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石激起千層浪——新邵縣坪上鎮疫點村廟山村114個家庭捐款側記

紅網時刻3月4日訊(通訊員 李金雄)“黨員巡邏很辛苦,還帶頭捐款,我是普通村民也不落後。這個款,我捐定了!”任性的李典華又倔強了起來,村幹部感激的記下了:“李典華,1000元。”3月2日下午,說了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不再接受村民捐款,卻讓李典華給打破。這是成為坪上鎮唯一出現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廟山村發生的可喜變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邵县坪上镇疫点村庙山村114个家庭捐款侧记

圖為李典華(中)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

說起李典華,是一頭犟牛,一點也不過分。高鐵新城搞建設,鄉賢反哺家鄉投資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需要流轉村民的土地,不甚理解的他曾多次阻撓,說現在的村幹部是敗家子,幹起了“買家當”的活。黨員們紛紛勸說,宣講黨的政策和各地的變化,他才勉強答應先看看再說,一看生態園徹底改變著家鄉,他的思想開始變化著,陸續主動領回了流轉資金,後來還積極參與了徵地丈量。這不,中央號召黨員捐款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他就坐不住了:“這回可不能再落後。”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村情複雜,公德教育缺失,發展環境不優,村級班子不團結,信訪矛盾突出,甚至發生阻工鬧事。一段時間,廟山村貼上了“問題多”的標籤。1月29日,新邵縣坪上鎮廟山村確診2例武漢返鄉新冠肺炎病例。並不顯眼的小小廟山村成為疫點村,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為了做到無死角的防控,村黨支部在報告上級同意後,實行最嚴厲的居家隔離,採用了封村“禁止外人進入,嚴禁村民外出”的措施。從一開始村支部就率領黨員志願者進行全面消毒,簽訂好居家隔離承諾書,提供醫用口罩等防控物資,還組織巡邏守卡,及時傳達各級政府的防控指令,輔導防控知識,提高了村民的防控能力。同時,開通了防控微信群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村民的恐慌,倡導健康的生活習慣。點點滴滴,將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關愛之情傳遞到了人民的心坎上。

但是,2例確診病例壓在全村頭上,總有些讓人窒息的感覺,一些劣習還暴露出少數村民的劣根性。貨車司機佘建國想著給冷水江鐵廠運送建材,一聽說是廟山村的,連連擺手;“線人”舉報武漢返鄉確診病人張某與鎮領導及村幹部聚集用餐,雖是子虛烏有,鎮村第一時間進行排查摸底,縣紀委都前來調查核實;極個別村民不顧防控要求跑到村部:“太陽這麼好,你們倒是到處走,給我們都發個口罩出去逛逛唄!”2月18日,三位不聽從黨員志願者勸離的老人曬著太陽打起了字牌,被“四不兩直”的市委領導逮了個正著。防控的成績一瀉千里,村黨支部的同志和黨員、組長、村民防控志願者點燃的“為村譽而戰,全勝謝黨恩”遇到了莫大的挑戰。

2月20日,武漢返鄉確診重症病例張某出院,全村大大鬆了一口氣。有了前車之鑑,作為出現了確診病例疫情的疫點,防控工作依然比其他村更為嚴格,網格化管理細化到了每一個網格,每一個人,巡邏守卡隨時可以看到黨員和紅袖章的身影,儘管一個月的防控已讓全程戰“疫”的同志們有些疲憊,卻沒有一個人退縮下來。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頭捐款的新聞一出來,黨員、村民們都在等著命令。等來的是沉默,黨支部商議還是不發通知不發動,黨員自願捐款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只及時在黨員微信群公佈捐款情況。

一石激起千層浪,“黨員扛責任,群眾不落後”,紙是包不住火的。村主任張興初不是黨員,他默默的捐出了100元;遠在長沙的曾平硬要副書記幫個忙,將自己微信捐款的2000元上交村裡:“雖然不在家,但看到你們黨員‘逆行’防控在最前沿,真的很感動,略表心意,請給我這位普通的村民一次機會”;紅袖章謝志遠、張麗夫婦是巡邏守卡志願者中的年輕尖兵,每天戰“疫”在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硬塞給村幹部1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謝長友掏出了100元:“搭幫黨和政府幫咱們脫了貧,在高鐵新城易地安置解決了住房,還給我介紹到扶貧重點產業大同福地公司就了業,一個月3000元的收入,養家致富有了盼頭,明朝得給孩子找個媽”;二級士官李洪波遠在江西軍營,知道消息後捐來500元。其父親怕落了後,跑到村部硬要捐款200元,“他是他,我是我”;截至3月2日20點,在35名黨員捐款同時,17對“父子兵”同捐款,12個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齊獻愛心,全村114戶村民133人自願自發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達25868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