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考吾国绘事,古之评家,工书法,博学多识,亦善文辞。故评画诗文,多为题跋,书于画后,珠联璧合。后之览者,读之不唯得其妙意,亦可玩味书法诗文之美,品茗展卷,其乐何如!西学东渐,已逾百年,硬笔取代柔毫,电脑更易硬笔,白话代替文言,旧诗变为新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故今之评家,多著文以评画,洋洋万言,打字力就,载于报刊,顷刻流传,鲜有兼善诗文题跋者。有之孙克学兄即其一也。克兄虽少为诗,而其文清明晓畅,如风发泉涌,故求著文者踵相接。而其书法功深,知者不多,故得其提拔者一如星凤。一日,余造访于甜水园寓庐,克兄题悲秋《雪梨海岸图》引首方毕。但见大字擘窠,沉着痛快,含蕴深厚,更见其案头所书条幅甚多,大率无惊世骇俗之新奇,却多雄健遒厚之内美。乃相与论书,并及书画相通之道。始知其研习书法,已逾五纪,书画相通之理,了悟有年,其力倡笔墨,推动写意,其来有自,非浅学者流随人短长者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克兄学书,起步幼年,初从唐碑入手,始摹柳诚悬得其筋,继法褚登善得其体。后于颠沛流离中,读包慎伯《艺舟双辑》,转学北碑,尤醉心于《郑文公碑》。朝斯夕斯,亦对临,亦背临,由点画结构,而神采气韵,由刻意求工,而放笔直写。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倏忽廿载,积学有成,渐形似而神生,得心而应手,新时期伊始,中年英俊无不考研深造,克兄亦重回美院钻研史论。其时也,书坛耆宿启功,受聘讲学,力倡墨迹,有“师笔不师刀”之论。学长朱公乃正,也亦已返校任教,虽以油画著称,书法同为上选,每遇酒酣兴至,则挥笔作书,出入苏、米,包容碑帖,功力深湛,才气纵横。克兄聆启氏黜碑之论,观朱氏用笔奔腾跳荡之妙,乃悟习碑过久,笔感呆滞,遂转临《书谱》草法,兼习襄阳行书。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郑文公碑》,始艮终乾,一波三折,含蓄开张,雍容大度,包慎伯称其:“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以此筑基,堂宇可造。过庭草法,虽有“千纸一类,一字万同”之识,然宪章二王,工于用笔,研润遒劲,先柔后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极笔势之变化,出姿态于规矩,破而愈完,纷而益治。襄阳行书亦胎息义献,旁采诸家,集古诸长,总而成之。自谓刷字,八面出锋,下笔迅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筋骨雄毅,神采飞扬,徘徊俯仰,尽态极研。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克兄以郑碑为体,以虔礼、元章为用,把笔临池,又已逾廿载。故积学功深,技近乎道,结字雍容严谨,用笔沉厚遒雅,寓圆于方,寓放于敛,每于规矩中见豪情,在儒雅中见气岸。不趋时,不作态,尚内美,无习气,虽非尽善尽美,自有阳刚中和之气充乎其间,宜乎有识者青眼也。余尝曰,世有书法未佳以书法名者,也有不以书法名而书法佳妙者,孙克岂非后者欤!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克书法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谈孙克书法:八面出锋,研润遒劲

孙 克


孙克,1935年生于天津市。1950年考入天津市第三中学(铃铛阁学校),因胡定九老师启蒙,1953年得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59年毕业被分配兰州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962年至1978年下放武清县、雄县务农为社员。1978年经该年研究生考试,再入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师资班,1982年毕业分配至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任编辑、编辑部主任。1992年后专事美术理论评论、参与中国美协艺委会组织活动,参与创建中国画学会等等。


曾任《中国画》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现为《美术》杂志编委,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2013年获中国美协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文章由京海墨韵新闻中心整理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