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北郵成電西電計算機考研雜談

兩電一郵計算機形勢雜談

1升學情況

北郵成電西電計算機考研雜談

首先是升學情況,單純看數據,出國差距太大了,西電全方位落後,然後北郵的招生規模居然小這麼多,只有兩電的2/3,成電的男女比例真是一枝獨秀。國內讀研北郵留本校的比例遠高於兩電,但是兩電去北郵的也沒多少了,尤其很多北郵人都說成電深造一堆去北郵的,真實情況也就才13個。然後出國不太好對比,畢竟phd和master都沒標記,裡面只有成電把top100學校詳細到每個學校去向的人數都列出來了,北郵只給了個大概去向,西電更乾脆。在質量上沒法比較,但是在比例和絕對數量上,成電都領先,北郵略遜色,西電差很多。

but,據內部人員反饋,北郵的出國貌似是個假象,3000多的畢業生出國基本靠那個六七百人的國際學院撐著,而且現在北郵國際學院分數比成電的格拉斯哥還低一些。其實他們其他學院出國比率質量其實也一般。

2就業薪資與地區

北郵成電西電計算機考研雜談

薪酬上,三個學校的統計口都不太一樣,大概比下來還是北郵成電西電的順序,但是北郵並沒有在薪酬上有什麼絕對優勢,即便留京率50%,成電留在川渝的比例44.32%,西電的就業地點就比較平均了,但去一線的趨向還是比較明顯的。在一線城市就業比例上,顯然是北郵西電成電這個順序。主要就業單位質量上,西電還是要差一些,北郵和成電的就業取向還真是不太一樣,成電更偏向電子相關行業一些,北郵主要還是運營商和互聯網。

所有數據均來自於三個學校2018屆官方就業報告,在本科生出口上,成電在深造上面已經追上並有點超過北郵了,就業上面北郵看就業質量報告,考慮到就業地域的問題,北郵對兩電還真沒啥特別突出的優勢,甚至在留京率那麼高的情況下,都沒法把薪酬拉出一個檔次。再考考慮到學術優勢,在北郵和成電的選擇下,北郵已經不算是最優解了。這時候考生需要考慮的就是城市和其他因素的考慮。西電因為收分已經被拉下太多,所以西電的性價比仍然是很高的。

成都是一個較為舒適的城市,所以成都安逸的氛圍也影響了成電的學生,但凡有個成都不錯的公司都有一大堆人去爭,好多人其實是因為留成都沒有了好單位,才去了一線。在這方面確實沒有北郵,西電的學生有闖勁。

北郵成電西電計算機考研雜談

北京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但似乎北郵除了北京互聯網因素,北方籍東北籍的應該很多,他們如果不回老家運營商,基本只會留北京找工作,大部分北方省會沒啥it類工作。實在留不下再走杭州啥的一些地方。

就業情況,學校檔次差不多的情況下,個人能力,專業,地域其實是主要因素。
北郵全校偏計算機軟件的學生群體是最大的,而且又在北京,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還是非常有優勢。

成電要綜合一些,有不少學生是學微電子,微波,雷達,電子材料,生物醫學工程,光電等專業的,學生去向要多樣化一些。

除了北上廣深一線的公司,其實成都本地信息產業發展也還不錯,除了傳統的電子29,10,30所,中國網安等企業外,各大互聯網it公司都有佈局,阿里,騰訊,京東,愛奇藝,頭條,美團等等,深圳的oppo,匯頂等也都過來了。本地也有一定吸引力,加上成都房價溫和,研究生年紀大了,這方面考慮的比較多,所以每年不少人追著留成都,留川率接近一半 ,一線城市的公司,其實吸引力沒想象的那麼大,難得是留成都。

3總結一下

兩電一郵發展方向已經不一樣了,西電善於在本行業內深耕鑽研,並在電子通信基礎上拓展了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但其實老師還是來源於原來老學科。雷達方面比較有名氣。人才培養尤其院士培養很出色。
北郵給人的感覺很善於追逐熱點,通信火的時候全校通信,計算機火的時候全校老師學生都轉互聯網計算機方向,通信學科聲譽很高。
成電自進入985工程後,開始積極拓展學科,逐步調整辦學結構,向綜合性的理工科大學邁進。2012年的時候就已經有5個一級學科排名前10。這也是和西電,北郵最大的不同。雖然學科實力不是短時間就能提升的,但你不去提前佈局,逐步提升,那永遠也沒有希望。

成電經過20年的積累,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的方向應該是北航,北理,華南理工這種綜合性理工科大學,預計2020到2030會整體有一個飛躍。

兩電一郵加上華科是四大碼農基地,相互之間沒有關係那是扯淡,另外北郵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北京信息行業的競爭力,而是取決於信息行業的供需比,這也是北郵多年來分數下滑的原因,從華五級別到這幾年甚至掉出了中九集團混成了郵電工序列,難道是因為北京信息行業競爭力一路下跌?不否認北郵的優勢是互聯網和運營商有地區優勢的加成。夢想靠所謂的科研經費來壓制北郵,想得太多了。

北郵成電西電計算機考研雜談

錄取分是行業競爭力的表現,特別是對於211而言,不然北郵90年代分數為啥這麼高?同樣上財分數能吊打一眾985也是因為行業內強勢 。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