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魏书生:学生难教,是我们方法太少!班里只有三四人学习,如何教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成功”的教育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名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模仿陈鹤琴老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提出的“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他说: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魏书生:学生难教,是我们方法太少!班里只有三四人学习,如何教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成功”的教育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名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模仿陈鹤琴老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提出的“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有位乡镇中学的老师很无奈地说:”我所在的乡镇中学,每个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个在学,95%的人在混,请问教育专家该怎么教?“

”赢在高三“老师初中时,也毕业于乡镇中学,所以对于这个老师的苦衷,非常理解,我们整个学校,那个时候只考了四五个高中生,可以说99%的学生都在混日子,等着毕业,甚至不到毕业,就被老师劝退了,留下部分学习态度还可以的学生,就是这些学生中,也只能考上那么几个学生。

魏书生:学生难教,是我们方法太少!班里只有三四人学习,如何教

如果老师每天反思”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这句话,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因此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心理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是教学压力和当老师的良心产生的压力,这和其他很多工作不一样,一般人理解不了。

在那些95%的学生都在混的学校里当老师,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有一次一位这样学校的老师跟我说:”你们重点中学的老师很辛苦,我们这些老师也很辛苦,你们是辛苦,我们是‘心苦’“。是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所有老师的教育理想,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面对一群求知若渴、天真可爱的学生,会让老师产生幸福感,提高老师的成就感,再苦再累都可能被学生的一张小卡片感动。相反,如果是面对一群不听话、不学习的学生,老师感觉到非常无奈和无助,就像”重拳打在棉花“上一样,老师的每一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看似工作轻松的学校里的老师,有机会就考走的现象了。

魏书生:学生难教,是我们方法太少!班里只有三四人学习,如何教

魏书生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应该清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老师的事情,现在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注重家庭的因素,看看各省的高考状元,多数出自教师或者公务员家庭,这不是偶然,家庭的作用,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城里,多数家庭对教育非常重视,城乡教育差距绝对不只是甚至不是老师的差距,更是家长的差距,即便是农村,也有大学生“成窝”出的现象,往往是一家出多个大学生,而别人家则很难出,其实这些都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个不重视教育,孩子毫无目标,认可“读书无用论”的家庭,纵使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依然不会为之改变,甚至还会迁怒于老师,发生一些矛盾。

魏书生实现了从老师到校长到局长的转变,作为一个老师,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本身就带着“光环”,一个校长如果带班,学生本来就有一种崇拜,再加上其他老师的帮助,即便是校长“长期”不在家,学生也会被管得好好的,换成一般老师,这是不可能的。

魏书生:学生难教,是我们方法太少!班里只有三四人学习,如何教

作为老师,其实都很明白一个问题:教育专家的讲座,听的时候热血澎湃,回去之后发现毫无用处。很多老师都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对教育专家从崇拜到质疑,认识越来越理性,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讲座老师根本不愿意去听,为什么还“座无虚席”呢?因为这些人通过教育局给学校下达了通知,其中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吧。

教育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更多的其实是个性,尤其是作为一线老师而言,再多的教育理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都是枉然的,更何况很多教育故事,本身都是虚构和美化过的,实际效果如何,可能只有讲故事的人自己明白。

“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如果这句话用来督促自己,会是一名好老师,如果用了要求别人,则肯定不是一位好领导。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