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电影放映也走电商模式,砍掉中间商(影城),好不好?

吃瓜群众旁观


我认为这个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收益方面,影城是按人头计算的,一人一票,而电商模式涉及网络,这样就会出现卖出一个电影观看权限或本地视频,这个交易是一对多,一次钱有不计其数的人看这个电影。这之间的收益对比就比较明显了。

二、体验方面,那这次的唐探3来说,他的拍摄采用IMAX摄像机拍摄,想要将其宽屏特点展现出来,只能在电影院(要是自己家弄一个,这个只能个例,而且没有必要),电商模式的交易电影只能是正常自家屏幕观看,视听方面更是天差地别。

三、难易程度方面,电商模式需要平台,不可能是在某个软件里建店铺(这会免费为这个软件平台做宣传了),本来拍电影就不是多么简单,还需要去操心平台交易,有些一心二用。至于找专家或其他人在自建的平台售卖,还得宣传平台,告诉大家来这里购买(繁琐),一定需要再支出一笔资金,还不稳定。而电影院去不需要操心这些,而去电影院就是专门为播电影而建的,电影院是每个人都熟知的,自然要比电商模式简单。

码文不易,点赞关注,支持一下,谢谢。


小皓说一说


所谓完全“砍掉中间商(影城)”,也即电影从此不在电影院里播放,这恐怕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还不可能,为什么?因为观影体验的问题——

除非极少数大富豪可以建设正规的私人影院,其荧幕和音响设备可以媲美影城的设备,大多数人家最阔绰的也就用五、六十英寸或者近一百多英寸的电视机屏幕或者投影看电影,也有不少人比如我之类的,也就在二、三十英寸的电脑显示器上看电影,那么毫无疑问,从观影体验来说,肯定是远不如在电影院里的。

建设一座正规影院,不仅仅是荧幕和音响设备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房子问题——要在家里摆一张完全媲美影院的那种巨大荧幕,你还要有一个可以媲美电影院那么大的屋子啊,那这个钱如果在上海城区内的话,就不是几百万可以搞定的,何况要看IMAX3D电影的话,要求的空间就更大了,这样一座影院,即便是最小规格的影院,没有千万元恐怕搞不定的吧?

而很多电影,尤其那些商业大片,科幻的、奇幻的、动作类的,论观影体验,最佳当然是在IMAX3D银幕上,文艺片没有问题,即使在、三十寸的电脑显示器上也不会差到哪去,但《黑客帝国》或者《谍影重重》,在影院里看和在家里小屏幕上看,观影体验肯定是有较大差距的。从这个层面上说,电影院起码在近二、三十年里无法被居家看电影完全替代。

《囧妈》这部电影属于生活喜剧,还有很多生活剧、喜剧,尤其那些文艺片,放到流媒体上,然后让网民在电脑显示器,最多被弄上电视机的大屏幕,这没有问题,所以我说这次徐峥电影和头条的合作是一次创新,是值得普通影迷拍手叫好的事情,从长远来说,如果事情朝着正向发展,它可能对大大促进中国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但不可能因此而彻底“去掉中间商(影城)”,漫威的那些超级英雄电影肯定是在电影院里看体验好很多,在家看只是一种补偿性的体验,我就是这样,在电影院里看一遍,除非好看到让我拍案叫绝,否则我一般不会进入电影院里看第二遍,但会在以后半年甚至一年后,在网上用我的电脑显示器看第二遍、第三遍。

最后重复一遍我的回答:今后电影制片方和网站合作、将电影首映放在视频平台上的例子会越来越多,电影行业传统势力将遭到挑战,电影院看电影的整体规模可能缩小,但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影院的观影模式,尤其大多数商业大片,影院的观影模式是大众没有能力用居家观影模式替代的。所以,未来最大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文艺片、生活片、大多数喜剧片等等其荧幕尺度与观影体验不成正比的电影可能大多数都不再进入电影院,而是放到了流媒体平台上,而电影院今后就主要播放商业大片,尤其是一些幻想类的商业电影。


天淞子


电影走电商模式也好,走渠道方式也好;但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至上。

以电影院为例,从当初的19元电影票到25,29,30,35,39。电影票价逐年升高,我不反对你的高票价,但是我反对你的低质量服务。限制入场的自带零食,拒绝购票后的退票(在未上映时)。而电影院里,油腻不堪的座椅,死贵死贵的零食,模糊不清的3D眼镜,完全配不上那些昂贵的票价啊!我完全不反对院方回怼“你认为票价贵,那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们消费者嫌贵的不是票价,是你不等值的服务,就这破服务还想收这么高的票价?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院是有着优秀的服务的,但,我说的是大部分的电影院!
我们再讲讲网络平台。先不说这次的字节跳动与《囧妈》。

某位大厂,当初在推出超前付费点播的同时就已经吃相贼难看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超前付费点播,没搞好,虽然赚了一波韭菜钱,但是盗版问题更加严重了吧?圈了一次韭菜,大家还会再上当么?就好比,我在你的平台上充值了会员了,达到了会员免广告的要求了,嘿!你倒好,给我来个会员尊享广告?真是血赚啊,又赚用户的钱,又赚广告方的钱。好,广告我认了,最后又来超前付费点播,又是一波在潜意识里引导你再充值的引诱!你想想来气不?往后可别把消费者比喻成上帝了,你这平台简直就是玉皇大帝啊!


--
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来考虑下,砍掉中间商到底好不好。
或许有人认为,中间商加价到一定的高价,然后出售卖给用户观看。不如一次性卖给网络平台,然后免费给用户观看。
其实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啥徐峥敢卖?字节跳动敢买?

《囧妈》的这个操作,其实是触动了某些行业上的规则,所以遭到了联合抵制。毕竟一开始说要在除夕夜开档,后来又撤档。电影工作人员也是很有脾气,毕竟白忙活了啊。

23日下午1点13分,囧妈宣布撤档。
24日上午11点10分,囧妈宣布免费。
王多鱼1个月都花不完10亿。张二名花掉6.3亿人民币,只需要22小时。
一个年营收1400亿,员工5万人,且其中98%员工已经放假的公司,就搞定了一个6.3亿的生意。
不仅如此,这桩生意还是:国内首次院线电影改成线上媒体平台播放。
中国电影商业模式走的是制片、发行、院线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一部电影,出品方是一鱼多吃,权利很大,线上巨头BAT能量再大,进到电影圈,也要尊重电影界的游戏规则。优(A)爱(B)腾(T)哪家不想抢电影首发?但是抢不了的。谁抢,谁就是得罪电影界第一人。
然而这次的操作,也是比较秀。
1、春节档的电影院本来就竞争激烈,那么多电影同时上映,互相的冲击是必不可免的。
2、延期上映?不可能的,《囧妈》徐峥囧系第三部,前两部都是搞笑欢乐的元素,“囧妈”听名字都不难想出来,是一部喜剧电影吧。不在春节,阖家欢乐的时间段上映?难道要在清明么?

3、徐峥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票房没有超过24亿,那么自己要承担6亿左右的费用。都这个节骨眼上了,票房哪能上24亿呀。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字节跳动行动了。
在欢喜传媒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花6.3亿买了囧妈之外,欢喜传媒和字节跳动还达成了以下合作:
1)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为欢喜传媒app导流。
2)双方享有彼此项目的投资优先权。
3)如果合作顺利,双方将共建院线新频道,打造“首映”品牌

简单解释下就是说:这波合作要是搞的没问题,咱们以后就不带影院们玩了,你拍电影,我来发。

就这么简单,我有渠道,你有内容,天作之合啊!
况且,在现在,疫情笼罩全国的同时,影院全部撤档之下。提倡不去人群聚集地的正确态度时,字节跳动顺水推舟,高举“为全国人民健康考虑,给大家免费看电影”之旗,顺利的又搞了一波营销啊!可谓说是深入民心。

字节跳动,早在三年前还被说是一个“算法没有价值观”的公司,现在字节跳动的市值超过了百度;营销好感度,超过了今年独家冠名春晚的快手,可谓是双赢了。

最后,砍掉中间商到底好不好?
个人认为,可以砍,优胜略汰的砍,不能全砍,不能一家独大,不能垄断。只有两个渠道,平台,进行不断的竞争才能够让他们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充电室


其实电影院并不是中间商的角色,电影院应该说是服务电影的一个载体。他提供的服务是观影环境。你买电影票,实际上是买了电影的内容费和观影环境体验。

院线首映是捆绑销售

我们应该说,能不能砍掉电影院的首映权。因为观影体验的付费,我们可以认,但是首映就是捆绑销售了。

可能很多人通过手机看,或者投影电视上看下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逼着我们多付出这么高的成本,包括影院的人工、硬件投入、胶片拷贝、交通费等。

这样对于很多不需要影院观影的人来说,是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的一个选择。

那么,到底可不可以砍掉电影院呢?我认为完全可以!

已经出现的破局者

徐峥和欢喜传媒就是这件事的破局者,以前导致出品方和发行方不敢通过网络首映的原因,主要是利益既得者的阻碍。

没有网络平台愿意得罪院线,也没有出品方,导演和演员敢得罪院线。

万一投资的电影在网络上效果不好,院线也上不了,那不是亏的血本无归。以后大家还是得靠院线吃饭,请网络平台也得靠院线给版权。

虽然院线不是版权方,但是很多电影实际上都是院线投资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电影开头,会有诸如万达电影的标志,就是万达投资的。

网络平台的投资加快网络首映的可能

除了院线投资,现在阿里、腾讯等网络平台也成立了电影投资公司,例如有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

其实对于大佬来说,他们一样看的很明白,只不过这个布局需要一步一步的走。

目前电影产业接近千亿的市场,如果放开网络首映,这个市场可能更大。所以这块蛋糕,网络平台同样想分一杯羹。

在未来3年内,随着智能化和家庭大荧幕的成本越来越低,家庭观影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小渔的创业信条


    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囧妈》的上映“从此欠徐峥一张电影票”。字节跳动花费6.3亿购买了《囧妈》的版权,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旗下的12个APP占据了下载榜的前列,而电影出品方的股价大涨19%,可以看出双方交易“稳赚不赔”,那么这种模式会成为趋势吗?

    对影院的影响

    《囧妈》免费网播的做法,彻底毁灭了“行业规则”,因此也彻底得罪了整个院线,导致了联合抵制。

    全国的大大小小上万家院线,本质是什么?编剧导演,演员明星们给他们打工,广大观众给他们送钱,而他们占据了垄断地位,坐享了一部影片接近60%的票房收益,可以说是躺着赚钱的行业。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票价也从9.9元、19.9元,疯涨到70~100元,同时还禁止观众自带零食,高价贩卖爆米花、薯片、饮品,藉此获得巨大收益。

    从“江浙沪院线联署声明”可以看出,院线这些相关利益方,依旧是所有电影人得罪不起的大爷自居,体量10亿的《囧妈》没有让他们赚到钱,直接免费网播,比割心头肉还难受,由于拿不出任何违反相关合同的依据,干脆威胁要抵制徐峥和欢喜传媒今后的所有电影。

    电影的“电商模式”

    传统的观影模式是线上买票,下线看片,而《囧妈》的线上公映,则为线上付费,线上首播模式的一次预演。这件事,开启了我国“真正的网络大电影”时代,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冲击。

    如果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因为院线的抵触、利益的分配、权利的较量等因素而推迟。就像当年非典一举让网络购物普及一样,今年的这场疫情,让传统影院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一旦观众养成线上观看电影大片的消费习惯,那么对影院模式将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总之,《囧妈》的“非常规”放映,满足了亿万老百姓的需求,也开启了电影放映的新模式,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江浙沪电影行业联合发声,认为此举是失信行为,给全国影院带来了重大损失,各院线希望叫停《囧妈》互联网免费首播的行为,试图将这种电商模式,扼杀在摇篮中。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感谢邀请

现在电影放映也走电商模式,砍掉中间商(影城),好不好?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现在电影放映走电商模式,砍掉中间商,好不好?如果简单点来说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是好的,因为其实即便是收费,也可能相对会更低,和之前我们去电影院观看购票相比,这确实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开支,毕竟现在手机端播放,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很多人也可以接受,虽然没有电影院的氛围和画质等等,但是价格低,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是完全支持:我们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1.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其实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虽然我们看似好像电影院价格很高,但是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而且这样的模式对于电影方来说,通过电影院版权收费,而且再次卖给网络像腾讯,爱奇艺,可以进行二次收费,所以盈利相对要更多。


2.效果。本身一部好的电影,这次的囧妈确实因为是2D电影,虽然手机尺寸有限,但是整体的效果不错,但是像很多3D,4D电影这些确实即便是手机可以播放,但是效果也会不佳,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对于电影的评价会很低,其实这样发行方的收入会相比之前的影院播放口碑要下降很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入不敷出。


3.电影行业的影响。虽然网络首映,这样的方式确实看起来没有中间商。但是最后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因为电影行业确实是需要利润的,如果没有利润,那么中国的电影事业将会一落千丈,没有利润的事情,谁还会来干。


总结:

所以我们虽然看似这次囧妈的网络首映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但是这也只是一种特殊时段的特殊处理方式,这样的方式,其实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对于消费者来说偶尔来一次确实很有新鲜感,但是长时间的话,其实人们对于电影也可能会慢慢失去兴趣,因为我们知道体验比如电影院,而且电影院裁撤了之后,也就少了很多工作岗位,以及我们知道发行方的利润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以后谁还还来拍电影呢!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数码随时答


感谢您的阅读!

《囧妈》的首次绕过影城,院线,确实让一些院线坐不住了,联名发布声明,并要求停止这种互联网首播的行为。但是,开弓哪有回头箭,且不说这件事本身就是存在“敬佩”的地方,就说到底是动了蛋糕,还是破坏了行规。

以往的模式,拍出电影——电影院发映——网络引入发映。

现在的模式,拍出电影——直接网络放映。

确实,这种将“中间商”给割除的方式,确实破坏了这个行业以往的模式,可是有错吗?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值的深抓的地方呢?

模式不了复制,特例不可复制。

  1. 行规确实破坏了,这种既往的模式本身就是电影最大收获者,它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票房。

  2. 票房减少了,对于《囧妈》这部电影来说,确实会让人感觉到,减少了票房。
  3. 字节跳动似乎也亏了,耗费6.3个亿,购买了这部电影,而是免费请大家看。确实,你说头条是为了增加用户也好,还是其他方面,都改变不了,头条确实做了这件事,确实让大家免费看电影。

因此,头条这一次的行为不仅仅得名,更得到了利,也将西瓜视频推向了各大用户使用的App之一。


LeoGo科技


与传统的电影放映模式相比,电影放映走电商模式,我觉得只是电影放映的一种新模式而已,电商模式不可能取代传统模式放映,因为观众的体验有许多不同。我就更喜欢传统模式。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院的完善设备对体会电影的艺术至关重要。电影传统模式的放映,尤其3D,4D或环球影幕的电影放映,给观众的那种视觉声觉和身心的刺激体验,令人精神上酣畅淋至,这是电商模式放映无法体会到的。

电商模式的放映也是刚刚开始,做为电影放映的一种补充形式,满足了许多人的要求,为那些没有条件去电影院的人和不想去电影院的人提供了一种欣赏电影的途径,传播面更广,影响力也更大。

电商模式与传统电影模式相互不能取代。



CMM视频


这次(囧妈)的炒作确实带来了电影行业巨大的反应,是否以后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上映电影。

我的回答是不能,或者说这样的方式走不下去。

首先电影放映是个系统工程,制作-发行-院线-电影院这一路下来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责任。这个是很难打破的链条。

在我看来做大的问题应该还是放映本身问题,这次(囧妈)的签约费用是6.2亿。而且是免费播放,对于电影制作方是好事情,可是对于电影放映方这个别的项目也是好事情,长远来看未必有哪家或者哪几家公司负担得起。视频播放最大的利润来源还是广告,一年买1-2个项目还是没问题,可是一年有多少片子要上映,如果还只是免费我想没有哪家公司愿意。

在有就只有会员和付费观看了,可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用尽办法让大家掏会员费和点播什么的到头来还是年年亏大笔钱。况且他们的片原可比电影便宜多了。

有朋友又说可以提价嘛,也比现在院线上映只有40%以下归制片方好啊。是的可以提价,提多少呢,现在已经下映多片子在平台是6元,按照这个来看怎么也得提到20块了吧。如果这样,那为什么要在手机上看呢,电影院的视觉和音效是家里的设备没法比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自己开个迷你电影院,做好视觉效果和音效,一场几十个人应该够了,反正播一次成本很低。😄😄)。

从长远计,电影不合适直接网路平台播放。即使做了最终的收益也远不如线下。


数字生活kevin


想当初电商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也是不屑一顾,很多实体店的从业者不相信电商会给他们造成威胁,甚至连马云上门去拜访很多企业的时候,他们都是爱理不理,但十几年过去了,电商到底发展怎么样?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个人认为电影线上放映将成为一个大趋势,特别是随着VR以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未来大家在家里面通过在线观影就可以达到在电影院观看的效果,那大家完全就没有必要去电影院看了,大家完全可以通过线上付费的方式去看电影。

而且通过线上看电影跟线下电影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不受时空的限制,比如没有了院线这一块成本那么电影的票房肯定会下降,按照目前票房分账比例,如果电影在线上放映,那么票房至少可以下降一半,这样就可以刺激更多的人观看电影。



但是现在制约电影线上放映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版权的保护问题,按照当前互联网环境,一旦某一部电影在网上首播之后,如果这部电影是收费的,那么别人就可以通过拷贝的方式通过其他平台免费播放,这在无形当中就会减少付费用户,从而给电影制片方带来损失。

因此如何保护版权的问题将成为未来电影线上发展的重要问题。



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增强,未来版权盗版这种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打击,版权保护将会得到增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影线上播放潜在的损失风险。一旦未来电影的版权得到有效保护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制片方愿意把电影搬到线上来播放。

当然要实现我国电影电商化,这一过程会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毕竟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了,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来自线下院线的阻碍,毕竟按照目前的电影分账模式,线下的影院可以分到50%左右的票房,所以一旦电影线上电商化之后,受到损失最大的就是各大影院,而这些影院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如果突然某一天电影都搬到线上播放了,那么损失最大的就是这些院线。



因此在电影电商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受到院线的极大阻碍。但是这种阻碍不会影响电影电商化的发展潮流,一电影线上播放模式开通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会按照这种模式来发展,未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愿意通过网络首播,可以预见线上放映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所以各大院线以及阻止电影电商化的发展,还不如积极拥抱电影电商化的怀抱,积极通过互联网技术、VR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来实现线上观影,这样做说不定就可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一步,要是等到以后电影全面电商化了再反应过来,那就来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