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所有的兒童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需要超越的都是從出生開始就伴隨他們的自卑感。

嬰兒一出生是生活在原始自戀中,他會感覺他擁有了一切,4個月之後,嬰兒開始感覺完整的母親,他發現,他所擁有的一切,原來都是母親了,是母親在給予他。嬰兒的心態就從自戀,跌落到抑鬱心裡位態,從高高在上的自大,到必須仰望母親,才能活下去,獲得成長。嬰兒因此陷入深深的自卑中。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孩子的成長就是從自卑向自信發展。有的人一開始就被自卑打倒,覺得什麼都不行,不敢去嘗試,陷入自卑的無力中;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自卑,只是不斷地用外在的事功進行彌補;有的人找不到自信,但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卑。這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狀態,用某一個形象、某一種能力阻擋自卑帶來的焦慮。而那些真正超越自卑的人,是真正找到了自我,面對自卑的人。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三種類型的自卑心理:

1體質較弱或先天缺陷

兒童的弱小總是讓他們發展出有利於個體成長的關係。比如體質較弱和先天的缺陷,使他們用這種特質牢牢地與父母黏合在一起。嬰兒的出生是一場歷劫,之後的成長需要依賴母親,這都使嬰兒覺得自己很弱小。弱小既是不利的,同時也是可以利用的,嬰兒通過利用自己的弱小,緊緊地依靠著母親,從母親那裡獲得安全感。

我們經常會看到體質弱或者有缺陷的兒童,他們其實從父母那裡獲得了更多的照顧和關注。父母通常都會被兒童的弱小和疾病所迷惑,覺得孩子很可憐,唯恐自己給地愛不夠。

其實越是弱小的孩子,越需要去發展內在的自我感,讓他看到他的病其實是可以好起來的,他可以變得強壯,超越他弱小的障眼法和內心深深的自卑。

《秘密花園》裡的少爺柯林,病病殃殃、弱不禁風,躲在陰暗的房子裡,依靠僅有的一點愛,艱難度日。其實這正是一個依賴和呼喚的自卑模式。他用他的病在暗示他的爸爸,他是一個多麼需要愛的孩子,並且渴求被愛照顧。

但是他的爸爸聽不懂他的呼喚,讀不懂他的病,總是用旅途躲避這個家的不快樂。直到霸道的小女孩瑪麗的到來,找到了開啟秘密花園的鑰匙,用秘密花園的盎然生機治癒了柯林的抑鬱悲觀。

柯林的母親,因為意外死在了秘密花園,爸爸從此關閉了秘密花園。瑪麗恢復了秘密花園的生機,意味著母愛力量的復甦,同時也是內在自我力量的覺醒。

所以弱小和缺陷的自卑,都需要被更有力量的生命喚醒。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2嚴厲的教育,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

嚴厲的父母,對孩子實行的就是嚴厲的教育。從小就對孩子有很多的要求,學習要好,每天要按計劃完成學習目標,考試規定考多少分以上,與什麼樣的人能交朋友?做錯了事情就要被呵斥或者打罵,有的父母說自己很愛孩子不打孩子,但是他們的態度是很冰冷的,沒有情感上的融入與交流。

孩子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久而久之就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在諮詢的臨床過程中,很多來訪者說自己從小被管教得很嚴,必須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否則就會受到責罵與不接納,這類人最多的,更像邊緣型和強迫型人格特質或障礙。他們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與人相處困難,學習、工作在某一個點上,沒法突破。

法國電影《鋼琴教師》裡面的女主角愛莉卡,就是這樣一類人的代表。她被嚴厲的母親管教,成為維也納音樂學院嚴厲冷峻的鋼琴教師,她對她的學生也是以嚴格出名。她和母親困在痛苦的關係裡,日日爭吵。

愛麗卡活得非常的壓抑,經常在衛生間裡用剃刀自虐,劃傷自己,得到快感。

太過嚴厲的教育就像一堵厚厚的牆,會阻隔愛、情感還有成長。無論他的教育讓他獲得了多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內在依然是自卑的,沒有辦法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3集寵愛於一身

集寵愛於一身的孩子是被愛得沒有了邊界,養育者越過兒童的邊界,把自己能理解到的需要都塞給兒童,兒童在這種沒有縫隙的親密關係中,心理上被擠壓得令人窒息。他不停地被給予,所以就變得心安理得地接受。以至於他的關係模式只能被給予,否則就會被他認定,是一個壞的關係,一個不能被他接受的關係。

當兒童集寵愛於一身,他就沒有辦法發展自己的自我感,健康和完整的人格,融不進他的寵愛中。被寵愛填滿的孩子會恃寵而驕,但是這個驕,並不是自信,而是自卑的偽裝者,它的原始自卑只是被寵愛覆蓋了而已。

暑期在海邊度假,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女孩玩累了上來休息,她的身邊呼啦一下圍上來她的一幫親人,媽媽首先幫忙擦汗,姥姥遞上冰鎮果汁,用手託著果汁,把吸管塞進孩子的嘴裡,姥爺給孩子沖涼鞋,爸爸在一旁遮陽扇風。

這一刻感覺小女孩的手沒了、腳沒了,就剩下了被給予。

過於被寵溺的孩子,首先失去的是自我的獨立性,沒有辦法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由於寵愛她的人經常打著愛的旗幟,衝過她的邊界線,她的完整感也會不復存在。

被寵愛填滿的孩子,獨立、堅韌、完整都無處安放,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們看到被過度寵愛的孩子,他們不是懦弱,就是脆弱,在社會適應性方面不堪一擊。

寵愛如果不能滋養孩子的成長就是多餘的和有毒的愛。


從自卑到自信,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艱難跋涉

孩子的成長就是從自卑的弱小走到自信的強大。不會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自信的。自信是在養育的過程中,在養育者的關係中進行整合,從看到自卑的無助,到積蓄能量走出無助,再經過艱難跋涉,才能到達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