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东北大雪天遍地虫子是什么现象?

风中的微笑E


在东北地区的冬春之交,有时候会在皑皑白雪上面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虫子,体型有点类似跳蚤,这种虫子叫作“雪跳蚤”,其实它们是在冬天气温升高的晴日里出来“溜达溜达”,现在的研究表明对人体其实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雪跳蚤”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弹尾纲,是一种体型比较小的虫类,但它并不是昆虫,与跳蚤也并不属于同一类生物。从栖息环境上看,雪跳蚤比较喜欢潮湿的温度,像池塘边、湖边等区域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从生活习性上看,它们喜欢聚集,但并像蜜蜂、蚂蚁那样有很强的社会化分工,由于体型微小,当它们聚集的时候可以看到地上小黑点密布,有时看到后浑身会起鸡皮疙瘩。从食物来源来看,它们只吃土壤中的真菌、地衣、腐殖质,有的还可以吃细菌、小型植物等,并不像跳蚤那样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也不会传播疾病,因此对人畜无害。

雪跳蚤的弹跳能力十分出从,其“跳高”的距离可以达到自身身长的50到100倍,这一点可以和跳蚤媲美,不过它们不像跳蚤那样用腿跳,而是用自己的尾部,每当它们受到惊吓或者受外界环境变化需要改变活动区域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上身抬起,使身体与地面呈现一个角度,然后借助尾部与地面的反弹力腾空而起。

近期东北地区气温回暖很快,部分地区积雪融化,原本栖息在雪下依靠土壤表层腐殖质等为食的雪跳蚤,在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其它它们在这种温度下,不单单是在雪上活动,小伙伴们如果细心观察,在积雪已经完全融化的土壤表面,有时候也可以看到它们蠕动的身影,不过由于它们的身体颜色呈现暗黑色,不容易被发现而已,而在没有融化的雪上,雪的颜色和它们身体的颜色反差很大,非常容易观察出来。

春天到来,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很多冬季蛰居的小动物们陆续来到日益温暖的地面活动,“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我在黑龙江生活了几十年,别说我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还会有这事!!!在我的印象里,雪和虫子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因为他们之间至少要相差2个月的时间差。在我们这每年3到4月份积雪才能完全消融,5月份树枝才刚刚开始发芽,基本到6月份飞虫才能刚刚多起来。但是我感觉这事没必要恐慌,昆虫的爆发都是有周期的,比如17年蝉,17年爆发一次,比如蜉蝣,每隔几年就要大规模爆发一次。去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东西叫雪地跳蚤,能在零下六七度的环境生存,对土壤和积雪消融能起到有益作用,不会危害农作物。每年都有这种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阳光仙行者


看到问题中提到的“东北大雪天遍地虫子是什么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不止是在东北地区有,就连在我的家乡河南地区也有过,只是没有像东北的那样多,当然我在河南老家发现这种虫子的时候,也是在小时候只不过这几年也就没有再见到了,记得当时只要下雪天,那么我们当地家家户户喂养的鸡就会跑到雪地里去啄这种虫子吃,之所以这几年对于这种虫子少见了,主要是现在大家的生活卫生环境越来越好了,因此这虫子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条件。

那么在这里我把这种虫子的名字告诉大家,其名为“雪跳蚤”一般我们提到跳蚤就会想到动物身上的一种虫子,其实这种虫子和动物身上的不同,因为雪跳蚤可以在非常寒冷的气候中生存,最低生存的温度在零下的8度左右。

这种雪跳蚤非常小,一般如果没有雪花的存在,我们是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当然对于东北这么多的雪跳蚤集体出现的场景,我个人认为和现在气候变暖导致这些虫子提前出现了。


那么讲到这里就会有朋友会问,下雪天不是很冷吗,怎么还会是气候变暖呢,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叫“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必大家在下雪天和化雪的时候都能感同身受,雪跳蚤这种虫子日常啃食植物为生,因此也被称之为害虫,当然一次性出来这么多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做好植物以及庄稼的保护,防止被这些大量的虫子所啃食造成影响。


纪录乡土


没见过,也没听过,刚才我问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他也没见过这种情况,只告诉我,过去时候清明前后也就是四月份也有下雪的天气,东北种庄稼都是春天种,小麦就是四月份种,麦苗长出来了也有下雪的时候,但小麦的虫子是绿色的,而且只有麦田附近才有,比如想种玉米的地方就不会有,因为玉米是五月份播种。但是现在刚刚进三月而且是黑色的虫子,老人也表示没见过,相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介入了,很快就会有答案的


理性分析评论


这个没啥稀奇的,可能现在网络发达了,都觉得是个事了,我小时候在山上经常看见,特别是阔叶林里面的阳坡,这东西太小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层灰,那时候还好奇这小虫子大冬天的还能在雪地上生存,长大了好奇这种虫子怎么能在雪上生存,就上网查了才知道是啥。我跟别人说好多人都没听说过,可能是我们这比较多吧,我家是吉林白山的


维野子


我从小就出生在东北黑龙江,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东北大雪天里面遍地有虫子,有的只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周围是银白世界,脚走过时留下深深的足窝,不一会飞舞的雪花就把足迹盖的无影无踪。还真没还过雪天有虫子。有生已来第一次听说[what]


精彩的芭蕾舞者


东北大雪天遍地是虫子,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现象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根据科学家目前的研究,这种虫子对人没有害。那么大雪天为什么会出现虫呢?

雪跳蚤不是“跳蚤”

这种虫子名叫雪跳蚤,但它并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跳蚤的住在雪地“亲戚”,它之所以叫雪跳蚤,是因为看起来和跳蚤长得有点像,因此得到了这样一个名字。跳蚤和雪跳蚤都属于节肢动物,但其实跳蚤属于蚤目,而血跳蚤是弹尾虫(弹尾目)的一种,跳蚤有变态发育,经历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而雪跳蚤经过几次蜕皮之后可以达到成熟。跳蚤会吸食动物和人的血液,而雪跳蚤则以腐质、菌类为食,所以目前来说,对人体无害(下图中上为跳蚤,下为雪跳蚤)。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大雪天,如此寒冷的情况下,这种雪跳蚤还能够出现呢?这是因为雪跳蚤体内比较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们可以抵御严寒天气。与很多抗寒冷的昆虫相似,雪跳蚤体内可以行成一些溶点很低的物质,比如高浓度的甘油等等,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组织,它就不会被冷冻,但这些物质可以减慢液体结冰的速度,再加上下雪的时候,雪凝固的过程会放热,所以下雪并不是十分冷,这些虫子出现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虽然我们说这种虫子对人体没有害,但是目前也还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些,避免其他可能的一些不好的影响


三农实事分享


东北大雪天遍地虫子是什么现象?

我曾经在东北黑龙江生活过几年,冬天基本上冰天雪地,气温都在零下十几度,冰雪整个冬季是不会消融的。每年到3~4月份冰雪缓慢消融,5月价树枝开始发芽,到6月份才看到各种小虫子出现和活动。在冬季这冰天雪地气温非常低空气十分寒冷的冬天时候,本地小虫子当入冬时,冷空气到来之前,早以钻进土壤冻层以下冬眠,除此之外,在自然环境中小虫子是无处安身越冬的。近一个多月来,有网友反应这种罕见的奇异现象,满山遍野,铺天盖地地出现小虫子,当时第一次听说,对此是根本无法相信的事情。后来通过各种途径,仔细了解,认真求证,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东北某些地区,出现的这种雪地里有大量的小虫子,说起来形成的原因非常简单。大家在小时候,玩过蒲公英的花球的人,就基本上能够理解这种自然现象。蒲公英开着黄黄的小花过后,便出现毛茸茸的小白绒毛球,是蒲公英种子成熟的时候。当你摘一朵蒲公英小毛球的时候,在空中用嘴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带着尾毛,像降落伞一样,随风飘散在空中,飘落远方。东北局部地区出现铺天盖地的小虫子,就是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一样,从非常繁多的受虫灾地区,经过刮起大能量级别风力的大风,刮走大量的小虫子,升到高空,随着大气环流,携带小虫子的气团,飘移到东北局部地区的上空,在小虫子的重力下,铺天盖地地降落在广阔无边的雪地上,就出现了目前东北的这一幕情景。~


东北局部地区雪地上大量的小虫子,主要种类是蚜虫和螨类小虫子,是在温暖地区植物上寄生繁殖的大量蚜虫和螨虫,随着刮大级别的暴风飘散而来形成的。这此害虫不耐低温,在-5℃~-7℃之间,将会冻死,失去生命而不复存在。这些小虫子降落在雪地上,通过低温,将会全部冻死,不会给植物造成危害。这种现象是由极端气候变化造成的大气环流,将受灾地区的害虫随风迁移飘散而来,形成目前东北地区这种罕见奇怪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就像南方地区降落鱼雨一样的道理。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就在这两天,东北这旮沓里面又下起了大雪,按道理来说东北下雪都和咱们北方人吃饺子和南方人吃汤圆一样习以为常,但是最近这一场大雪,却迅速上了热搜,原因是这次东北不光下雪了,而且还下起了虫子。这个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是在东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大爷也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大家都比较好奇,也比较担心会不会引发什么不好的事情,今天老张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个虫子叫做雪跳蚤,相信很多年龄大一点的朋友听见“跳蚤”两个词的时候肯定非常的心有余悸,因为以前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家住的房子都比较低矮潮湿,屋里面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经常房子里面会有跳蚤。尤其到天气热的时候,那个身上的痒啊,根本就忍受不住。不过跳蚤虽然是吸血的寄生虫,但是雪跳蚤却不是寄生虫,因为雪跳蚤属于弹尾昆虫。

说起来弹尾昆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还记得小的时候咱们遇见的那种黑色的小虫子吗?如果把虫子翻过来放在地面上的话,这样的虫子就会一下子用屁股在桌面上快速一蹦,能蹦二三十公分高,实际上雪跳蚤就和咱们小时候遇见的这种虫子属于近亲。雪跳蚤可以在零下7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活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非常广泛,从海拔6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雪山到夏威夷的火山口都有雪跳蚤的存在。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不必要太过于担心,

本次东北天上下雪跳蚤,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今年立春之后东北平均气温偏高,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经达到零下7摄氏度以上。所以实际上今年温度比较高,造成了这种虫子过早的从土壤里面钻出来活动,很多都爬到树上或者树枝上面,由于最近又突然下起了大雪,虽然这些虫子不怕下雪,但是下雪还是对它们有一些影响的。在气温较低的时候,雪跳蚤为了防止自己身体被冻僵,体内会产生酮类和醇类有机物,这些物质相较于水来说冰点更低。与此同时,这些物质的产生也会降低身体的灵敏度和活性,因此在树上的很多雪跳蚤自然就掉下来了落到白皑皑的雪地上,如果人进树林的话,也会掉到人的身上。

对于雪跳蚤这种虫子,实际上对人是没有多大影响的,更不会寄生在人的身上,所以首先老张可以在这里确定的告诉大家东北下雪天上下的黑虫子基本就是雪跳蚤,而且不会寄生在大家人体身上。但是雪跳蚤很多人都见过,会有很多人说,和之前见到的雪跳蚤不一样,这是因为雪跳蚤总类非常多,可能大家见到的是不同的雪跳蚤。其实雪跳蚤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地下,基本上和我们平时的生活范围没有重合点,所以大家不必要太过于惊慌和担心。


老张谈三农


人们通常说瑞雪兆丰年,是因为寒冬大雪可以把一些寄生虫、病菌冻死,而偏偏在大雪地里面有一种小虫子的存在,这让大家感到惊恐。因为当你欣赏着雪白无瑕的雪景的时候,突然看见出现一片密密麻麻的细小的虫子。就像我国东北大雪地里面就会出现这种虫子,那么这种虫子到底是什么生物呢?

雪地里的虫子--雪跳蚤

这种虫子叫雪跳蚤,它的体积很小,密密麻麻像小芝麻一样,但跳蚤是属于弹尾虫的一种,其弹跳力为自身高度的几十倍,但这虫弹跳不是靠脚而是靠它的尾巴。在下雪天在潮湿的地方更容易找到它们,像湖泊岸边、水渠边,这种虫子能够在低温条件下生存,据科学研究它可以生存在-7℃的环境。

这种虫子虽然可以抗冻,但是还是比较喜欢生长在温暖的环境里,在下了一场大雪之后,雪下面的土壤里是比较温暖的,它就集中在这些土里面,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会爬到雪的表面晒太阳,这时大家就发现了这种生物。

不得不说这些小微生物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大个体生物适应能力强很多,因为不断的进化,它体内能够将冰冻溶解,可以使自身不受到寒冻的侵害。那些抗冻的虫子体内会产生高浓度甘油和其它的乙醇分子,我们都知道乙醇和甘油的结晶点是比较低,这样就可以使结冰更慢,细胞内的物质不容易结冰。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就是,在冬天不要看到雪很干净就要吃,雪里面也是很脏的,有很多微生物。雪跳蚤也有人类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其机体抗冻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