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別表演了,其實,你不懂

有夢想,還有要行動,要做到知行合一,行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來自網絡

“王老師,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會執行,或執行力很差,我該怎麼辦?”一位職場人給老王的留言。

別表演了,其實,你不懂

Photo by Jantine Doornbos on Unsplash

當老王看到這個留言後,想問對方,“道理,你真的懂嗎?”事實上,他並不懂得道理,每天所收穫的僅是一些資訊而已。

為什麼呢?老王認為,道理懂但執行力差的具體表現在以下3點:

1、你真的不懂,只是表面懂而已。真正的懂是搞清楚道理背後的原因,並找到解決道理的邊界及應用範圍。去年招聘時,老王碰到一位搞運營的人,對方表示自己精通運營。當老王與他聊完,十分確定的是:他略懂運營,並不十分精通,僅是把運營當做銷售來理解。

比如,聊到某個課程,老王讓他聊聊該如何運營。他滔滔不絕一番,老王聽了總結為,通過各種渠道把課程賣掉。乍一聽,很對。搞課程嘛!就是把課程賣掉,掙市場的錢。但老王告訴他,他真的不懂運營,把運營解讀成銷售了。

老王認為,真正的運營是根據用戶需求來設計課程,然後通過讓用戶主動分享來實現拉新等等,決不是為了銷售而銷售。這就是沒有搞懂運營的本質。

別表演了,其實,你不懂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2、真正的懂是“知行合一”,不是“先知後行”。王陽明說“知行合一”,但很多人自認為很聰明,不斷鼓吹“先知後行”或“知易行難”,只能說明他們沒有理解“知行合一”的本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行便是知。很深奧,今天暫且不討論這一點,但老王認為,真正的懂是“知行合一”.

3、缺少內驅力,不願意改變,因為改變是痛苦的,只想停留在“資訊”的層面。每個人都有內驅力,為什麼在實際生產中,很多人表現得沒有內驅力呢?老王認為,主要是懶惰,不願意改變,一提到改變就意味著痛苦與淚水。很多人不論是聽講座還是看文章,剛開始就要求拿出乾貨,動輒就說沒營養浪費時間。呵呵,什麼是乾貨呢?乾貨都是別人經過千錘百煉實踐,再加深思熟慮總結出來的。如果你不思考,不加以實踐,就算把乾貨擺在你眼前,你也未必懂的。老王建議,想把道理應用在實踐中,你必須接受改變的痛苦,發自內心地去改變,你才不會發出“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執行力差”的感慨。

你可能問,原因知道了但該如何改變呢?老王建議:

1、真正去搞懂一個理論。想真正地搞懂一個理論,就應該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9個字去理解。比如,很多搞OKR培訓的人,天天用大公司的作為鼓吹OKR多好多好,緊接著國內很多企業開始瘋狂實踐。老王提起這一點,不是為了否定誰,也不是為了推崇誰,僅僅就事論事。話說回來,老王很推崇OKR,但在使用中認識到,OKR對於那些自律性非常強的員工,效果是槓槓的;對於那些缺少內驅力和自律性的員工,效果差強人意,遠沒有KPI好使。

別表演了,其實,你不懂

Photo by Justin DoCanto on Unsplash

昨天,老王在朋友圈找到了答案。朋友圈一位朋友參加了XX大學的OKR培訓時,寫以下思考:

晚上在XX大學直播間探討OKR,終於聽到來自谷歌的朋友的分享。

這位XX大學同學,之前在谷歌做過工程師。他介紹說,OKR在谷歌的使用範圍是自驅力比較好的同事群體(谷歌內部有工具測試員工自驅力,屬於A級水平同事使用。)

同時谷歌有大量方法與工具來保障員工更好更快完成任務,比如工程師之間互相check 代碼,師傅帶徒弟等機制。

他強調說,千萬別把谷歌的成就歸於OKR。

這個說明什麼呢?說明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搞清楚OKR理論使用範圍。對道理(li lun)來說,當你無法搞清楚背後的真正本質和應用範圍時,你的做法可能就是錯的。老王認為,當你真正搞懂一個道理(li lun),你會發現你在實踐這個理論時,做到“知行合一”,因為“實踐出真知”。

2、大膽邁出第一步,是你搞懂道理背後本質的前提條件

。老王一直認為,想真正地搞懂一個道理,必須在實踐的道理上摸索很久、走過些彎路,最後才能徹底搞懂,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比如你想學習寫文章,你可能會聽很多關於寫文章的課程,聽完後你感覺還是稀裡糊塗,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實踐,把知識當成資訊對待。

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一直在寫文章,只是沒形成理論,當他聽完老王總結的寫文章概述後,馬上就能懂。老王剛開始也不會寫文章,但靠自己的內驅力和自律,始終堅持。一次,無意間碰到一位高手。老王特地前去請教如何寫出好文章。他向老王講解了4個小時。雖然老王是付費諮詢,但很感謝高手對老王的指導。老王能寫出好文章也是從高手的點播之後才有的。

別表演了,其實,你不懂

Photo by Lexie Barnhorn on Unsplash

老王提起自己的案例,就是想讓用戶知道,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大膽邁出第一步,你距離成功就接近一大步

3、內驅力和自律性是你踐行道理(li lun)的基礎。對任何一位職場人來說,如果沒有內驅力,你不會想到改變,而是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最後成為“職場植物人”;如果沒有自律性,你做任何事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即便花錢也get不到點。對職業發展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抱怨提供知識的人水平太差。

老王接觸過一些破罐子破摔的職場人,缺少自律,喜歡抱怨,不思考不反省,深以為自己懷才不遇,從沒想過改變突破自己。

前一段老王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90後畢業6年,年薪270萬。很多人問她是如何做到的。根據老王對她的瞭解,發現她的內驅力和自律性特別好,尤其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她就算熬夜也要從理論上攻克,接著開始實踐,在實踐中去熟練。比如,她剛剛任職教育平臺時,不知道如何才能聚集流量來改變平臺在行業內的位置。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向他人學習請教、找牛人交流,最後總結了一套方法論。在不到一年,她在沒有投入的基礎上,把平臺的流量提升很多。

說到自律。你都無法想象一個剛畢業6年的女孩子每天堅持5:30起床學習、思考。如果說一天兩天,老王認為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如果說五年六年,甚至持久堅持著,這樣的人真心不多。所以,自律的職場人,成功概率會遠遠高於其他人。

老王建議,想把你知道的道理轉化為生產力,你需要有很強的內驅力和自律性,不然,你只會說“太難了”。

寫在最後

很多人想改變世界,卻不想改變自己的惰性。發自內心的改變自己,你才能真正的把道理(li lun)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的為你個人成長起到幫助,不然,你知道的道理(li lun)只是一個資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