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道可道,非常道”是怎么理解的?

小庆说历史文化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相传由春秋时期楚国人老聃所著。内部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道德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价值观念,并且通过引述宇宙自然万物的运动规律,阐述了“道”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由此而推演出来的哲学观念,至今仍然是世界哲学界的一大瑰宝。


《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而“道”就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世间万物都源于道。大道无形不可言明,因此老子只能通过旁征博引。用天地之间的自然变幻,国家兴衰的时代更迭,来告知世人“道”是真正存在的。虽然“玄之又玄”,却又是一切的开始。


孤舟老翁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比如说我发现了一个苹果,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说他是从树上摘的是红的圆的,吃起来是脆的甜的等等等等,不管我跟人家怎么诠释这个苹果,我都道不尽这个苹果。然后我给他命名叫它苹果,apple等等等等,这些名字也道不尽他的始末。

而每个人接受能努力不一样,悟性不同。有的人听了我的解释后真正的发现了这个苹果,有的人听起来觉得好像有那么个苹果将信将疑,有的人听起来感觉我说的荒谬不置可否。

道可道,非常道。关于道字,我在道德经的经文里查了一下,一共出现了76次。这里出现的次数只是参考,因为道德经的版本不同可能会有误差。关于道字,道德经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注意这里的,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可以说这是道字在道德经里的一个解释。在这里,把道字解释为名。

如果道字在道德经里出现了76次,是不是每次都都可以解释为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个我猜测,显然是不可以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例如,道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这里有三个道字。我个人的理解,这三个道字意思应该是不一样的。具体什么含义?这里三个道字,每个道字具体什么含义,这个可以继续在道德经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个人没有认真研究过,所以不好说具体的含义。而且,我猜测。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这里的三个道字,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认为的正确的理解。也就说,这三个字每个人的理解都可以是不同的。而且,我还猜测,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读到这三个道字,对其理解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道可道,非常道。最后说这三个字。我个人的理解,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不同。因时空地点而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理解。什么意思呢?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在变化,读这六个字的人也在变化。

举个例子。现在2019年,张三读,道可道,非常道。有某种理解。到了2020年,张三再来读,道可道,非常道。会不会有不同的理解呢?一切皆有可能。

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会产生变化,读这六个字的读者也会变化。结果,字与读者,彼此交流,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一切皆有可能,不会有统一的答案。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理解。

三种理解哪种更正确或更接近原著的思想?关于这句话,我认为原著没有思想。这当然也是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原著就象一个空碗,读者的思想,每个读者自己的思想都可以轻易的轻松的放到这个空碗里。

所以,每个读者阅读道德经,都应该从道德经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追求原著,不要追求其他人的注解。所以,道德经里有这样的一句话,绝圣弃智。我的理解,这句话就是说要读者从道德经找自己的东西,要找自己的路。





罗老玖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李冉道德经的开篇语。老子说的“道”,与我们讲的“规律”近似。它的本义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具有永久约束力的规律。老子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这些规律,就具体的亊物而言,是可以归纳起来用语言表达的。但是,在这些具体的,可以言表的规律之外,还有一个左右整个世界(宇宙)发展变化的法则。这个法则,是我们用语言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的。我们只能不断地去探索它,让我们的认知不断地接近于它。

“道可道,非常道”,体现了老子认识到世界万事万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睿智,是世界最早的哲理名言。





许文华


这个问题经常会在悟空问答里见到,仅本人所做回答不下三次。不想重复以前的答案,今天换个全新的角度,跟您交流一下本人的看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一回事。

我们还原一下当年老子出关被尹喜拦下时的场景。帮助我们理解老子的思想。老子要出关西行,关令尹喜拦下了他:“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开篇即是“道可道”(原本并非如此,将道可道排在第一章,缘于汉代河上公)。

尹喜问:先生所言“道可道,名可名”作何解释啊?

老子回道:我将要阐述的道,不是你们常说的道。你们所说的道,有形有状,可以表达清楚,可以描述准确,因此我说“道可道”。而我将要阐述的道无相无形,是个抽象的道,因此没法说明白,所以我说你们说的道,不是我要表达的那个永恒的道。

名可名,跟道可道意思相同。就是说,你们说的道,因为形有状,是个具象的存在,所以可以给它起个名字,概括它的性状特征及其用途,比如你脚下的道,你一说“道”这个名称,但凡见过|、走过道的人,就会联想到你要说的这条道。

但是我要说的这个“道”,恍恍惚惚,寂兮廖兮,看不见摸不着,不是一个具象的存在,没法给它起个准确的名字,来概括它的属性,所以这个“道”的名也不是你们所说的名称。

尹喜又问道:既然您说您要讲的“道”不是我们所说的道,因此不能命名,您为何称之为“道”呢?这不是也有名称了吗?

老子回答说:这个问题你会在后边的章节得到答案。我在那里会告诉你,在天地万物萌生之前,就有一个浑然的物质存在了,它空阔无边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布满虚空以及万物,它是一个独立的永恒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外来力量,始终保持自己的本性,循环往复地运行永不停息,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是从它那里演化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勉强给它起个名字,方面论述而已。

如此存在的一个东西,你能说清楚吗?

尹喜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怪不得先生您说,我们说的道,不是您要说的那个永恒的“道”呢?

亲爱的朋友,您明白了吗?


问道黄老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中第一章的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道出《道德经》的核心要义——“道”。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解读这句话,笔者从以下几个观点分析:

一、直击字面意思,“道”的不可言说

关于这句话,目前比较没有争议的翻译是:“可以直接表达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或“可以说的出口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意思就是,“道”是不可言说的,是不支持(不允许)被下定义的。就像“美”

一样,一直以来总有一些学者孜孜不倦的给“美”下定义,但“美”的定义是千差万别的、包罗万象的,几乎不可能存在一个准确的定义。“道”亦是如此。

二、“道”的包罗万象涵盖宇宙人生奥义

“道”在《道德经》中的解读中,是宇宙人生的起源和无限延伸,从混沌之初到宇宙终结,“道”自始至终都是第一奥义,“道”存在于世间的方方面面,万事万物的起源、发展、终结都要遵循“道”的规律,这样一个横亘于宇宙万物中间的义理自然不可言说,非同一般。

三、不能排除立学之初“故弄玄虚”的怀疑,但更不能否定“道”的存在价值

自古以来,在缺乏科学理论支持的情况下,一个学派或者宗教团体的建立,都免不了“故弄玄虚”的宣传作用。“玄而又玄”的“道”自然不能免俗。“道”的出现,为我国古代社会探寻和解释一些自然规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道”更是直接促成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其中的“大同社会”更是被全世界共同追求。

结论:总体来说,“道”的提出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其中的朴素辩证法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至深。“道可道,非常道”正是对“道”的最佳定义。





不鼓掌的人


《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在北宋以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诠释:

(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唐代李荣说:“道者,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以询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李荣把“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司马光的诠释接近第二种观点。司马光说:‘耳世俗之谈道者,皆日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之所谓道者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常人之所谓道,凝滞于物。”司马光跟李荣一样,都主张道可以言说,都不从本体的意义上诊释“常道”。这是他们的一致之处,也是他们跟绝大多数《老子》诊释者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二人对“常道”的具体解释,一个指人间常俗之道,一个指常人所谓的道。虽然二者的字面意义相差无几,但实际内涵则大不一样。李荣作为一个道士,他所说的“常俗之道”,从其解说来看,显然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教。’而司马光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学者,他不可能认同道士李荣的观点。他对老子之道与常人之道的区分,是从认识水平来说的。他批评平常人所谓的道“凝滞于物”,是说平常人的·认识局限于具体事物,只能认识表现具体事物中的“道”,而不能超越具体事物,认识道休之大全。

(3)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

唐玄宗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常道。”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常而无不变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大昱竹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开篇第一句。第一个“道”是今人所谓的“道理”。第二个“道”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在这句里意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常道”之“常”,为永恒的意思。两个字意既永恒不变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意既道具有不可言说性,道是不可以概念化的东西,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杨柳145822138


《道德经》是很深奥的经典,也是很平实的日常。因为老子研究出来的东西,是第一次说,所以来个开宗明义,也就有了这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是放眼古今,能把这句话认识好的,解释到老子原本意思的,非常的少。在于今天,我们还有机会来正确的读懂《道德经》的意思吗?答案是有的。

  道,是老子所研究发现的,无形无声无色无味,触摸不到,但可以从旁测度,老子就是这么研究出来的。他还也发现这个道,无处不在,自古自今乃至于未来,都存在着,可谓长生长久不老。所以,老子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道说出来,供给人们去学习,因为人们生老病死,工作谋生,经物治世等,没有不想长生长久的。

  那么,道是怎么做的呢?《道德经》五千言中,老子诸多旁征侧引,就是为了解释道是怎么做的,称为德,道之德。因此,老子开篇就说,道的做法,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也是可以学着做的。但非常道,不是我们平时所想所做的那样。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正确解释。





文化周口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这句话虽然短,但是表现出的是非常深奥的道理。

第一个道,是万物本源的意思,包含着演化万物;

第二个道,是用言语表达,就是可以说出来的意思;

第三个道,是和第一个道类似的意思。

整句话下来,意思是所有能有形的象而产生的语言来描述的到“道”,不是本真的“道”。

虽然很抽象,但是还是可以根据《道德经》里面的内容,慢慢领会的。

我们每个人所说的语言,用来表达的事物,本质都是外在的有形的事物。

但是人是不一样的生灵,可以感受一些无形的事物,例如情绪,道德,逻辑,美丽,丑恶等等。

举个例子,风吹了树枝,树叶颤抖,所以体现出了风的存在,风就有了“象”。

然而,树叶颤抖不是风的本质。

《道德经》说“大象无形”。

“道”和风一样,无形,但是存在。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明了外在的“象”有限,不能用语言说出无限的“道”。


唏嘘的奶茶佬


一、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二、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三、《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在北宋以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诠释。

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唐代李荣说:"道者,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以询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李荣把"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司马光的诠释接近第二种观点。司马光说:'耳世俗之谈道者,皆日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之所谓道者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常人之所谓道,凝滞于物。"司马光跟李荣一样,都主张道可以言说,都不从本体的意义上诊释"常道"。这是他们的一致之处,也是他们跟绝大多数《老子》诊释者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二人对"常道"的具体解释,一个指人间常俗之道,一个指常人所谓的道。虽然二者的字面意义相差无几,但实际内涵则大不一样。李荣作为一个道士,他所说的"常俗之道",从其解说来看,显然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教。'而司马光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学者,他不可能认同道士李荣的观点。他对老子之道与常人之道的区分,是从认识水平来说的。他批评平常人所谓的道"凝滞于物",是说平常人的·认识局限于具体事物,只能认识表现具体事物中的"道",而不能超越具体事物,认识道休之大全。

3.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

唐玄宗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常道。"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常而无不变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