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考吾國繪事,古之評家,工書法,博學多識,亦善文辭。故評畫詩文,多為題跋,書於畫後,珠聯璧合。後之覽者,讀之不唯得其妙意,亦可玩味書法詩文之美,品茗展卷,其樂何如!西學東漸,已逾百年,硬筆取代柔毫,電腦更易硬筆,白話代替文言,舊詩變為新詩。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故今之評家,多著文以評畫,洋洋萬言,打字力就,載於報刊,頃刻流傳,鮮有兼善詩文題跋者。有之孫克學兄即其一也。克兄雖少為詩,而其文清明曉暢,如風發泉湧,故求著文者踵相接。而其書法功深,知者不多,故得其提拔者一如星鳳。一日,餘造訪於甜水園寓廬,克兄題悲秋《雪梨海岸圖》引首方畢。但見大字擘窠,沉著痛快,含蘊深厚,更見其案頭所書條幅甚多,大率無驚世駭俗之新奇,卻多雄健遒厚之內美。乃相與論書,並及書畫相通之道。始知其研習書法,已逾五紀,書畫相通之理,了悟有年,其力倡筆墨,推動寫意,其來有自,非淺學者流隨人短長者也。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克兄學書,起步幼年,初從唐碑入手,始摹柳誠懸得其筋,繼法褚登善得其體。後於顛沛流離中,讀包慎伯《藝舟雙輯》,轉學北碑,尤醉心於《鄭文公碑》。朝斯夕斯,亦對臨,亦背臨,由點畫結構,而神采氣韻,由刻意求工,而放筆直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倏忽廿載,積學有成,漸形似而神生,得心而應手,新時期伊始,中年英俊無不考研深造,克兄亦重回美院鑽研史論。其時也,書壇耆宿啟功,受聘講學,力倡墨跡,有“師筆不師刀”之論。學長朱公乃正,也亦已返校任教,雖以油畫著稱,書法同為上選,每遇酒酣興至,則揮筆作書,出入蘇、米,包容碑帖,功力深湛,才氣縱橫。克兄聆啟氏黜碑之論,觀朱氏用筆奔騰跳蕩之妙,乃悟習碑過久,筆感呆滯,遂轉臨《書譜》草法,兼習襄陽行書。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鄭文公碑》,始艮終乾,一波三折,含蓄開張,雍容大度,包慎伯稱其:“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以此築基,堂宇可造。過庭草法,雖有“千紙一類,一字萬同”之識,然憲章二王,工於用筆,研潤遒勁,先柔後剛。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極筆勢之變化,出姿態於規矩,破而愈完,紛而益治。襄陽行書亦胎息義獻,旁採諸家,集古諸長,總而成之。自謂刷字,八面出鋒,下筆迅疾,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筋骨雄毅,神采飛揚,徘徊俯仰,盡態極研。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克兄以鄭碑為體,以虔禮、元章為用,把筆臨池,又已逾廿載。故積學功深,技近乎道,結字雍容嚴謹,用筆沉厚遒雅,寓圓於方,寓放於斂,每於規矩中見豪情,在儒雅中見氣岸。不趨時,不作態,尚內美,無習氣,雖非盡善盡美,自有陽剛中和之氣充乎其間,宜乎有識者青眼也。餘嘗曰,世有書法未佳以書法名者,也有不以書法名而書法佳妙者,孫克豈非後者歟!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克書法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談孫克書法:八面出鋒,研潤遒勁

孫 克


孫克,1935年生於天津市。1950年考入天津市第三中學(鈴鐺閣學校),因胡定九老師啟蒙,1953年得以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學習。1959年畢業被分配蘭州從事工藝美術設計,1962年至1978年下放武清縣、雄縣務農為社員。1978年經該年研究生考試,再入中央美院美術史系師資班,1982年畢業分配至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任編輯、編輯部主任。1992年後專事美術理論評論、參與中國美協藝委會組織活動,參與創建中國畫學會等等。


曾任《中國畫》編輯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現為《美術》雜誌編委,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2013年獲中國美協授予“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

文章由京海墨韻新聞中心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