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伍子胥是如何从功勋重臣一步步走向死亡?

曾广森


这个问题的答案, 涉及伍子胥、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三人的荣耀与死亡,会比较长。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生来自带光环:爷爷伍举以诤言善谏而闻名,你还记得历史上那位三年不理朝政的奇葩君主楚庄王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就是伍举编来劝谏楚庄王的。

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一旦太子建登基,那就摇身一变天子师,N吧。

一、父兄惨死

可惜,这一切美好都叫昏君楚平王打碎了。楚平王听信谗言,霸占了太子建的美貌未婚妻。谗臣害怕太子建将来报复,一不做二不休,诬告太子谋反,要把他置于死地。楚平王一面派人追杀亲儿子,一面囚禁太傅伍奢,并命令伍奢写信把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也诓来受死。

两个儿子明知楚平王这是要斩草除根,但伍尚仍然选择忠孝仁义,跑去陪父亲一起死,伍子胥性格刚直,桀骜不训,智勇双全,他选择逃亡国外,伺机为父兄报仇。

赶尽杀绝的楚平王命人把伍子胥的画像发到各个关卡,重金悬赏,通缉伍子胥。伍子胥历尽千险,越过重重关卡,尤其是到了与吴毗邻的昭关,伍子胥急得一夜白头,幸得朋友相助才逃脱天罗地网,来到吴国。

二、成就阖闾

吴国公子光是个有本事的人,这样的人大都不甘人下,他蓄谋杀死吴王僚,取而代之。伍子胥看准他是个能成事的人,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装成端盘子的,在酒宴上刺死了吴王僚。公子光上位,号阖闾。

阖闾果有雄才大略,他励精图治,广揽人才,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又向吴王七荐孙武,使得一代军事家孙武也得到重用。

三、复仇之神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看时机成熟,亲自率领3万大军,任用孙武和伍子胥,深入楚国境内,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五战五捷,击败20万楚军,仅10天时间即攻陷楚国国都郢,创造了历史第一。

伍子胥夙愿得偿,但杀父仇人楚平王已死,他像一团复仇的火焰,粗暴地掘开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狠狠甩了三百鞭。后世有人说这样不近情理,最多就是把坟墓抽了三百鞭子吧。我倒相信伍子胥真的是把死人拖出来鞭了(如果不嫌恶心的话),想像那隔靴搔痒的抽打坟墓,太装了吧,根本不符合伍子胥刚直暴烈、快意恩仇的个性。

四、阖闾之死

公元前496年,吴伐越,阖闾遭暗算伤了脚趾,那时候没有疗效好的抗炎药,他回国后不久就挂了,太子夫差继位。从此伍子胥虎落平阳,他的智慧、远见,再也无人欣赏。

五、纵虎遗患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出兵攻吴。夫差统率全国精兵,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越王派丞相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伯嚭劝说吴王夫差,准许越国做吴的附庸。

伍子胥苦苦劝谏,说不可纵虎为患,应该乘胜杀了勾践,灭了越国,不然你会后悔的!但夫差听从伯嚭之言,受降后凯旋回国。

六、北上争霸

又过了五年,踌躇满志的夫差趁齐国内乱,准备攻打齐国,北上争霸。

伍子胥也是一根筋,他认定勾践是一条冬眠的蛇,于是执拗地劝谏夫差:"我观察那越王勾践省吃俭用,体恤民情,甚得民心,必有复仇之志。我们放着心腹大患不除,您却贪图争霸中原的虚名,荒谬!"

夫差正在兴头上,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伍子胥长叹一声:“这次伐齐一定会胜,但越是胜利就越糟糕。”不得不服他对人对事的精准预测,夫差北伐果然取胜,在艾陵全歼10万齐军。他从此更疏远这个说话不中听的倔老头。

七、身死国破

公元前485年,夫差再次伐齐。七十多岁的伍子胥又老调重弹,劝吴王先灭越国,消除心腹之患。越王勾践不惜血本向伯嚭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伯嚭在珠宝的刺激下,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在夫差耳边说伍子胥的坏话,让夫差相信伍子胥要谋反。

于是夫差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命其自尽。临死之时,伍子胥交待家属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来吴也。”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于国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看越国是怎样攻入吴国的。这既是对他含冤而死的控诉,也是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不幸一语成谶。

公元前482年,夫差倾全国之兵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伍老头死了,再也没人在他耳畔聒噪。

勾践趁吴国国内空虚,亲率五千精兵袭击吴国,杀死吴国太子。当时夫差还在跟晋国吵架,争霸主之位呢。结果他不但霸主没当成,回国后还得向兵精粮足的越国纳贡,以换取和平。

为什么夫差不打越国找回面子呢?因为伍子胥死后,战神孙武心灰意冷,也隐居林泉。谁给夫差带兵?别跟我说伯嚭!


九年后(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勾践命杀死卖主求荣的伯嚭,夫差悔不听子胥之言,拔剑自刎。




历史星空里最亮的星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贵族,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不得已逃到吴国,没想到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任命为相。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伍子胥协助阖闾打败楚国,降服越国,吴国俨然成为当世强国,最后一步便是北上称霸中原。

让人奇怪的是,作为百官之首,伍子胥居功至伟,理应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他却被吴王夫差赐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伍子胥逃到吴国时,公子光还只是将军,两人私交颇深。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要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却又不说破此事,而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则归隐田野。

《史记》有记载,“阖闾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阖闾即位后,赋闲在外的伍子胥得以重用,之后确定先破楚国,后降越国,再北上中原争霸。

经过六年的疲楚之战,公元前506年,吴国攻陷楚国郢都。公元前494年,夫差大败越国,勾践进入吴国为奴。

打败楚国,收服越国,按照既定策略,吴国下一步便是北上争霸中原。

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去世后齐国大臣争夺权力,新立之君又幼小无势,于是以此为借口兴兵北伐齐国。

《史记》有记载,“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大多数臣子都赞同这个决议,伍子胥却很清醒,他认为应该放弃攻齐,先伐越国。

因为齐国只是一块疥癣之地,随时可以北伐,越国却是心腹之患,随后可能在背后捅刀子。

更关键的是,勾践对百姓很好,与他们同甘共苦,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可是夫差不听,他认为伍子胥老了,多虑了,越国已经是过去,勾践被改造成奴仆,所以不需要对越国有什么担心。

事实上,吴军的战斗力相当强大,在孙武的统帅下击败齐国军队,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

这一战在国际上起了连锁反应,打败齐国,就慑服了它周边的诸多小国,比如宋国、鲁国、邹国。

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意见,却打了大胜仗,他认为伍子胥就那么一回事,从此越来越少听伍子胥的计谋。

夫差在齐鲁打了胜仗,勾践带着越国群臣朝拜吴王,并献上贡礼,吴国群臣都很高兴,只有伍子胥不高兴。

他看到越国人如此,心里愈发感到害怕,引经据典再次劝谏吴王要防备越国。

这时候夫差的心境与往不同,齐鲁之战的胜利,坚定他北上争霸的决心,伍子胥老了不中用,在他心中逐渐边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伍子胥越反对,夫差就越反感他,为了让耳根子清净些,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此时的伍子胥对夫差已经失去信心,他认为吴国的末日就要来了,因此在返吴之前,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重臣鲍牧。

《史记》有记载,“乃属其子於齐鲍牧,而还报吴。

越国大夫文种向吴国借粮,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依然借给了勾践,这令伍子胥非常失望,感叹“再过三年,吴国必将成为一片废墟。”

事后,伍子胥觉得自己再无价值,因此想要自杀,幸好夫差得到消息后阻止了。

然而没多久,伯嚭乘机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显然有谋反之心。就这样,伍子胥自杀身亡,一代忠臣就这样去世了。

一个功勋重臣落了个如此下场,有两大原因。

从外因来说,阖闾与夫差有本质的不同,前者生活节俭还与百姓同甘共苦,后者不仅奢华,而且还刚愎自用;

从内因来说,伍子胥有性格缺陷,为人刚暴,仇视一人却戕一国,导致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伍子胥死亡后,孙武也离开了朝堂,夫差身边再无劝谏之人,吴国逐渐走向灭亡。


鸭梨山大


伍子胥出身于楚国的士家贵族,在父亲伍举及哥哥因政治斗争命丧楚国后流亡它国。后来他找到了吴国的公子光,他们约定若是伍子胥帮着公子光上位,那公子光便要举全国之力助伍子胥伐楚。

之后公子光顺利的登上了王位(在伍子胥的帮助下),成为了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与伍子胥通力合作,大力发展吴国国力,精练士卒,渐渐的

吴国成为了当时的超级大国,国力也盖过了强大的楚国。于是阖闾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毫无悬念,楚国被打的一败涂地,伍子胥以胜利者的资态回到了故国,他知道了昔日的仇家平王已死,便将楚平王的尸身挖了出来进了鞭尸。先秦时代的人对尸身和灵魂都是很敬畏的,伍子胥的行为震撼了吴王阖闾,阖闾知道伍子胥的性格刚强而暴躁,报复心很重。他这样不羁的性格配上卓越的才干对吴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吴越两国爆发了战争,阖闾伤重而亡,子夫差继位,由于阖闾对伍子胥有知遇之恩,伍子胥上书夫差要领兵伐越。此战伍子胥大败越国,还俘获了越王勾践,伍子胥又为吴国立下了大功。

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主动带着妻子为阖闾守墓,此举得到了夫差对他的信任。而伍子胥却上书夫差要他杀死勾践以绝后患。

此时的吴王已不信任伍子胥,并且很厌恶他的性格,矛盾终于在一次酒宴上爆发了。俩人撕破了脸皮,周围又有佞臣趁势告发伍子胥已将自己的儿子送往了齐国,夫差一听便认定伍子胥欲图谋反,于是命伍子胥自刭,至此一代能臣就此陨命。


贺拔岳


伍子胥帮助吴国成为春秋一霸,吴王阖闾死后,吴王夫差继位,因为没有和伍子胥交产生过革命友谊,加上伍子胥的功劳太大,对他信任度不够,越王勾践买通了夫差身边的大臣进谗,导致了夫差赐死伍子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