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方海军为什么戴头罩?

耕耘者9834


这玩意的学名叫“防闪爆面罩和手套”。早在一战后就已经有了,因为那时都是脸贴脸玩炮战,早期火药技术不是很好的时候大家用HE弹洗甲板的时候还好,只要在有装甲保护的地方就烧不着,不过随着能瞬间穿甲燃烧加爆破的AP弹的出现,军舰上所有地方都变得不安全。而一旦被击中就会着火,而着火后人员在火场逃生时没有防护设备该怎么办?就像今天的消防员一样,没有防火服谁敢冲进火场救火。


国王乔治五世

级战列舰上穿戴防火头套和手套的舰员

所以在那时候,只要进入战备状态,炮塔内的、以及一些重要的战位就先穿戴好头套和手套,不过主要还是在炮塔内部以及底下舱室的人员使用,露天炮塔还是头盔更实在一点。早期是使用硼酸浸泡过的阻燃布制成,后来杜邦公司(没错,就是避孕套的那个)发明了NOMEX防火纤维,所以也就应用到了这上面。并受到海军舰艇人员们的喜爱。而最近一次的事例是英阿马岛的谢菲尔德号被击中后的大火在舰艇上肆虐,而穿戴防火头套的舰员们大部分只是表层皮肤被烧伤而已。
炮塔内部的人员也得穿戴


所以这玩意也一直用到了现在,毕竟它有这种防火的功能,对于舰艇上的人员们来说是非常实用,所以每次我们看一些电影或者军舰演习的画面时都可以看到军舰上的人员套着一个只露出眼睛的头套,这应该也是对舰员们的一种爱护吧。而目前全球能生产这种防火耐高温的芳纶材料只有美、日、韩、中四个国家有能力生产。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如果大家注意关注英美海军新闻,会发现演习时官兵脑袋上经常戴一个白布套子,当然,在F1比赛时也能看到,这其实是一种个人防护装备,学名“防闪爆面罩和手套(Anti-flash gear)”,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发现:战舰上的爆炸和高温火焰往往会把舰员暴露的头部和手部烧伤,舰员更无法触碰那些滚烫的舱门把手或金属部件,造成自救和逃生困难。一些面部烧伤虽然仅仅是皮外伤,但会造成暂时失明,更会引起毁容等严重的残疾。因此,皇家海军研制装备了这种用硼酸浸泡过的阻燃布制作头套和手套。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NOMEX防火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NOMEX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虽然是化纤制品,却能在距离明火3厘米、摄氏300-400度时,保持10秒不被点着;260摄氏度下能持续使用100小时依然保持原强度的70%,并在人体和热源之间形成隔热层。不仅如此,还能耐强酸、碱,对潮湿不敏感,绝缘性好,还很柔软、耐用、透气。舰艇受到攻击时,爆炸冲击波产生的瞬间热量很大,那么一瞬间而已,如果不带,热焰直接灼伤皮肤,基本毁容,带上这个头套,热焰袭来时,头套吸收大部分热量,被焚毁成灰烬,皮肤只会受到很小的伤害,后期基本可以痊愈,对人员起到有效的保护!后来,这种头套和手套成了英美海军舰员在一级战斗准备部署的标配。



但这款风靡英美海军的个人防护装备,为何中国海军没有大规模普及呢?其实原因就是:批量国产化太晚。虽然杜邦公司的NOMEX材料在上世纪60年代实现全球工业化生产,但这种该型能耐高温材料一直被视为战略物资,对华管制。


国内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仿制,称其为“芳纶1313”。但关键技术一直没有突破,主要依赖进口。直到2000年前后,烟台氨纶等企业才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交流学习,自主钻研,试验成功。虽然2007年中国芳纶年产量可以达到4000吨,占全球产能14%,但80%的国产芳纶1313都是用于高温过滤的低端产品,真正能做防护服装的高端长丝、可染纤维产量很少。所以,这就是防火面罩手套不能大规模批量装备的主要原因。

希望有一天,解放军海军官兵的小挎包里也能装进这个防火面罩手套,毕竟这是英美海洋强国一百多年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舰闻杂谈


不用羡慕,也不用扯什么体制问题。

在100年前这面罩有用没错。但是到现在,舰上的战斗伤害不同了,更多的是破片、冲击和烟熏,破片和冲击会把纤维嵌进肉里,让后续救护更麻烦。所以这面罩就属于“小事没啥用,大事害死人”那种。

红海军来的一系都没布面罩这传统,倒是把防毒面具给普及了,算是对烟熏+消防气体防护的解决方案。只是戴了防毒面具上岗太没逼格了,宣传活动很不好搞,所以很少能看到对应照片。



朂嬡de輑輑


英美等西方国家有悠久的航海历史,船员的个人装备也比较齐全先进。在演习中,我们经常看到其海军船员头戴白色、米其色头罩,手臂上套着长长手套,看起来像科技人员在做实验。

这种头罩和手套是一种个人护具,全称“防闪爆面罩手套”,是用Nomex(诺梅克斯)材料制成的阻燃、隔热防护服。

军舰上易燃、易爆物品很多,在战斗起火是常事。熊熊烈火和高温气体,成为谋害船员的罪魁祸首。

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英军船员穿着普通防护服,没有头罩手套。在混战中,很多船员被突如其来的火焰和高温灼伤手、脸。这种灼伤放在平时也不致命,但此时却在短时间中让人行动失能,最终错失逃生机会。

另外,船上的金属把手被火烧的滚烫,船员们无法用手触碰,造成严重后果。

后来人们发现用硼砂、硼酸浸泡的布有良好的隔热、阻燃效果,于是做成防火头罩和手套配发给船员。这种护具不如消防服的防火性能好,但阻燃隔热,透气舒适,长时间穿戴也不影响作战,所以很快在西方海军中流行开来。


▲一战中奥匈帝国的防护头罩,很吓人

二战中,美国海军规定:火灾或战斗警报时,全体成员必须穿好防护服、佩戴面罩和手套,再将裤腿塞进袜子,然后战斗。这也是军队损管的重要部分,只有人员伤亡小,才能保持强大战斗力。

除了阻燃隔热,防火头罩和手套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阻止高温水蒸汽渗透。火灾中产生大量高温蒸汽,船员们虽然穿着防护服,但蒸汽仍无孔不入,渗入头盔、衣服缝隙烫伤皮肤。戴上防火头罩、手套便可以阻隔蒸汽,保护头部、颈部、手部不被烫伤。

▲二战中,美军身装防火头罩的防空炮兵

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Nomex(诺梅克斯)新材料。这种材料阻燃隔热性能很好,在300~400℃火焰中持续10秒也不会点燃;在260℃高温中使用100小时仍保持70%强度,304℃高温中使用7天仍保持50%强度。

还有优秀的耐酸、耐碱性,重量轻又抗老化,所以迅速替代硼酸阻燃布,成为防护服的新材料。在航天服、飞行服、赛车服、坦克防护服以及防护手套中都大量使用,还在环保除尘、消防、石油等领域广泛使用。

▲Nomex(诺梅克斯)材料

此外,Nomex还有良好的绝缘性,所以也在变压器、电机、发电机等电气设备和航空、航天、高铁上大量使用。

比如空客A380客机,其机舱门、内舱地板、壁板、行李舱、发动机罩等就大量使用由 Nomex 和Kevlar(凯夫拉)组成的蜂窝状材料。它有比强度高、刚性大、重量轻、韧性好的特性,寿命又长又稳定,所以A380整机重量大幅下降,成为经济性最好的客机之一。

▲蜂窝状材料

2002年,Nomex材料发明人——威福瑞德·斯威尼(Wilfred Sweeny)获杜邦拉瓦锡奖章。

1982年,防火面罩和手套在英阿马岛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英国“考文垂”号驱逐舰被1000磅炸弹击中,迅速下沉。强大的冲击波和火焰涌进战斗信息中心(CIC)舱室,所有人员都被震晕。

▲“考文垂”号驱逐舰

烈火掠过船员,把耳机都烧化了。多亏了防护服和头罩、手套吸收大量热量,才使船员只受到轻微灼伤,没有伤亡。船员们不久就痊愈了,也没毁容留疤,大家都能正常的生活工作。


▲面部受伤的船长

▲康复后的船长

在我国,这种优秀材料称为“芳纶1313”。1997年研制成功后大力推广,已迅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应用。

综上,防火面罩和手套是士兵防护服的必要补充,能有力保护士兵生命安全,所以在很多国家海军中全员佩戴,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和风漫谈


防火的,只有进入战斗状态才会带。舰船艘损之后通常会产生火灾,这时就需要船上的人进行损失管理操作(用通常的话来说就是尽可能的抢救有效资源防止损害扩大)。而进行损失管理操作的时候最先要做的就是灭火,人的头发是易燃物裸露在外的皮肤非常容易被烫伤,一旦烫伤人就失去了行动能力,人手减少之后船只的损管能力也会下降。所以需要将这些脆弱的地方保护起来,于是就诞生了这些类似于头套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材质类似于防火毯。

这种东西从一战开始就有了属于他们的传统装备,但你要是说这东西非常先进吧,那我就只能呵呵一笑了。首先这东西不能防毒,第二这东西只能防烫伤并不能防火,简单点说只能做些边缘地区的工作。军舰这种东西一旦起火最先放出的就是毒烟毒气,别说这个布了,带上防毒面具都不一定受得了,一百多年前没条件用这东西还能说是因陋就简,现在还用我除了能想到传统服饰不能丢之内的实在想不到能有什么用。

题主可以找找我们早前拍的军舰火灾演习的报道看看吗,人家穿的是防火服隔热服背着氧气瓶去灭火的,和消防员的那一套原理上差不多但更先进保护更严密,如果有人说这玩意比这一套高科技东西还先进的话,我只能说那您可真的是棒棒的哦。


开着皮卡打坦克


我们经常能从电影或美剧中看到西方国家的舰员总是喜欢带着面罩,这种面罩带上之后看着很有魔性,冷不丁一看还以为是带着头套的中东非洲那边的强盗或KB分子,比如下图这是挪威海军,要是再背着一把AK或RPG那么估计没人会认出来他们是海军。其实这种头套叫防闪爆用具(Anti-flash gear),是一种舰艇上使用的单兵基本防护用具,一般是面罩和手套组成,作用尽量降低爆燃对面部、颈部、手部等暴露在外面部分的伤害。

有朋友问就这么个面罩真的能有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出自英阿马岛海战期间“考文垂”号驱逐舰舰长戴维-哈特-戴克的回忆,该舰于1982年5月25日被击沉,当时被1枚1000磅航弹直接命中CIC

防火制服和防火面罩手套还是有效保护了人,由于高温烈焰持续时间很短,而制服和防火罩在被吹走前吸收了大部分热量,因此大部分人只是表层皮肤烧伤,事后都几乎无疤痕痊愈。

所以很显然这东西虽然看着丑,但是关键时刻确实能保命,至少不会毁容。下图为戴维-哈特-戴克舰长,这是马岛战争结束后几年拍摄的,面部虽然当时受到灼伤但是现在也是恢复的很好

阻燃面罩这种东西可以追溯到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随着火炮的技术发展和全面应用,舰员在作战时被来袭炮弹或炮弹发射药产生的爆炸燃烧造成灼伤和烧伤越来越多。而当时使用的普通防护装具不足以抵抗这些火焰带来的伤害(特别是暴露的头部面部,虽然不足以致命,但是带来的后遗症非常多,影响逃生不说,即便幸存下来也有可能毁容),甚至舰上的金属舱门在遭遇火灾后都无法用手触碰,这种情况下急需对舰员防护用具进行改进。

所以英国皇家海军开始使用一种用硼酸浸泡过的布料制作防护面罩,这种装具有效的对来袭火焰进行遮蔽来袭的火焰(现在硼酸也是广泛应用在耐火材料中),而且生产起来方便也便宜,戴上以后也不影响戴其他装具(头盔、防毒面具等等),非常方便。这样,这种用硼酸处理过的面罩手套迅速被推广到世界海军当中,包括美国海军。在二战中,美军海军硬性要求火灾或战斗警报时,全体成员必须穿好防护服、佩戴面罩和手套,再将裤腿塞进袜子。

但是这种硼酸浸泡过的布料容易造成过敏,有一定毒性,而且防火效果不能做到完全遮蔽。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名为诺梅克斯(Nomex)的耐高温阻燃纤维,他的效果比硼酸布好的多,在酸碱环境下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性,弹性和抗撕裂效果都非常良好,绝缘效果极佳(广泛应用于电气当中)。更重要的是他在高温环境下可以稳定工作,300度以上可以保持10秒以上不燃烧,200-260度环境下100小时仍然能达到原强度的70%左右。所以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需要阻燃和耐高温地方,比如消防员穿着的消防服就是这类耐高温阻燃纤维制成。

有了这种材料,舰员们使用的阻燃面罩和手套自然也得到了升级,替换掉原来的硼酸布材质,这样舰员的防护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这东西虽然看着丑但关键时候确实能发挥作用。当军舰进入站战备状态后全体舰员都要带上这种面罩和手套,特殊岗位还要身着全套的防火服。

这种东西中国也有类似的产品,芳纶1313就是国内产品,海军也是装备了这种材料的接近式救援避火服、分体式防火服和连体式防火服。但是像欧美那样的头套和手套似乎并没有完全普及,也可能是没有曝光类似的产品。


雏菊西瓜Peterpan


这是防火装备,跟赛车手和消防员穿那种功能差不多,美帝军舰一进入紧急状态就全员做好防火准备,常年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看过个视频讲这个。


掰白百拜


因为先进,人性!


awei69510480


防火,避免被大面积烧伤。

这些都是大规模海军对抗中积累的经验,可以说是用鲜血换来的。

所以不戴才比较奇怪。


怪蜀黍老囧曾


西方国家重视个体生命的损耗,我们重视命令,提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所以不管民用个体防护还是军用都一样不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