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会有什么后果?地球生物会终结吗?

灞波儿倴


你想多了,6500万年前,撞击墨西哥湾的小行星才直径十公里,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物种大灭绝。如果一百公里,99.99999物种都会灭绝。估计只有最原始的生命体能幸运存活吧,就是那种单细胞生物或者浮游生物吧


WORLD世界783


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会有什么后果?地球生物会终结吗?

很多朋友对于小行星的100千米级别还是10KM级别又或者是1KM级别并没有太大的概念,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哪些著名的撞击小行星都是多少大小的!

一、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约25千米高空爆炸的小行星直径约17M,质量约1万吨,造成300多幢房屋玻璃破损,1200多人受伤,其中110名伤势比较重!

二、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直径大约在30-40M之间,重约56万吨,产生的爆炸威力约为1000万-2000万吨左右!

三、1994年撞击木星的苏梅克-列韦九彗星直径约2-3千米,撞击产生的能量约6万亿吨TNT!

四、六千五百万年灭绝恐龙的小行星直径约10KM,撞击产生的能量据科学家估计高达100万亿吨TNT

上文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小行星撞击,再往上就没有直观的案例了,不过这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小行星的质量和和半径的立方程正比,所以100KM的质量是10KM的至少1000倍,所以这个撞击能量将会指数级上升!10KM就能造成全球生物的大规模灭绝,那么100KM的条件下,也许地球上除了极少数生物还能生存以外,99.99%上的生物都应该已经灭绝了!

上图是各种直径的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后果模拟,当然最大也只有10000M,也就是10KM,根本就没考虑过100KM级别的!因为对于人类来说,也就不用考虑了,费脑筋而已!


当然不会达到这个级别,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美国宇航局统计了20年来小行星撞击的全球分布,点越大表示撞击能量越大,参考下图数值!小行星撞击是非常普遍的,唯一不同的只是直径不一样!而地球面临的风险是难以预知的,毕竟我们还不能全方位检测小行星!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只能说99.99%以上的物种都会走向终结,或许最顽强的微生物能够幸存下来!

先看看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了多大的威胁吧,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够说明一切!6500万年前正是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巨大的破坏力让地球3/4以上的物种都因此而灭绝,其中就包括恐龙!

地球直径超过一万公里,为何一颗直径只有10公里的小行星会带来如此大的破坏力?

导致地球物种大面积灭绝的绝不仅仅因为撞击瞬间产生的冲击波,更是因为撞击地球之后造成的环境剧烈变化,这种变化是导致物种大面积灭绝的主要原因!

撞击地面的瞬间,产生了巨大的烟尘飞向天空,大部分烟尘最终会落下地面,不过这个过程持续时间会很久,可以长达一年甚至更久,烟尘遮挡住了太阳光,地球植物大面积死亡,食物链彻底被切断,物种大面积灭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破坏力已经如此巨大,无法想象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产生多大的破坏力。其破坏力绝不仅仅只有直径10公里破坏力的10倍,因为100公里的小行星体积是直径10公里小行星的1000倍,如果按同样的密度计算,质量也是1000倍,破坏力绝对是几何式增长!

人类灭亡是必然的,不仅仅是人类,几乎所有物种都会灭亡!但最顽强的微生物或许会幸存下来,因为有些微生物不需要阳光和氧气也能存活,只要有液态水和能量就可以,海底热泉口就有微生物的存在!不过,即使微生物能够幸存,地球要想再次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会非常困难和漫长!


宇宙探索


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不管是撞到太平洋还是陆地上都是非常可怕的。 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物将会灭绝。

图示:向地球飞奔而来的小行星

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其中最惨烈的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科学家认为,曾经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就是因为这颗小行星撞击而灭绝的。这颗小行星有多大呢?它的直径只有10公里左右!它只是问题中提到的小行星的直径的十分之一,就让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75%的物种永远消失了。

6500万年前的这颗小行星,撞在了墨西哥优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地区,在该地区形成了一个直径大18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这颗小行星的撞击产生的能量有多大?

图示: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留下的陨石坑

如果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的话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和空气分子摩擦开始燃烧,产生耀眼的光芒。地面上的人会看到一个比太阳还要大十倍的火球呼啸来。顿时人群中产生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地面上的人类还没有没白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随着一声巨响,这颗浑身着火的小行星已经已经一头扎进了太平洋当中。

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颗小行星很可能在空中就因为巨大的冲击力碎成了好几块,每块的直径都是十几公里以上。它们撞进太平洋中,海水撞击瞬间产生的高温给汽化了,周围的海洋生物当场毙命。接着夹杂着浓烟和尘埃的巨大海啸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太平洋周围的陆地无一幸免。

灾难还没有结束,撞击产生的小行星碎片被抛射到高空中,随后地球引力又把他们拉了回来。倾盆大雨般的小行星碎片从天空中落了下来,顿时地球上一片火海。紧接着小行星撞击又引起了全球性的地震。这场景真是那种天崩地裂感觉。生机勃勃的地球瞬间被摧毁。

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

灰撞击产生的尘进入到了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遮挡住了阳光。小行星撞击后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内,地球上将会暗无天日。地球上的植物将大批死亡。植物没有了,地球上的动物们生存日益艰难。最终食物匮乏,一一灭绝。

人类作为地球上生物的一份子,在这么严重的小行星撞击中肯定也会遭受到重创,甚至走向灭绝。

因此我认为,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话,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承受不了的。只有那些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微生物可能会存活下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兔斯基聊科学


“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会有什么后果?地球生物会终结吗?”,我个人观点认为,这种级别的天体撞击事件必然造成大量的生物灭绝事件,但是并不会终结地球生命。

撞击必然造成地球环境的改变

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有一颗直径约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在今天的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附近,这次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万亿吨TNT爆炸,并直接导致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如果有一颗一百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太平洋,其释放的能量肯定比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那次撞击更大,这种撞击会直接产生上千米高的海啸席卷全球,当撞击能量穿越地心到达地球的另一侧时,会造成猛烈的火山爆发,冲天的火山灰与小行星碎片遮天蔽日,由于地表无法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全球温度会急剧下降,环境的激烈变化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崩溃,大量的生物灭绝已成必然。

地球生命有很大的生存范围

一百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必然造成地表生物的大量灭绝,但是地球生命的活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地表与海洋外,在上百米深的地下也有许多生命繁衍不息。在面对小行星撞击时,地下或许是最为安全的地方了,这也是面对核战争时提出“深挖洞广积粮”策略的原因。

由于小行星撞击造成的黑暗与低温环境,大量依靠太阳能生存的物种都会遭受打击,但是地球上也有许多生命是依靠其他能源来生存的,比如海底热泉,当然,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点在海洋,所以我们不考虑海底生物,但是地球还有一个更为神秘的生物圈,那就是“地下生物圈”。

科学研究认为,从地表向下每增加一公里的深度,温度会增高二十五摄氏度左右,目前发现的生物生存温度纪录为一百五十摄氏度,按此推算在地表下五千米的深度也是有生命存在的可能。甚至有科学家估算出地下生物圈微生物的总重量可达二百多亿吨。最近几年科学家通过对全球各地地下五千米左右深度进行钻探研究,发现在这个深度上依然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细菌和真核生物为主,体积只有大约一微米,它们通过氧化甲烷、硫化物与氢等获得能量,从而维持生存。

六千五百万年前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直径大约为十公里,其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约为三百公里,深度约为三千米,从数据上来分析,即使是一百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不会造成整个地下生物圈的生命灭绝。

结语

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必然会使地球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但是地球生命的生存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上千米深的地下依然有大量的生命存在,即使是直径一百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也难以完全终结地球生命。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欢迎关注,谢谢。


漫步的小豆子


在讨论100公里小行星撞击结果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10公里左右小行星是什么结果,10公里小行星对地球和地球生命产生的影响就已经很巨大了。


对于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来说,它在什么地方撞击海洋或陆地并不重要。陨石的典型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很大,大气层无法减缓它的速度,最终会穿透大气层。之后就会形成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将所有岩石抛到空中。



其中一些碎片会飞得太快,会直接飞出地球大气层,进入轨道,大部分碎片会回到地球上。撞击产生的灰尘和森林大火产生的烟尘混合在一起,将在地球大气层中停留一年左右,阻挡太阳的光线。没有阳光,地球上大部分的植物生命,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上,都会死去。


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是在6500万年前,当时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在墨西哥制造了奇克苏卢布陨石坑,导致恐龙灭绝。平均而言,这样大小的小行星每5000万至1亿年就会撞击地球一次。


一颗10公里直径行星就能有这样的结果,毁灭恐龙和当时大部分生命。只说直径其实不能准确判断威力,但是毁灭性是绝对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还需要查看,小行星密度,撞击速度,撞击角度等等。

不过10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对于人类来说,结果是毁灭性的


宇宙与科学


我只想问一句,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你对人生到底有多绝望呢?何苦这样伤害地球。

电影上半场,天外有客到

我们把时钟回拨到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正午,这是地球上无数个普通的一天中的一天。一颗直径10公里,以宇宙速度飞行的小行星,样子大概是八角形,受到太阳引力的突然扰动,缓缓改变了自身的轨道,向地球迎面飞来。

由于它半径超过了5km,此时的体积超过了大气层承载的极限,所以地球大气层对它无法起到任何减速作用。

它全速一头直接冲进地球大气,末端速度超过15km/s,穿越气体密度最大的对流层耗时几乎不到一秒钟。刹那间,陨星朝向地球的部分,通过摩擦与压缩空气,表面温度瞬间达到6万摄氏度,这几乎已经是太阳表面10倍的温度!

高温让陨石微微泛着红光,如同一轮逼真的落日——恐龙时代划上句点的落日。

电影高潮,绚丽的花火

一道剧烈的闪光贯穿天际,陨石按照题主的要求,直接撞击太平洋表面!

我们先来插播一条碰撞能量级别的分析——撞击将释放出5.0*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最大当量的氢弹苏联人制造的灭世怪物——“大伊万”的200万倍!

好,把目光重新聚焦到陨石落点。

你如果以上帝的视角注视这一切的话,将看到第一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接近光的速度向外辐射,挡在它面前的一切事物将无声消散。

紧随冲击波而来的是高达100米的海啸翻起的巨浪,速度虽然慢点,但也足够保证荡平以陨石落点为圆心1000公里内所有生命。

最后,一片高达数百米翻滚的黑幕以每小时几千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推进,目前为止,这一切都寂静无声,因为冲击移动的速度远超声速。

你将在心灵和现实的绝对安静中,欣赏被时间遗弃的毁灭瞬间。

电影落幕,无法退场的忧伤

因为同学们把落点贴心的选择在一片浅海,这很符合史实依据。

这片海底是由含硫丰富的岩石构造而成,撞击把接近一个海南岛大小的海水变成了硫酸气雾。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地球将沐浴在酸雨淋漓之中,酸的浓度足以烧伤皮肤。

撞击产生的浓烟和飞灰,会遮天蔽日达数年之久,地球迅速进入冬季。

撞击过后地层中将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当灰尘和浓烟散去,地球气候将开始猛烈回升,强烈的温室效应作用下,气温很快平均升高20度。这一次的全球变暖将持续数百年。

这颗陨石的到访,最终带走了当时地球上70%的生物的生命。

题主的提议有多可怕

上面的一场电影回放,那只是一颗10km直径的陨石,而题主的要求,居然是100km!


要知道,直径增加10倍,面积增加可是100倍,体积将达到1000倍!破坏的等级就是增加了1000倍起步!

这特喵的人类还有救?

我们不用想象增加1000倍的威力,就按照10km同等级的打击,重复发生10次,地球生命几乎就可以从草履虫开始重来了。

最严重的后果,搞不好会再诞生一个月亮——地球都有可能被击碎出巨大的一部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结语

对于这位同学的设想,我拒绝想象结果,以上!


猫先生内涵科普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团灭了大部分恐龙,剩下的一些鸟类恐龙虽然活了下来但为了生存不得不进化成今天的鸟类,今天的人类文明尽管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但碰到10公里直径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种事也是很头疼的。

10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无疑会带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啸,而人类各个国家的发达城市基本都在沿海,小行星撞击对这些城市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65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撞击的是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浅水区,而太平洋要深的多,因此产生的缓冲也要强的多,倒霉的最多就是一部分海洋生物和一部分沿海生物,整体来看地球并不会因为这颗小行星而动摇。

恐龙之所以灭绝完全是因为小行星撞击浅水区动摇了地质结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扫荡了绝大部分物种,恐龙们找不到吃的自然而然就饿死了,不过同时期的小型动物们却因此活了下来。

人类和恐龙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科学技术,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人类文明绝对可以摧毁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从而避免它撞上地球。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直径100公里,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值,要知道6500万年撞击地球引发物种大灭绝的小行星,其直径不过十公里而已。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在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根据科学家的探测,当时的撞击地点位于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撞击总共释放了大约相当于一百万亿吨TNT的能量,撞击点附近的生态系统瞬间被破坏。

而最要命的还是巨量的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并且弥漫到全世界,直接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大批植物死亡,从而导致食物链开始崩溃,最后的结果就导致当时全球3/4的物种走向灭绝,其中就包括存活于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

这只不过是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如果换做题目中的100公里,结果不堪设想,物种灭绝那是板上钉钉会发生的事情。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一个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太平洋的后果极为严重。

导致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的直径仅仅是10公里直径,按照地球大气层的作用,凡是高速进入大气层的飞行物都会产生摩擦而导致高温,这种高温会烧掉小行星的表面物质,笔者假设那个小行星表面物质在落到地面时已经烧去两公里厚,余下的是直径是6公里的球体未燃透部分还能够造成地球表面物质以极大的损毁。至于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按照同样的燃烧程度,余下的未燃烧物质就有96公里直径的那么大的球体。

直径6公里大的球体与直径96公里大的球体相比是相差16信,他们的体积之比相差4096倍,如果两次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密度相同,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为6000万年前的小行星的4096倍,太平洋的海水深度平均数为4000米,可以換第成4公里,96公里直径的小行星一旦坠落太平洋,入水部分仅仅96公里直径的24分之1,这时候太平洋的海水全部溅出来,这个小行星还很可能造成地球的地売分裂为几十块,(地壳平均厚度20公里),这种情况会导致地球生物全部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