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642億,是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

而包攬票房榜前兩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均出自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電影人。

可以說,在被“影視寒冬”籠罩的這一年,青年導演正式走向舞臺中央

他們在電影工業化上日趨純熟,在題材風格上多元並蓄,他們比前輩導演們更加大膽會玩,他們卸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們的歷史包袱,更加輕盈靈動。

他們中有傳統的學院派,有的是野生“婚慶系”。

英雄不問出處,作品是最好答覆。因為這些青年導演的存在,中國電影的天花板,還會更高、更高……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青年導演

系列盤點


郭帆

《流浪地球》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年初《流浪地球》的出現,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影片最終斬獲46.8億的票房成績,位居年度第二,內地歷史第三。


從《李獻計歷險記》到《流浪地球》,從文藝工作者的自我表達到商業上的巨大成功,80後郭帆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與內地電影工業化的發展休慼相關。影片中根植於本土的文化符號、對傳統科幻電影的民族化解讀,是他們一整代人的情懷。並在反覆印證那句老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餃子

《哪吒之魔童降世》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國漫崛起”,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坐實年度票房冠軍後,不再是一紙空談。影片技術精細,故事醇熟,讓動畫電影走向大眾成功“破圈”。最難得的是,“哪吒”作為幾代人的回憶和老牌IP,時隔多年能在新的語境中重煥生機……


同郭帆一樣,導演餃子浸淫中美日動畫多年,並從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餃子的故事也彷彿一部熱血少年漫畫:棄醫從文、自學動畫、五年改66版劇本……自身經歷與作品逐漸重合,“我命由我不由天”,應是這代青年電影人的吶喊。


曾國祥

《少年的你》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曾國祥擅長用青年演員,此前《七月與安生》一舉推出兩位影后,如今《少年的你》又讓“頂流”易烊千璽大放異彩。


曾國祥擅長拍青春片。校園、暴力、迷茫、曖昧……告別青春片集體懷舊熱潮,少年們的邊緣生活被一組組特寫鏡頭放大。


在“重工業”電影無節制膨脹的年代,如此細膩的視角、細微的情感顯得格外可愛。在香港導演“北上”後常年水土不服的大背景下,曾國祥在商業上的成功,也似乎在訴說著:香港電影,餘息尚在。


白雪

《過春天》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過春天》一度被調侃為“三無電影” :無流量、無名導、無明星。這部有些另類的青春片裡,白雪用細微的視角捕捉到大時代的小片段。少女的成長背後是一部港深雙城記;而雙城間的巡迴往返,又仿若是青春期的搖擺。


白雪科班出身,儘管畢業後有十年時間遠離電影行業,但這部文藝處女作從拍攝到宣發,背後是成熟的商業邏輯。在非科班出身導演全勝的2019年,白雪和她“提高了工業水準的處女作”,正是學院力量的代表。


木頭

《羅小黑戰記》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很多人沒料到,2019年《哪吒》之後又一部“國漫”爆了——而且還是一部“IP大電影”。


《羅小黑戰記》脫胎於互聯網文化,經歷了從FLASH動畫到微信表情包的時代更迭。儘管周邊產品早已進入三次元生活,但很多人不知道“羅小黑”原來有番劇。這也說明了這個IP的成熟。


導演木頭是個神秘人物,同樣非科班出身,身上帶著上一代網民的趣味。二次元“萌文化”在國內上屬於小眾圈層,這隻活躍多年的黑貓或許為國漫市場指明瞭一個新的“破圈”方向。


董潤年

《被光抓走的人》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2019年開年有“重工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坐鎮,年末又迎來了“輕科幻”《被光抓走的人》。“科幻元年”果真蓬勃。


這是董潤年的長片處女作,在此之前人們更熟悉的身份是甯浩和管虎的老搭檔,《老炮兒》編劇。影片“科幻外殼、情感內核”,為電影市場帶來了不少新鮮感。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來自黃渤發起的“HB+U”計劃,旨在掘潛力新導演和極致類型片。董潤年不是電影圈新人,但從編劇轉戰導演的成功例子並不多。《被光抓走的人》在結構和文本上的精心雕琢,正是源於導演深厚的編劇功力。


滕叢叢

《送我上青雲》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從國外金球獎,到國內互聯網,女性議題從未像這兩年這樣火爆。


《送我上青雲》是這位85後導演的處女作。女性導演的細膩視角,讓“大齡女白領”“母女關係”等被消費千萬遍的主題顯得真誠不少。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國產片中很少能看到女性慾望如此真實在大銀幕上被呈現。女性電影不排斥男性,但更多隻能來自女性間的守望相助。


徐磊

《平原上的夏洛克》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徐磊的首部作品,曾拿下第13屆FIRST影展“最佳電影文本”大獎。


徐磊同樣非科班出身,是被網友調侃的“婚慶系”導演中的一員。和早年的畢贛類似,本片中徐磊也全家總動員,父母鄉親紛紛出鏡表演。


影片成本只有四五十萬,非職業演員、農村取景、土法探案……這一系列低成本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美學。徐磊的趣味與時下流行的快手土味一體兩面,同時也是電影市場走向成熟走向多元化的“野生”受益者。


柯汶利

《誤殺》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誤殺》可能是2019年最後一個爆款。柯汶利第一部長片作品選擇改編,也頗為劍走偏鋒。


作為長片處女作,《誤殺》對於視聽語言的駕馭很老練,蒙太奇和慢鏡頭都十分精彩;布光也很講究,頗有東南亞影片的迷幻風情。主人公是個一年看片838部的狂熱影迷,柯汶利在片中也埋下了無數迷影彩蛋,影片內外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這也成為《誤殺》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陸慶屹

《四個春天》


青年電影導演 | 他們,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在一眾劇情片中,紀錄片《四個春天》顯得勢單力薄。儘管社交網絡上海外“網紅”紀錄片不少,但似乎跟國內市場沒什麼關係。


陸慶屹和他的作品與此前登陸院線“蹭熱度”的紀錄片不同,《四個春天》的影像是私人化的,但情感內核又是普世的。生活本身的起伏、家人的喜怒哀樂,構成了人生的戲劇與真實。


陸慶屹的豆瓣ID是“起床,吃飯”,成名後一切如舊。資深北漂,豆瓣網友,這一系列身份屬性與影片內容互為對照,讓人倍感親切。這些“野生”導演本身,就是互聯網力量的最好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