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白砥教授

白砥(赵爱民) ,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博士。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白砥

「刷字」一说,最早见于米襄阳《海岳名言》:「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米老的「刷字,自以为与他人不同。不同之处,在其所谓能「振迅天真。其实是对勒、排、描、画字的反戈。《海岳名言》还载:「欧、虞、褚、颜、柳,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又说:「柳与欧为丑怪恶札之祖……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可见米芾是反对前人「尚法」风气的,这也是他「刷字」说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笔者对唐人「尚法」也有一些看法。唐书之法,多见诸楷书。而唐人楷书,确有如米公所谓丑怪之处。如颜柳恶脚,表面上看是对美的强调,实际上使楷字书写走入某种「套路」。过多的程式化的东西使人觉得单调乏味,有碍线条性情的抒发。故唐人之所谓「尚法」,还没有真正体现作为艺术的书法法度,而只是趋顺于文字的演变。唐楷只是楷字的峰顶,而不是楷书的典范。)后人谓宋书「尚意」,大概于米芾的「刷字」有一定的关系。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千载而下,被誉为当代书坛领袖的沙孟海先生,「不循唐人矩度及执笔诸成说」,与米老「刷字」领悟之深,恐怕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深诧米老于数者(《海岳名言》所提蔡、沈、黄、苏)皆贼目之,然细悟其理,一『刷』字正点出书法用笔津奥。勒、排、描、画,尽装作之辞,刷则挥洒自如,无所假籍。」还称:「余作书素贵天性纯真,有味于米老所提之『刷』字,终于翰墨一生,稍有所成,亦在得力于斯也。」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实际上,在米芾与沙孟海千年之间,诸多书家皆有循此法。如祝允明、张瑞图、傅山等等。及至后来的康有为,虽对明清书风深为痛切,然究其用笔,仍不出米老之「刷」意,足见「刷字」影响至广至深。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刷字」虽由米老提出,却并非米老首先躬行。今日考古发见之简牍文字,其用笔率意,当不在米公之下。由此可见,「刷字」尚有两种:一是不知书法者胆大妄为(多数简书及当今书坛的某些书法),二是依旧讲究字法、章法,但用笔已是大大的放开了。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从米带留世的大量书迹看,其自谓之「刷」,当是「存法而刷」的,即属「刷字」的第二种类。沈尹默先生解释说:「米元章说,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他自己刷字,这都是就各人的短处而言。……用涩笔写便是勒,用快笔写便是刷,用笔重按着写便是画,用笔轻提着写便是描……涩、快、重、轻等等笔的用法,写字的人一般都是要相适应地配合着运用的,如果偏重了一面,便成毛病。米元章的话,是针对各人偏向讲的,不可理解为写字不应当端详排比,不应当有勒,有刷,有画,有描的笔致,这不可不知。」(《书法论)沈先生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米芾的字虽然不是全刷,但比之王義之或颜鲁公,或者是与其相近的苏、黄、蔡,用笔的确要快捷得多了。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这里我不想研究书法作品中勒、刷、描、画的合理比值,只就「刷字」的美学意义作些肤浅的论述。

「刷」果然不是全刷,却总是快速运笔的一个动作,其产生的力是一种锐力。锐力是浅表的力,它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快慢。如跑步、游泳、举击等体育运动都是这种力的表现。和锐力相对的是韧力,在物理学上可以释为磁力。如中国的气功所呈示的即是这种力的「遥控感应」。这种力在外态并不明显,观者必须通过感受才能得知,它的形成比速度力要复杂得多。韧力与速度力相反,我们从跑步这个例子可以证明。短跑是凭速度的,而长跑却靠的是韧力,速度越快者韧力越小。所以急性子的人其耐力总不如慢性子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忍耐(并非绝对)。就生命而言,能忍耐者总比急性子活得长些,因为急性子容易造成生命内核的紊乱。同样道理,从书法运笔的力作用看,由韧力而成的线条比由锐力写出的线条更耐看,魅力更强。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白砥之印

韧力的性格是柔和的,它比速度力慢,但它不是断断续续的慢(如何绍基的某些用笔),它是连贯的。这种力是生命的基力。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稽道人印

「刷字」由于力作用的简单(尽管暴发力强),它所呈现的美是单一的、片面的,其性格特征为躁动。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气势上。曾经有人把米芾的用笔喻为「势如破竹」、「斩钉截铁」。观其书作,果然气势磅礴,用西方美学术语来说是一种「崇高」。但「崇高」不是生命形式的最高取项。我在另外几篇文章中都把线条美的极终归为「中和」(中和美仍有三个层次;阴阳平和;阴胜或阳胜为偏胜;极阴与极阳相和而成大顺),而中和美的最高层次体现在书法的线条中是「大动若静」的形象。这一「大动若静」是个极为复杂的构成。阴柔与阳刚的融合不是指线条的这部分表现为阴柔,那部分表现为阳刚,而是极柔的线条同时又是极刚的;极刚的线条看起来又很柔和。辩证的对立统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基本观点。中国书法的玄深在于以极其简练的形式——线条——表现这一复杂的哲学涵义。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刷字」的不足恰恰是由于疏忽了对这种精神的表现。换句话说,「刷字」仅仅是书法美的一个初级阶段,在至达理想的通道上,它只是必不可少的前站。线条表现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被「刷字」刷掉,这一部分即为线条的内质的变化。书法理论史上把轻中截重两头的运笔现象称为「中怯」。不仅「刷字」出现的偏锋是中空的,即使是中锋而刷,同样缺乏美的内在性(指阴阳高度和谐统一)。如果说有变化,那也只是线条依文字结构的变化而出现的外部变化。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早已发现这一现象:「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哉。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伟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强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共目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包世臣是崇碑的,碑之气势博大不在米芾「刷字」之下。然而碑却多能中实(我以为碑之中实也全非古人书写本来面目。文字经刻,线条自然丰实,加之后世驳泐,更趋苍茫。这是碑比帖线条内质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实即稳健、细腻而变化,给人的感觉是柔积、静谧、肃穆。犹如人生内心情感最复杂的时候,其外表却是最沉静的。沉思、遥想决没有外部运动的急剧。而人具有思想则是人和别的动物之间的最大区别。人之所以高级,并不因为其生命的外部运动的强烈(若论外在运动,一些大的食肉动物则比人要强得多)。


白砥:略论「刷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作为空间中纯形式艺术的书法,它的美表现于宁静与深沉之中。表面的躁动只能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只有那内面蕴含着无数复杂的变化而外表清淡简静的线条,才是书法艺术最理想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