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大家好,我是老曹

今天來聊聊農產品上行的問題

“農產品上行”這個詞一個很多農民朋友都聽說過,但我相信多數農民朋友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我們的專家,媒體老是喜歡整一些農民不懂的詞,老曹從不以惡意去揣摩這個習慣怎麼來的,但至少,所謂的專家是沒有深入到農村,不瞭解農民,整天閉門造車,才喜歡這樣故弄玄虛。顯得高深莫測的樣子。

疫情期間,有媒體記者採訪武漢橋下流浪的人。問他們為什麼不住酒店,這與“何不食肉糜乎”的疑問別無二致,荒唐至極。老曹深表不屑。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回到正題吧,現實生活中,農民和消費者經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幾毛幾塊一斤,一到消費者手裡就變成了幾塊,幾十塊一斤?刨根問底之下,一致將矛頭對準了收購商,經銷商。連帶販賣農產品的小商小販也千夫所指。其實,問題真不在他們。我們不但不應該反感他們,更應該的是感謝他們,他們是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主力,是他們解決了大部分農產品銷售的問題。沒有他們,農民生產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有無銷路尚未可知,而我們的消費者也可能沒有琳琅滿目的農產品可供選擇。

說到這,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老曹你說的是實話,但事實是,農民的產品沒利潤,還經常滯銷,消費者卻買不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農產品買賣雙方體驗怎麼提高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農戶種植農產品,很多時候是盲目的,加上信息不暢,常常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局面。反觀城市客戶,有需求的時候也不知道哪有優質廉價的農場品。供需雙方雖都十分需要對方,這就需要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在逐步改變這種局面,進而衍生出了“農產品上行”。可以說農產品上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發展好對農戶的生產和消費者的體驗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什麼是農產品上行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農產品上行”是指以農村電商為媒介,打開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直達全國百姓餐桌的一種運營模式。農產品上行,顧名思義,簡單來說就是指把農產品放到網上賣,上是指線上,也就是電商。

農產品上行成為目前農村電商的焦點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現在各方討論很多,政府、農民心情很迫切,但是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農場品和電商是是兩個差距很大的體系。打個比方吧,就是農業還在19世紀,而我們的電商已經率先進入21世紀,兩者合作需要時間和過程的。現在的電商體系是為工業品而搭建的,農產品只是藉助了工業品電商的通道,但是農產品又做不到像工業產品那樣標準化生產。

農產品上行的作用是什麼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農產品上行,可以打造農產品品牌,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在保持產量穩定或提升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降低供應鏈運營成本,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整體的利潤水平。

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有哪些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農產品上行的渠道有所暢通,各電商大佬都參與進來,農戶也可以在網上爭得一席之地。已經有成功的案例,如淘寶,京東的農場品售賣,我一個朋友網賣土特產,做到了年銷售額2000萬。微信朋友圈,小程序帶動的社交電商也可以銷售部分農場品,這次疫情期間像興盛優選這樣的小程序解決了很大一部分農場品銷售的問題。而小視頻,直播帶貨更是風口。美團,餓了麼也開放了生鮮窗口。可以在下單後用最短的時間直接配送到客戶手中。

我是老曹,覺得說得在理就加個關注點個贊吧!

搞半天才知道,“農產品上行”就是網上賣農產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