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前段時間抖音很火。很多網友說每次看抖音都覺得自己是低能兒。技藝方面的不說了,刷到了很多個類似的視頻:

北漂三年,年薪百萬,高度自律,一路逆襲。相比於一事無成、甚至花唄、借唄、信用卡負債累累的自己,每個視頻都跟打了雞血一樣,讓人羨慕嫉妒恨。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成功”這個包含了很多定義、標準的形容詞,從我們出生開始便灌注在腦海中。父母要我們努力學習,要比他們強,做個有出息的人。老師告訴我們,努力就能實現夢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甚至長大後的我們,也一直期望自己能有體面的工作,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賺很多的錢。我甚至記得沒畢業時說要月過上萬,畢業後月薪三四千的失落。直到現在工作了幾年,工資還是沒怎麼漲,每天接受到父母的信息都是別人家孩子怎麼成功,怎麼勵志,公務員教師工作多麼穩定,多麼好。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我自己也嘗試過去追求勵志,相信這一萬小時的定律,笨鳥先飛。計劃列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堅持下來的。每當看到喪氣又沒堅毅力的自己,極其失望。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位姑娘,94年,博士都快畢業了,她學語言類的,在不同的國家學習,交朋友。朋友圈裡從來都是異國風情和正能量。很羨慕她的同時,再看自己真的會焦慮崩潰,甚至價值感坍塌。我時常問朋友、問對象,我是不是個很沒用的人。他們都說我很好。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在這個世界,真的有太多人在教我們如何成功了,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去面對失敗。這導致我、我們,在長大之後都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畢淑敏曾在《我很重要》一書中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平凡的,與眾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重要也不是偉大的代名詞,而是心靈對生命的承諾。

互聯網給所有人打開了開眼看世界的機會,卻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把前所未有的浮躁、攀比、虛榮撒向人心。比起問“我可以成功嗎”,我更想問的是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嗎?我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快樂嗎?我可以喜歡別人眼裡沒什麼特色的自己嗎?

《艋舺》中的一段話:“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當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草。”大多數的我們,拼盡了全力,卻過著平凡的一生。平凡不是平庸,也不是失敗。正如朴樹的《平凡之路》裡有句話是:“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面對人生,我們內心要有堅持夢想的動力,也要有能與自己和解的心態。正如周國平說,一個人的一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我們這一生都在和自己鬥爭。一直掙扎著去成為一個別人眼裡所謂成功的人。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我們一落千丈,當別人開始冷眼相對,內心開始崩塌。還記得歐建新嗎?他是寒門貴子的典型代表,北航學士,南開碩士,高學歷,頂尖技術類人才,妻子全職,兒女雙全,有房有車還據說無貸款多套房。然而就是這樣的成功男子。在面對不公時,對妻子說了聲對不起,然後跳樓自殺。如果他能有個好生活、和自己和解的心態,接受不可改變的現狀,然後回家擁抱家人,感受家人的溫暖,他應該還是個很幸福的人。甚至比起很多窮苦的農民、打工者來說,他已經很幸運了。

年薪過百萬,比起成功,你有勇氣接受自己的平凡嗎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追求成功,也都應該去追求成功。然而,在追求成功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有接受自己平凡的能力和智慧。有一句古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講的是人要活得有骨氣,但還有句古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講的是人要學會妥協。比起渾身解數地追求所謂的成功,承認自己的平凡,是一種成熟。成功和平凡不是對立的,平凡也不是平庸,碌碌無為。承認自己的無能,需要勇氣,但儘管如此,我們也要戰鬥到底。

有人說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這是上天另有安排。我想說,如果命運始料未及,請永遠喜歡自己,並相信平凡的你也依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