不同,为8~16门5寸或6寸。

基本上,这就美军在1942年遇上的金刚级四舰。

回头看了一下,主题不清有点乱,所以就不用点赞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