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鸿章贪污了多少钱?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亚洲交易所


传说林则徐说过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孙如果有能耐,给他们留钱没用。子孙如果没有能耐,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化;,而且钱还会害了他们。


话虽如此,但中国人都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多留点钱,中国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也要为后代着想,尽量给儿子多留点遗产。平民尚且如此,大人物更甭说了。

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不为吃和穿,请我也不来。如果哪个朝廷官员说他两袖清风,实在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因为封建社会官场就是要用钱开道,没有钱,当官的一天都混不下去。

在晚清官场中,袁世凯不算什么贪官。但袁世凯向庆亲王奕劻送礼一次最少都是十万两银子,给荣禄送礼更是不惜血本。

载沣当年要杀袁世凯的时候,也是奕劻极力劝阻。两个人不沾亲不带故,奕劻为什么要报老袁的命,不就是钱花到家了?辛亥革命的时候,袁世凯为了让清廷退位,让奕劻当说客,一次行贿300万。袁世凯又不会印钞,自己的俸禄多少年能赚那么多,说白了不都是贪污的吗?

袁世凯行贿几百万两还不被称为贪官,而李鸿章有贪官之名,大家可想而知李大人捞了多少。


李大人有没有贪污呢?请看对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这副对联是清朝晚期的时候,在苏皖一带民间流传的,非常生动、形象。

“司农”是指曾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在明代被称为“大司农”)常熟人翁同龢,而 “宰相”指的是就是“合肥人李中堂”李鸿章。上联是人们用来讥讽李鸿章的,意思是有李鸿章这样的宰相,天下人都瘦了,只有他一个人肥了。

而当时中国的日本留学生中有一个顺口溜:洋务洋务、中堂报复,中兴中兴,孝达成精。中堂说的是李大人,孝达指的是张之洞。


李鸿章在为大清谋幸福的时候,也为精心为后代打算,为子女铺路。三个儿子当上外交官,女儿傍上了大官。

据李鸿章的心腹——留学生之父容闳(hóng)说,李鸿章至少留下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家产给自己的子孙。费行简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支持这一说法,并进一步指明李鸿章在合肥、安庆、京师、芜湖等地置办的大量田产、房产。

李鸿章哪来那么多钱?正像顺口溜说的,洋务运动让李大人吃回扣,拿提成。别忘了李中堂还把有兵工厂,朝廷投资,管理权却在李鸿章。

如果李鸿章仅仅是中饱私囊,倒也无伤大雅,贪欲是人的天性,无可指责,属于小节。


但是,李鸿章曾经为了钱而出卖过民族利益。

据一份来自冬宫的档案记载,在1896年的6月,李鸿章在签订《中俄密约》的第二天,就在道胜银行主管的牵线下与维特签订了一项秘密议定书,后者为沙俄的时任财政大臣。

双方商定,如中东铁路成功修筑,该银行会拨款300万卢布作为对李鸿章的酬劳,分别在清帝批准条约、签订筑路合同与铁路竣工时各付100万。为此道胜银行特地在分行的账册中为李鸿章开户,在8月份就将首期的100万卢布交付到李鸿章手中,在第二年则陆续支付了170万卢布。

而这个华俄道胜银行并不是一家单纯的金融机构,而是沙俄掠夺中国的帮凶,腐蚀中国官员的掮客。


这种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金钱的行为,已经不是普通的腐败问题可以概括的了,而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

我们无法搞清李鸿章一辈子究竟赚了多少黑钱,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他的身后事。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的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李家的财富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而且她家还属于李家的旁支,继承的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遗产。

然而即使这样,在张爱玲童年的记忆里,他们家依然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多地拥有各种洋房别墅。张爱玲从小就有私人教师教授英文,家里有汽车接送上学,这种条件在她那个年代,即使在上海也是非常少见的。


而张爱玲的母亲也继承了家里的一部分遗产,其中大部分是文物。她的母亲一辈子都不工作,靠着出售这些文物,在英国生活了大半辈子。即使在今天,在英国生活一辈子也需要一笔巨大的开销,更何况在当时落后贫穷的中国了。可是张爱玲的母亲却可以靠着这些文物坐吃山空了一辈子,可见数目之巨大。一个三代旁支的后代都可以继承如此之多的财产,李鸿章的家产可见一斑了。


小约翰


李鸿章贪污了多少钱?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李鸿章贪污了多少钱?

(1)李鸿章曾经担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重要职务。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和推行洋务运动迅速积累巨额财富。

(2)李鸿章与盛宣怀两人官商勾结。李鸿章利用商人盛宣怀出面经商赚钱,暗中赚了不少钱。

(3)李鸿章并没有像和珅那样被抄家清算。所以李鸿章到底贪污了多少钱?他的家产到底有多少?恐怕只有他和他的家人才知道。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

在评价李鸿章之前,先看看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有功有过。

一、为维护满清政府的统治,他做了很多事。主要有:(1)李鸿章多次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等等。

(2)李鸿章购买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组建淮军(陆军)和北洋水师(海军),加强国防力量。

(3)李鸿章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先后筹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江西兴国煤矿、天津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我国军事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等等

二、再谈谈李鸿章的过失。主要有:(1)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和推行洋务运动趁机中饱私囊,迅速积累巨额财富。

(2)李鸿章担任满清政府高级官员期间,对外国的侵略和挑衅总是妥协退让,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签订多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3)在中国的土地上,每次因为外国人欺压中国人,因此产生中外矛盾的时候,李鸿章总是袒护外国人,帮着欺压本国的同胞。

(4)李鸿章把淮军(陆军)和北洋水师(海军)看成是他的私人财产。当中国与外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总是极力避战求和。

(5)李鸿章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一带。他也认为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的西方列强。因此,李鸿章重视海防,轻视陆地边塞防御。当俄国和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的时候,李鸿章居然无耻地主张放弃新疆等地。

从以上总结的几点看,李鸿章是满清政府的忠臣。但是他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他更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寒松722


晚清四大名臣之中的李鸿章,也是其中最能贪墨之人。

李鸿章,兴办淮军,抗击太平天国,这都是李鸿章一生的亮点,而李鸿章一生污点更多,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在李鸿章的主持之下签署的,可以说这两个条约,让李鸿章背尽了黑锅。

当然了,李鸿章除了背黑锅以外,还有一项恶习令人不齿,那就是喜欢贪墨。

李鸿章有多少钱财?李鸿章的钱财的确是不可数的,毕竟李鸿章也未曾经历过抄家,到底有多少私产,却是没人能说的清的。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那就是李鸿章贪墨了大概四千万两白银,李鸿章的买卖遍及各个行当,不说洋务运动的众多实业公司,很多票号,银行也都有李鸿章的股份参与其中。

李鸿章是如何敛财的?李鸿章的资产可能达不到几千万银两,但绝对不会比这个少太多。

李鸿章的敛财手段之一,盛宣怀。

直接提起盛宣怀,想必熟悉的人可能不会太多,但如果说起来红顶商人胡雪岩,相信没听过他名号的人几乎没有了。

胡雪岩背后站着左宗棠,盛宣怀背后的人自然就是李鸿章。

盛宣怀为清庭贡献无数,经盛宣怀的手办理过的业余很多,无论商业,铁路,亦或是矿产,但凡是当时的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有盛宣怀的影子。

李鸿章是盛宣怀背后的人,盛宣怀赚钱的同时,李鸿章只会赚到更多,毕竟正是因为有了李鸿章,盛宣怀才能够获得钱财无数。


除了盛宣怀之外,李鸿章还从卖国条约里吃回扣!

1896年的时候,俄国与大清签署了中俄条约,这一条约不用想,肯定也是卖国条约。

当时的李鸿章与沙皇密谈了很久,两人的讨论内容自然少不了关于东北权益的,而在这以后,李鸿章竟然在华俄道胜银行中多出了三百万卢布的钱财。

在华俄道胜银行中,李鸿章先后派人从银行里取过一百七十万卢布的钱财,要说这跟沙皇没关系,想必是没人会信的。

李鸿章签署的卖国条约,还可以说是背黑锅,但从俄国那边吃回扣,却是百口莫辩的。


当然了,李鸿章虽然贪墨众多,但其中一大部分都用于淮军等军费支出,真正就在李鸿章手里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

而就是这部分,竟然也有几千万两,由此可知李鸿章确实是贪墨严重。


魏青衣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李鸿章贪污了多少钱,史书没有记载,所以也无法说出具体,但如果问他贪污的程度,那就是富可敌国;关于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这个问题,只想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为什么这样评价李鸿章?在《晚晴七十年》中,李鸿章是与周恩来总理并列的,他一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人。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试问李鸿章前半生意气风发,创建淮军,剿灭太平军、捻军叛乱,保卫国家、效忠朝廷。开办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军工业,为国家自强求富努力,在古今中外有几人能比?

他的早年遭遇

李鸿章三十八岁的时候依旧怀才不遇,这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一半,但他当时依旧是一个芝麻小官,因为是汉人的身份,所以在清朝的时候确实是无法担当重任。古语说,时势造英雄。鸦片战争爆发 ,农民起义频起,太平天国运动一触即发,李鸿章凭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而成功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了走向权利的顶峰之路。

为何被一些人成为是“卖国贼”?

李鸿章一生创淮军,建北洋,办洋务,对内剿太平军、捻军,得胜;对外中日甲午海战失利,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外交,洋人只知李鸿章,不知清政府,可见一斑,这也是对他批评最多的方面,但弱国无外交,在当时清政府的统治下,李鸿章又能怎样?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大多数原因都是认为他签署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更多的是因为他先后签署了两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从实际出发,他当时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了,虽然背负千古骂名,但是他仍是义无反顾地效忠于清朝皇室的。

总结

时势造就了李鸿章,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开始,辉煌于兴办洋务,落寞于中日甲午。少年长成的境遇经营出圆滑于官场的李鸿章,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和肆无忌惮的列强造就了谈判于桌面的李鸿章。虽然到各个条约时,愤然怒目,难以细读,却也无法将愤怒之情全然抛给他。他何尝不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他的大清。但是,少了坚强的后盾,仅凭个人的力量,如何止的住整个体制的衰败。作为大清的臣子,他虽然有一腔热血,但无奈中国统治的昏庸,加上没有超世之能人的引导。他仅仅把中国的希望抱在学习西方的洋枪大炮之上。他在中国算的上杰出的外交家,但是相比于世界各国,他仅仅是小角色。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为了主子的欢心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许,这不应该怪他,时代如此,他又能怎么办?在列强之间苟且存活,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最大化,出卖了很多很多主权,尤其是领土!一直到今天,到将来,都会被世人唾骂。当时的朝廷,没有比他更强的人,腐败横行,封闭愚昧。如果换作其他人,未必能达到他的水准。

李鸿章这一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忠心耿耿为国操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国尽忠为民尽力,是一位尽忠竭力的报国者。


阿康同学


李鸿章,字中堂,历史上对他评价是褒贬不一。李鸿章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都一直称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慈禧太后认为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日本首相伊滕博文认为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中国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贪官,贪污受贿了巨款。但是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这个很难盖棺而定。小编七彩飞扬却认为他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爱国者。

李鸿章是一个受贿巨款的贪官

李鸿章是一个贪官,这个是不假。他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呢?

晚清都流传一句“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个宰相就是李鸿章,他是安徽合肥人,他当了宰相就使得“天下瘦”,就是说他聚敛财产能力之强。

李鸿章的财产到底有多少呢?可以从他直接的遗产分配可以看到财富之多。如在遗产分配中,第一条就是

“庄田十二块,坟田一块,堰堤一道,桐城内产业四处,省城安庆房四处,留作李鸿章发妻周氏祠堂开销之用,由经芳经营。”

在遗产分配的第二条写道:

“合肥县撮城庄田一处,留作葬于该地的李鸿章两妾以及经芳发妻开销之用,由经芳经营。”

在遗产分配的第三条写道:

“合肥庄田两处,为经述之祭田(这时候的经述已经死了),由经述子国杰经营。”

遗产分配的第四条写道:

“合肥田产两处,庄田三处,坟地一处,留于经迈作为其死后祭田墓地,经迈经营”

李鸿章还有许多遗产分配的纸条,如出售在上海价值约四万五千银子的中西合璧房产,把南京、上海的两处房产都出售。他在遗嘱中写道,在他死之后这些房产每年的收入,可达到两万。李鸿章所置的田产,每年可以收租是五万石,在合肥巢县、六安等田产每年收入可以是两万石。当时,晚清安徽地价大约是每亩七十四两白银,李鸿章在安徽田产大约是六万亩,价值约四百四十四万元银元,换成白银就是三百二十多万两,可以看到他聚集的财富之多。

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是9000万左右。李鸿章遗产就是几百万白银,再加上一些不动产,如招商局和商铺的收入,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清朝财政收入的一半了。

李鸿章聚集财富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他在担任外交官的时候,与英国的洛希尔爵士私下交情是比较好。两人还在私底下互动信件,李鸿章也亲笔签名赠送给洛希尔爵士自己一张照片。

在1899年,英国福公司成立第三年的时候,李鸿章就借助于汇丰银行向洛希尔爵士一共汇款4203英镑(大约四万两白银)购买福公司的股票。之后,洛希尔爵士就对李鸿章回报福公司的财务状况。福公司利润一直都是非常惊人的。注册公司时候是两万英镑(约20万两白银)。可是,在1898年,公司在搞定河南和山西一带的开矿协议之后,公司股票飞涨到10.6万英镑,增值达到五倍之多。

可以看到,李鸿章聚集的财富之多。此外,李鸿章也签署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俄国大臣回忆,李鸿章在签订中俄条约的时候,受贿有300万卢布。

在评价李鸿章贪腐上,实质贪腐也是晚清官场一种潮流现象,他也不是当时典型的反腐案例。而且,李鸿章与其他官员相比,对朝廷贡献是比较大。如明朝的张居正也是贪腐严重的宰相,却都是“治世之能臣”。

李鸿章是“生不逢时”的爱国者

邓小平曾说过,在二十世纪如果不把香港和澳门收回来,那我们就是李鸿章了!邓小平一直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李鸿章确实是签订了很多卖国不平等条约,但是清朝统治者却是慈禧,李鸿章只不过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属臣。领导叫员工去办一件坏事,不可能责任就在于员工吧!

先看看李鸿章与列强签订的卖国不平等条约

1、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

2、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3、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白银20万两。不仅按英国政府的意图结束了滇案,而且英国由此实现了它十余年来企图在华扩大通商特权的愿望,得到了入侵我国西南边境(西藏和云南)的所谓“条约权利”。英国从《中英烟台条约》中夺得的各项在华权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强“一体均沾”。《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

《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以上等等。

这些不平等条约,直到今日依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愤慨!但是,我们想想,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不是作为中国谈判代表李鸿章不够强硬,却是国家的综合国力。晚清中国的积贫积弱,使得李鸿章得不得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对于清政府来说,重用李鸿章就是一种延续自己政权生命的举措。在满清朝廷中,没有能拥有像李鸿章一样与外国列强斡旋能力的大臣。清政府一切涉及外交领域的事物,都要李鸿章亲自出马。当时,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几乎签订了所有的卖国条约,弄得自己里外都不是人。签不签都是上级的命令,为啥总是他去签才是问题的所在。就好比领导叫员工去做一件错事,不可能指骂员工的错误。有时能力太高也不是好事情,清政府让李鸿章代表做错事,他做得越多错得也越多,本质上却都是一种无可奈何。所以,李鸿章也只是一个“背锅侠”。

在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谈判桌上,李鸿章为了维护风雨欲摇大清的利益,充分发挥自己“痞子外交”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尽可能在割地赔款条约中维护中国的利益。有人拿李鸿章签订的丧权辱国《马关条约》为例子,说他是一个卖国贼,白白给了日本这么大的好处。但是,当时满清统治者叫李鸿章这个大臣去做了,李鸿章也只能去做。这一种就叫做担当。

如在签订《马关条约》在日本马关,当时日本谈判代表伊滕博文对大清代表李鸿章说的,没什么好谈判的,你们需要就是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做选择就好。如果你们选择不允许,我们将继续开展,这就是当时谈判桌上形势。

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战败国是没什么资格在谈判桌上要利益的。“人物刀俎我为鱼肉”,就在这一种很艰难的谈判形势中,李鸿章都还是据理力争了。如在割让台湾给日本时候,李鸿章反复要求再延迟时间。当时伊滕博文这个恶棍却这么回复:“食之未咽,饥甚。”翻译为白话文,就是“老子吃到了嘴里,却没有咽到肚子里,饿得慌呢!”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是李鸿章谈判的对象,一副贪婪无厌的侵略者嘴脸。

当时,李鸿章在谈判桌上的不卑不亢与日本抗争,也惹怒了日本国内舆论界,日本的反华情绪由此也高涨。当时,李鸿章在一次谈判结束后回旅馆的路上,被一名日本浪人开一枪中了面颊。可是,就是这一枪使中国因此事少赔偿日本一亿两白银。最后在《马关条约》文本上,中国的赔款金额由三亿两白银变为二亿两白银。

实质上,如果这些不平等条约不是由李鸿章签字,中华民族可能会遭受更大的灾难。当时割地,大多数是边疆的不毛之地,作为中华文明本土——汉人居住的“汉地十八省”都是能保存下来,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在赔款上,李鸿章都是尽可能把赔款金额给减少。而且,这些文本和割地赔款的条件,都是请示了朝廷之后才签字的,代表就是清朝的朝廷。

可以看到,李鸿章为了维系清政府这个衰老的帝国,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维护是一个中世纪的封建帝国,它乃是一艘在大海里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船,能补多久就多久,这都不他能控制的。

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在1896年就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他当时从中国到俄国,然后到了英国、普鲁士(德国),然后去了美国,之后从美国到日本再回到中国。当时,他看到了这些国家的首脑,如普鲁士的俾斯麦、俄国的皇太子、美国的格兰特总统等。在坐美国轮船到达日本横滨的时候,准备换招商局的船回国内。李鸿章就倔强得很,直喊着终生都不踏日本的土地!这就给当时很多船员一个难题,最后美国的船和招商局的船只能凭借做了一个跳板,李鸿章这个老头子就冒着生命危险,巍巍颤颤走在跳板上过去了,始终没有踏上日本的土地。这一个行动,可以看到都是爱国的行为!作为一个老头子,也只能用这个方式表达自己爱国。

在李鸿章这一次航程中,他不断接受记者的采访,跟西方人说欢迎他们到中国投资和贸易。如在英国的时候,英国汇丰银行就搞了一个酒会欢迎他,在酒会上他也是欢迎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在美国接受来自《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是持着这个观点。当时他说:

“只有当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这四样得到最好的搭配时,我们才能够创造财富。欢迎到我们国家投资,让大清国的很多劳动力、土地资源能够发挥它的潜能。不过像什么铁路、矿山、电信这些东西我们还是要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是国家安全问题。”

可以看到,李鸿章是看到经济发展才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国家安全问题在于掌握铁路这些垄断行业。虽然李鸿章是一个能臣,却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不能轻易骂李鸿章卖国。至少李鸿章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尽可能维护大清的利益。

李鸿章是清朝的中兴之臣,有着忠君爱国思想

李鸿章对国家最大贡献是兴办了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进程,从这一点上看他是对国家有贡献的,是挽救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命运,是爱国者。

李鸿章有能力、有远见和国际视野。但是,处在时代环境限制能力的发挥。他知道清王朝腐朽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但是,受到儒家忠君教育职能让他尽力维护晚清这个风雨欲摇的王朝。于是,他发起了洋务运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因为他意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条铁路、第一家外文翻译官等等。他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的民用企业和军事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他还积极创办了中国的海防,筹划了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通过兴办新式学堂和派人出国留学,培养近代科技人才和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鸿章乃是中国近代化之父。

李鸿章所做一切,都是心知肚明。他的一生都在做一个大清的裱糊匠。当时中世纪的中华民族和西方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失败是必然的。但无论如何,李鸿章是一个爱国者,是不容分说的。没有李鸿章,清朝在列强面前败得更加惨。所以,他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爱国者!


七彩飞扬


李鸿章毕竟没有经历过和珅式的抄家,所以他贪污了多少钱,这是外人无法知晓的,但人皆称“宰相合肥天下瘦”,应能看出一些端倪,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西学东渐记》估计,约合白银四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年财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

李鸿章直系子孙留有一份《分家合同》,如今在合肥大兴集李鸿章享堂的陈列栏展出,现简单合并如下:

1、庄田12块、坟田1块、堰堤1道,安徽桐城县产业4处,省城安庆房地产14处。

2、合肥县撮城庄田1处;合肥县庄田两处为李经述之祭田;合肥县田产两处,庄田3处,墓地1处;合肥县东乡李文安之墓地及祭田1处。

3、李鸿章在合肥县、巢县、六安州、霍山县之其余田产及其在庐州府、巢县、柘皂村、六安州及霍山县之房产,均为李鸿章祭田及恒产。上述田产房产永不分割、抵押或出售。

4、上海一价值4万5千两白银之中西合式房产;江苏扬州府一当铺1处;位于江宁(南京)、扬州房产各1处。

5、江宁学馆分与孙子李国杰作宅邸,扬州一处房产分与李经迈作宅邸。

6、李氏六兄弟,仅在家乡合肥,“每人平均有十万亩”土地,“其在外县更无论矣”。人称氏六兄弟,“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而不得其详”,分家时“析为五,每房见银三十五万两,田产典铺在外。六房早卒,遗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银二百万两与之,而五房极富,家中田园、典当、钱庄值数万元不算,就芜湖而论,为长江一大市镇,与汉口、九江、镇江相埒,其街长十里,市铺十之七八皆五房创造,贸易则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

以上仅为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产部分,在外置的私产并不在内,而私产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岛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国银行的存款,更是不计其数。

现在李鸿章家族有多人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从1862年成为江苏巡抚到1901年死去,督抚级官员当了38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就暗示部下抢劫掠夺钱财,大发战争财,成为封疆大吏后,利用手中职权更加痴迷聚敛家财,李鸿章主持兴办系列洋务企业时又借机大肆敛财。1897年底,沙俄租借大连、旅顺,李中堂收中介费50万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一个亿)。

人说李鸿章忍辱负重签定包括《辛丑条约》在内的30多个不平等条约,实际上他是在替清王朝背锅。也有人说他就左宗棠带着棺材收复新疆全境的情况下,李鸿章还力主张割让伊宁地区,是个汉奸和卖国贼。

李鸿章虽贵为大清枢臣,在五千年家天下历史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鸿章不过是清廷的一具御用工具。

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巨额赔款以及割让大片土地把李鸿章推到风口浪尖,有人提议杀了李鸿章以泄国人愤怒,军机处给光绪的奏折中说到:“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还算公允。

面对日本的苛刻条件,李鸿章多次电请北京,回复只有“着鸿章酌量办理”,这样就成功的将卖国的罪名推到李鸿章的头上。

同样一幕在《辛丑条约》时又再次上演,对于八国联军提出的条件慈禧给李鸿章的电报中说到“应准照办”,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11个国家签订合约,和约签订之后以慈禧等人并没有受到责难,李鸿章成了“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作为大厦将覆的衰弱国家的大臣,每次谈判李鸿章无异于与虎谋皮,对不平等条约他也曾据理力争,然而清廷实力羸弱,他又不得不接受屈辱要求,实属无奈之举。

话又说回来,他敢不去吗?


美丽青春您真痘


李鸿章是满清末年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响当当的满清重臣。他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合并为中兴四大名臣。但与其他几个人相比,李鸿章可谓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大贪污犯,同时也是卖国贼。

其他几个人尤其是左宗棠,在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左宗棠是相当清廉的,他死的时候他家并没有多少财产,和李鸿章不一样。李鸿章家里实在是有太多钱了,以至于宰相合肥天下瘦一说。李鸿章有多少钱光他临死前,分配的明面上的财产,就有数百万辆银子之多,而私底下的隐藏的,恐怕只会更多。

而张之洞曾国藩可没他这么多钱,而且李鸿章还是被人诟病为一个卖国贼,尤其是在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过程中,他可谓是签订者。虽然有人为他抱不平,说他只是执行满清的命令而已,但是毕竟是他代表中国去签订这些卖国条约的。而且他很多时候是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欺压中国人,所以很难说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爱国者。

尤其是中法战争之后,中国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而李鸿章却另一处一合并且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让法国人感到非常的意外。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对,就是李鸿章毕竟只是代表朝廷去签订条约条约的,他并没有权确决定不签订这个条约,所以签订条约可能真不是他的错。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先不说贪不贪的事情,也不说好坏的问题,在我看来,李鸿章缺了一种骨气和勇气。

看看左宗棠,同样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人家带着兵打沙俄,打法国,整顿军机,当时,上海租界有列强放上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就让侍卫把牌子砸了,还坐着自己的轿子到租界内环游示威,列强知道后,不仅不敢拿他怎么样,还派巡警给他给他开路。

他活着的时候,俄国人怕他,法国人怕他,英国人也怕他,他死了,这些列强都在庆贺。

左宗棠带的兵,武器装备比李鸿章的淮军还要差,可照样打的让列强不敢放肆,反观李鸿章,手握装备全国最好的淮军,最先进的北洋海军,动不动就主张和谈,你说装备差,打不赢,想和谈,国力不如人,要和谈,那为什么同等情况下,甚至更差的情况下,左宗棠就可以打的洋人都怕他?

这根本原因除了个人才干之外,最根本的还是李鸿章缺了一种骨气在里面。


烟郭说历史


本人认为李鸿章是爱国者,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本人总结了两个观点。第一在西方列强入侵时,李鸿章在事件中积极的为国家主权与列强国做斗争,而且也是晚清四大复兴都之一,努力的挽回国家主权利益不受列强国入侵,只是由于当时统治者的腐败,无法挽回当时的局面。第二在英国要求在香港租100年时,李鸿章力争的出租99年。是因为当时李鸿章懂得当时国际法律中有一条规定。就是当本国的土地出租给外国时100年,那么土地不再是属于本国。所以当时李鸿章忍受国内的辱骂,也当着列强国的压力,力争把100年挽回了一年,才使得今天香港还是属于中国。所以关于李鸿章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的看法,我认为是爱国者,这只是本人个人的观点。




黑白3520


怎样评价李鸿章,可能更多的应当放在清未的历史层面上来看才为相对客观,公正,合情,合理,事实上晚清整个社会状态己是必然走向哀落的节点上,首先是制度上的腐朽,经济上的保守,生产力还是农耕靠天吃饭,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具有一席之地,至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雅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纷纷挑起事端清政府除了赔偿便是割让土地,或租借,或大开门户通商,一个面临消亡的清政府能撑门面的怕就只能靠李鸿章等几个大臣了,从洋务运动看在当时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节点在于没有从本质上变革社会制度因而必然失败,李鸿章签马关条约应代表的是清政府,若完全归于李鸿章个人所为有些说不过去,就今天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弱国无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