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扬州这座与大运河同龄的城市,2500多年来未曾断过与大运河的相依,扬州城址的变迁与大运河开发密切相关。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盛唐时期日本数百名求法的僧人也都在扬州登陆,波斯、大食等来中国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在扬州随处可见。两宋时期,为了使扬州城更加靠近运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运河边的蜀冈下修筑“宋大城”。明清两代,京杭运河达到鼎盛时期,其经济功能发挥到了空前的程度,扬州城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修筑新城,城址再次南徙,扬州成为濒临运河和长江的大都市。清代“康乾盛世”时,盐运和漕运的发达使扬州又一次进入鼎盛时期。2014年扬州作为牵头城市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2500多年大运河一直在扬州流淌着,汇成了扬州的血脉,扬州境内的古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现在依旧的在内航水运有着重大作用的京杭大运河,纵穿扬州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古运河为扬州沉淀了厚重的文化,现运河为扬州承载着未来的可期。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谈起扬州运河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只要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一座座匠心灵构、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墙深院和私家花园里,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扬州在大运河的滋养下商业兴旺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南来北往的人与物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习俗、方言等在扬州汇聚交融,商人、市民和文士共同创造了秀美、活力的扬州文化,既有阳春白雪,如标新立异的“扬州八怪”绘画、工艺精湛的漆器、玉器、盆景等;又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世俗生活情趣和“三把刀”的生活技术,共同造就扬州多彩的市井文化。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在当代,扬州的发展依然与大运河息息相关。作为与大运河关系最紧密的城市,扬州是展示中华文明、彰显运河风采的代表城市。

运河城市淮左名都——扬州

未来,扬州将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争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先锋示范城市。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国际范、中国风、运河韵、扬州味”为理念,引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