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孟加拉国是如何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

大东北的小豆包


近期印巴冲突不断,据报道孟加拉也在印度边境集结部队,虽没有名言帮助巴基斯坦,但在印度看来明显是针对自己。孟加拉国原为东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家,为何从巴基斯坦中独立出来,另开门户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下那段历史吧!



印度于1947年分家的时候,巴基斯坦其实是东西两块,而且相隔数千公里,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均在西巴基斯坦,可见其政策必然向西巴基斯坦倾斜,而东巴基斯坦则越来越穷,其离心力也越来越强,并于1970年宣布独立。

(孟加拉国的独立)

西巴基斯坦绝对不允许疆土分裂,随即对东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占领,很多老百姓为了逃命,纷纷向印度迁徙。西巴基斯坦担心印度介入,炸毁一些印度机场,以警告印度不得干涉。印度反而被激怒,当时主政的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她的指挥下,印度和东巴基斯坦联合赶走了西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女性)

随后东巴基斯坦正式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改名为孟加拉国;而西巴基斯坦则改称巴基斯坦。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这个三千字的长回答将告诉您,导致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所谓印度出兵肢解巴基斯坦,不过其中的推手而已,不能把所有的锅都扣在三哥脑袋上。

1974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虽然东巴不到西巴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位于恒河冲积平原上的孟加拉国,却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按2017年的统计数据,孟加拉国人每平方公里生活着1265人。印巴分治时,东巴的人口便占到整个巴基斯坦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在《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乱》一文中提到,巴基斯坦是一个被阿里·真纳匆匆捏在一起的“拼盘国家”。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完全基于“印度次大陆上有一群害怕成为印度人的穆斯林”。

这个草创而成的国家,有如此大面积的一块国土、有如此多的人口,被分隔相距两千公里,中间还夹着一个别有用心的印度,想不出问题都难。

更可怕的一点是,东西巴之间除了都是穆斯林以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共同点了。

巴基斯坦人

从人种基因上讲,巴基斯坦人种的主体旁遮普人,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

而孟加拉国则是以孟加拉族为主体,说孟加拉语,更多的保留了南亚人种的特点,皮肤相对黝黑身材比较矮小。

孟加拉人

巴基斯坦独立后,不想成为印度人的诉求达到了,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平衡东西巴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遗憾的是,巴基斯坦的领袖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巴基斯坦独立后,西巴政治豪门便掌握了巴基斯坦行政权力,在巴政府和军队中,孟加拉人所占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分治时,加入巴基斯坦的133名穆斯林文官,仅有1名孟加拉人。西巴旁遮普人只占巴基斯坦总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但在军队中占据了77%份额,而孟加拉人占巴总人口的55.4%,但在军队中仅占不到3%。1955年,军队中仅有一名准将来自东巴,来自西巴的则有34位。中下级军官中,来自东巴的也很少。

当然了必须要承认,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基本是从英属印度继承来的,东巴人员比例低也有英国人不愿意招募孟加拉人的原因。但建国二十几年后,这种现象一直没有改观,这就是西巴领袖们的领导能力问题了。

孟加拉独立运动的浪潮,首先爆发在语言平等方面。

1948年,一名来自东巴的国会成员在制宪会议上提议将孟加拉语与英语、乌尔都语同样作为会议语言。但遭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的拒绝,认为这等同于分裂国家。

此举迅速激化了东巴孟加拉人的民族情绪,东巴首府达卡学生举行抗议示威,3月演变成了东巴大罢工,最后许多学生领袖被捕。

此后,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成了东西巴间长期悬而不决的议题。

195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不顾全国只有4%的人母语是乌尔都语的事实,将乌尔都语定为全国唯一官方语言,此举极大激化了民族矛盾,东巴首府达卡随即掀起大规模学生抗议和罢工活动。2月21日,达卡警方开枪打死数十名学生和游行民众,激起孟加拉人更多反抗。直到1955年,中央政府同意将孟加拉语与乌尔都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东西巴的语言之争方才暂时告以段落。

孟加拉语的官方地位问题,看起来像是东西巴的文化之争,其实深层次的看是东西巴在争夺政治资源,因为如果承认孟加拉语为巴官方语言,将会增加孟加拉人在政府机构和经济资源中的人数和势力。反之,则受过教育的孟加拉人就很难进入政府公务员序列。

应该说如此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域,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诉求是个考验领袖政治能力的问题。但可惜,西巴的政治豪门都不愿意摊薄自己手中的权利,而给西巴与之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导致,孟加拉精英认为自己被排除在国家权力之外,在军队中更是无足轻重,对中央政府怨气不断积聚。

孟加拉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1954年,东巴、西巴围绕黄麻之争矛盾更加尖锐。

黄麻主要在东巴生产,但收益多被中央政府收走,用于西巴的工业发展和军队装备上。独立最初的十年,巴基斯坦三分之二的政府资金用于西巴。自1947至1960年,62%的外来发展援助和贷款被投入西巴,只有17%给了东巴。

巴基斯坦独立之初,穆斯林联盟在西巴、东巴都占统治地位。但随着东巴民众对中央的不满日益增长,穆斯林联盟失去执政地位。1954年3月,东巴举行省议会选举,穆斯林联盟被孟加拉几个民族主义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击败。

从此后,穆斯林联盟只局限在西巴之内,孟加拉政党也只能在东巴生存,在西巴没有支持基础。

联合阵线上台后立即向中央提出分权诉求:除外交、国防外,其他事务都归省政府管理,这就是著名的谢赫·拉赫曼“六点方案。

这一诉求得到了东巴基斯坦民众的广泛支持,凭借民众人数上的优势,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在1970年大选中大获全胜。

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的300个一般席位中,人民联盟获得了160席,几乎囊括了分给东巴的162个席位,一跃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而西巴的人民党则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人民联盟在西巴却未能取得一个席位;同样人民党在东巴也未获得一席之地。

孟加拉独立运动纪念碑

国家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再次弥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巴基斯坦政府下令解散了国民议会。

这引起了东巴人民的愤慨,巴基斯坦军队进行血腥镇压,逮捕了穆吉布·拉赫曼,并把他投入监狱。东巴基斯坦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为回答,从此开始长达 9个月的内战,孟加拉国称之为“孟加拉解放战争”。

巴基斯坦军队和解放军(绝大部分是孟加拉共产党人)之间的战斗,导致30万人丧生,上千万人逃至印度阿萨姆邦及西孟加拉邦。

上个月印度阿萨姆邦清查居民户籍,导致数百万印度人成了非法移民。这些所谓的非法移民,其实就是1971年内战期间逃入印度的孟加拉人。

东巴的乱局给了印度可乘之机,当然东巴内乱本身,也时时处处都有印度暗中支持的影子。但无论如何,东西巴之间巨大的裂隙,给了印度上下其手的机会。

1971年11月21日,得到苏联支持的印军开始向巴基斯坦发起小规模边境进攻。12月3日下午,巴基斯坦向印军展开反击。

得到消息后,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兴高采烈地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了。

印海军航母“维克兰特”号

印度海军迅速以优势兵力,成功的轰炸了东西巴的港口,切断了西巴与东巴的海上联系以及后勤补给线,使得东巴守军成为孤军。

印度陆军则从西、西北、东北、东四个方向全面进入东巴,在孟加拉解放军的配合下,迅速瓦解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防守。

12月16日,达卡巴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向印军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全胜告终。

同一天,宣布独立的孟加拉国诞生,穆吉布·拉赫曼为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迫承认孟加拉国独立。

有意思的是,孟加拉国独立时,其第一任总统,“国父”穆吉布·拉赫曼还被关押在巴基斯坦。直到1972年,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贝·布托的父亲)才释放了拉赫曼,并让其回国就职。

纵观孟加拉国独立的过程,东西巴之间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是孟加拉国独立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印巴战争,不过是印度利用了东西巴裂隙。虽然我们和巴基斯坦关系好,但也不能让三哥把所有的锅都背上。只能说,巴基斯坦这个有缝的蛋,被印度这只苍蝇盯上了而已。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在孟加拉湾以北有一个面积不大,但是人口极为稠密的国家,就是孟加拉国。准确来说,在1971年之前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国家,当时它还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不留在巴基斯坦境内,而要脱离伊斯兰堡独立建国呢?

我们知道大英帝国在全盛时期的疆域绝不亚于俄罗斯帝国,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殖民地遍布全球,极为分散。在英国众多的海外领地中,英属印度绝对称得上是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两次大战使得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为在战争中获得印度等殖民地的支持,伦敦不得不同意在战后合适的时间给予印度独立地位。

次大陆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历来错综复杂,只不过在英国的整合之下才归于统一。印巴分治之前的宗教矛盾就已经趋于白热化,在得知英国人即将撤走之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群体冲突更加升级,流血冲突屡见不鲜。为了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英国出台了《蒙巴顿方案》,也就是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将英属印度划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当时的巴国包括西巴和东巴,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前者位于印度以西,后者位于印度以东。仅从地理位置上就不难看出巴基斯坦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合击之势,而分别独立后的印巴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矛盾较之宗教冲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如何对东西巴分而治之就成为印度最为头疼的问题。

所幸东巴和西巴虽然信仰相同,但并非铁板一块。东巴基斯坦面积不足西巴的五分之一,人口却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东巴居民大多是孟加拉族,使用孟加拉语,但西巴居民通用的乌尔都语却成为巴国的官方语言。东巴对全国的经济贡献远超西巴,但获得的财政份额却只占20%而已。如此种种让东巴基斯坦倍感不公,谋求自治或独立的愿望也就日渐强烈。

苦于无计可施的印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秘密制定了详细的颠覆计划。在第三次印巴战争打响之后,印度举全国之力实行“西挡东进”战略,集中精锐军队进攻东巴基斯坦,对西巴基斯坦则以防御为主。因为印方密谋已久,加之双方国力确有差距,东巴军队在苦战不敌之后只得投降。这样在印度的扶持之下,东巴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这块原本在巴基斯坦境内最大的“飞地”宣告独立。

孟加拉现有国民1.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以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地图帝


【T教授说】

是在印度阿三的帮助下独立出来的。

先说下为何孟加拉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立,由东孟加拉省、西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 、信德省组成,首都卡拉奇。

相对于西旁遮普、俾路支、西北边境 等省,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之间隔了个印度。而当初,孟加拉之所以加入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主要是因为宗教原因,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印度则为印度教为主,双方尿不到一个壶了去。

而孟加拉之所以在20多年后的1971年,坚持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主要是利益分配不均。

除了宗教信仰以外,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几乎全是冲突,比如巴基斯坦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和财富的支配权,但问题是孟加拉的经济比巴基斯坦发达。

孟加拉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如巴基斯坦多,但人口总数却将近是巴基斯坦的两倍。

孟加拉自己的财富也多、人口多,却仅仅为了一个宗教信仰而听命于巴基斯坦的盘剥,孟加拉人内心是越来与不满。而且另一方面,孟加拉和印度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关系上十分密切,可以互利互惠;

但碍于印巴关系,所以,无法进一步加强。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孟加拉都希望建国。

矛盾在最终在1971年爆发了,当年的3月25日,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为自主、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独立。

随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悔亚汗便下令对孟加拉进行军事镇压,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爆发。

不过这次较量中,孟加拉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到了当年的12月,眼看孟加拉要撑不下了,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最终,巴基斯坦战败。

并在1971年12月17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到了1972年1月7日,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天天说钱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孟加拉国正式独立!

而孟加拉国能够独立,还得感谢印度50万大军的炮火支援!

原本,孟加拉国是属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领土,因其位于印度东部,因而被称之为东巴基斯坦!

而孟加拉地区之所以被划分给巴基斯坦,还要追溯到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在英国人提出的关于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中,将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地区划分给巴基斯坦,建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但就东西两个巴基斯坦而言,两地被印度从中隔开,相距千里,语言,文化,习俗大为不同,除了唯一一个拥有共同的信仰之外,两地间没有其他共同的认同!

且当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政治,经济等资源,都被西巴基斯坦掌控,东巴基斯坦就像是过继来的孩子一样,得不到更多财政,政策上的支持,因此,两地间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调和!

最终,在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印度为了削弱并牵制巴基斯坦,遂以战争的方式支援孟加拉国的独立!

印度东西两路共五十万大军向巴基斯坦发动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东部地区,印度军队共20万,巴基斯坦驻军在9万左右,西部,印度军队30万左右,巴基斯坦军队20万左右!

最终在印度的持续攻势下,巴基斯坦渐渐难以支撑,12月16日,印军攻占达卡,巴基斯坦驻军投降!

随即,印军宣布在西线战场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其停火建议!

通过这次战争,印度将东巴基斯坦硬生生从巴基斯坦中剥离出来,建立其独立的孟加拉国,一举解除困扰印度许久的东巴基斯坦之忧!

1972年1月,原东巴基斯坦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此以一个崭新的,独立自主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


Mr种茶家


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源于英国的“印巴分治”政策。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异常尖锐,如果不让他们分别施行自治,随时会打起来。于是,他便制定了一份法案,叫《印度独立法案》(通称“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成为英国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后,内部矛盾日渐突出。因为,巴基斯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两地不仅不接壤且相隔很远。东巴基斯坦面积较小,约1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约16%。东西巴基斯坦的人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都讲乌尔都语,但人种差异很大。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旁遮普人是雅利安人,而东巴基斯坦80%以上是孟加拉人。

由于巴基斯坦中央政权一直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里,东巴基斯坦的居民一直非常不满, 经常提出享有更大自主权的要求并得到印度的支持。1971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对孟加拉人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进行了压制和取缔,使大批人民联盟成员逃亡印度。4月,孟加拉反政府人士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

1971年12月16日,印度军队攻占了东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达卡。随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从加尔各答迁往达卡。1972年1月,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正式宣告成立,以达卡为首都并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承认。1974年2月,巴基斯坦也宣布承认孟加拉国。


冯玮


在四千多年前,来自南俄大草原的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殖民政权,并逐渐向恒河流域扩展势力。雅利安人创建了种姓制度和印度教文明,在南亚次大陆繁衍生息,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印度民族。

古代印度重视发展宗教,所以世俗政治发育的不够完全,没有出现过政治强人来统一印度。印度境内出现了成百上千个土邦,几千年来都互不统属,彼此攻讦。这种分裂的局面使得南亚地区虽然土广民众,但是在应对外来侵略往往力不从心。历史上不止一次,游牧民族沿着雅利安人当年走过的路径侵入印度。这些入主印度的外来殖民政权,也带来了他们本身的文化和神祇,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统治者有意制造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使得这片大陆上的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在文化、民俗、宗教等领域全然不同。这其中,最大的分歧来自于宗教。

(南亚次大陆)

10-13世纪时,伊斯兰文明正处于鼎盛时期,同时期的印度教文明,不管是体量还是发达程度都不能与之相比。公元962年,中国的宋代刚刚立国时,伊斯兰化的突厥人阿尔普特勤攻占加兹尼城,建立加兹尼王朝,马赫穆德在位时不断对外扩张,全盛时期囊括了北印度、阿富汗、花剌子模和波斯大部分地区。自此,伊斯兰教进入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教争夺主导权。

1186年,阿富汗的古尔王朝灭亡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的希哈卜丁·穆罕默德在夺取印度境内原加兹尼王朝的属地后,继续向印度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1191年在塔劳里战役中取得胜利,恒河流域被并入古尔王朝版图,1202年突厥人又将孟加拉地区收入囊中,伊斯兰教从此亦更深入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穆罕默德·古尔遇刺身亡,统治印度的总督库特布丁·艾巴克以德里为中心建立德里苏丹国,从而开启了对印度长达320年的伊斯兰统治。后来的莫卧儿帝国,在前期执行了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之后,在奥泽朗布皇帝时期,又开始着力扶持伊斯兰势力。

孟加拉国原本信仰佛教,当印度教横扫佛教势力范围时,孟加拉地区也没能幸免。然而,印度教祭司对孟加拉地区的不虔诚的信仰施以严厉的惩罚,很多孟加拉人沦为贱民。伊斯兰教势力打击了印度教势力后,对原处于原来社会底层的孟加拉地区执行了扶持的政策,使得孟加拉地区的人开始改信伊斯兰教。

这一时期,孟加拉地区由于水网密布,雨热同期,成为世界上人口密集,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英国人来到孟加拉地区时,进入到孟加拉国库,都被眼前的琳琅满目的财富震惊了。英国人作为殖民者,人少力孤,也执行了同样的在原住民中制造分歧的统治方法,也大力扶持伊斯兰教,使得孟加拉地区的伊斯兰势力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样,经过突厥人、蒙古人、英国人(阿拉伯人在中世纪时建立过一些商业据点,也传播过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的不遗余力地支持,终于使得孟加拉地区从印度教的包围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明体系和地缘板块。

(孟加拉地区成为独立的文明体系)

经过二战摧残的大英帝国无力维持“日不落帝国”,1946年2月,印度2万水军在塔瓦尔、孟买、卡拉奇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了反英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动摇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眼看印度独立运动渐渐失去控制,为不使出现一个过分的强大的印度国家,在1947年英国改派蒙巴顿勋爵来到印度,用1个多月的时间,炮制出了《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

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

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

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的40%,人口8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成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次日,印度也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巴分治后,印度实力更优,通过威逼利诱,使得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土邦领主加入了印度,巴基斯坦大为光火,却无可奈何,直到印度将魔爪伸向克什米尔后,巴基斯坦立刻开始了反制措施——印巴战争立刻打响。此后,印度与巴基斯坦成为敌对国家,在1947年、1961年分别打了两场印巴战争。

(蒙巴顿方案制定过程)

巴基斯坦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成立的国家,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中间隔着整个的印度,相距几千里,而且民族主体也不一样。西巴基斯坦,主要的民族是旁遮普人,主体民族是雅利安人种。东巴基斯坦主要是孟加拉人,两个民族根本不同。

由于印度的战争威胁,巴基斯坦在立国时,就选择了以西巴作为主体来建设。因为东巴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土地面积太小,只有14万平方公里,而且地处恒河三角洲,处于恒河平原的地缘板块的辐射范围之内,基本无险可守。如果花费大力气去建设东巴,其成果极有可能在战争中被印度摧毁。因此,巴基斯坦当局当国家的多数财政收入和资源都倾斜西巴,政府中也以西巴势力为主。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地图)

东巴的孟加拉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心里失衡,逐渐形成了反对政府歧视的民间运动,并组成了人民联盟的政治组织。在1971年3月在巴基斯坦的民主选举中,代表着东巴人民利益的人民联盟自然获得了大胜,要求更多东巴与西巴获得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要求自治。这种要求遭到了巴基斯坦当局的反对,总统叶梅亚.汗拒绝承认人民联盟的合法政治地位,宣布其为非法组织,派兵逮捕了人民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并且在首都达卡戒严。到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孟加拉人的自治运动,发展为民族解放斗争。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巴基斯坦调遣军队来到东巴,镇压独立运动。

印度隔岸观火,洞悉到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英吉拉.甘地决议给予孟加拉人独立以军事支持。1971年11月21日,印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到12月,为了牵制西巴基斯坦支援东巴,印度将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此时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但是,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在印度的扶持下,1972年1月,人民联盟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新任民选总统阿里·布托释放了被以“叛国罪”逮捕的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孟加拉国获得独立。



(孟加拉人属印欧人种地中海类型)

如果印度有沙俄那种胆量的话,直接将孟加拉重新纳入印度版图了。可是,虽然印度为第三次印巴战争蓄谋已久,但目的只是扶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并没有将东巴重新纳入印度的打算,只是占领了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以增强西里古里走廊。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从孟加拉国撤军。

孟加拉国独立后,与印度的关系一度出现蜜月期。但是随着孟加拉国产业链(黄麻加工业)的崩溃,孟加拉国的经济一落千丈。如今孟加拉国人口已达1.6亿,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023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也而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兴建水坝,截流了水源,使得孟加拉国的农业和工业用水受到极大影响,土地盐碱化和海水反灌,生存环境越发堪忧。


而知而行的历史


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永远无法和平一样,双方实在没什么可以待在一起的理由。

二战后,在英国的安排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随后开启了双方数十年的军事冲突和对抗。

巴基斯坦是几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拼凑出来的新国家,内部凝聚力本来就很差,加之采用了英国式的民主政体,政府对国内控制力很差。 由于常年面对印度的军事压力,巴基斯坦贫弱的经济资源只能大量倾斜给了军队,这导致国内民生一直搞得不太好,时间一久,老百姓不满意,文官政府的统治基础异常薄弱,军方势力不断坐大。


而剩下的可怜的资源,巴基斯坦只能把大部分给本部,对于东部的孟加拉地区,只能给可怜的一点点,渐渐地,对于这个政府,老百姓不满意,东部的孟加拉人更不满意,最后连军队也不满意了,觉得政府给的太少了,索性直接推翻了文官政府,自己执政。

军政府把一半以上的国家预算投入到军队,只留下一小部分用于国计民生。 渐渐地,孟加拉人对这个军政府越来越离心离德,独立运动开始兴起,以孟加拉地区的人民党领袖拉赫曼为首,他们要求实行联邦制度,中央只能负责外交和国防,孟加拉人自己控制货币、税收、贸易等权利,还要求有自己的军队。



军政府自然不同意,双方陷入了马拉松式的谈判,最终,谈判破裂,军政府心一横,索性逮捕了拉赫曼。

孟加拉地区顿时炸了,很快组织起抵抗组织,开始围攻巴基斯坦驻孟加拉地区的政府军。 随后内战开始。 1971年11月,印度宣布支持孟加拉独立,并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出动大批军队,兵分两路,分别猛攻克什米尔和孟加拉地区,在孟加拉地区,印度集结了50万重兵集团,孟加拉境内的9万巴军全部被俘。 仅仅过了1个月,孟加拉国宣布独立。



除了双方以上的矛盾之外,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国家,双方间隔几千公里的遥远距离,孟加拉以孟加拉人为主,而巴基斯坦以旁遮普人为主,双方的语言,一个孟加拉语,一个乌尔都语,都千差万别。当然,失去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损失了近一半的国土和一半的人口,实力相对印度更加式微,在以后的两国冲突中,地位更加不利。


云中史记


巴基斯坦在1947年独立的时候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巴基斯坦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这两个部分是南亚次大陆穆斯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但印度次大陆东西两端的穆斯林共同点也只有宗教信仰,其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语言,文字,乃至于日常饮食习惯。

1940年《拉合尔宣言》正式提出南亚的穆斯林要分治建国,《宣言》提出的就不是建立一个国家,而是一些国家。只是后来在真纳的领导者,全印穆斯林联盟才建立了统一的巴基斯坦。尽管国家政治上统一,然而东西两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地位一直存在差距。西巴基斯坦占有明显优势。两部分巴基斯坦中间隔着敌意很深的印度,给巴基斯坦国防造成了沉重压力。

1960年代末,来自东部的拉赫曼在巴基斯坦大选中获胜,引起西部各个政党不满,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巴军方也介入大选,最终推翻选举结果,造成东西巴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印度随即军事介入,第三次印巴战争由此而起。印军主要目标在于分割巴基斯坦,集中兵力进攻东巴驻军,东部巴军内有孟加拉人起义,外有印度进攻,军心涣散,最终九万人投降,巴基斯坦失去了东部领土,孟加拉国获得独立。但印度在巴基斯坦西部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效果,巴基斯坦西部保持了完整。

孟加拉国的独立,固然印度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必须看到,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巴基斯坦建国过程存在先天不足,建国后也没能弥合东西部矛盾。印度利用了东西巴矛盾,但并没有制造他们的矛盾。


叶海林


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分东巴西巴两部份,首都在西巴,西巴人把持政府部们,对东巴关注较少,引起东巴人不满,在70年底东巴那场台风级的风灾,官方称死亡30万,民间称百万人死亡。叶海亚汗总统被指质救灾不利,引发民众不满,拉赫曼在东巴选举中获胜,鼓吹独立,巴国内战,英迪拉甘地派印军入东巴,西巴军队9万人投降,拉赫曼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体是这么个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