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药材附子,该怎么种植呢?

鄂硒农技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又名鹅儿花、铁花。药用侧生块根,叶辛,性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的功能。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种的侧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卵形,直径可达5厘米。表皮茶褐色至深褐色、平滑,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或无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青绿色,下部老茎多带紫色。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状五角形,坚纸质或略革质,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总状花序,花序轴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小苞片窄条形,萼片5,呈花瓣状;花蓝紫色,外被短毛。果长圆形,具横脉,黄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二、生长习性

喜生于海拔1800— 2000米 、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条件的绵砂、细砂土壤,黏土或低洼积水地区不易栽种。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山地,从大雪开始,10月下旬每亩地施厩肥或堆肥4000—5000千克作底肥,按宽 1.2米 作畦,畦面宽 1米 ,将过磷酸钙50千克、菜饼50千克,碎细混合撒入畦面,搅拌均匀,以备下种。

2、繁殖方式

用块根繁殖。先要选种根,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第一级每100个块根重 2千克 ,第二级重0.75—1.75千克,第三级重0.25—0.5千克,第一级和第三级多用作乌头种根,第二级块根用作附子种根,每亩用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及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作种。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栽种。11月上、中旬在畦中按顺序以株行距15厘米x18厘米、窝深12厘米稳苗入坑栽成3行,后覆土9厘米厚,成鱼背形以利于排水。在栽种时每隔10株间可多栽1块根,以利补苗,确保丰产。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2)补苗

第二年早春苗出齐后及时进行补苗,取健苗带土补栽,压实,浇清水以利成活。

(3)追肥、培土





农村户外三毛


1.繁殖材料的培育

栽种附子新用块根,称为乌药。一般都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培育,提供平地作地。在海拔较低的坝区,一般只种1~2年,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立冬前)挖出乌药,选出较大的侧生块根作为平地栽培的种栽,而小的块根仍在原地种植。

关白附子

2.选地整地

最好是选水稻田,这样灌排水方便。在水稻收获后,即进行翻晒,耕耙2~4次,直至土圪充分细碎,整好地后,作畦,畦宽60~66厘米,沟宽26.5厘米,畦上种附子两行。

3.栽种

时间一般在冬至前,在畦面开穴,行距20厘米,株距16~17厘米,每穴栽一个附子种栽,芽头向上。栽完即行盖土6~10厘米。

4.间套作

附子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莴苣,每隔50厘米种一穴。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莴苣收获后套种玉米,株距1米,每穴留苗2株,种在畦的向阳面,可给附子遮荫。

5.田间管理

主要措施是修根,第一次在4月上旬,苗高13~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修根在5月中旬。修根方法:田小心脏形小铁铲将附子根周围的泥土轻轻的挖开,现出母根及附子,一般多留靠近沟边上较大的而且是相对位置两个附子,特大的壮苗可留3个,瘦苗只留一个,其余的用小刀除去。在第一次修根后一周开始进行去顶摘芽,根据品种不同和植株生长快慢,去顶2~3次。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作法为用竹签轻轻切去茎尖,每株保留叶子6~8片。

6.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白绢病,根结线虫病,虫害有: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广西三农业产业链


附子是我国著名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

  【生长环境】乌头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怕高温、高湿。多栽培于向阳、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通过栽培至第2年其子根即为附子。

  【种植技术】

  1、种根来源:附子来源于乌头,用乌头块根繁殖,其种根产于四川安县、绵竹、青川、平武、彰明、江油等县,土名叫“乌药”。乌药野生于山坡隙地或间种于玉米行间,药农于立冬后挖出,剥取侧生较大的块根,运往附子产区作种根,留下较小的块根种在原地,翌年立冬后又挖取大的,留下小的种在原地继续繁殖。也有少数药农在坝地栽种乌药,其栽培方法和附子栽培方法相似。但以选择较高燥地、阳光充足处,和附子同时栽种,行距10~13厘米,株距3~6厘米,种植后不修根和打顶,肥料除底肥外不施用干粪,仅施水粪,用量与附子同。翌年立春后挖取,大的作种,小的留作乌药种根,再行栽种。但坝地栽种的乌药忌连作,须每年换地。


  据经验,乌药以生于阳坡瘠薄土壤的质量较好,块根健壮,支根细,移栽在坝区,生长快,附子长得肥大,产量高。阴山沃地的乌药种,种植后,植株生长不壮,发病多,抗病及抗旱力弱。乌药按叶形分有4个品种:南瓜叶形的最好,鹅掌叶形的亦可,丝瓜叶形、艾花叶形的较差。

  挖出乌药后,堆置于阴凉通风之处,时间不超过半月,即须移栽,否则块根容易腐烂,或移栽后不发芽及产生幼根易折断等现象。同时在挑运途中,应防止乌药在日光下暴晒。运回后最好当天或次日下种,如时间来不及,可把乌药摊在晒席里约4厘米厚,在阴凉避风及干燥的地上放4~6天,并加挑选,按大小不同的种类分别栽种。

  2、选土整地:附子适宜栽种于平坝区肥沃的沙质壤土,并且要向阳、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黏土、沙土均不宜种植。前作物为水稻或苕子,2年轮作1次,如不种附子时仍可利用种水稻或小麦。

  前作水稻收获后,放干田水,使泥土逐渐干燥(或立即将泥土耕翻暴晒),霜降后开始整地。整地时泥土需耕翻6~7次,耕地的深度20~23厘米,在每次耕地后,须耙地及用石磙镇压各1次,使土壤匀细松疏,栽种前作畦,畦宽70厘米左右,沟宽20~23厘米,深17~23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猪牛腐熟堆肥3000千克,使与畦面泥土充分混合作底肥。如条件许可,每667平方米再以油枯100~150千克碾成粉末,与干粪混合堆置半月,充分腐熟后施入土中。


  3、种植:冬至前7天内,用打窝器打好窝子。这种打窝器是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做成的,下面装置两排圆锥形的木钉,每隔17~20厘米1个,木钉错综排列,上安把手。每畦开窝2行,窝距17~20厘米,呈三角形排形,窝深4厘米,直径约3厘米,然后每一窝内放药种1个,位置放正,两芽尖均向沟外,使其生长整齐,便于收割。栽好后覆土3.5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需药种8000~10000个。栽时大小分别栽种,以利管理。栽种后,翌年春初幼苗才能出土。


用户5938310867505


附子是一种纯中药材,只能药用,不能食用,但各地药农纷纷种植,为什么?我觉得这与附子的强大药效和医药医疗的广泛应用有关,每年消耗量大,种植它不愁卖吧!种植附子有什么技术要求,该如何种植呢?

说实话,我没种植过,我家也没有种植过,但我四川、云南的朋友有种植,我到他们种植场认真查看过,通过与他们几家的交流,我总结出了“六大要点”,发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要点:要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附子作种子。这样在种植过程中,少生病,抗旱性强,抗涝性强,生长健壮,能确保产量与品质。

第二要点: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栽种,时间为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种前进行浸种、消毒。栽种时要打足底肥,每亩用腐熟的农家猪牛粪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100公斤撒施地面,翻耕入土,肥土充分混合。这样,能确保种子发芽和后期幼苗生长的养分。



第三要点:附子适合密植,栽种行距要密,实行沟种。根据种子级别不同,进行不同行距的种植。一级、二级、三级种子的行距、穴深、亩栽数量分别为17厘米+12~15厘米+12500株左右、15厘米+10~12厘米+16000株左右、13厘米+7~10厘米+20000株左右。

第四要点:注意水肥管理。附子生长周期长,除施底肥外,一般要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为定植补苗后10天左右;第二次追肥为打尖修根之后,每亩施腐熟农家猪牛粪肥1500公斤、腐熟油饼50公斤、人畜粪肥2500公斤进行淋施,位置与第一次要错开;第三次追肥为第二次打尖修根之后进行,施肥位置与第一次相同,施肥种类与数量跟第二次相同。浇水要及时,避免干燥土壤对附子生长带来危害。6~7月多雨季节要停止浇水,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



第五要点:种植附子,需要进行修根、打尖、拔芽,因为根须太发达了,不处理就会严重影响产量。必须处理,才能确保附子的高产量、高品质。第一次修根,在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将土层刨开,现出侧生块根(附子)和母根,剃出小附子,留下大附子,根据生长情况,留下生长态势好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第一次修根7~8天后进行打尖,根据生长情况,打尖得进行2~3次。第二次修根在立夏前后,方法与第一次一样,修掉茎基上的小附子。之后隔几天,又进行打尖,注意不要损伤植株叶片。一般每株留叶6~8片,每周拔芽1~2次。立夏之后,腋芽生长旺盛,需要第一时间拔掉。



第六要点:注意预防病虫害对附子生长发育的危害。附子种植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白娟病、霜霉病、根腐病、萎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蛀心虫、红蚜虫、银纹夜蛾、叶蝉等。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后必须及时给予治病,防止病虫害扩散。

以上是我关于附子种植时“六大要点”的分享,如果你看了觉得有帮助,可以点赞鼓励我。如果你觉得我致力于种植技术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种植大世界


中药附子即多年生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主根草乌(川乌),乌头的侧生块根称乌药,乌药再经栽培后其侧生块根称附子。为常用中药,属有毒性控制中药材,主产四川,陕西,云南,甘肃等省,其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也有生产。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60-180厘米,块根肉质,倒卵形,表皮褐色或棕黑色,上部有瘤状,下部有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下部光滑无毛,上部生长柔毛,叶互生,叶片五角形三全裂,总状圆锥花序,茎顶,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蓇莱果,长圆形,存横脉,成熟后向内开裂,种子黄棕色,具膜质翅,花开10月,果期11月。

乌头生活习性

1,温度,地上部分9度以上开始生长,最适气温13一20度。地下肉质块根能较耐寒,不耐高温,35度以上生长不良。

2,湿度,地上部分喜湿润环境,干旱对附子生长不利,地下部分怕涝,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地下块根生长不良,忌连作。

4,酸碱度,乌头能在pH3一11范围内生长,以pH6一8较适宜。

5,光线,乌头植物是喜长阳光照射,但又怕高温植物,野生生长多在海拔高800-2000米平地或阳面。

6,土壤肥力,野生状况下乌药在阳坡脊薄的砂质壤土中,乌头生长良好,块根壮,须根细,病害少,质量好。

附子块根具有地下卷的基部向上逐渐生长特性,人工栽培修根技术是提高附子质量主要措施。

附子为冬种作物,初冬栽种,先长根,后出苗,新根在3月后才形成,5月块根迅速膨大期,6月附子块根生长定型。

繁殖技术

人工栽培附子采用块根繁殖,先育乌药作繁殖材料。

1,选择种乌药,在初冬挖乌药时,选无病侧生块根,截去长须根,留中等大小块根,用作栽培附子种根,稍晾干后随即栽种,种前将根放入50%退菌特800倍液漫种3小时,涝出清水洗去药液,即可栽种。

2,培育乌药,初冬栽后,第2年春3月会出苗,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肥,当苗高100厘米时,留茎叶片1,2片,摘去顶芽,掐去腋芽,抑制地上茎叶生长,可使养分集中到根部生长,促进块根生长健壮,培育至立冬,可挖出作种栽。

种植技术

1,选择整地

培育乌药宜阳坡瘠薄地段,经犁耙细整后,施入基肥,整作畦,畦面用退菌特加草木灰撒施,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附子栽培地,可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3年未种过附子水稻田,收完谷后,放干水哂干,犁粑整成细土,施入农家肥和过磷酸钙,饼肥等翻入作基肥,作畦待种。

2,栽种附子,栽种期以冬至前后(因土壤温度过高时栽下块根,是先生根后出苗,待第二年幼苗生长,若过早,过迟,则苗生长都不良,产量低),栽前将地整平做畦,在畦面上按行株20x20开穴,穴位错开,呈品字形,将乌药块根芽口何上,每穴一块,栽后提畦沟细土覆盖乌药,厚约5一10厘米。每亩约1万穴左右。

田间管理

1,清沟补苗,附子栽种后,幼苗未出土,及时清理好排水沟,一定不能让沟以后有积水。苗出后,发现缺苗补齐,发现病株及时拔去。在清沟后可浇上稀薄人粪畜粪水,即可定根,又可补充一定肥力。

2,除草追肥,苗出后10天左右,可结合松土除草,在行间挖穴施入农家肥和饼肥覆土,加浇人畜粪水。在2次修根后可再施肥覆土盖好。

3,修根,在清明前后,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用小铲将株旁泥刨开,裸出茎基和母根,把所生长出小块根铲去,只留母根两边较大2个就可,依次作业。第二次在立夏时依前方片进行,修去茎基上生长出小块根,修平次留下疮疤,须根,这祥附子生长表面光滑,作业时勿伤及叶片和主根。

4,打尖除芽,附子生长在非人工栽种下,块根生长不良,为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第一次修根后的一星期后,要进行打尖(剪去茎顶嫩尖)。不伤顶叶,其他株下8片叶全剪去,打尖要进行几次,修根2次进行,然后再进行一次。打尖后可控制茎叶生长,养分集中于地下附子发育膨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5,间作,附子栽后,冬季可作在行间种植波菜,春季可在畦边种植玉米,能有遮阴作用。

6,排灌水,附子生长要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能积水,入夏高温,时注意不能应用灌水,可用浇水,以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附子腐烂病。

病虫害及防治

1,叶斑病,多发生3一8月,4月下旬为发病期高峰。

症状

发病时先从基部叶片开始,逐渐蔓延至全株。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黑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最后全株焦枯而死。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及发病高峰期前,喷射65%代森锌4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

2,霜霉病,多为乌药和附子苗期普遍严重病害。

症状

病苗心叶显灰白色,顶部叶片呈扭曲状,颜色灰白,随后全株发病,茎杆破裂,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

在苗期发现灰苗,及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灌石灰乳。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400倍液防治。

3,根腐病,危害根部,使附子根茎表皮出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根部腐烂,根茎见白色霉状物,植株萎缩,叶片似开水烫过样,最后株干枯。

防治方法

修根时勿伤根茎部。追肥时粪水内加入石灰粉和退菌特浇灌施入。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每星期施喷一次,连喷3次。

4,白粉病,危害附子种根。5一9月生长中,后期发生。初期在嫩叶上出现白粉,后蔓延至茎杆及下部叶片。使叶片扭曲,叶背产生褐色斑块,逐渐焦枯。后病叶两面布满白粉,出现小黑点,最后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理枯枝,集中烧毁,减少病原。发病初期喷25%粉绣宁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5,白绢病,危害乌药,附子近地面根颈部位。发病时基部叶片变黄,块根逐渐开始腐烂,呈褐色水渍状病斑,加重腐烂,上面长出白色绢丝状物,并生黑色菌核,最后上部倒伏,块根腐烂。

防治方法

实行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不与豆科,茄科等易得白绢病作物靠近栽种或这两科作物种植的地种植。种植前土壤消毒,发病初期,拔除病株,挖出病穴土壤用多菌灵浇灌病穴及周围植株,以防蔓延。

6,虫害有蛀心虫,蚜虫,金龟子,叶蝉,夜蛾等,按常规喷药防治。

附子在栽种后的第2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适时采挖,过迟,遇高温多雨天气,附子易腐烂,采挖时用二齿粑挖出全株,抖去泥土,搞下附子,去掉须根,就是泥附子,再将主根(母根)切下,晒干就是川乌。

泥附子采收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加工炮制,消除毒素。


种养倩


附子又称为草乌,是常用中药材,主产于我国的还湖南、湖北以及四川等地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心腹冷痛、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阳痿、宫寒等症。但是,附子含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炮制加工之后才可以。

中药材附子的种植方法

1、选种整地 附子具有喜温暖、喜湿润、喜阳、耐寒的特点。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水源充足的,但排水性好的含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可以是荒地也可以是熟地。选好种植地后,进行常规整地,并且重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将基肥拌匀,开沟作畦,将畦面耙平即可。种子我们要选用优良品种,像中附一号、中附二号产量和质量都是很不错的。 中药材附子的种植方法

2、种植方法 一般是在每年的十一月进行种植,种植的行间距为二十五到三十厘米,逐渐距为十五到二十厘米。栽种的时候要主要栽种的深度们一般是十五厘米左右,通常每亩能栽种一万多个附子。其次就是我们在栽种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不同的地形以及土壤的肥力来规划栽种的密度。 中药材附子的种植方法

3、田间管理 在出苗之前,我们要进行耧畦、清沟,然后等到出苗之后,查看幼苗的生长状况,并及时的补苗。等到补苗之后,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或者是人工拔草。其次等附子苗长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根部修剪,一般在他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左右的修根。而附子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三次追肥,主要是以腐熟的堆肥或厩肥。第一次修根之后一周左右,需要开始进行打尖,然后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掰芽。最后要注意的是,及时的排水和浇水。 中药材附子的种植方法

4、病虫防治 附子在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还是很多的。像白绢病、霜霉病、根腐病、白粉病、根线虫病等病害,都是常发生发的。那么我们分别可以使用多菌灵、波尔多液、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其次危害最大的害虫就是蛀心虫、红蚜虫、银纹夜蛾以及叶蝉,可以可以使用敌百虫或乐果乳油进行毒杀。

来源网络


药农小谈


附子是中医临床上的一味要药,自古以来受到中医的推崇,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应用较广。目前由于附子的市场需求极大,很多地区皆有人工栽培,那么种植附子需要什么条件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1、温度要求

附子性喜凉爽的气候,怕高温,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是在栽培时由于目的不同,对于温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在生产时,附子的宿根能在零下10度的低温环境下安全越冬,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在15-16度左右的地区,最高气温不宜超过37度,否则会对它的生长产生影响。

2、水分要求

附子喜欢湿润的环境,一般野生在阴湿的林下环境,植株如果长期在干旱的土壤中生长时,会产生干腐现象,但是过于潮湿的环境,或者积水的环境易导致植株的根系腐烂。所以在种植时一定要注意水分的变化,附子适宜生长在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的地区,要求土壤湿度保持在80%左右,过多易导致烂根。

3、光照要求

附子在生长时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以日照充分、向阳的环境为好,但是忌强光暴晒,所以在高温季节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在光照充足的阳坡下生长,它的病害较少,生长良好,产量和品质极高;但如果在在光照不足的阴坡生长,它的生长不良,病害较多,而且还会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4、土壤要求

附子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但是宜种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以中性的紫色土产量最高,而黏重的黄泥土、瘦瘠的石窖土不宜种植,它们的通透性较差,不利植株根系的生长。附子忌连作,否则病虫害危害较严重,一般需要间隔3-4年后再栽植,前茬最好为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不宜和前茬为花生、芝麻、土豆、茄子、黄豆、魔芋等作物作物轮作。

以上是附子的种植要求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