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鄉村放映的露天電影嗎?同時,看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鄉村露天電影?

清影說農


早些年露天電影還較流行,那時候小朋友一聽說有露天電影就會十分興奮早早的就拿著小板凳,兜裡裝著些瓜子之類的小吃,去佔位等待,高興得像過節一樣。那時在兵團,農場,學校也常常會放些露天電影來改善業餘生活,那時候的業餘生活比較單調,能看場電影無疑是種享受。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這樣的露天電影越來越少了,數碼技術代替了放映機坐在家裡就能分享。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這樣的露天電影還是必不可少的,是改善文化生活的一個途徑。這次在密雲古北口村就趕上村裡的老放映員在為大家播放一部老電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分享這一久違的露天電影。

那時,看電影是鄉下人最喜歡的文化生活。放電影的日子都是在農閒裡,特別是在夏收夏種和秋收秋播之後,各村都要輪著放,輪到經濟條件稍好一些的村,一連能放上兩三個晚上。和我一樣大的十來歲的孩子們,就像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從一個村子看到另一個村子,一村一村地看下去,直看到距家十多里地的遠村,直看到第二天上學遲到上課睡覺還不肯罷休。

放電影的消息大都來自電影場。當一場電影結束時,放映員就開始預報下一場電影在哪個村放和放什麼影片,於是第二天我們就向那個村趕去,一般都如放映員預報的那樣。但也有更改時間和地點的,因消息不靈,害得許多人白跑一趟。更改來又更改回去的也有,那時,跑在前頭的開始往回趕,遇到後邊趕來的一群大人,說放映地點又改到原地了,於是又跟在一群大人的屁股後邊,屁顛屁顛地向那個村的打麥場趕去。

最高興的莫過於自己村子裡放電影了。因為銀幕就架在剛割完稻子的稻田上,不必慌慌張張地趕路,可以搬著板凳吃著煎餅,邀上夥伴,拖拖拉拉地向電影場走去。到了電影場,一個小孩也要佔兩三個人的位置,那多出的地方是為同學留著的,誰要擠佔一點點都不行。為了防止地方被他人擠佔,就從書包裡掏出語文和算術課本,散放在空地上,像是給空位貼上座次似的。雖然如此,心裡仍是七上八下的,怕丟了課本,怕護不住空位,非得等到夥伴來了才能放下心來。

電影放映前,村支書和村長還要利用放映機邊的擴音器開映前大會,過過會癮。村長講授農業科技知識,支書多是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大家聽不進去,只盼電影早些放。在放映機向銀幕上對光時,坐在中間的孩子便用手擋住一點光線,讓自己的巴掌或小貓小兔的手勢映到銀幕上。這隻有早到而又坐在放映機正前方的孩子們才能做到;去晚了,只能到銀幕的反面看,也就失去了用手擋光投影的樂趣。我那時看的露天電影,多是從反面看的,看到的畫面一點都不少,只是認銀幕上的字特別困難。從反面看也有我自己的理由:一是每部影片都要看好多遍,甚至連解說詞都記下了,無須去認銀幕上的字;二是正面人多擁擠,我怕擠人,也怕被人擠。後又從一本講寫作的書裡看到,寫作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並形象地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受其影響,我因此也更愛在人較少的反面看。

一盤膠片放完了,就要換下一盤膠片,一部電影往往要放三四盤膠片。換膠片的間隔,是電影場上最擁擠之時,因為許多人要趁此機會到場外小便,還有許多人在尋找擠散了的夥伴,大呼小叫地亂成一片。但一到影片繼續放映,立馬就會安靜下來。電影結束後,人們都成群結伴地回家了,留在電影場上的是水果的皮,是瓜籽的殼,是嬰兒的鞋,是板凳的腿,偶爾還有小學生的課本,場地上一片狼藉。記得有個丟了課本的小學生,第二天天一亮就跑去找,但沒有找到,卻撿到了一個錢包,交到學校裡去,被表揚了整整一個學期。

自從縣城裡的露天電影場改建為歌舞廳之後,電視在鄉村裡也得到了普及,人們看露天電影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偶爾看上一場,也已沒有往日的興致了。算來,我最末一回看露天電影已是跨世紀的時候了。那是村長為祝賀兒子考取大學而放映的一部彩色影片,我因公務去得遲,又因私務走得早,沒有看到開頭也沒有看到結尾,至今也想不起那影片的名字


影視興播客


露天電影洩露了大家的年齡,大凡看過露天電影的人現在都40歲以上了,那是60 70年代農村不多的公共娛樂節目,到了90年代末隨著DVD碟機家家有的時代,露天電影就基本上沒有了。

記得那時候放露天電影,一般都是放影隊順著村子輪流放,放電影的在哪裡放電影就在那個村子吃飯,因為要晚上放電影,晚飯要準備好一點的,村子會安排村子裡的青年人白天去另一村子把放映機和音響幕布拉過來,下午吃完飯就在村子廣場豎立兩個木杆子撐緊幕布,這也今晚放電影的活廣告,天色剛黑了,就用留聲機放一些戲曲,那打音箱傳很遠很遠,這個時候放映員就跟村長去吃晚飯了,而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就朝著大喇叭聲聚集過來。

大家搬著凳子,一夥一夥的都圍聚在廣場開始看露天電影,賣瓜子的小攤總能夠找到哪裡放電影,搜刮著孩子們那一角兩角錢,也有大人來買廉價的香菸。

在我印象中有部叫(咱們村裡的牛百歲)講的是農村承包責任制時期的小組互助作業場面,生動的描述了一個懶惰村民怎麼成為積極的農民,對當時的農村工作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驛站強哥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我是 。

我看過鄉村放映的露天電影,那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

只要看到打麥場上搭起了銀幕,就知道晚上有電影,心裡就會像要過年一樣。時刻看天上有沒有云彩,心裡想:千萬別下雨啊!

巴不得馬上就天黑,到了下傍晚,就早早搬上凳子佔地方。最佳位置是銀幕前10步左右的地方,近了要仰頭,遠了看不清。

為此,每次都要上演“諸侯爭霸”,勝者,洋洋得意坐下,敗者只好把凳子挪到稍遠的己的封地,可憐那最弱的只好去銀幕的背面看。

終於到了晚上,打麥場上人山人海,放映員小顧不緊不慢的擺弄著發電機、放映機。隨著一陣轟鳴聲,場上的電燈亮了,小顧用他那地方普通話說:“社員同志們,現在開始放映”。

照例是先放《新聞簡報》 ,當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會見那個大鼻子的美國人“一棵松”(尼克松)時,我們會高呼“毛主席萬歲”!

《新聞簡報》放完後,接著就放正片。有時候,停下不放了,小顧說:“今天跑片,片子沒到”。

大家只好等,大人們吸菸閒聊,孩子們歡起來,竄來竄去,瘋累了,就在地上睡著了。

迷迷糊糊中,聽到“片子來了”,又睜開眼,儘管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片子,像《白毛女》、《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英雄兒女》,臺詞都能背出來了,仍然看得熱血沸騰。

電影放完了,還捨不得走,圍著小顧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

有時候,我們幾個乾脆就跟著片子跑,一連能跑好幾個莊,山路把腳磨破了,心裡卻美滋滋的。

現在,當我在電影院看大片時,總會覺得沒有小時候的鄉村露天電影,看得過癮,看得帶勁。

我是 ,專注情感領域,共 創美好人生。你們看過鄉村露天電影嗎?有什麼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