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人字看着漂亮却不算书法,而有些书法家的字看着一般却被说是精品?

穿越亚马逊


这个问题非常好!有些人写的字看起来很漂亮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效果,不能成为书法家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创造性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一开始必须临帖。一般模仿的对象,都是有名的书法家,而著名的书法家,都有自己异常鲜明的书法风格,所以学习的对象不同,形成的书法风格也不一样。

经过长期的临帖,只要写上了十年八载的,一定能够小有所成,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至少对于自己熟悉的书法风格,能够写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写字好的人和书法家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能不能实现自我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摆脱长期临帖形成的窠臼。而并非只是在重复一种“好看的字”,做简单粗暴的书法复印工作,能够被机器所取代的东西,也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了。

二、没有潜在价值

所谓“潜在价值”,也就是名人效应。一个写字漂亮的人和一个流量明星,前者写的整齐美观大方,后者写的凌乱不堪毫无美感,但是你还是会选择后者。因为你看重的不是字本身的价值,而是那张纸背后那个人所带来的价值。

而一般写字漂亮的人无论你写的字有多好,就算是符合了我们第一条提出的要求,具备一定的艺术创造性,也不会有市场需求。只有人出名了,你的字才会出名,而不是你的字出名了,你的人会跟着出名。

三、缺乏内在的精气神

书画同源,也就是说书法和国画是一样的道理。每一幅作品里面,其实都蕴藏着创作者的精气神。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并非没有道理。一个人的气质,能够通过他的字反映出来。有些人的字虽然视觉上觉得整齐美观,但是他们的字,往往都显得拘谨局促,缺乏一种洒脱放纵的艺术气质。没有内在的精气神,和真正的书法家比起来,可谓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以上就是有些人字虽然很漂亮,却不能成为书法家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他们写的字没法保留下来,或者即使那些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也得不到欣赏和认可。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办法赋予自己作品一种内涵,没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毫无价值可言。

而为什么有些人字写的扭扭歪歪却被称赞为有功力,甚至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也这样呢?

很多人在小时候写字的时候,被家长或者老师要求,写字必须要“横平竖直”,写的方方正正,才是好的书法。这种概念一直贯彻很多人的一生,所以看到写工工整整的一丝不苟的楷书的时候,就认为这是最好的书法,看到歪歪扭扭的字的时候就会心生厌恶。

其实在书法中有一个“以正取斜”的概念,这个字我们看单独的一部分是歪的,是“横不平,竖不直”的,但是我们看整体的时候,却是平稳的,这是艺术在创作的时候,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书法的艺术性的一种体现。

我们找王羲之的几个例字分析一下:

我们来看这个“制”字,其实错位的很离谱,上下两部分的中线离得更远,而王羲之仅靠一笔的搭接将这个字上下部分联为整体,其造势之精巧,后世之人难以企及。

我们再来看这个“圣”字,上下总共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字势都不是正的,这个字同样也是一个“以斜取生”的典范。 上面的“耳朵旁”,字势向左下,右边的“口”字,字势向右下,而下面的“王”字字势与“口”字相呼应,共同将整体的字势拉回平正。

其实类似的字数不胜数,这种“以斜取正”的方法是王羲之结字技巧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后世的大书法家应用最多的一种。

很多人看不明白这种结字的规律,只喜欢平平稳稳的字,这其实就是书法的一个门槛,在很多人眼中乍一看很漂亮的书法,其实其艺术性往往并不很高,这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学习丑书,其实所谓的“丑书”当中也有许多精彩之作。

这只是一个过程,先学平正,再追险绝,最后才能内敛锋芒, 不露痕迹,将险绝化于平正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