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吕思勉<<中国通史>> 中国政治史

第二十章

正确的年代来源于1.正确2.不断的记载

现代发掘考古,人类使用的工具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古代皇帝有所谓德号和地号,伏羲,神农都是德号(事业),在今天山东东南。扶桑,日出之地,扶桑国指日本。父子相传,家天下。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夏的根据地在安徽西部,而逐渐迁徙河南。

商代都城在河南黄河两案。

周朝在山西向东进

第二十三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古代中原:河南,山东的大部,河北,山西小部。

燕,齐,赵,韩,魏,秦,楚。

秦朝统一的原因:1.西垂开化较晚,风气诚朴。2.引人耕种,自己的人民参军,增加了军力。3.法家政策,抑制贵族势力,人民有邀功的机会。政治,经济,文化上本有统一之势,刚好秦朝运气好。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中国民族以同化力闻于天下,汉族很早是个农耕民族,习惯居于平地,其所遇见民族就居住地而言有二:住在山地的成为山戎,多以农业为主,但不如中国进步;一种居于平地,大约是草原上,以畜牧业为主,古称为骑寇;

文化高-->同化附近民族-->汉族疆域扩展-其他民族散向四方,带去中原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扩展路径,古代中国同化异民族的真相。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分工-->合力来征服自然,随利益冲突产生竞争-->征服-->阶级-->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内部无矛盾,外部无竞争为孔子所谓大同;孔子的小康和现代的小康社会意义一样吗?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古代阻碍平天下最大的力量是列国的纷争,秦朝统一后取消封建。郡的设立本来是军事上的控制点。

1.取消封建(中央集权)。2.接触武装。3.统一人民思想,政教合一(焚诗书,为学习法令如今天普及法律概念)。秦始皇未意欲尽灭儒生,乃因有人诽谤秦始皇。

未解决问题,阶级造成的内部矛盾:应利害一致,让底层人民有机会意见即民主。这个人大代表制度,优化税收制度,平衡资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秦朝灭亡的原因:1法家改革后失权阶层伺机报复和复旧的希望;2.秦始皇沿袭旧习惯虐待人民满足自己的奢适(建造阿房宫,到处巡游;3.统一虽然适应历史之势,但当时的人并不认同,认为是反常之态。4。大多数人民的贫困得不到上层的理解和宽容,易被煽动,埋下了祸根。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整体的返动

史记中含有传说,陈胜,吴广起兵于安徽宿县。韩信的封建思想不认为皇帝可以任意废除和杀掉诸王侯,所以愿意尊汉高祖为皇帝的原因。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西南蛮夷,南蛮夷。

秦朝铺下道路,夯实根基才有汉朝的繁荣。汉朝打败匈奴:因国力悬殊大,非战略胜利。通西域源于奢适之心,希望各国朝贡之目的。

真实的汉武帝可能:任人唯亲,纪律松弛,穷兵黩武,鱼肉百姓,残暴无比,沉溺女色,赋税重,祈求长生。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汉武帝沉溺女色,感情冲动,无深谋远虑。赵飞燕,环肥燕瘦。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五德始终,金木水火土。

学术转折: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天下安,被封为金科玉律。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衰落

外戚和宦官是后汉乱之源头。宦官和阉人是两件事,宦字的初意是在机关中学习,后变为在贵人家中专事伺候人的意思士,刑法泛滥后士大夫可能受宫刑。天生阉或贪慕权势自宫后进宫,能力和品格好的可以为宦官,宦官成为阉人的代名词。

良好教育之人遇事诉于理性,其余大多数人和这一部分出于一定范围以外的行为,还是受习惯和传统思想的支配。

无条件加以承认即迷信,给迷信以一种力量的为宗教

上流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理性发达,不容此等迷信控制。下流社会中各种迷信逐渐结合,形成后世的道教。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三国的分裂由两种心理造成:1.封建的余习,各忠其君,人心不聚。2.南方风气的强悍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中国自视其国为天下,国家观念本不甚发达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N/A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N/A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N/A

南方彪悍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中国人握有东西洋航权的时代。

此时代的关系:精神方面,印度佛教为最大;物质方面则西南洋一带,香药,宝货和棉布等输入中国颇多。

第三十八章

隋唐和唐朝的盛世

胡华和汉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胡字是匈奴的专称,后转移为一切北族,再后来移为西域白种人的专称。

安禄山虽有强兵但无政治方略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沙陀虽号称突厥,其形状属于白种人。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内争引外患

1.外国文明低,完全被同化。2.相反的情况下,我们在异族做大长。3.若与其相当,被异族所用,造成他们的强盛。

关于私德:小信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文化截止西洋文化影响以前,分为三个时期:1.先秦。两汉的诸子之学。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玄学和佛学。3.宋元明大时代的理学。

宋学不适宜于竞争,招外侮。宋学好作诛心之论。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急需富国强兵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民族主义在上流及下流社会中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蒙古国是时代的幸运儿,对手太弱突显蒙古的强大。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N/A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衰落

封建,私心重引内争。郑和下西洋是外交方面沿袭元代的规模,并不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政治败坏:1.用刑残酷。2.宦官专权。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摧毁文化和屈服的标识。郑成功代表汉族在台湾。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清两度开化,比较狡猾。焚书,文字狱,四库全书,篡改书籍。中国国情:农业民族不适宜于向外侵略。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清朝的衰落起于乾隆:本性奢侈,留下江南,耗费无数。贪官历治大坏,未重用汉族人才。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宗教是上层建筑,生活基础不变未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反而要适应未的生活。

入侵者物力强,文化低被我们同化未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西人畏惧心理的原因:1.这个军事上是畏惧海盗的,因航海技术低。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未能制成枪炮,船舶比我们的高大。3.西人来的是冒险家,比较暴横,又传教增加了中国人的畏忌心理。基督教顺从中国风俗,不禁止祭天,祭祖,崇拜孔子等。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中流社会中的人:行动有方策,行动力弱,可传递正确的历史知识到后代。下流社会中国人:行动能力强,缺乏智识,没方策,易失败。太平天国,天地会等。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应付叛乱都是旧手段,清朝对汉人不敢任用过重。骄奢淫逸,卖官,无所不为。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中等阶级以旧文化为渊源,维新,下等阶级以西洋文化,辛亥革命。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人心所向,人口,文化大国,资源丰富,有光明前途

1918.9.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