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Leesun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成為了最後的贏家,憑的是什麼?最關鍵的是八個字——韜光養晦、作壁上觀。
如果大家到故宮參觀,會看到一幅名畫《卞莊刺虎》,為什麼說它是名畫呢?因為它出自我們今天的男主角——雍正之手。
這幅畫講的是,有兩隻老虎在吃一頭牛,卞莊見了想去殺老虎,卻被童僕攔住了,童僕勸說他:“兩隻老虎分食一頭牛,一定會爭鬥起來,你大可以等它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動手嘛!”卞莊覺得有理,便耐心等著。果不其然,兩隻老虎一死一傷,他只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兩頭老虎。
這幅《卞莊刺虎》可不就是雍正在“九子奪嫡”中的真實寫照,在太子派與反太子派轟轟烈烈的廝殺對抗之中,他卻抽身而出,做起了自己的“天下第一閒人”。
“九子奪嫡”奪的是什麼?自然是皇太子胤礽的儲位,與之相對抗而形成的反太子派,顯得更加人多勢眾。在這個凝結而成的利益集團中,以庶長子老大胤褆為先鋒、以好人緣的老八胤禩為靈魂、以相當有錢的老九胤禟為經濟支柱,沒什麼太大用處但出身高貴的老十胤䄉是他們堅定的擁護者,後期因為利益關係老十四胤禵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在這兩個集團的數次交鋒中,哪一方都沒有討到便宜,甚至可以用兩敗俱傷來形容。
反太子派
皇長子胤褆
老大胤褆做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廢太子後,迫不及待地和老爹康熙說要替他殺了廢太子胤礽,氣得康熙直接在朝堂宣諭,“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後來又被揭發鎮魘廢太子(行巫蠱之術),被康熙幽禁至死,徹底消失在了政治舞臺。
皇八子胤禩
老八胤禩倒是聰明,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更何況還有個豬隊友老大。一廢太子後,老八接手內務府,不僅沒有嚴懲廢太子的爪牙,反而從輕處理,做了一輩子皇帝的康熙怎麼會看不出這是在邀買人心。再說當初老大胤褆見自己無望儲位,轉而直接和康熙舉薦老八,這下兩位又都添了個結黨營私的罪名,圖謀儲位的心思也暴露無遺。
在康熙想復立廢太子時,大臣們卻一個個都推舉賢名在外的老八,這無疑是對皇帝權威的極大挑戰,康熙自然異常憤怒,他曾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此後開始數次打擊這個他曾經很喜歡的兒子,直到後來的“斃鷹事件”,老八深受打擊,一蹶不振,對於儲位的幻想也早已破滅。
皇十四子胤禵
作為老四同母弟弟的胤禵,和八爺黨成員走的更近,更多的是相互利用。老大、老八相繼落馬後,八爺黨成員為了自身的利益,拉攏此時風光無限的十四阿哥,而十四也想利用群龍無首的八爺黨力量,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可天算不如老爹算,雖然十四是康熙親封的大將軍王,也一直深得聖寵,可康熙並沒有傳位給他的打算。個性爽直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喜形於色,這是作為帝王的大忌,康熙又怎麼能放心他。
太子派
老二胤礽,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代表人物。一歲一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皇太子,康熙對他近乎於溺愛。要不是貪婪越權、結黨營私、甚至於讓康熙認為他有謀反的嫌疑,也不會兩度被廢,最終不得翻身。
老話怎麼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其他皇子斗的如火如荼之時,老四胤禛卻跑到了康熙身邊做起了孝子,服侍起老爹的生活起居。在察覺康熙想復立廢太子時,又多次以“骨肉之情”為廢太子保奏。還抽空主編了一本《悅心集》,來表現自己的清心寡慾。我們再來看一看康熙對兒子們的期望,“誠孝父皇、友愛兄弟、不結黨營私”,老四胤禛完美貼合。再加上步軍統領隆科多、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加持,老四想輸都難!
噸噸歷史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其中活到成年的有二十四個,在這24個人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之爭,史稱“九子奪嫡”,在這場事件中,四皇子胤禛勝出,順利的奪得皇位,年號“雍正”他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
在這九子奪帝的事件中,是9個人,又分為好幾派,胤禛的支持者不多,只有老十三胤祥,他雖然支持者不多,但是最後卻是他勝出,雍正身上到底有什麼閃光點?能夠一舉拿下皇位。我想這源於康熙老爺子的傳位詔書有些關係,康熙的臨終前寫了一份傳位詔書,然後沒有人把這份權威的書藏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來。
在這份詔書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著:傳位於四皇子,胤禛,大家都以為老十四和老八是老四強勁的競爭對手,但是到底鹿死誰手,誰心裡也沒底,況且老四和老十四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親兄弟,但是最後卻是老四勝出,讓人感覺有些意外,而這一切,均在老四的掌握之中,人家就是奔著皇位去的,既然是這樣的話,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俗話說軍人不打無準備之仗,老四胤禛也是,他為了皇位,在這背後做了很多的努力,他甚至打出了一張親情牌,那就是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曆,康熙皇帝很喜歡這個孫子,覺得他聰明伶俐,有意要把他培養成接班人,也一直看好他,但是如果弘曆繼承皇位的話,那他繼承得繼承誰的呢?肯定不能越級啊,要不然會發生像朱元璋家一樣的悲劇。
所以康熙皇帝早就想好了,必須傳位給四皇子,才能保證皇位傳給弘曆,弘曆接他爸爸的班,也是名正言順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康熙老爺子在寫傳位詔書的時候,才會寫上:船位於四皇子胤禛,所以說,胤禛在九子奪嫡中勝出,是因為有人給他推波助瀾,再加上他自己的聰慧,這才能夠成功。
佳寧姐姐說歷史
康熙有二十多個兒子,就是普通人家兒子多都會面臨互動爭財產。何況帝王家。最有竟爭力的只有九位,所以很多人講九子奪嫡。也並不是九子都要奪嫡,其實這九子也分成幾派。1皇長子2皇太子3三皇子4四皇子、十三皇子(以四皇子為主)5八、九、十皇子、十四皇子(前期以八皇子為主,後期以十四皇子為主) 個人認為雍正奪嫡成功的原因
皇太子被廢:
在滿月時就冊封為太子,這在清朝是僅有一次公開冊立太子。其母仁孝皇后難產而死,也許是康熙把對皇后的愛轉到太子身上。初期太子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隻要康熙一天未死,太子未繼位。其他皇子就有機會了。何況太子兩度被廢,已排除在外。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被廢(大阿哥做了不少工作)太子第一被廢時,奪嫡之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康熙才復皇太子位,也許是給其一個機會。康熙五十年後,康熙再次廢了太子。之後有人提議新立太子和讓舊太子復位。康熙均不同意,說明對其徹底失望。理論上除了舊太子之外,所以皇子都會有機會。在康熙五十年以前諸皇子把所有槍口都對準太子。(雍正躲在背後)
竟爭對手的減少或者說幾乎沒有真正的竟爭對手
大阿哥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康熙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這算是徹底否決了大阿哥當太子。三阿哥常年修書,雖有心但無力。又沒有什麼派系。康熙交給他的任務大多是修書之類的。派系都是一些學者,翻不起浪。 八阿哥在太子第一被廢前後到處活動,讓人推舉自己為太子。康熙帝怒斥八阿哥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康熙五十三年發生了斃鷹事件。有可能是意外,但很大可能是其他人下的手。康熙詔諸皇子講八阿哥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然後康熙說出了更絕情的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五十四年康熙諭胤禩“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其實八阿哥已經無望奪嫡了,所以八爺黨推十四阿哥奪嫡。
九阿哥在康熙年間的爵位不過是貝子貝勒,連郡王都混不到。而他一直想把八阿哥十四阿哥推上太子之位。在八阿哥因第一次廢太子囚禁時,九、十四一起為八阿哥仗言。八阿哥被鎖拿發審時,九、十四兩人居然也帶著鎖銬隨行。以示共患之意,還帶著毒藥願同死。太過於講義氣,對八、十四阿哥非常好。一直為兩人能當太子而奔走結黨。前期推八,後期推十四。十阿哥也是力推八阿哥為太子的。 十三阿哥在第一次太子被廢中捲了進去,並幽禁一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三人並列,說明十三做的事應不亞於皇長子。一年後放了出,也許是康熙以前太喜歡這個兒子。重新給個機會硃批上說胤祥絕非勤學忠孝之人,如不嚴加約束,必當生事。一個非勤學忠孝之人,豈能為皇太子。所以十三阿哥也是被排除在外。但其對於雍正則是絕對的忠心。十三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他只會幫雍正。 所以說雍正的所有對手都倒下了,康熙五十三年後。雍正只剩下一個對手十四阿哥。
諸阿哥鋒芒畢露與雍正的韜光養晦 :
大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都是在奪嫡之爭中,過於表現和急切。並暗中勾結連黨。雍正肯定也有,但雍正多在暗地裡。至少在康熙眼裡雍正比他們要好的多。 在太子前後兩次被廢,雍正在明面上沒有什麼動作。讓康熙覺得雍正並沒有參與其中。又未讓手下推舉自己為太子,這讓康熙更加信任雍正。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支持太子復立。太子復位後,雍正封為親王。康熙在世時只封了三四位皇子為親王,八以後的沒封。第一次廢太子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康熙不得已才復立太子。在這方面雍正贏得康熙的好感。 雍正在跟太子交好的同時也跟八阿哥等交好。讓人以為他是老好人,誰都不會特別在意他和特別的去對付他。雍正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皇子維持和氣。在康熙面前表現:孝父、尊兄、愛弟。表面上雍正並沒有參與奪嫡之爭,這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四爺黨,人數不多,讓人看不出有黨:
黨爭為歷代帝王所忌諱,特別是一黨獨大的情況。 四爺黨不像八爺結黨弄的人盡皆知,特別是康熙一清二楚。在奪嫡中康熙處理了一批八爺黨的人。太子黨、大阿哥黨都處理了一些人。而四爺黨的人數不多,但實用有用。四爺黨有那些人:1張英張廷玉父子,兩人都入值南書房。官位雖然不是很高,但常常跟隨康熙身邊,並參與軍政。南書房是康熙年間的權力中心。不是一般人都能入值南書房的: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張廷玉在雍正時任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死後配享太廟。。所以雍正能清楚的知道康熙的一些想法。張家父子自然偏向於幫雍正。
2隆科多,佟國維的兒子,佟國維推八阿哥為太子,兩處壓寶。任步軍統領,掌握著京師的部分警衛武裝。康熙非常信任,讓他監視諸皇子和王公大臣。所以雍正能通過隆科多而得知諸皇子和大臣的事。隆科多和康熙是表兄弟,又是姐夫和小舅子關係。雍正是由康熙的皇后佟佳氏撫養大的。佟佳氏就是隆科多的姐姐,佟國維的女兒。佟國維的妹妹是康熙的生母孝章皇后。隆科多的妹妹愨惠皇貴妃,撫育過乾隆。在清朝隆科多是唯一讓皇帝公開稱舅舅的。(佟佳氏是漢八旗) 年羹堯,李衛等人只是家臣家奴而已。年羹堯任陝甘總督是牽制八爺黨在地方的一棋子。面鄔思道在雍正繼位前並未活躍在政治上,是雍正繼位後田文鏡請了他做師爺。有很多人講鄔思道是二月河虛構的。清人的春冰室野乘記錄:世傳其幕客鄔某事,頗奇特,因撮記之。鄔某者,紹興人,習法家言,人稱之為鄔先生。文鏡之開府河東也,羅而致之幕下。 就算是虛構也不是二月河虛構的。
雍正的政治才能和尊釋教道學 :
雍正經常巡江浙,對治理黃河、淮河工程進行驗收。多次隨從巡幸、外出代辦政務,足跡遍於中國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間風俗,宗教信仰,歷史問題,對於民事非常瞭解。特別留意康熙帝處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鍛鍊了處理某些政事的能力,獲得了從政的一些經驗。八阿哥賢的稱號是八爺黨吹的,只有康熙的認可一句勝過群臣百句。表面上雍正把心思都放在治國之上,表現的無爭儲之心。而八阿哥卻到處活動。雍正表現孝順忠誠,吃齋唸佛,富貴閒人,康熙從未懷疑過他有爭位的企圖。 康熙知道諸皇子矛盾重重,誰繼位都會打壓過去的對手。雍正表現的尊釋教道學,又信佛。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像唐太宗不選像自己的魏王,反而選晉王李治。就是怕魏王繼位會對兄弟下手。而李治比較仁慈,他繼位皇子都能保存。帝王最忌諱的就是兄弟相殘。大阿哥、太子、八九十十四阿哥等在這方面讓康熙非常不滿。
十四阿哥好為將 :
十四阿哥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但重情義只是對八九十阿哥。心直口快,政治才能平庸。軍事上是個天才,康熙非常欣賞。康熙後期的矛盾在內部而不是外部。需要的是一位能治理內政改革的帝王而不是統軍打仗的帝王。雍正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為的政治方針,而八爺黨多以仁義收買人心並不得罪人。三國時曹操曾問長子想法,長子曹彰講好為將,曹操大笑。特別是太子被廢,八爺黨到處活動。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任大將軍王,八阿哥知道自己無望,於是八九十支持扶持十四阿哥奪嫡。十四阿哥也是動了心思在八爺黨的幫助下四處活動。八爺黨的這些動作康熙是知道的,也引起了康熙的不滿。而十四跟八爺黨過於親密,這是康熙所不喜歡。
康熙年紀大了,如有立十四阿哥之意應早召回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病重,完全是來得及召回的。當時康熙還讓雍正代替自己去祭天。清史稿: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聖祖在申昜春園不豫,命代祀圜丘。而圜丘祭天在清代是大祀,當由天子親祭。康熙派雍正代祭正是表明要傳位於他。清史稿:凡祭三等:圜丘、方澤、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祭服圜丘、祈穀、雩祀,先一日,帝御齋宮,龍袍袞服。康熙五十七年後至康熙六十一年這五年中十四阿哥一直在外征戰,很有可能是讓十四阿哥遠離奪嫡之爭。但十四阿哥經常跟八爺黨密謀書信往來。有人講雍正是把康熙的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這是不對的。1古代用的是繁體字。2清朝的召書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就是漢字能改,滿蒙文如何改? 雍正繼位後進行一系列改革,把康熙年間留下的弊端大多加改正。還不如講雍正偽造遺詔,這還更說的通。雍正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在位十三年留下的硃批過千萬字。康熙駕崩時國庫只有八百萬兩,雍正駕崩時有六千萬兩。乾隆這敗家子駕崩時只留一千多萬兩給嘉慶。
小鴻哥
- 自古宮廷爭權都比較慘烈!為什麼清朝康熙年間“九子奪嫡”最殘酷呢?因為自古以來爭奪皇位的都是皇子之間!而九子奪嫡殘酷的是,皇帝康熙直接參與了事件當中!而且直接處置了兩位皇子!一位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子,也可以說是最慘的一位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在太子位37年,時間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權利,康熙害怕被奪權,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個黨派,互相傾軋,最後康熙為了鞏固政權,所以廢了太子,直接圈禁至死!
- 第二位是皇長子胤褆,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甚至用巫術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胤礽,康熙廢太子的時候,他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巫術的事情,終其一生亦被囚禁!
- 其他七位皇子分別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 三阿哥胤祉喜好文學,著名古典文學《康熙字典》就是他主筆寫出的,但三阿哥文學功底厚實,政治頭腦太過單純,單純到以為他只要將文學搞好,康熙就會傳位於他!而且還四處聯絡秘黨,找過高人打卦!但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裡!只不過康熙壓根就沒有把他考慮到繼位人名單裡,所以一直沒有理他!康熙朝封為親王!雍正朝獲了欲加之罪,削爵至死
- 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還有十四阿哥(十四阿哥是雍正帝的親弟弟)都是屬於八爺黨的!跟四阿哥胤禛爭位最激烈的黨派!雖然八阿哥天資聰慧,行事成穩!深得朝中大臣們的支持!但八爺黨行事太過高調!太過冒進!不得聖心!而康熙喜歡的正是四阿哥胤禛的與世不爭,韜光養晦的性格!所以康熙直接打壓了八爺一黨,擼了八阿哥的爵位!然後又復職!一直到雍正雍正繼位之初,為穩定人心,封為廉親王。胤禩倒也沒有犯什麼錯,卻因為種種欲加之罪,最終被胤禛治罪。剝奪爵位,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魚”的意思。雍正四年死於囚禁中。九阿哥隨著八王的衰敗,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一說為“豬”,另一說“討厭的人”,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十阿哥其母是皇貴妃!古代皇家是子以母貴!所以十阿哥的地位要高一些,下場沒有那麼慘!只是被軟禁起來,直到乾隆繼位復了職,直到乾隆六年病死!算是得了善終!十四阿哥因為是胤禛的親弟弟,下場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派去守皇陵!雖然鬱郁而不得志!但也算是得了個善終了!
- 十三子胤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但是在胤祥十三歲那年就死了,後來胤祥交給胤禛的母妃德妃撫養,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甚至好過十四阿哥!胤祥懂得君臣有別!一直是謹言慎行!做事更是任勞任怨!所以在雍正朝一直受雍正的重用!但胤祥因為被康熙囚禁過,身有頑疾!所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雍正甚至為他的逝世很是傷心!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上朝!
- 至於四阿哥胤禛為何會勝出?主要就是因為胤禛在康熙活著時,從來不參與任何紛爭!勤勤懇懇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他人!在外交小心翼翼,對外表現的是毫無爭位之心!在外更有冷麵王爺的稱謂!從不搞黨羽!深得康熙聖心!
- 有理由相信,康熙最終選擇的接班人就是胤禛。康熙六十年,胤禛赴盛京大祭祖陵,回來之後代祭太廟;康熙六十一年,胤禛代行冬至祭天大禮。臨終那天,醜刻急召胤禛,寅刻召其他皇子,而十四阿哥胤禎先是於康熙五十七年出征西藏,康熙六十年回京,同年再次被派往西北。如果胤禎是選定的儲君,康熙沒有理由在自己垂老的時候,將自己選定的繼承人遠置千里之外。對於當時而言,儲君為國本,邊疆遙遠,交流通訊落後!如有意外根本無法控制!所以可以確定康熙帝看好的就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 至於有野史傳:康熙帝是因為胤禛的兒子弘曆而立胤禛為帝的!其實這個真的不靠譜!因為康熙第一次見弘曆的時候,弘曆已經十二歲了!而且是在康熙六十年的時候!康熙於次年六十一年駕崩的!所以康熙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年內,因為喜歡弘曆而立胤禛為帝的!以千古一帝自稱的康熙怎麼會如此草率?所以這個傳言根本不成立!以上全為個人拙見!大家有何好的見解,多多交流!
十啞君悟史
“只願生生世世,再不生於帝王家”,一句話道出了多少帝王家族兒女慘淡的命運,可是在外人看來,他們彷彿一出生便擁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親生手足之間也不惜痛下殺手,為其一生的命運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歷史長河中,帝位之爭所造成的流血事件從來不是少有之事,無論在這個過程中競爭有多麼的激烈,誰最終能夠坐上那張龍椅就是最大的贏家,而細數各個朝代,大清所發生的“九子奪嫡”將兄弟之間對於皇位的爭搶推向了歷史性的高潮,康熙這九個兒子明爭暗鬥,手足相殘,直到如今這個故事還被各大影視劇重現在世人面前。
那麼,作為最後勝出的優勝者,四皇子胤禛是如何奪得帝位的?
諸位皇子分門立派,各自形成組織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儘管講的是“九子奪嫡”,也並不是說這九個皇子都爭著搶著要成為皇帝,而是他們各自凝聚成幾股勢力,推舉各個勢力中的代表人物登上皇位,其中包括以皇長子胤禔為首的大千歲黨,以皇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
在眾多黨派之中,八爺黨的實力不可謂不強,除了八阿哥之外,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全部都參與其中,凝聚起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而八阿哥為人也樂善好施,再加上天資聰慧,在當時也被很多人選為儲君的最佳人選,看起來非常有望成為下任皇帝。
而四阿哥胤禛在當時的支持人數並不多,由於他平常明面上從不參與任何紛爭,只顧著勤勤懇懇地做自己的事情,在大臣之間還有著冷麵王爺的稱謂,自然讓人覺得他爭帝無望,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九王奪嫡達到白熱化階段時成功突圍。
各大黨派分崩離析,註定走向失敗道路
二阿哥母后仁孝皇后生前與康熙十分恩愛,在生育二阿哥難產身亡後,或許是對妻子的愧疚與緬懷,二阿哥胤礽在滿月時就被冊封為太子,可過早確立皇太子,且康熙對其十分寵愛,註定讓二阿哥成為眾位皇子首先打擊的對象。
但即便這樣,二阿哥在擔任太子期間仍未收斂他的暴躁脾氣,儘管康熙皇帝處處加以包庇,可二阿哥仍在太子為37年後,逐漸暴露其上位的野心,與康熙皇帝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導致被廢,在被人利用的漩渦中成為了犧牲品。
而大阿哥迷信喇嘛,由於太過於嫉妒二阿哥太子之位,竟然運用所謂的巫術來謀害皇太子,想要趁機謀奪儲位,不立嫡則立長,在被三阿哥揭發之後引得康熙震怒,將其囚禁。
而反觀八爺黨,雖然其在前期一度被認為擔任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選,但由於出身貧賤,加上在成長過程中養成的性格,一度讓八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堅信事在人為這四個字,所以在九王奪嫡的過程中他廣結朋友,為人也十分謙和,可錯就錯在他集結的勢力太過於龐大,龐大到引起了當時尚在皇帝之位的康熙的注意。
由於八爺黨中有十四阿哥參與,所以當時無論是朝中權貴之臣還是其他不得意的皇子兄弟,八爺黨的大門永遠為其敞開,就這樣,長時間明目張膽的招納勢力,使得八阿哥的政治野心過早的暴露在康熙的視野之中,於是被猛烈的打壓,在推選新太子時,眾人推舉八阿哥擔此大任,卻被康熙斥責他“結黨營私”,至此,八阿哥已無繼位希望。
雍正韜光養晦,最終取得勝利
而反觀九王奪嫡全過程中四阿哥胤禛的活動,在前期時並無任何異動,此時正是四爺黨韜光養晦之時,沒有到特定的時機絕對不會擅自出手,而在九王奪嫡到達白熱化階段後,他又趁此機會將自己的兒子弘曆送到年事已老的康熙身邊,康熙看到聰明靈巧小孫子自然歡喜不已,在討好康熙這個層面上胤禛比其他人要精明的多。
而再看其黨派的組成班底,無論是十三阿哥還是年羹堯、隆科多,個個都是能幹實事的人,能力也都十分強勁,況且細數下來四爺黨的人數並不多,也就讓其他黨派低估了四阿哥的實力,在爭鬥時沒有引來過多的禍患。
縱觀以上諸多因素,才是四阿哥胤禛為何成為雍正的重要原因,不得不說成大事之人要懂得觀察時機,伺機而動,如此才能取得成就。
《清史稿》等
汗青正浩
在中國古代,帝位的爭奪向來十分激烈,兄弟手足自相殘殺,是政治鬥爭的常事。而在清朝康熙時代,皇子爭奪帝位到達了新的高度,其激烈程度在中國歷史上少有。康熙序齒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四位,其中有九位都參與了奪嫡,這段血腥的政治鬥爭,被稱為“九子奪嫡”。
在奪嫡的九位皇子當中,二阿哥胤礽是康熙嫡長子,早早被立為皇太子,背景強大;八阿哥胤禩能力出眾,支持者眾多;皇十四子胤禎在軍中影響力巨大,握有軍權。皇四子胤禛在參與奪嫡的九子當中,並不起眼,他生母身份平庸,既無背景,又無人脈,康熙對他的態度也談不上多麼寵愛。可是,九子奪嫡最終的結果,卻是皇四子胤禛勝出。那麼,胤禛為何能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奪得帝位?
雍正能夠奪得帝位,依靠的其實就是四個字,韜光養晦。其實在九子奪嫡當中,有許多皇子距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但他們就是因為不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最終功敗垂成,“八爺黨”的失敗,就是例子。
在皇太子被廢以後,宮中呼聲最高的皇子,就是八阿哥胤禩。胤禩出身低微,他的母親乃是包衣出身,也沒有受到康熙的寵愛。不過胤禩很爭氣,他志向遠大,勤奮好學,身為皇子,懂得禮賢下士,待人親和。由於能力出眾,胤禩的身邊很快就聚集一群支持者,其中還包括皇九子、皇十子以及皇十四子。
胤禩有大量的政治資源,可是他不懂得韜光養晦,導致自己被康熙厭惡。在太子被廢以後,八爺黨中的許多人擁護康熙立胤禩為太子,可是他們越是支持胤禩,康熙就越是覺得胤禩結黨營私。較早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使得本該最有機會的胤禩失去了繼位的可能。
胤礽的失敗與八爺黨一樣,他同樣不懂得韜光養晦。身為嫡出的胤礽,被立為皇太子以後就洋洋得意,行事魯莽,不知輕重。在索額圖被康熙清算以後,皇太子本該與他劃清界限,但他卻多次觸犯康熙底線,總想著儘早上位,令康熙厭惡至極,直接將他廢掉。
與八爺黨和太子黨相比,皇四子胤禛就聰明的多,他深知韜光養晦的重要性,極好的隱藏了自己的野心。在康熙眾多兒子當中,胤禛處於中庸,沒有什麼缺點,也沒有什麼優點。胤禛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他藉助佛家,表明自己對於皇位沒有什麼想法,避免樹敵,同時也使得康熙對這位兒子很是滿意。
而且,胤禛很懂得討康熙歡心,他常常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去見康熙,使得康熙十分開心。胤禛懂得隱忍,在初期,他一直在積蓄力量,不與任何勢力發生衝突,但暗地裡卻一直在壯大自己的勢力。
在其他皇子為帝位爭的你死我活的時候,胤禛行事低調,待人謙虛,表面上不與人結黨,這使得厭惡諸位皇子的康熙,卻對胤禛刮目相看,最終將帝位傳給他。
歷史戰爭
九子奪嫡,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影視劇中常有描述,也是古代爭奪皇儲之位中,最慘烈的一次,最後勝出的居然是那個 “不顯山” “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這是為什麼呢?我就為各位看官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九子奪嫡”是有三股勢力,太子黨胤礽的勢力,四爺黨胤禛的勢力,還有人多勢眾的八爺黨。而敗得最慘的首數八爺黨,成大事不一定要人多勢眾,下面我一個一個的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
1.八爺黨:
胤的母親是包衣出身,古代講究出身是極其嚴重的,我們經常講“母憑子貴”在清朝多數是“子憑母貴”但是胤禩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因為他相信“事在人為”就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努力勤奮,在康熙眾多皇子中首先脫穎而出,胤禩這個人風度翩翩,向來禮賢下士,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完全沒有皇室子弟的那種囂張跋扈,所以他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他的團隊核心人物是 十四阿哥胤禎(是四爺的同胞弟弟)
可是就是這樣,註定他的失敗,因為胤禩團結的對象太多,什麼朝中權貴,失意皇子,尤其是拉攏了胤禔,康熙的長子。每每到關鍵時刻這位大阿哥就給八爺黨“使壞”製造了麻煩。這樣也導致了胤禩的政治野心過早的暴露,在太子第二次被廢的時候,康熙要讓眾人推舉皇子繼承太子之位,眾人便馬上推選胤禩,結果被康熙罵,說他“結黨營私”,後來雍正繼位後,八爺黨又給雍正使壞,雍正不得已就算背上“殘害兄弟”的罪名也就把八爺黨一網打盡。最終胤禩以“阿其那”這個名字死在牢中。
2.太子黨:其實太子黨最大的靠山是索爾圖,而且從他一出生開始就成為眾兄弟的打擊對象,胤礽是赫舍裡皇后的獨子,倘若他能學會韜光養晦,避免觸犯挑戰皇阿瑪皇權這一類的低級錯誤,相信他還是能夠順利繼位的。可惜他根本不懂如何恪守太子本分,總想著儘早上位,結果總是被人利用,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3.四爺黨:胤禛的成功,班底精準,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馬齊,隆科多,李衛,張廷玉,這些人都是能幹事的人,一個比一個能力強。還有就是胤禛自己本人,他懂得韜光養晦,時機不到絕不出手,隱忍,把自己的才能不顯示給所有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們所有人都比我強,我只是個閒人,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懂得如何討好皇阿瑪,就在 “九子奪嫡”最白熱化階段,康熙心力交瘁之時,他把弘曆送到康熙身邊“解悶”而康熙又很喜歡這樣小孫子,心裡面已經打算讓這個孫子做 “隔代接班人”所以胤禛的成功是必然的,他比前面兩位要高明的多。
神話靚靚
雍正在激烈的皇位競爭中一直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角色,最後卻能異軍突起,出奇制勝,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況下就像是一匹黑馬橫空殺出,最後登上皇位,君臨天下,確實讓人很驚訝!雍正的母親是滿洲正黃旗一位護軍參領的女兒,並以秀女的身份入宮,而且一直不受康熙皇帝待見,所以庶出的雍正身份並不高貴,在他出生以前他的二哥胤礽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大清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皇太子胤礽被廢了,由此拉開了九子奪嫡的序幕。那雍正為何是笑道最後的人呢?
雍正是一個非常善於審時度勢的任,作為一個政治家或是野心家,他的高人一籌就在於他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更知道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自己應該幹什麼。皇太子被廢以後其他皇子激烈爭奪皇位,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在奪嫡之戰中先後隕落,這為雍正提供了前車之鑑,在波詭雲譎的奪嫡鬥爭中雍正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韜光養晦,深藏不露,表面上雍正把自己和皇位之爭切割開來,以此證明自己對皇位沒有任何興趣,免去康熙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他明白康熙對自己手中緊握的皇權看的很重,對皇子覬覦皇位的做法很是反感,為此他不得不偽裝自己。
在雍正奪嫡之中一個叫戴鐸的任可謂是功不可沒,戴鐸這個人知識淵博,善於計謀,雍正發現他之後對他培養並加以重用。在康熙皇帝第二次廢黜皇太子胤礽的次年,戴鐸就給雍正寫了一封密信,為雍正奪得皇位進行周密謀劃,戴鐸告訴雍正在康熙面前不展示自己的才華不好,但不能過分展示,在眾多皇子之中爭強好勝一定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所以他向雍正提出了奪嫡的十六字方針:“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他忠告雍正“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雍正對戴鐸提出的忠告十分重視,並按部就班的貫徹執行。
雍正登上皇位最為關鍵的就是後臺比較硬,這個人就是隆科多。雍正的母親是包衣人後代本來他是沒什麼後臺的,但是因為雍正的母親身份卑微,雍正出生後以後就被皇后佟佳氏抱走並撫養長大,佟佳氏一直視雍正為己出,而隆科多就是佟佳氏的弟弟,雍正的舅舅。佟佳氏本是東北的富商,富可敵國,努爾哈赤起兵都要向他們借錢,清朝建立以後佟家成為皇親世族,名望與地位無人可比。康熙晚年隆科多憑藉家族名望身居要職,掌管京城衛戍大權,康熙去世以後為了能讓雍正順利登上皇位,隆科多率領軍隊關閉九門六天,命令諸王不得命令不允許踏進京師一步,就這樣雍正順利控制住了局面並穩穩當當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雍正能夠登上皇位隆科多可謂是居功至偉,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居功至偉的人最後卻被抄家並圈禁致死。
微風書房
胤禛的政治水平比他的兄弟們要成熟的多,這也是和他的出身有關。他的親生母親一開始只是個宮女,所以胤禛的起點並不高。
四皇子胤禛從小是被佟佳氏養大的,佟佳氏是貴妃。但康熙中後期就沒有皇后,佟佳氏就是後宮的實際主人。雖然佟佳氏的權勢很大,但胤禛畢竟是養子,他和佟佳氏也很親近。但從小就不受待見的胤禛,還是要比他的兄弟們要早熟的多。寄人籬下的胤禛,從小就知道看人眼色,以此來保護自己。
一開始胤禛就是做閒散王爺,四處遊玩,還好打抱不平。在旅途中結識了不少年輕才俊,這為他日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皇子胤礽第一次被免去太子時,以八皇子胤禩為首的諸多皇子,積極參與到奪太子的鬥爭中。胤禛卻看得很透徹,他看出康熙不是真的想要廢胤礽,康熙只是做出一種姿態,表示對胤礽的不滿。所以,胤禛就去勸說康熙,還為胤礽說了不少好話。
果然,就在八皇子胤禩他們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康熙又把胤礽恢復了太子。對此康熙對胤禛的評價相當高,說他“深明大義”、“肚量過人”,而八皇子胤禩他們卻被禁足在家。
這一次最大的贏家就是胤禛,他不但沒有受到打壓,反而得到康熙的認可,也鍛鍊了政治才能。
後來胤礽二次被廢太子,這一次康熙決定不宣佈太子人選,以免之前眾子奪嫡的情景再次發生。此時,胤禛也萌生奪嫡想法,也在暗中進行。
胤禛知道關鍵在於康熙的態度,於是他就主動向康熙靠攏,暗中在朝中擴大自己的力量。這不能做的太過明顯,不然就走了胤礽的老路。
所以胤禛在康熙面前好好表現,一副寬厚待人,孝順的好兒子形象。就這樣胤禛成功的在康熙心中紮根,康熙死後將皇位交給了胤禛。
老蟲
【新銳歷史】為你深入解讀:
在這場奪嫡之爭中,若看實力的話,八阿哥胤禩算是最強的一派,為此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民間百姓,都對他當上皇帝一片看好。
然而大家也看到了,反而是實力不如他的胤禛(雍正),在“九子奪嫡”中笑到最後,這究竟是所為何故呢?
簡單的看有幾個理由:
1、在爭奪的初期,雍正採用了韜光養晦的政策,並沒有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意圖,引起康熙的反感。
2、胤禛(雍正)自身的優勢也很多,而這也得到了康熙的認可。
3、八阿哥胤禩集團的勢力太大,引起了康熙的猜忌,威脅到了其皇權。
一、九子奪嫡”,雍正勝出。
所謂“九子奪嫡”指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情。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之後,引起了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此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願望(這其中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
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還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勢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覺得自己沒戲,早早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其實。
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是助老八爭位的,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無意爭位。
至於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加上他們也無此奢望,於是安安穩穩地當著自己的親王,跟誰也不攙和。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其中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再不會立他了,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
老三胤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鑑,不敢再攪這塘渾水,主動早早退出了競爭行列。
這樣,實際的競爭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胤禛勝出,即雍正皇帝。
二、為何是雍正笑到了最後?
1、在爭奪的初期,雍正採用了韜光養晦的政策。
在康熙在位的後期,面對已經垂垂老矣的康熙皇帝,他的那群兒子們都想得到那炙手可熱的皇位。不過在皇位爭奪的初期,老四雍正並不佔優勢。
當時在朝中勢力最大的是八爺黨,老八、老九、老十集團勢力很大,很多朝臣都是這一集團的成員。
太子胤佔據法理上的制高點,但是從實力上來說,他並不如老八,但起初他有康熙的支持,因此佔據優勢地位。
至於其他的皇子,雖然有自己的勢力但都不足以爭奪皇位。真正的變數在於太子被廢以後,太子胤因為一系列的原因,最終被康熙廢除了皇位。
在廢除太子的過程中,康熙順帶擊垮了躍躍欲試的老大。隨後康熙提出由朝臣們推薦太子人選,在這方面,老八的優勢非常明顯。以至於大多數朝臣都支持老八,這成了康熙的大忌。
作為一個皇帝,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皇位不穩。在推薦太子這一事件中,老八集團展現了強大的力量。
強大到威脅到了康熙,以至於康熙不得不反擊。康熙直接出手,重創了老八集團。在此之後,老八不能說徹底告別了皇位,但繼位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
此時的老四則十分低調,他明白此時不是自己出手的機會。這是皇位的第一輪較量,在這一輪較量中,老大和老二徹底廢了。
老八集團遭受重創,老四和老十四這對親兄弟則開始崛起。
2、老四的優勢太多,這也是康熙的選擇。
在皇位爭奪的第二階段,老四和老十四已經從幕後走到臺前。老十三是雍正的鐵桿,而老八集團轉而支持老十四,老十四成了八爺黨的B計劃。
在康熙在位的晚期,西北準噶爾部再度叛亂,清朝派往西北的軍隊一敗再敗,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十四被派往了西北前線。
此時的老十四手握重兵,而且成了所謂的大將軍王。雍正在京師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作,但是其一直在幹實事。由於其十分低調,這也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我們回過頭來說老十四,老十四在康熙57年奉命出征西北,在康熙60年曾經返回了京師。
當時康熙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如果康熙有意傳位給老十四,絕不會在幾個月以後,再次派遣老十四前往西北。
康熙沒有選擇老十四是必然的,老十四雖然驍勇彪悍,但其沒有接觸多少政務,雖然國家仍有戰事,但已經不是什麼大仗。
對於康熙來說,他需要一位能夠發展國家經濟的繼承人。在這方面,其他八人都不如老四雍正。
3、整個爭奪儲位的過程中,胤禛表現出中立的姿態,既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反對任何一方。
這樣一來,其他各方鬥得你死我活,胤禛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我們不知道胤禛沉溺佛道和山水是麻痺康熙和政敵的一種手段,還是這就是他本真的性情,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但確實這種策略很有效果,讓他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風雨中安然走過,最終登上大寶。
結語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胤禛(雍正)的韜光養晦,淡泊明志,才化解了康熙對皇子們欲奪其皇權的猜忌,再加上胤禛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康熙的認可,所以才在“九子奪嫡”中笑到了最後。
而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等其他皇子,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喪失了皇位繼承權,到了雍正繼位之後,被其秋後算賬,可悲可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