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戰役呢?如何評價這些戰役?

咚咚每日心理學


橫城反擊戰志願軍的血淚史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場特殊的戰役,這場戰役影響深遠,從結果來看,我軍共殲敵12000人,俘南朝鮮軍7100人,美軍500,可謂是大獲全勝,戰果頗豐。

但是在美國的歷史出版讀物的記述之中這場戰役卻都被默契一筆帶過,似乎並不願意就此多提,惜字如金。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那些簡單的幾行字真的能描述這場戰役嗎?又或者這場戰役真的不值得重視?

我想未必,恰恰是因為在這一場戰役讓自詡為“世界第一”的美國感覺到刻骨銘心的恐懼。所以他們在逃避,逃避他們在朝鮮戰場上遇到的夢魘。

這一場戰役便是發生在1951年2月11日夜的橫城反擊戰。

橫城反擊戰,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們

事件之初“聯合國”軍本來在第三次戰役打擊下,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但是“驕傲”的美國人他們並不服輸,為挽回敗局,於1951年1月25日開始,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統一指揮,在全線發起以漢城為主要突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

在西線聯合國軍受到了極大的的阻力,他們遇到了中國第三十八軍、第五十軍,這些勇士用血肉之軀阻擊聯合國軍向北反攻,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推進困難,但是在東線方向聯合國軍以快於西線的速度一路推進,於是從整個戰線上突出了出去,形成了孤軍深入的勢頭。

戰場上出現的這種狀態,使正對戰場局勢十分憂慮的彭德懷突然感到扭轉被動局面的機會可能來了。戰場上的戰機稍縱即逝,必須果斷地抓住且利用。

2月5日,彭德懷電令第四十二軍和北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對東線北進的聯合國軍進行阻擊,以減輕西線中國阻擊部隊的壓力。同時,鄧華指揮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軍奉命向東移動,以待尋找戰機。

2月5日,鄧華指揮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軍奉命向東移動,以待尋找戰機。火藥味在彼此醞釀著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讓我們來看看,2月9日聯合國軍在東線的態勢:

戰場分為三個部分:

一、美國第二師二十三團和一個法國營被中國第四十二軍阻擊於批手裡以北。

二、南朝鮮第八、第五師進至到橫城以北的豐水院、上蒼峰裡、釜洞裡、梅田裡一線。

三、南朝鮮第七師、第九師以及首都師則拖後於下珍富里、江陵一線。

此後彭德懷發出了一通電報,具體地分析了雙方的具體情況和未來的部署。整個命令的大概意思如下:

砥平裡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美二師、二十四師各一部及法國營合計為八到九個營,如我攻擊該敵一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利川地區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鮮第六師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師三十八團與美七師均可來援,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與美空降兵一八七團亦會策應。

假如我兩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水原防線之美軍亦可能抽出二至三個師東接,這樣萬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戰,甚至洪川至龜囧頭裡公路被敵人控制,則我將處於極為不利情況,這一步必須充分估計到。

根城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第五、第八師及美七師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團,但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把敵人打亂的把握較大。

如果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擴張戰果,這樣可能將敵人的整個部署打亂,對我而後作戰有利……前電提出先打砥平裡,此電決定先打橫城附近之敵,如無意見,則請鄧金韓依具體情況部署之。

由於考慮到美軍和法軍可能出現的強大火力會對我軍造成較大的損失,彭總的考慮是非常理性的,志願軍與其去和美軍和法軍這些傢伙硬碰硬,不如去挑個軟柿子捏,而被彭總盯到的軟柿子就是在橫城方向的南朝鮮軍隊。

在整個戰略構思之中彭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構想,但是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彭總也無法確定最後出現的具體情況,但是他明白如果反擊失敗,以現在的情況志願軍已經節節敗退到了極其危難的時候,聯合國軍根本不可能暫緩攻勢,所以這一場反擊戰必須打,而且必須要打好。

彭德懷下令要求西線的第三十八軍和第五十軍要不惜一切代價遲滯美軍北上的步伐,同時將大兵團快速的集結到東線。一場令美軍避諱至今的戰爭即將到來。

橫城反擊戰爆發!

鄧華兵團首先的反擊目標是橫城西北的南朝鮮第八師,他們並期望由此打開缺口,向原州的美軍防線進擊。具體部署為:

第四十二軍,以一二四、—一七師為先頭部隊,向橫城西北鶴谷裡、上下加雲防線進攻,切斷南朝鮮第八師的退路。

以一二五師前出至橫城西南介天裡、回巖峰地區,阻擊敵原州方向可能出現的援助,並策應第六十六軍作戰。

以一二六師配置於砥平裡以北地區,繼續牽制砥平裡之敵。

第四十軍(配屬炮兵二十九團一、三營)由正面向橫城西北的南朝鮮第八師突擊。

第六十六軍以一九六、一九七師向橫城東南方向突擊,切斷橫城之敵的退路。

第三十九軍為預備隊,配置於龍頭裡東南地區,逼近砥平裡,如果反擊作戰開始後砥平裡敵人南逃,予以堅決追擊。

2月11日,下午,彭德懷以個人名義致電人民軍前指及各軍團長並報金日成:

“此役志願軍以四個軍主力由西向東打,為使這一戰役獲勝,關鍵在於人民軍和志願軍第六十六軍能否按預定部署完成斷改退路。此一戰役勝利是鞏固以往的勝利,擴大中朝兩軍反侵略戰爭的國際影響,爭取時間整訓部隊,否則,敵將破壞我軍休整計劃。所以,此役是特別重要的。望請同志轉告各級幹部和全體戰士,大家努力發揮積極性,克服困難,要求你們英勇頑強地消滅敵人!預祝毛澤東與金日成領導的人民軍隊勝利萬歲!”

土氣可鼓不可洩。但是,對這次橫城反擊作戰是否能取得勝利並達到預期效果,彭德懷心裡依舊不踏實。在他給各軍發出電報之後,他給毛澤東緻密電如下:

因砥平裡反擊之敵均有相當工事,因此估計砥平裡之敵一兩天難以解決戰鬥,現改為攻擊橫城周圍之南朝鮮第五、第八兩師及美七師之十七團、空降兵一八七團,已於十一日黃昏開始。如能求得殲滅敵五六個團,估計可能暫時穩定戰線半個月,如反擊不得成功,敵將瘋狂追擊。我軍在三八線很難立穩腳。目前,只有堅決反擊,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爭取時間,穩定局勢,否則將會付出更大代價,困難亦更多。

這一下搞得毛主席也有所擔心,他老人家那時候估計最希望聽到的就是美國人喊疼的聲音。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爭開始了。

1951年2月11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五,黃昏,四周籠罩在冬日的薄霧裡,南朝鮮軍陣地的四周傳出一陣陣異響,那是軍服不斷摩擦積雪的聲音,等那些身上縫著新兵標誌的南朝鮮士兵有所察覺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端起刺刀,在他們的鼻子底下發起了衝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